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三體》讀後感12篇

讀後感 閱讀(2.4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體》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體》讀後感12篇

《三體》讀後感 篇1

十年前我隔壁工位的小姑娘向我推薦了《三體》,並稱之爲不得不看的腦洞大開神作。當時沉迷於村上春樹的我簡單翻了幾頁,因爲作者的文字略顯粗糙而將其擱置一邊。如今,我慶幸當時的決定。如果我在那個時候讀完了這套書,所能吸收和思索的恐怕要比現在少了很多吧。

重新審視文明與道德

首先要承認的是,作爲一個只有高中物理知識水平的文科生,要理解書中提到的各種物理學概念是有着相當難度的。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我,仍然被作者對於宇宙的龐大構想所震撼。更不要說真正捉住我的內容,是在這個龐大構想之下對於人類,人性和文明的深刻討論。電車難題,囚徒困境,這些我們常見的倫理和邏輯難題在宇宙文明衝突和生死存亡的大背景下被無限的放大和極化,人類個體顯得那麼渺小而他們的選擇偏偏有時有那麼重要。

劉慈欣對於宇宙社會學底層邏輯的描述,讓我反覆想起這十年間一部霸榜番劇《進擊的巨人》反覆在闡述的一個觀點,“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殘酷啊”。這個觀點對於20xx年的人類來說,恐怕會引起更多的共鳴吧。過去三十年的和平與繁榮,的確使主流觀點產生了很多幻覺和假象。我當然不是一個戰爭和焦慮販子,但我覺得戳破這些幻覺也沒什麼不好,比起宣傳天下美好人心向善的大同世界,我更喜歡《道德經》對我們的教誨:“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於我個人而言,與其被善良綁架,我更希望把善良作爲一種選擇。

知識分子的自嘲

坦白地講,我覺得對於人物的刻畫並不是大劉的強項。但是書中有兩個人物還是讓我不禁會心一笑,一個是羅輯,一個是雲天明。這會心一笑的一笑大概就是兩個書呆子對於“書呆子可以拯救世界”這個童話故事的尷尬對視吧。我想這裏面既包含了對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無奈,也寄託了對知識分子意義的期待和肯定。或許是因爲性別的差異,我總覺得作者對於另外一位女性知識分子,也是主角之一的程心,的描寫似乎總是差了一截。在知識分子的對面,大劉創造了史強這位角色。這個充滿了街頭智慧的大老粗,在書中無所不能,幾乎是BUG一樣的存在,我不妨將他當作是知識分子的另一次自嘲吧。

致敬,廣博的宇宙以及渺小的人

“這場戰爭之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和個人的自由與權力比起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請各位輕鬆作戰” —這是我印象中書裏唯一一次指名道姓的引用其他著作的原文,而這部著作恰恰又是我青年時期最愛的《銀河英雄傳說》。僅憑這一段,我對於大劉的意識形態光譜已經有了比較確定的感知了。當然,這是一段在很多角度都可以被挑戰的論述,但是我覺得這並不妨礙其本身蘊含的重要意義,特別是當交戰雙方都有足夠多的人進行過類似反思的時候,是不是大部分戰爭就可以被避免了呢?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無疑這是對帕斯卡“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的.致敬。拋開略顯蹩腳的文法不談,這兩段話的內核實質上高度統一在一種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之下,即:關注當下的意義。對於設定如此宏大的一部作品,讀完之後難免會產生某種虛無感和無力感,宇宙實在太大,人實在太渺小,螞蟻一樣的我們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而這畫龍點睛的話恰好把我們拉回了現實的世界,讓我們關注當下,關注我們的行爲,如果哪些更抽象更遠大的目的在權威和力量的推動下,進而與我們當下的價值判斷形成了衝突的時候那麼究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劉慈欣給了我們答案。

三體的故事開始於人類對文明的終極絕望,終結於人類對宇宙的美好希望,在宏大設定下起起伏伏的劇情轉折,每每讓我們對人類,文明和道德進行一次次深刻的哲學反思,其震撼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套用一句通俗的書評吧:人類應該感謝劉慈欣。

《三體》讀後感 篇2

我第一次對《三體》這本書感興趣應該是在高中時代,那時有幸翻閱了一下《三體:死神永生》。最吸引我的應該是一位復旦大學的教授對本書作的序。在序中他描寫了剛讀完《三體》時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我對這種能夠對人產生巨大影響的書很感興趣。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時,完全讀不懂這究竟寫了些什麼(後來明白是對東羅馬帝國滅亡時的情景做的描寫,其中描寫的魔法師爲後來寫四維空間做了鋪墊)。

由於學業的繁重以及對書的不可理解,我放棄了閱讀《三體》,直到大學一年級。當我大一重拾此書的時候,還是沒能讀下去,不僅由於前期情節的歷史背景無法理解,敘述枯燥無味,更由於自身的浮躁而對這種有深度的書難以閱讀。但我知道這本書絕對有着着難以估量的價值,我不能放棄它。

時間來到了大二,實習周的清閒使我再度拿起了《三體》,這次我緊咬牙關,完成了對這部鉅著的閱讀。那是某天夜裏的凌晨,我讀完了《三體》的最後一個字,關閉了手機,開始環顧四周。宿舍裏的呼吸聲此起彼伏,窗外樹木的影子在微微搖晃,周圍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這個世界好像有些不一樣了。我的思緒好像在某一時刻離開了地球,遨遊了整個宇宙,穿越了難以計數的時間和空間後回到了這裏。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萬物皆有靈、人世間一切紛爭的毫無意義。

我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他把一切想象都建立在物理知識之上,邏輯嚴密,使人不得不信以爲真。他塑造了一個如此宏大的世界,在我看過的小說中,沒有一部能達到如此大的格局。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可能在無意中觸及了宇宙的核心祕密。

1、三體文明

三體人生活在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星系中,距地球四光年,三體世界中有三顆太陽,它們進行無規則的三體運動。因此三體世界氣候無常,非常不利於生存。三體人能夠進行脫水熬過極熱或極寒的亂紀元,它們的科技遠在地球文明之上。

2、智子

即經過三體人改造後的質子。質子擁有很高的維度,將其二維展開後將擁有巨大的面積,三體人在二維上將質子改造,將其改造成計算機後轉回到高維,這樣質子將擁有通訊、偵察、干擾等作用。三體人將兩顆質子發送到地球,鎖死了人類基礎科學的發展。

3、水滴

“水滴”的學名爲強相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它的內部是由強相互作用力構成的,粒子之間無縫隙且不運動,因此“水滴”處於絕對零度且表面絕對光滑。水滴以光速飛行,攻擊手段是最簡單的撞擊,三體人僅憑一艘“水滴”便摧毀了人類太空武裝力量1993艘戰艦,並且封鎖了太陽的電波放大功能。

4、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社會學推導的宇宙圖景,根據“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基本原理推導形成。即宇宙中各文明之間相互敵對,發現對方文明後即予以毀滅。所以在宇宙中一旦暴露己方文明座標就等於己方文明毀滅。此法則也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5、二向箔

未知高等文明的清理員“歌者”毀滅太陽系時使用的武器,是一種處於二維的類似於紙片的物體,它對太陽系進行降維打擊,由於二向箔打擊範圍內的逃逸速度爲光速,因此太陽系內除星環號使用曲率引擎逃離外全部毀滅。

6、曲率驅動

驅動飛船進行光速飛行的一種手段,通過在飛船身後降低空間曲率來推動飛船(飛船會被拉向前方曲率較高的空間)。曲率引擎運行時會產生“曲率航跡”,因航跡內曲率被降低了,因此光速降低。可以利用大功率曲率引擎產生的航跡來製造黑域(低光速黑洞)。

7、維度

宇宙誕生之初是處在十維甚至更高的狀態,那是一片樂園。因爲低熵體的誕生以及利用宇宙法則的戰爭使宇宙不斷降維成了現在的低維狀態。

宇宙很大,生活很小,說不定若干年後在路燈下翻飛的灰塵便是當年的你我。願你“心事浩渺連廣宇”,莫被生活瑣事擊倒,也願你“莫爲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三體》讀後感 篇3

讀《三體》的時候正好在改論文,每天白天改論文改到沒感情,晚上打開小夜燈一臉好奇的看書,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啥。(下班一條龍)

剛開始的時候覺着物理名詞太多了,有點無聊,後來讀到射手與農場主的故事,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有點害怕,又覺得很有意思。射手的故事是神槍手在靶子上每隔10cm打個洞,生活在靶子平面上的微型生物中的科學家發現,它們的世界每隔固定距離有個洞。農場主的故事是農場主養了一羣火雞,每天上午十點餵食,火雞中的科學家通過一年的觀察發現每天上午十點食槽會被填滿,它宣佈了這個發現。可是當天上午十點食槽沒有被填滿,因爲當天是感恩節,所有火雞都被抓起來殺掉了。我想會不會地球只是更高等生物的擺件兒?會不會有非常多的未知和超自然力?

未被探明邊際的宇宙中有衆多星系和智慧文明。這些智慧文明藏匿於宇宙深處的一個個角落,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宇宙像一片黑暗森林,黑暗中藏着很多獵手,他們不敢暴露自己的存在,因爲一旦暴露,信息接收者一方面可能由於爭奪黑暗森林中的資源消滅暴露者,一方面可能由於無法確定暴露者是否對自己的生存有所威脅而決定率先動手消除潛在風險。而在黑暗森林中可能有很多獵手同時接收到了信息,那麼暴露者幾乎必死無疑。

地球文明被三體文明發現了,三體文明發展程度遠高於地球文明,那是一個在成千上萬次行星毀滅中延續文明的高度紀律化和科技空前發展的文明,而地球文明更像是一個詩情畫意充滿想象甚至不懂宇宙規則,敢在黑暗森林中點火照明的小孩子。地球文明將被三體艦隊在400年後消滅。

羅輯,作爲破壁人發現並證實了宇宙的黑暗森林理論。在三體文明對地球文明產生重大威脅的時候,他通過佈設宇宙中恆星級氫彈的位置,建立起暴露三體文明位置的威脅,逼迫三體艦隊退回並撤除智子封鎖。此後近百年間,羅輯成爲面壁人,坐在地上對着牆壁守着三體文明位置發射平臺按鈕,他要讓監控着整個地球的三體文明看到他冷峻堅定的目光。他爲地球文明爭取到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章北海,一個堅信地球文明將失敗的失敗主義者。當成爲恆星級戰艦執行艦長的那一刻,他實施了逃逸行動,並與前來追擊的四艘恆星級戰艦共同在三體“水滴”擊潰地球太空艦隊的戰爭中倖免於難。五艘戰艦未能躲避爭取生存權的博弈論,最後相互攻擊,存留下一艘追擊戰艦,作爲人類文明的一顆種子,在廣袤又黑暗的太空中漂流着尋找新的居住地,也探索着太空中的未知科學和生存博弈理論。

程心,聖母滅世。程心在一個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秉持着把愛的光芒散佈人間的原則做着一個個錯誤的`決定,把人類文明推到了絕境。她當選面壁人的五分鐘內,三體文明發動了攻擊摧毀了所有發射平臺,在發動攻擊到攻擊到達的兩分鐘內,她無法下決心暴露三體位置,從此地球文明只能聽憑三體文明擺布。如果說這次當選面壁人是因爲全體人類支持她,她只是一個人背了鍋。那麼接下來她阻止光速船艦發展,可以說憑藉一己之力切斷了人類文明逃走的後路。這個人物形象多次對故事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可是總是讓愛壓制住理性,毫不理智。我覺得她能活下來都是由於有好的隊友帶着。(看到她在三體進攻的時候把發射遙控器給扔出去了,我生氣的關上手機深呼吸勸自己平靜)

我覺得《三體》故事宏大可是構思又很精巧。想起來小時候很喜歡看儒勒·凡爾納的《神祕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八十天環遊地球》,覺得很有趣,以前的科幻小說是在荒無人煙的陸地上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歷經艱險,有很多奇妙的未知。而這些科幻小說的元素早就變成了現實。現在在我們看來很不切實際的空間站、光速飛船、星際戰艦以後會不會也實現呢?

《三體》讀後感 篇4

《三體 黑暗森林》主要講述的是本書的主人公之一羅輯在人類科學被三體星人封鎖的情況下,通過對葉文潔對他說的一席話的思考,從而提出令人生畏的黑暗森林法則併成功威脅三體星人放緩其對地球的佔領計劃的故事。我認爲這一部也是《三體》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從四位面壁者提出的出人意料的防禦計劃到太空艦隊領導人章北海那具有前瞻性的非工質動力系統和果敢血性的暗殺行動,無不令人震驚和熱血沸騰。

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的《三體 死神永生》,交待了人類和三體星人的命運。在此之前兩個文明間的戰爭以及宇宙人類之間的利益爭奪,爲我們描述了種種我們未曾聽聞的戰爭方式。而第三方高級文明對地球和三體星的毀滅性打擊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類的渺小。在此我不得不對劉慈欣老師表示深深的敬佩。

《三體》的給人的震撼之處不僅在其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三體》嚴謹的邏輯和硬派的科學理論也讓人眼前一亮。在我讀《三體》的過程中,我也對《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以及情節的邏輯產生過懷疑,但在多次思考和論證後,還是被劉慈欣老師的嚴謹深深折服。

當一個世界用光年來表達距離,用億年來表達時間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進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東西。

當然,除去那些超讚的情節,我更欣賞小說裏面對人性的討論。

當葉文潔向未知的三體世界發送信息,讓他們來取代地球文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她對人類或者說是對人性的絕望,我沒有經歷過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從葉文潔身上,還是可以看到這場浩劫給人性的重創——多次失望到最終絕望。想到我的一個朋友也跟我說過,單純並不難,難的是你經歷了許多事情,卻還能保持單純。

文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瘋狂面前,理智是軟弱無力的。”關於這個,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喜歡理性的人,儘管理智在瘋狂面前是多麼的無力,但是,如果能在一個瘋狂的環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羅輯,一個被選中爲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壓力下,運用自己的智慧,震懾住了三體人,保護地球免受侵佔。之後又作爲地球的執劍人保護了地球幾十年,被奉爲神靈。可是最後,他又被控訴多年前他的一次暴露一個星系位置的試驗可能毀滅了一個文明。這裏我不得不感嘆人的善變,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可能會客客氣氣的,當你不再有作用了,便形同陌路。另外,這裏羅輯被控訴毀滅了一個文明。那麼,我們是否有權利去毀滅一個文明,甚至只是剝奪生命?我想到了之前微博上@能靠點兒譜嗎 的一個討論“按下一個按鈕,地球上的某個和你不相關的會死去,然後你會得到許多許多的錢。問題是,你會按下嗎?”,也想到前幾天泛讀課老師問的,(二戰期間)你(一個德國少年)會不會去射殺一個俄國的俘虜(他是你的敵人)。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我還是不會去剝奪別人的生命,非要給出理由的話,第一是換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爲被奪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說中也有提到的 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樣的地方就是 人 有愛。

上面我說的關於人有愛的這一點,在另一個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體現,她的兩次抉擇“不暴露三體文明的位置、讓星環城投降”,就是一種人性的體現。當然,她的選擇,一次讓人類面臨被三體文明侵佔的危險,另一次讓人類失去造光速飛船,避免滅掉打擊的機會。看起來出於人性的選擇卻導致了悲劇的結果,是不是她的選擇錯了呢?我想不是的,微博上@奶牛denny說過“做你所堅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會有人來認可你,讚賞你。更不會被幾百人、幾千人在公共場合讚許。 人生沒有任何決定是錯誤的,因爲你永遠無法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是否是正確的。 但是,總有一天,有人會很誠心地告訴你,你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我覺得,我們要審慎地做出決定,然後,就去堅持它。

《三體》讀後感 篇5

就個人而言,《三體》前兩部在結構和情節上是嚴謹和引人入勝的,後一部讓我覺得有點趕(不僅僅是結局)。當然了,貫穿小說的先進科技和技術性操作我是看的半懂半不懂的,但《三體》的魅力就在於,即使對文中描述的未來感十足的科技術語一知半解的人,也會被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着一直往下看,其間還會引發一些曾多次隱藏在我腦海裏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領域的好奇與想法。

關於《三體》這部科幻小說,寫了三部:《地球往事》分了36章,《黑暗森林》分了上中下三部,《死神永生》分了六部。但我總有一種幾乎貫穿全文未知的感覺,瞭解地越多,未知的就越多。小說裏有太多的事件和行爲讓人無法確定具體的事實應該是怎樣。或許這也是小說帶來吸引之處的手法之一。

比如第三部《死神永生》裏雲天明這個角色,三體艦隊距離地球越來越近時期,PIA局長維德決心把雲天明的大腦送上三體世界“刺探情報”,最後因爲發射角度偏差導致雲天明大腦脫離軌道,就此杳無音訊,下落不明,小說此後暫時遺忘了他。然而在三體艦隊侵襲地球后,到“萬有引力”和“藍色空間”號發射萬有引力波暴露三體星球座標位置,三體被毀滅,地球也岌岌可危(具體原因參照羅輯的`宇宙社會學)。在人類想保住地球生命卻不知所措時,這時候三體人說雲天明想見程心,到後來雲天明給程心講了三個故事。這期間完全不能確定此時的雲天明是想拯救地球人民還是暗中被三體控制成了三體的間諜。畢竟三體原本是個不會欺騙和說謊的星球,到後來三體卻越來越充滿戰略性和未知性,也不知道是因爲兩個星球文化學習交流相融的結果還是因爲攔截成功雲天明大腦,對其大腦進行控制和獲取信息的結果(細思極恐)……

還有就是程心這個人,一個聖母心極其嚴重的人。我想不能說她不好,只是被推到去掌握整個太陽系安危的地位上,她的希望全人類都能幸福安康的聖母情節到最後卻一點一點毀滅了整個太陽系。如果命運沒有把她推到那個高度,在小範圍內她極致善良的聖母情節去對待小部分人,或許會成功,會幸福,會得到世界的讚許(比如特蕾莎修女),倒也不至於會變成《三體》中寫的那般讓人又心疼又可悲又討厭的地步。對第三部《死神永生》裏的很多情節我抱以很多疑惑和無奈的看法,還是真的是因爲那時候科技發展迅速,人類已失去了很多公元人(就是現在的人類)許多好的生活行爲和思想態度?或許真的像孟子說的那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面對越加智能的AI世界,人類和智能機器人如何在便利生活帶來的好處和依賴智能帶來的不利之間找到平衡也引人反思。

原諒我對最後一部《死神永生》的吐槽。因爲結局結束的有點突兀,且程心,AA,雲天明,關一帆分別和意想不到的人在一起,以及小宇宙歸還給大宇宙是否完成奇點爆炸等消息不得而知,特地上網搜了關於劉慈欣對第三部結尾的解釋。一說是因爲編輯催稿太厲害,後來在劉慈欣同意之後代其老劉寫的。而劉慈欣本人的看法是,最後所有小宇宙都歸還了所有部分,而又是程心(爲什麼總是程心捅婁子)因爲想保留人類文明的五公斤,沒有歸還這小小的五公斤給大宇宙,導致整個宇宙膨脹超過臨界值後沒有坍縮,致使迴歸運動失敗,宇宙陷入死寂,最終還是死神獲得了永生。

這只是網上的部分說法,至於老劉是否真的如此我們也不得而知。畢竟結局和前兩部幾近冷酷的理性寫法有所不同,多了些近乎荒誕的浪漫主義色彩。誰知道呢,就如關一帆所說,宇宙的未知多到超過人類大腦所能理解的緯度。

最後,引用《死神永生》裏很喜歡的白ice名言:“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

《三體》讀後感 篇6

隨着劇情的不斷推進,很多宇宙的知識都被引入到小說裏了。

小說引入了新的角色,雲天明,一個身患絕症準備執行安樂死的人,但再臨時執行前因爲多年前的一個主意獲得一大筆財富,用這筆財富買了一個很遙遠的星球,沒錯就是買了一顆在當時科技情況下一生都無法到達的星球,送給了一個喜歡的女孩——程心(這是另一個主人公)。程心參與(PIA)向三體艦隊發射探測器的工作,稱之爲階梯計劃,將放棄安樂死的雲天明的大腦送入太空,發射到三體星球,期間因爲技術故障導致發射偏離預定方向,但最終成功到達三體星球,併成功了三體著名的作家,講述地球童話,通過童話透露了很多三體的事情和技術。

在羅輯掌握了百年三體座標的執劍人後(執劍人是掌握三體座標,如果三體世界進攻地球,執劍人則向宇宙發射三體座標,從而三體星球將收到宇宙其他高級星球的攻擊),程心成了第二代執劍人,但剛接受後,三體星球武器,水滴對地球發動了攻擊,導致地球淪陷。

根據三體世界的要求,地球的所有人口都將被限制在澳大利亞範圍內活動,面臨着全世界都大遷移,大部分地球人都被奴役,少部分地球人開始反擊,遷移過程導致一系列生存、遷移、人性問題的產生,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緯度世界中的自己,如果高緯度看,那麼將都能看到在地球未收到三體世界攻擊之前,在警示下繼續逃離的“藍色空間”號,受到具有發射引力波能力的“萬有引力”號與兩個同行的“水滴”追擊,其上的人員進入四維空間摧毀水滴並佔領了“萬有引力”號,啓動引力波廣播向宇宙公佈了三體星系的座標,也正是因爲這件事情,三體放棄了地球,因爲地球乃至太陽系都已經暴露在宇宙中,同事宣告地球的掩體計劃失敗。宇宙的高級生物向發射一張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壓縮爲二維平面而毀滅。(比三體世界更高級的文明。二向箔,一種維度攻擊武器,簡單的說就是平時的世界是三維的`,直接壓縮成二維的,沒有任何厚度的空間,換言之,就是把太陽系變成了沒有厚度的二維,沒有任何星球或者生物存活或者存在)。程心乘坐唯一人類唯一一艘能達到光速的飛船,在冥王星見到了地球文明博物館的“守墓人”羅輯,帶走人類文明的精華,逃離了太陽系。

宇宙中存在的高級生物,要重啓宇宙,將一切歸零,在程心生活了1800萬年後,從小宇宙(用能量開闢出來的不受外界影響的空間),出來後,重新回到了大宇宙。

在這部裏面,作者製造了很多矛盾點,發引了對人性和道德的拷問。比如,在第二部裏認爲地球即將滅亡逃離地球的飛船,在地球的欺騙下回到了地球,卻接受了以反人類罪的罪名。很多時候,我們都沒辦法去衡量和評論道德,就如人們所說,你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你就沒資格評價我一樣。

我們都習慣於用道德綁架別人,每每談論時都會將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正如心理學界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有個瘋子,他把三個人綁到一條軌道上,把一個人綁到另一條軌道上,這時有一列火車向那三個人開來,你手邊有一個裝置可以改變火車軌道,但會行駛向另一個人的軌道上,火車剎不了車,就會撞另一個人,你會選擇救那三個人而改變軌道撞另一個人...

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人的選擇都一樣,但不管怎麼選,你仍舊會收到道德上的譴責。因爲很簡單,那個改變火車軌道的裝置不在你手裏。

就像這部書裏的羅輯一樣,爲了人類的存亡獨守了一百多年,但當卸下肩上的責任時候,在門口等待的確是反人類罪的罪名(當然,最後沒有成型)。

書中講述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其實很擁擠,作者呈現開我們一個完全陌生甚至無法理解的宇宙。我相信,作者是孤獨時,就像是一個人行走在孤單的宇宙,沒有着落,一隻懸浮,一隻飄着......

《三體》讀後感 篇7

選擇讀《三體》,原因之一是爲了跳出自己的閱讀舒適區,從前對科幻題材的固有態度:不感冒。用了近兩個月讀完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是三種爆炸:信息爆炸,思維爆炸,人性爆炸。

很多讀者都稱呼劉慈欣爲“大劉”,我也這麼叫吧,似乎這樣叫他更真實些。實在難以想象,一位科幻作家是如何把三體寫得如此宏大又具體,實在慶幸自己堅持把這本書看完,再也不敢小覷科幻題材,而是獻上我真真崇拜的心。

初次拜讀,感受和認知都很淺薄,且記錄下自己的初印象。

信息爆炸,是我這個物理低能兒的直觀感受。

尤其是第一部中繁多的專業術語,有時候即使查清解釋,理解起來都非常困難。從開始讀,我就深刻體會到我被扔進了知識的海洋中,可惜我這塊海綿容積有限,吸收能力太弱,只能淺顯掠過。聊以慰藉的是,這裏的海量信息不單單是物理知識,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吃喝拉撒睡,歷史文化,藝術賞析,你總能或多或少有所收穫。一方面,我欽佩大劉的學識淵博,另一方面,我自省自己的'愚昧無知,還好,我還在保持學習的習慣。

思維爆炸,是我驚歎於三本書的架構。

以文革爲故事開始的時代背景,歷經坎坷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三體文明發送了電磁波,三體文明企圖移民地球,而地球上的三體組織出於對地球文明的徹底絕望,也企圖聯合三體文明消滅人類。地球人爲了保衛家園,組成反對三體聯盟,通過古箏行動,銷燬了巴拿馬運河上三體組織的海上移動基地。

爲了應對未來三體文明的入侵,地球人開啓面壁計劃,四位面壁者中,只有羅輯在最爲艱難的時刻發現了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成功威懾了三體文明,兩個文明間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但是,“水滴”、智子給地球人帶來的恐懼一直存在。

死神永生系列,離不開主人公程心和雲天明。作爲執劍人的程心兩次因爲自己的判斷和“善良”讓地球人類遭遇浩劫,第三次因誤入低光速,與雲天明錯失一千八百萬年。故事最後,程心放棄雲天明送給她的小宇宙,把它歸還給大宇宙,駛出“門外”。

像是一幅雋永的畫卷,閱讀時這些文字彷彿拍成了影片,在我腦海裏反覆播放,遊戲世界裏周文王,愛因斯坦的對話是什麼場面?秦始皇與牛頓又是怎樣互相較量?古箏行動中被納米細絲攔腰割斷的人承受着怎樣的痛苦?破壁人破壁時內心感受如何?黑暗森林是如何形成的?還有掩體計劃,智子,青銅世紀號……思維會頻繁活躍,絞盡腦汁,疲勞又酣暢,這,就是《三體》的魅力。

人性爆炸,是細微之處見真知。葉文潔,伊文斯,楊冬,大史,汪淼,章北海,羅輯,維德,程心,雲天明……每一個人物都鮮活得厲害。

可憐葉文潔的遭遇,但一切都從她向宇宙發送電磁波開始,你說恨嗎?恨不起來,因爲讀到後面,你會發現比起一個宇宙,地球尚如草芥,何況一個人?

伊文斯是反派嗎?是,又好像不是,起碼他熱愛這世間生靈。因爲他,我仔細思考過素食主義者這個概念,彷彿伊文斯纔是上帝,素食主義者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羅輯是面壁者,被衆人推上神壇又拋向深淵,面對這樣的浮沉,他始終清醒,這也是他能成爲三體威懾者的原因。你說他可憐嗎?可憐!你說他偉大嗎?偉大!可是,羅輯自己從不這樣覺得,他只是他自己罷了。

程心是地球人選出的執劍人,我站在上帝視角,還是忍不住罵了她一句聖母白蓮花。可是大劉筆下,沒有無意義的人,大概只有死神才能永生吧。

書中的人物鮮活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我看書,卻像是在看電影。於是,我心中有了我眼中的葉文潔,伊文斯,楊冬,大史,汪淼,章北海,羅輯,維德,程心,雲天明……

感謝大劉,感謝《三體》

讓我遇見不一樣的世界

讓我思考不一樣的人生

窗外雨很大,正是看書好時節

如果你有空,歡迎你加入三體

《三體》讀後感 篇8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說《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爲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迴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常幻想在我們現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願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座標,誰就等着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麼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緻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着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爲了抵禦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麼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爲,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說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說:上帝那麼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侷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讀罷《三體》,我更有着深深的感慨、感恩和感動。

感慨的是,人算什麼?在茫茫宇宙中,人類的文明、歷史、情感、意志,都算什麼呢?人類何其渺小。

感恩的是,掌管宇宙萬有的上帝,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他是愛。“他就是愛”,這不是說上帝有愛心,而是說他就是愛的本體,如果沒有愛的本人根本不知道何爲愛。試想一下,如果上帝不是愛,他又有着至高的能力,那麼按照《三體》的理論,該是多麼恐怖的事。他可以把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三體世界那樣,有三個恆星,讓人類在亂紀元和恆紀元之間痛苦地延續,也可以憑他自己的意思,用我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的辦法,毀滅人類。但聖經告訴我們“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爲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多麼平安的信息。

感動的是,這樣一位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他居然眷顧渺小的人類。他不是高高在上讓我們恐懼戰兢、仰望膜拜。他與我們聯結的時候,也不是象《三體》中的高等文明,都是派一個小觀察員。他自己親自道成肉身,成爲人的樣式,他更是讓聖靈內駐在我們每一個信他的人心裏,讓每一個微小的個體可以直接和他對話。多麼奇妙的恩典。

《三體》風靡一時,在國際上也獲得多項大獎,有非常多的人成爲三體迷。但是人們往往願意相信科幻小說中的想象,願意相信有三體文明的高科技打擊模式,願意相信有歌者文明的降維毀滅模式。但是卻不願意相信《創世紀》裏記載的上帝的七日創造,認爲那是神話故事

罪人的世界滿了強權,整日思想的都是罪。人們相信強者有毀滅的能力,卻不願意相信上帝愛的創造和拯救。人們更願意相信黑暗森林理論,而不願意接受照進這個世界的光。

《約翰一書》4:8“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爲神就是愛。”沒有神的世界,就是黑暗森林,不認識神的人只相信叢林法則。

感恩神就是愛,他是愛的本體,愛的源頭。更感恩他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三體》讀後感 篇9

前不久,我閱讀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三體》稱得上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峯作品,小說的科幻風格獨樹一幟,各種高科技、黑暗森林深深吸引住了我,令我深陷其中,忘卻現實。“人無完人,山無界,海無涯”的價值觀,是我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穫。

該書從葉文潔因遭受影響而開始與"三體世界"聯繫,希望能徹底改變現實的社會面貌講起。通過許許多多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塑造了章北海、羅輯、程心等藝術形象,敘說了人類面對幾百光年外的強大敵人時的喜怒哀樂,進而把人類在近乎絕望下的責任心、求助心等複雜心理描繪到了令人歎爲觀止的地步。劇情發展中,葉文潔的無情、羅輯所站的高度之高、程心的母性光輝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當屬第一位面壁人——羅輯。首先,是他知足常樂的凡人心態吸引了我。最初,在他擁有面壁者這個特殊身份後,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並在北歐的世外桃源享受了相當長段時間。最後在太陽系將被降維前,他在冥王星的人類博物館中享受着一生中最後的幾個小時。他毫無顧慮,毫不憂愁,毫不悲傷,如一位天真無邪的孩子在海嘯來臨之際興致勃勃地在海灘上挖沙子。其次,是他研究問題之深、所站高度之高震驚着我。當其他三位面壁者都在竭力發展地球力量,將智慧與資源奮力結合之時,羅輯並無盲目跟從,而是看清了宇宙黑暗森林的狀況,明白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價值觀。以曝光敵人位置的方式相要挾,成功達到了威脅三體世界的目的。最後,是他身爲地球公民的責任感之強震撼着我。作爲一名普普通通、毫不出衆的公元教授,該是有多強的責任感才能在經受了幾個世紀的風雨後,依然以獵鷹盯着野兔的眼神瞄準着一個遠在天邊的未知世界;才能以水滴穿石般的毅力連續幾個世紀威懾力絲毫不減;才能在該出手時當然不讓,不把責任推卸給其他優秀的頂尖人才。邏輯,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小人物,一個頂天立地的堂堂鐵漢,一個令我佩服的`男人。

拋開人物,話說情節。《三體》既沒有肥皂劇死板無聊,也沒有某些抗日神劇的狗血,也不像其他科技小說的放飛自我。它環環相扣,驚險刺激,跌宕起伏。它沒有《時間簡史》的深奧,也不似《小豬佩琪》的淺顯,而是一本難度適中,令人尋味的非凡科技小說。不必說三體世界來到地球后人們的恐慌彷徨,也不必說誤報危險降臨後人們的愚昧、瘋狂,更不必說程心甦醒到新世元的危機四伏,單是葉文潔在紅岸基地裏的各個事件,就足以讓讀者津津樂道。我覺得,《三體》的情節是獨一無二的,劉慈欣筆下的宇宙是科技範圍內腦洞最大化的結果。

拋開情節,話說深度。《三體》中對歷史事件的評論、批判借用人物故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借葉哲泰來諷刺是我認爲最經典的。讀後感葉哲泰,著名大學的物理學家,只因在大學基礎課中加入了大量相對論內容,而被所謂的革命羣衆在會中毆打離世。愚昧而瘋狂的言辭舉措讓我無比痛心,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當然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引領科學實驗!”這是一位紅衛兵所說的。於是,葉哲泰這樣反應:“這相當於說正確的哲學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反對實踐出真知,恰恰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對自然界的認知原則的。”隨後,大學紅衛兵亡以應。可見的者們只是盲目地在各項行動上加上“反動”“資本主義的黑旗”的標籤,並未實質上看清科學,理解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此次大會上,葉哲泰的女兒,葉文潔全程觀看了,也許正因爲如此,她纔會產生極其瘋狂的想法——借三體來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命運吧!總之,作者寫作時的深度與內涵都達到了讓人驚歎的境界。

拋開深度,話說現實。在充滿競爭的海中裏,沒有最強,只有更強。唯有努力拼搏,不斷進取,不滿足於過去,不盲目於將來,着眼於當下,才能再創輝煌!

《三體》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把從高中二年級就開始讀第一部的三體全冊都讀完了,記得讀這套書一共經歷了三年的時間,以至於我每次要開始看的時候都要努力地回想之前的情節,甚至要去翻翻書才能想得起來。雖然如此,我還是每次都能回憶得起來之前的情節,也許是因爲這本小說我對它的印象比較深吧。

其實,看一本書,或者一套小說,應該是要連續的讀完的。這樣才能將前後的情節連貫起來,更加準確地瞭解各個人物的特點和小說的主旨大意,也更能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但也正因爲我斷斷續續地讀了兩年,每次都要回憶,所以我對這本小說的印象應該會比較深刻了。

整套小說描寫了地球文明從現代開始,一直到宇宙即將坍縮的末日,時間跨度達到上百億年,主題非常宏大,構思也是非常的精妙。這是一部硬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所有,似乎都和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都似乎是從現實世界衍生的,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件。同時也不得不歎服作者的知識淵博,身爲工程師的劉慈欣,從計算機和物理學,到政治和美學藝術,都在作品中展示了他對這些領域的瞭解。在我看來,如果沒有這些深入的積累,這部作品是寫不出來的,十分佩服。

我從小就對天文和科幻十分感興趣,小時候也是無數次“模擬”太空基地和飛船等太空科幻元素,也有過無數次的對星空的幻想。在《三體》中,我幾乎享受了我所期望它有的所有科幻元素,不僅如此,這些科幻元素都基於現實的世界,這讓這部作品看起來似乎是一部史書,是以幾個地球生命的視角來記錄整個宇宙的發展史,向讀者一步一步地揭露了宇宙的險惡面目和文明發展的艱難。

但它又不僅僅是一部生硬的科幻,作者又將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成長曆程,地球文明對道路的選擇以及對道德的重新認識等等觸人心絃的元素融入了其中。讓我看完之後回味無窮,這其中既有對時間的無情的感慨,又有對太陽系人類道路選擇的`惋惜。這部作品似乎從哲學的高度重新讓讀者認識了一遍宇宙。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時間是無窮無盡的嗎?文明的高度能有多高?在生存和道德面前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可以看到,太陽系人類的文明無論如何掙扎,都逃脫不了毀滅的命運,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命運,真正能夠擺脫這種命運的人,都要先擺脫人類的道德約束,先認清現實的殘酷。這裏有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程心。有很多人對她的評價不是很好,認爲她在擔負人類命運的時候總是會做出錯誤的決定,“短視”、“自私”、“婦人之仁”等不好的詞語都被加在了她的身上。而我認爲,這責任遠遠輪不到她來揹負,就如“執劍人”那次轉折說來,那種選擇並不是程心做出的,而是所有贊成程心擔任執劍人的選民所做出的選擇,也就是,那是全體人類的選擇。在我看來,即使沒有程心這個人物的出現,地球人類也會選出第二個程心,這種結果並不是程心的錯,而是人類的錯誤。是當時人類幼稚、天真的想法和社會文化所導致的必然產物,說白了,也就是人類種族的特性所致,這怪不了任何人,但與任何人都有關係。如果說程心有什麼錯的話,那就是她不能知錯而改,在維德履行承諾的時候,她不能吸取教訓相信維德一次,而是繼續相信自己的判斷。

有時我會想,如果維德能夠代替程心的位置該多好,或者程心能夠擁有像維德一樣的果斷和正確的思維判斷,那樣他或她都會引導太陽系文明走上正確的道路。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程心像維德一樣,在一開始雲天明也不一定會喜歡上她,也就不一定能夠送給她星星,她也就不一定能夠獲得啓動星環集團資金,後來也就不一定能擁有研發光速飛船的資源了。

總之,即使太陽系文明能夠一直髮展下去,最終也是要面臨毀滅的結局,到了時間的盡頭,只有死神能夠永生。

以上。

《三體》讀後感 篇11

作家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她的世界觀,但作爲世界級的科幻作家,大劉呈現的是前所未有的冷酷的宇宙觀和人類觀,他的冷酷在提醒人類不要對外星人懷有幻想,不要努力去接觸,應該儘量避免。越是宏觀的人,如霍金,他們越瞭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如房間裏漂浮的灰塵一般,儘管我們有着高度的自我優越感。

從葉文潔啓發羅輯的核心思想裏,從三體入侵地球后對人的提醒,有兩點我是深受大劉感動的:生存並不理所當然,死亡永恆不變。

生存並不理所當然

即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智人)活到現在,靠的就是無止境的殺戮,人類一直在貪婪,一直做非人性的勾當,卻是生存之道。就拿大航海時代來說好了,當時並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塊大陸和島嶼,有多少種跟我們不同的文明,但只要一塊處女地被別人發現了座標,就死路一條。美洲被發現時,印第安人有空前發達的文明,完全不弱於歐洲,除了科技,但最後99%印第安人逃不過被屠殺的命運。同遭此厄運的還有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非洲及太平洋各島嶼的原住民……導致印第安人、非洲人、毛利人喪命的不是仇恨,歐洲人只是爲了搶奪資源,你無法一面倒地去譴責什麼,因爲自古以來人類就是依據着黑暗森林法則生存過來的。

還記得三體入侵地球,把幾十億人類驅趕到澳大利亞,逼他們人吃人的情節嗎?當時智子對人類說了一番振聾發聵的話:“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在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爲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進化的起墜將再次在這個世界升起,你們將爲生存而戰。我希望在座的每個人都在最好的五千萬人之中,希望你們能吃到糧食,而不是被糧食吃掉。”

智子說得很對,人類確實跟所有動物一樣,就是爲了生存而戰的.。從恐龍滅絕,到哺乳動物出現,逐漸進化到人,然後人又把其他動物殺死,最後又把其他的人殺死,我們隸屬的這一種智人才開始佔領地球。可是我們忘了,覺得地球是屬於我們的,所有東西都是屬於我們的,於是開始索取各種東西,自以爲生存是一種權利,是一種囊中物。然而並不是,生存其實是永恆的主題,就像三體人並不憎恨人類,他們只想找個地方生活,爲了生存才這麼決絕。最諷刺的是他們比人類還客氣,沒把人類殺光,而人類殺人類還經常滅種族。

死亡永恆不變

引用書中印象深刻的一首詩和一句改編帕斯卡的話:

“死亡是一座永恆的燈塔

不管你駛向何方

最終都會朝它轉向

一切都將逝去

只有死神永生”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原句“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很奇怪——死亡禁忌。中國人不喜歡4,西方人不喜歡13,彷彿躲過了就會長生不老。但是大家沒想過,逃避對死的思考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逃避對生的思考。當人沒有充分地意識到人生的有限性,就有種以爲自己是無限生存的錯覺,就不追求我們如何才能在這個“僅此一次”的人生裏過得有意義。

同樣,既然逃不過死亡,那麼人類應該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給文明以歲月”,是說所有人都在擔心人類及其文明即將滅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時間,延續後代去發展文明;而“給歲月以文明”,是指我們不要因爲對毀滅的擔心,而失去了尚還餘存的千百年發展的可能。完整的理解:只有存在過的,纔是永恆的,纔是人類唯一的意義;而對未來的擔心,只會毀了現在,因爲現在纔是通往未來的階梯。

而對人類來說,體驗當下就是人存在過的唯一證明。

我們爲自己爭取到再長的生命,又如何?(給文明以歲月)

關鍵是我們曾經全然地活過,向死而生!(給歲月以文明)

《三體》讀後感 篇12

《三體Ⅰ》實際上講述了三個故事,三個絕望的故事。

葉文潔的故事表示着對人類社會的絕望,汪淼則代表着對未來的絕望,而三體文明代表的是對整個生命形態的絕望。在那裏,生存的目的只爲了生存,沒有歡樂、沒有悲傷、沒有幸福也沒有痛苦,剩下的只有無垠的冷漠和機械零件般的生活。這樣冰冷的世界給人的絕望感是恐怖至極的,因爲真正的恐怖並不是一個面目奇醜的怪物突然出現在你眼前,真正的恐怖是你的思想被領入一個完全黑暗陌生,沒有出路的死亡絕域。

這個死域就是三體世界。三體世界真的就像那一抹白雲後的無限藍天,只要細心琢磨,其蘊含的質量將遠超出你的想象。

恢弘壯麗的200多輪文明的毀滅與重生,遠遠超越了人們對科幻、外星人的傳統定義。大多數描寫外星人的作品往往都落入了神、人、獸這三個刻板的俗套。在那些作品中,外星人要麼是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神明:或者是有着和人類一樣複雜情感和價值觀的同類:再不然就成了純粹邪惡而存在,等待超級英雄消滅自己的怪獸。

這些俗套在《三體》中被全盤打破,如果要去形容三體世界,最準確合適的就是“外星文明”,它有着全然不同於人類世界的生存環境和價值取向,200多輪如史詩般璀璨閃耀地文明歷程完全自成一個世界。

其中諸如干倉,人體計算機,質子電腦等奇幻瑰麗的想象,更讓人歎服“造物主”天馬行空而又絲絲入扣的卓越想象力。另外,三體世界更值得我們這些永遠沐浴在“恆紀元”溫暖陽光中地球人深思,我們是多麼幸運,在百億年的時光中孕育出如此生機勃勃的世界。這是宇宙的恩賜,我們不應揮霍。現在讓我們從遙遠的四光年外抽回身來,看一看身邊的人們。

葉文潔,一個純粹悲劇式的`人物,她青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女,嚐盡世間苦澀。在那個扭曲癲狂的時代更加把她的性格逼向極端,爲最後的“終極背叛”埋下伏筆。可她身上的苦難是那麼奪人同情,以至於她謀殺親夫,出賣整個人類我也不願在心理上譴責她。

還好,“造物主”可能也深爲她的遭遇所感動,爲她創造出一個遠離人世的齊家屯,在那裏,她那劇烈顫抖地身心將得到暫時的安寧,這也算是她這張生命之畫上爲數不多的一抹溫色。說到汪淼,我覺得他只是將所有珍珠串起的一條線,本身並沒有什麼傳奇。反倒是**史強這個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在《三體Ⅰ》這樣一部有着很深科學底蘊的小說中,書中的人物大多是物理、數學界的天才精英。然而最後以最高智者身份出現,給人以無限希望的卻是這樣一個行爲粗魯,眼利心狠的**,這不得不說是“造物主”有意爲之。在面對比自己強大許多倍的敵人時,所有的科技裝備都不值一提。真正決定死生存亡的是每個人內心煥發地精神與勇氣的力量。

我們的星球上無數的民族上演過無數絕地逢生的翻盤好戲,所以我相信即使有外星侵略者出現,人類文明也不會輕易被摧毀。這也是我最不認同“造物主”的地方,如果真的已毀滅包括自己子孫在內的全部人類爲代價,真的會有“降臨派”那樣的地球叛軍出現嗎?

即使在高知階層人類自私的本性就會蕩然無存嗎?這個答案可能只有等到人類真正能與外星文明交流時才能得到了。

再次仰望浩渺的星空,誰又敢說在遙遠的四光年之外,沒有一個被災難磨練地冰冷而堅韌的民族正在默默注視着我們呢?

讀完《三體Ⅰ》,並不感覺是讀完了一部小說,而更像是親歷了一段歷史。當脫下“V裝具”之後,靜靜沉思,真是回味無窮。如果每個作者都能以闡述歷史態度去撰寫小說,那麼文學該是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