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6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1

這本小說寫的是人性的本質與救贖,每次讀到這本書都令我感到震撼,隨之一種鹹鹹的東西在眼眶呼之欲出。

小說寫的是:12歲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阿米爾自小母親因生他而難產死了,他父親善於做公益,卻吝嗇給他關愛,但他父親時常會給予哈桑關愛,這令阿米爾產生了嫉妒。

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眼看哈桑被人揍,強暴都沒有出手相救,阿米爾爲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他以不正當的手段逼走了哈桑。不久後在阿富汗有戰爭,他也隨父親逃亡到美國。他在美國學習,有了車子房子妻子,但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爲了救贖,阿米爾再度回了故鄉,希望能夠爲不幸的好友盡力,哈桑已經死了,留下他的兒子再恤孤院,卻也得知原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選擇諒解,面對,他爲了找回“再次成爲好人的路”,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找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他最終救出了他的.侄子。

在文中提到三次“爲你,千千萬萬遍”。第一次是他們十二歲那年鬥風箏比賽,哈桑爲阿米爾追逐那隻贏得勝利的風箏,“他飛奔到街角的拐角處。他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爲你,千千萬萬遍”!然後露出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後。”這句承諾糾纏了阿米爾大半生,直到最後追回那隻遺失的風箏。自那次,哈桑被強暴,阿米爾一直被這個噩夢,緊緊纏繞,他在等待時光癒合一切。

第二次聽到這句話是20xx年後,阿米爾回到阿富汗爲救侄子被打的住院無法動彈,“爲你,千千萬萬遍”是幫助他的法裏德說的。就這樣,阿米爾哭了起來,不顧他折斷的肋骨,讓他無法呼吸,不顧淚水刺痛它裂開的嘴脣。

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2

“爲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着這句話,內心彷彿迷失在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暈佔滿心扉;像落入蜘蛛網的飛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腳心的疼痛,像掉入萬丈深淵,不安的情緒像芥末,嗆入鼻腔,嗆入大腦。這是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動盪,除去那些戰亂,我45°仰望天空,咧開嘴角,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汗上空的風箏,那些執着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哈森,阿米爾,兩個十二歲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有時候想:如果這種歡樂時光能一直持續到永遠該多好。可是沒有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災難早已籠罩在這個城市上方,隨時能將他們的友誼無情摧毀。

一次追風箏的比賽打破了寧靜的一切。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訓。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爲他挺身而出一樣。可是他沒有,僅僅因爲他的懦弱。他就這樣把哈森落在了那個小巷子裏。從此,哈森成爲了他生命裏的一個惡魔,他處處躲避哈森,最後還設法趕走了哈森。後來,自己也跟父親遠離阿富汗,去了美國。就這樣,帶着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去了美國。

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一個驚人祕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過深刻的反省後,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遺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兒子,雖然最後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

那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風箏再一次高高飛起。

追風箏的人第三章讀後感3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風箏,它拴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誠。它是象徵我們人格的風箏,讓我們勇敢地追尋那支風箏。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年少時的阿米爾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爺,他本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他卻也存在等級觀念和宗教種族觀念。因此阿米爾捉弄哈桑之後,儘管心懷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辯解和自我原諒。但在一次風箏比賽後,因爲阿米爾的懦弱間接地逼走了哈桑,不久後看書也隨父親去美國。成年後的他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卻發現了一個驚喜謊言。他一點點探索,在戰爭中的阿富汗,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已經離世的哈桑的兒子,找回了那支他曾丟棄了的風箏。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震撼,原本的阿米爾是懦弱的,無法保護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夥伴。好在他還是找回了失去的心,可是,在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傷害都可以彌補的.。有的風箏是再也找尋不到的。所以說阿米爾是幸運的。

這也使我聯想到學習,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有時是懦弱地遠離難題,有時盜取別人的方法解決難題,難題於我們而言,難道不是一次好的鍛鍊機會嗎?正確的應該是迎難而上。抓住成長的機會,抓住即將遠走高飛的“風箏”。

細細想來,我們似乎比阿米爾更幸運,他與哈桑再也回不去了,他的“風箏”是殘缺的,而在這“風箏”的背後,附着的是人性、是誠實、勇敢、善良的品質。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們的“風箏”纔算一個真正的“人”像年少的阿米爾,他那懦弱的表現使他的“風箏”丟失。即使後來不顧一切的救贖,得到的也只有殘敗的“風箏”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而罪惡導致的善行,卻是的救贖。

在那飄蕩的風箏上有着對人命運的掌控。無論因什麼,爲什麼,我們都應牢牢地抓住它,即使錯過了花滿枝椏的昨日,也不要錯過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