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

讀後感 閱讀(1.9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1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科學家讓—亨利·法布爾寫的,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昆蟲記》的內容豐富而有趣。從中,我知道了許多小昆蟲的知識,如蟬、螳螂、黑腹狼蛛、金錢蟹蛛、迷宮蛛、螢火蟲等等。每次一拿起它,我就愛不釋手。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可我仍然想讀它。尤其,在我碰到一隻小昆蟲的時候,我就回到家,把《昆蟲記》拿出來,查看昆蟲的'有關知識。

從《昆蟲記》的“序言”我瞭解到,《昆蟲記》一共有十卷,我讀的只是插圖本,但也夠厚了。法布爾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寫出了這本書,每一隻小小的昆蟲,竟能寫的那麼細緻入微,真厲害,我太佩服他了!如果我在學習中和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能有他這樣的精神,我一定會成功的!我決定向法布爾學習,做一個刻苦、認真,多才多藝的人。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2

《昆蟲記》寫了很多昆蟲,有紅螞蟻、象鼻蟲、大黃蜂、蟬……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我認爲,在所有昆蟲幼蟲中,最可憐的是螳螂幼蟲,因爲母螳螂把它們生出來以後,就放在巢穴裏,然後封住出口就離開了。

不過,誕生在這個世界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爲它們出巢的'時候有無數雙眼睛盯着它們,流下了口水。對於螳螂幼蟲來說螞蟻是很有殺傷力的天敵。在它們走出自家大門的幾天裏,螞蟻在巢穴邊不厭其煩地閒轉。螞蟻們很有耐心,只要幼蟲們一出家門,就開始瘋狂地襲擊這些弱小的幼蟲,好像強盜襲擊弱小的路人一樣。雙方的實力相差太懸殊,幼蟲只可以亂擺身子進行自我保護,但這都是沒有用的。螞蟻們把它們的身子撕成幾半,然後拖回自己家裏。過不了多久這場充滿血腥的大屠殺就結束了。這是我發現了一條食物鏈:螳螂吃蝗蟲,螞蟻吃螳螂,雞吃螞蟻,人吃雞。

《昆蟲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昆蟲,還改變了我過去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讓我知道:不但人類有溫暖的愛,有殘酷的競爭,而且昆蟲的世界裏也有。

我愛《昆蟲記》,我愛法布爾!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3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吧,他1823年2月22日降臨在法國南部一個叫聖萊昂的小村莊裏面,現在就讓我們去細細的觀察下他寫的那些昆蟲吧!

法布爾在《昆蟲記》裏具體說了12種不同昆蟲,他們分別是蝗蟲、天牛、長腹蜂、圓網蛛、蟋蟀、松毛蟲、螢火蟲、螳螂、蟬、寄生蟲、蟈蟈、肉藍蠅。

神奇、多彩、變化多端、充滿哲理、甚至還有些詭異,昆蟲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奧妙!這種感覺在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突然顯得那樣的強烈。我被昆蟲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謝法布爾!

多少次、多少天,我隨著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動有趣的分析進入了這個神祕的領地……

早已熟知的螢火蟲居然是食肉動物,且手段“罕見的惡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況且,它那閃爍的光亮給人們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限的興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機靈的蟋蟀,它的歌聲、住所好有特點,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琴聲美妙,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裏,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愛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歡?

螳螂莊重地佇立着的身姿迷惑了可愛的人們。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殺工具?優雅的外表與“歹徒”之名好不相稱,這與表裏不一、笑裏藏刀的人是否有幾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對它的一種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處,太多的生命百態,太多的牽扯關聯,與人類社會何其地相似?它讓我感動、讓我驚訝、也讓我無奈,五味雜陳的'感覺伴着濃濃的興趣讀着每一章每一節,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包含的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也愛這神奇的昆蟲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爲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爲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讀完《昆蟲記》以後,讓我自我感覺收穫頗豐。因爲我對昆蟲的瞭解,已經止步於僅僅對他們的厭惡來的那麼膚淺了。所以,以後,我應該看更多更多這些方面的課外書,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4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這本書具有較高地科學性,又有豐厚的文學色彩。描繪了各種各樣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還記錄了法布爾在昆蟲世界的漫遊歷程以及他對昆蟲的熱愛與研究。

當我拿起《昆蟲記》這本書時,發現這本書中的知識是這麼豐富,我認認真真地看着裏面的每一個故事,其中故事情節生動而有趣,記錄了揮舞着大刀的螳螂、用生命唱歌的蟬、小心翼翼地歌者——蟋蟀、追逐陽光的歌手——蝗蟲、天才紡織家、萬能的幾何學家、隨意旅行家、聰明電報學家——蜘蛛、可愛小巧的螢火蟲兒,蜜蜂族中的巨人——土蜂,還有勤勞和不幸的斑紋蜂,其中螢火蟲的魅力這篇文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我非常喜愛螢火蟲兒,因爲古希臘人曾經把它叫“亮尾巴”,螢火蟲兒這種稀奇的小動物的尾巴像一盞小燈籠能夠在漆黑的夜晚裏發出燦爛的`光亮。但是,小孩子卻害怕螢火蟲兒的燈光,因爲螢火蟲兒時常在人附近遠遠看去,它們的光點就像是鬼火一樣恐怖,這就是螢火蟲兒的魅力所在。

《昆蟲記》是值得你去看、去思考的一本好書。讓我受益無窮,獲得很多知識。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5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看了它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爾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爲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其實,《昆蟲記》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宏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讚美的——昆蟲,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爲了昆蟲學研究,法布爾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爲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裏,山坡上,他頂着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設備,他就用家裏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6

在這個大千世界裏,還有誰能像法布爾一樣去觀察昆蟲,愛惜昆蟲,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有如此高的文學才華,沒有哪位作傢俱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可以說,《昆蟲記》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的。因此我們要學習法布爾細心觀察,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要擁有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這將是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微有些激動,手中捧着一本嶄新的書《昆蟲記》,滿懷期待地打開了它。

發不了,生於法國南部小鎮,聖萊翁,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法布爾擁有哲學一般的思美術,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耗盡一生,盡心觀察蟲子,《昆蟲記》的成功,使他被雨果譽爲“昆蟲界的荷馬”以及贏得了“科學界詩人”的美名。

生動可愛的小昆蟲吸引着我,使我廢寢忘食,一幅幅畫面映入眼簾,螢火蟲及善良可愛,卻又是食肉動物,並且兇猛無比,它喜歡獵取蝸牛,可憐的蝸牛,至死都不知何時成爲了別人美味佳餚,頓時可愛的螢火蟲便成了殘暴的屠夫,正咀嚼着自己的俘虜,可見不僅僅是人昆蟲,也是有多面性的,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在自然界中無不體現母愛的偉大,每位母親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就算黃蜂最後把自己的孩子殺死,也是出於對他們的愛,與其凍死餓死,還不如死在他們手上。自然界給蜘蛛的生命太短暫,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蟹蛛在捕食時,還是十分殘暴的傢伙,一回到家立刻變成了一位溫柔的母親。產完卵後的蟹蛛身體非常消瘦,他爲了站好崗,不使自己的子女受到任何威脅,他已經停止了禁食,甚至連睡眠也停止了,靜靜的趴在軟上,小蜘蛛出生時,無法打通巢,蟹蛛用盡畢生的.力氣打開一個洞,便去世了,這是一個母親爲了自己的兒女花上最後的力氣,爲了讓他們出生,也爲了在生命中之前見到他們,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昆蟲記》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以及對萬物的讚美,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讓我們瞭解了昆蟲的獨特的可愛,感受到美麗的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祕和趣味,對周圍的事物的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小小的昆蟲世界竟然包含着大大的智慧。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7

法國有位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留下了傳世佳作《昆蟲記》,這部鉅著不僅在文學史上光彩奪目,也在科學史上散發着耀眼的光芒。《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了自己三十多年心血完成的鉅作。書中爲我們介紹了那奇特的昆蟲世界,更彷彿帶領我們深入大自然,去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昆蟲大調查”。

作者在整本書中的語言詼諧幽默,處處都體現出了作者對昆蟲世界的好奇,以及心中的無限的喜悅之情。與其說《昆蟲記》是一部文學著作,更不如說是一部“昆蟲百科全書”書中的一隻只昆蟲,在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充滿了生機,一幅幅昆蟲生活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出現。作者賦予了各只昆蟲人的情態,以向我們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

如此一部鉅著,法布爾觀察昆蟲用了50年,寫作花了整整31年。法布爾經常趴在田間地頭,躲在草叢中,深入“基層”來探尋、觀察、發現是昆蟲究竟是怎樣生活的。爲了觀察昆蟲,法布爾經常不顧一切。他忘記了吃飯,更忘記了休息,從早觀察到晚對他來說是常事。從書中的每一行文字,每個段落都能感受到法布爾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想到法布爾創作《昆蟲記》的過程,再聯繫到我們的生活,會發現如今的人們大多數都不能像法布爾一樣認真仔細,一樣善於觀察了。隨着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昆蟲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當然,人們也不會細心地觀察,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意然如此奇妙!

想着想着,我爲思緒又飄到了那一天……

好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玩耍着。這時,我突然看到牆角有一隻螳螂。而我走得更近時,發現這隻螳螂正在吃着另外一隻螳螂!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中十分震驚,更多的還是疑惑不解。回到家後,我趕緊查閱資料,知道了這是螳螂在繁衍後代。這時,我似乎和法布爾有了同樣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終會有所發現!

昆蟲的世界如此奇妙,只要我們認真現察會發現,生活也是如此奇妙!如此美好!

昆蟲記學生讀後感8篇8

《昆蟲記》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之作。可是,有誰知道,《昆蟲記》的誕生是多麼的費盡周折?

出身貧寒的法布爾自幼就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以及對自然界花鳥魚蟲的癡迷。在艱苦的環境下,他獲得了學士 和 博士學位,另同行對他刮目相看。然而他卻遭到一些所謂顯要人物無端的指責和攻擊,法布爾的昆蟲實驗室也無法建立。但是,他以自己微薄的.收入、頑強的意志,堅持研究工作。

《昆蟲記》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靠着法布爾的頑強,歷經三十餘年完成。

《昆蟲記》描繪了許多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但《昆蟲記》不止寫了昆蟲的一生,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松毛蟲,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團結、勤勞、遵守原則的精神。

除了《昆蟲記》中的昆蟲告訴我們道理,《昆蟲記》也給我們一個啓示: 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 “ 蜘蛛 ” 、 “ 黃蜂 ” 、 “ 蠍子 ” 、 “ 象鼻蟲 ” 等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