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對對聯>對聯錦集>

鄧氏宗祠對聯大全

對聯錦集 閱讀(1.88W)

鄧氏宗祠位於中國的哪個地區省份呢?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的鄧氏宗祠對聯,供大家參考借鑑。

鄧氏宗祠對聯大全

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位於貴州省水城縣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鄉者卡村,景區由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等組成,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全國其他地區也有鄧氏宗祠,香港、清城區、海珠區鄧氏宗祠等。

鄧氏宗祠坐落於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環抱。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爲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於2019年12月14日被列爲香港法定古蹟。

鄧氏宗祠爲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前兩旁是鼓臺,各鼓臺有兩柱支撐瓦頂,內柱爲麻石,外柱則爲紅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門沒有門檻,前院卻有砂岩通道,顯示鄧氏族人中曾有身居當時朝廷要職者。

建築物三進大廳上的樑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屋脊皆飾有石灣鰲魚和麒麟。後進祖龕供奉著鄧族先祖神位。

1990至1991年間,鄧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現時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鄧氏宗祠位於清城區石角鎮馬頭石虯逕村,據該村《鄧氏族譜》記載,鄧氏先祖原住南海,元末遷居於此。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明崇禎年間遭兵災盜劫,祠被焚燬,清順治十三年平靖復建。現狀平面爲二進一井四合院佈局,前爲門廳,後爲正廳,兩側有廊廡,中爲天井。硬山頂鍋耳形風火山牆,面闊三間。

門廳檐廊形制比較特別:兩側各有一高出地面約40釐米的平臺,用於堆置器具、物品,起防潮作用。民國年間,臺上曾放置兩門火炮(豬仔炮),故又稱“炮臺”。檐廊樑架跨老檐牆與檐柱之間,施三步樑,樑間以荷葉式或捲雲式駝峯承接。樑端輔以十字形分叉半拱以均衡瓦面重力。駝峯及樑底雕花草、人物圖案,紋飾流麗生動。檐下三條圓木額枋穿連着二根石質檐柱和兩邊山牆。額枋之上,以木作駝峯、斗拱頂託檐檁,顯得古樸、美觀而平穩。

建築

正廳樑架爲擡樑式與穿鬥式混合結構,中部施九架樑,四根圓木金柱作通柱。各樑兩端,一式以瓜柱過樑承檁。前後檐柱亦作通柱,前檐後檐各施二步樑,後檐樑架以瓜柱過樑承檁,前檐樑架則以捲雲狀駝峯及斗拱承檁。在兩面山牆擱檁的配合下,整個正廳樑架給人以結實安全、氣宇恢宏之感。

正廳四根金柱之下,均保留着元代式樣的素面覆盆式紅石柱礎,應爲初建時之物。還有盤狀柱質,質徑大於柱質和礎質。這在清遠民間明清古建築中,帶典型意義。

宗祠經當地村民維修,更換了瓦面;兩側牆表加用水泥灰批蕩、出線;正面牆表和石柱分別貼上了綠色、紅色瓷片;牆頭和檐口則以琉璃瓦鑲邊,但主體結構未變,仍不失爲研究民間古建築發展歷史的實物資料。

鄧氏宗祠四言對聯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堂聯。全出典出鄧氏的望族南陽郡,以居新野時而著稱。

南陽世澤;

東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姓姓宗祠南陽堂的通用聯。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今河南南陽新野縣。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啓自東漢之末名將鄧禹。中國分佈極廣的鄧姓族人公認東漢的開國勳臣鄧禹爲本族遠祖。鄧禹是河南省南陽郡新野人,爲漢光武帝劉秀幼年同學。他追隨劉秀,屢立戰功。漢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後,封鄧禹爲高密侯。此後,他的畫相掛在功臣閣,爲著名的“雲臺28將”之首。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雲臺列首;

諫院知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初南陽新野人,字仲華,少年時遊學長安,與劉秀關係密切,後奉劉秀命,以前將軍率精兵入關,大破綠林軍王匡等部,平定河東,任大司徒。劉秀統一全國後,封他爲高密侯,明帝時拜太傅,圖像畫於雲臺(今洛陽南宮所建高臺,畫中興功臣像以表彰),居諸將之首。下聯典指宋代建昌人鄧潤甫,字溫伯,皇佑年間進士,歷官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尚書右丞,又曾主持諫院,有直聲。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鄧訓,字平叔,明帝初爲郎中,謙恭下士,人多歸附之。下聯典指晉·鄧攸,字伯道,攜家避亂,憐其弟早亡,危急關頭時,存侄而棄子,時人敬其德而哀之。

南陽世澤;

稅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錦田鄧氏宗祠聯。

鄧氏宗祠五言對聯

南陽承世澤;

東漢啓功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遷徙於香港屏山的鄧氏,有較爲詳細的宗親歷史考證.據載,屏山的鄧姓人,其先祖的遷播路線,是由鄧州至新野,或經江西,或經福建而遷入廣東,而後入香港的。屏山鄧氏宗祠距今有72019年的歷史。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南陽新野縣。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啓自東漢之末。爲鄧姓南陽堂的通用聯。

月斜詩夢瘦;

風散墨花香。

——明·鄧子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明代抗倭將領鄧子龍(1523-1598)自題書心聯。鄧子龍,字武橋,豐城(修江西豐城)人。公元1598年,明軍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領水軍。從陳璘赴朝。時倭軍將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鮮統制使李舜巨督水軍爲前峯,邀擊於釜山南海,英勇奮擊,殺敵無算;因舟中起火,爲敵所乘遂戰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歷冰雪;

赤手捕長蛇。

——鄧中夏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1894-1933)自題聯。鄧中夏,原名鄧康,號鍾懈,湖南宜章人。

憂樂關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潘力生贈鄧小平聯。

東漢家聲遠;

南陽世澤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鄧氏宗祠聯。

鄧氏宗祠六言對聯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爲無兒。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禁菸功勳卓著;

抗日史冊留芳。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名將鄧延楨,字懈筠,江寧(今南京市)人。福建三明閩沙鄧氏光布公後裔,歷任兩文總督、閩浙等。1839年與林則徐,協力整頓海防,查禁鴉片。同年調任閩總指揮總督,加強海防,率軍擊退進犯廈門的英國艦隊。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同時被革職。下聯典指清代海軍名將鄧世昌事典。

鄧曼智能料事;

太后夙本好書。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楚武王夫人鄧曼機智過人,料事必中。下聯典指晉代鄧訓之女幼好讀書,後貴爲太后。

鄧氏宗祠七言以上對聯

平天下更雲臺首列;

小寰球曾諫院廣聞。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雲臺首列”,典出自東漢鄧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後列雲臺之首(雲臺乃東漢之八寶山也)。下聯“諫院廣聞”,典出自宋鄧潤甫任諫院翰林,以直言聞名。

瑞應星辰,雲臺拔萃,

樹稱杞梓,鄧林毓奇。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東漢大司徒鄧禹事典,東漢大司徒鄧禹子十三人,時稱“鄧林材木”。

世長勢短,宜忘勢而處世;

人多仁少,須擇仁以交人。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全聯勸誡族中子孫如何處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無愧否?

光前裕後,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溯賜姓於殷商,鄧國之衣冠如昨;

紀封侯於東漢,雲臺之軍令尤新。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鄧氏宗親會會徽兩側的對聯。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談,何計勢力;

孝順事正當人人自盡,焉論富貧。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大小行事執快心,東平云爲善最樂;

古今義禮歸何處,朱子曰讀書更高。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全聯勸誡族中子孫爲善、讀書。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羣昭羣穆,真覺有嚴有翼;

祀典表子孫之愛敬,我將我享,惟期來格來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脈流傳愈盛;

祭舉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顯祖,千秋陟降攸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上聯尋跟,寫出了鄧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遷徙路線、支脈分佈情況。下聯典問祖,記載了各個時期率族人遷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於蔓,爲鄧侯,即爲此支鄧氏之始祖。

屏翰仰閩候,紹南陽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開萬里,承高密之家風,此日蘋馨藻潔,聊將俎豆報宗功。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上聯典出並歌頌的“閩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稱閩候,宋末元初人)鄧馮遜。下聯典出並所頌的“萬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鄧萬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東省),是鄧姓早期爲官遷徙並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賜姓以來,國建西周、侯封東漢,後裔承蔭,須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憑依之所,門環綠水、戶擁青峯,先靈降鑑,好看山色湖光。

——鄧賓谷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爲湖北省鄂州廟嶺鄧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鄧氏起源及東漢時的極盛。下聯道出宗祠所處的地理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