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 閱讀(9.72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

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1

隨着科學與哲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世界及人的主體性,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題。

例如生命的起源究竟是什麼?人及世界上各物種在進化中是否具有自主性和選擇性?如果有,它同客觀決定的力量之間又是什麼關係?這樣的問題誰也解釋不清楚

但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達爾文相信所有的物種都是由簡單的生命單位演變而來,但最初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呢?一個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實是達爾文認爲它們是被創造的。在閱讀當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結論,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經過類比以後得出結論,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機生物都是起源於一個共同的.原始生命,而這個原始生命則是“被吹了一口氣”而來的。這與聖經裏創世記裏講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氣而得到生命的寫法有點相似。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是邏輯推理。也就是說自然的選擇與進化只是通過推理的論據來表達,是一種邏輯上的順延。事實上,生物改變並不一定是按這種推理進行的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論是科學的假設。達爾文證明自己理論的證據是缺乏說服力的,只能解釋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他卻由這些特例推廣到普遍進化,因而只能是特殊基礎上的假設。的確,達爾文的理論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如果生物真是由一個物種向另一種物種進化而來,那麼必定存在物種間的過渡類型。可是爲什麼我們所發現的化石中卻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證據?如果生物的進化真的是長時間的逐漸變化,那麼從單細胞又如何產生出複雜多樣的動物門類呢?從同一個祖先那裏又如何進化出多種不同基因組合的物種呢?爲什麼大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幾乎所有動物的“門”同時在地層中出現呢?

理論的最終思想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推理只能用在動物界,然而達爾文卻把這種理論強加給人類社會……他忽視了人和動物的智力在空間上的差距……人類的大腦思維是三維的,而動物的思維是二維的,從動物要想過渡到人類,首先智力要過渡到三維,但是二維的事物是不能過度到三維事物的,就像二維空間幾何圖形要變成三維立體圖形一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達爾文和當時的科學家卻忽略了這個致命的關鍵!

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2

在讀了《物種起源》以後,給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種起源》讀後感。是的,無論是在人類社會還是在自然界其他的動物、植物世界裏,都在演繹着這一“法則”。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這兩個競爭對手在雙方激烈的競爭中也正突出了這種效果。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都盯死了對方,只要對方一有新動作,另一方肯定也會有新花樣。可口可樂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在古巴用飛機在空中噴出煙霧,畫出“COCA-COLA”字樣,可惜因爲缺少經驗而失敗,百事可樂在1940年更是一下租了8架飛機,飛了14.5萬公里,在東西兩海岸城市,以機尾噴霧,寫下百事可樂的廣告,讀後感《《物種起源》讀後感》。可口可樂當然要及時反擊,爲強化國民第一飲料的形象,可口可樂贊助了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並請名人啜飲,將其照片刊在雜誌封面。但相比之下,百事可樂的宣傳廣告方式更有創意。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套卡通片,而且還創作了一首看似極普通卻風靡全美的廣告歌曲。兩大巨頭在競爭中可謂不遺餘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擊敗對手,但結果卻是二者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可見,只有不斷的競爭,纔會有生機和活力,才能不斷地克服困難,一直向前。我們或者它們其實都在競爭,但是在想到競爭的時候我也在想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樹有長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濁,面分醜俊.

忙碌在大千世界的芸芸衆生,既離不開競爭,也離不開合作.在當今這個社會裏,也許還有不少數人認爲,競爭與合作是對冤家,根本無法相結合從而達到良好效果.我覺得此觀點是錯誤的,應該說競爭與合作永遠是緊密相連的一對聯體兄弟,他們代表着兩種不同的'互動關係.競爭能使人激發動力,增強活力;而合作呢?則能使人友好相處,團結協作.馬克思說過,協作能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並且是”創造一種生產力”,還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效果.只要既競爭有合作,我們才能突破孤軍奮戰的侷限,實現雙贏.

物種起源的讀後感範文3

“姐姐,你們家的幸福樹長得怎樣樣了?”“好着呢!還育出了‘小寶寶’呢!”“天哪!”我發出了一連串的怪叫。

其實,之前我和姐姐買了兩盆“幸福樹”是送給媽媽的節日禮物!可惜我不是一個好的“花匠”,幸福樹枯萎了!我請教了姐姐這位大世界的“花匠”一些小訣竅。房間裏傳來了我們的對話:

“姐,你就說說唄!你怎樣把幸福樹培育得這麼好?有啥訣竅就傳授給我點吧!”

“嗯,好吧!”說完便丟給我一本書《物種起源》。

咦?這是什麼意思啊!不教我就不教唄!打什麼啞謎呀!

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說:“你看看就明白了!”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可是我看了幾行就迷上了這本書。這本《物種起源》是著名的'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寫的。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兩個理論:首先,他認爲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其次,他認爲生物演變是經過自然選擇而來。

突然,我看到上頭有一行字:把取出蛋清和蛋黃後的碎蛋殼放置在花木植穴的四周,能供給花木根部很多養分,對花木生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咦?我家的“幸福樹”不是正缺少營養嗎?於是,我照做了!

第二天早上,我頂着兩個熊貓眼看了看枯萎的幸福樹。突然,我的雙眼射出了一道光芒,我驚奇地發現“幸福樹”的“腰板兒”十分挺拔!可葉子還是那焉焉的樣兒,但這可不是一口吃個大胖子的事情,得慢慢來。突然,我發現旁邊的蛋殼沒有了光澤,僅僅殘留的一滴蛋清也被吸收完了!怪不得那杆兒挺得不得了,還散發着一股股靈氣,有一種大自然的味道。

也許那辦法真的有效!我連續放了幾天的蛋殼兒,幸福樹滿滿的“活”了過來,我幸福地觸摸着它的枝葉,呼吸着它剛剛製造好的氧氣,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

之後,我們家還養了“爬蔓”“金心吊蘭”等植物,都用了這種“蛋殼療法”來爲他們“治病”!

對於世間一切生物來說,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怎樣樣?“科學藏在花草中”,名副其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