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心法》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5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法》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法》讀後感

世界大了,什麼鳥都有。

毫無疑問,稻盛和夫的哲學是值得批判性肯定的,無論是《心法》、《活法》還是《幹法》都闡述了一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作爲人,何爲正確?”。

《心法》一書通過21個章節的闡述,從起章“關於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到終章“我走過的人生道路”,全書圍繞意識、慾望、科學、自由、命運、逆境、勤奮、死亡、知足…等角度,稻盛和夫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進行了梳理總結,雖然他說對於哲學,他是門外漢,但事實上,《心法》本事就是哲學。

看似高深的人生哲學,通過稻盛和夫樸實的語言、通俗的例證,變得淺顯易懂,引人深思,令人反省,值得一讀,但同時,我又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對書中所言“靈魂輪迴轉世”一說是批判的,可這並不影響我對他現世爲人處世哲學的肯定,這就像我們清明時節去掃墓,掃的恰恰是我們的心靈,傳承孝道,寄託哀思。

其實,無論稻盛和夫所言的“某種偉大之物”和那個靈魂世界是否存在,都於《心法》一書無礙,“瑕”不掩瑜,稻盛和夫皈依佛法,佛法終歸是想引人向善的,對人、對這個社會都是有益而無害的,高尚的信仰,都有其共通之處。

竊以爲,人活一世,應該努力做到“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能夠留下好的'名聲,這輩子就算沒有白活,這與稻盛和夫倡導的“在有生之年,爲社會爲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就是說,活着的時候做過多少好事善事,這纔是萬人共通的靈魂的價值。”不謀而合,提升人性、磨鍊靈魂,塑造高尚的人格,這纔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心法》倡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雞湯”的成分,但它又不僅僅只是一碗湯,它更大的意義在於,能夠教會你如何去熬湯,摘錄如下以結此文。

那麼,爲了磨礪人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實在太重要了,請容我反覆強調:

第一,爲他人盡力。要努力去思考如何爲社會盡力——就是“佈施”;

第二,戒勉自已、抑制利己之心——就是“持戒”;

第三,忍受諸行無常、波瀾萬丈的人生——就是“忍辱”;

第四,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精進”。

我認爲,關鍵就是要通過這四項去提升人們的人格。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這是釋迦牟尼在2500年前就倡導的,目的在於塑造人格,引導人們踏入悟境。我相信,不管是否信仰佛教,這四條作爲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好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