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篇

徐霞客遊記 閱讀(2.22W)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1

一個想成大器的人,必須要經歷世間的種種磨難,就像一個人在沒下雨的時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腳印,《徐霞客遊記》腳印人生讀後感。相反在泥濘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腳印,通過這個實例,我們便可明白,一個不經歷挫折,不經歷磨難,平平凡凡走過一生的人是永遠不會有成就的。只有經歷種種挫折的人,他纔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腳印”,留下輝煌。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篇

這個故事講的是:鑑真和尚剛剃度的時候,做了寺裏的腳行僧,化緣時經常遭白眼,讀後感《《徐霞客遊記》腳印人生讀後感》。於是,他憤憤不平,便不去幹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帶他到寺前的泥濘路上,把泥濘留痕的道理告訴了他,使他大受啓發,終於成了一代名僧。

泥濘的路纔會留痕,一生碌碌無爲的人,不經風雨,不經苦難,就很難成大器,而在苦難跋涉,經風沐雨的人才會有出頭之日,那些腳印證明了他行走的價值。

歷代許多人都在泥濘中行走過,所以他們便有所成就,比如說:徐霞客從小立志要遊覽天下,於是他從小便開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長的路,風餐露飲,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經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壞許多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實現了理想,還寫下了《徐霞客遊記》。

像這樣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時珍,海倫·凱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點點挫折,便開始退縮,比起他們可差遠了,比如說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練,一開始練得不錯,可漸漸熱了起來,我便不想練了,可是沒辦法,父母逼個不停,我只好惟命是從,可是太熱了,我剛坐下就發牢騷,終於我便被酷熱戰勝了。一事無成。

“泥濘”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徵人間各種磨練,我只有在泥濘中走,纔會留下光輝。我們走遠了,但腳印代表汗水無價。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2

想必大家都聽過《徐霞客遊記》吧!我也讀了《徐霞客遊記》。以下便是我讀的這本書主要內容與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遊記》主要講了徐霞客爲了考察祖國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歲開始出遊,30年間,東渡普陀,北遊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登太華,西南遊邊疆。足跡及於今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16個省區及京津滬等地。《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載精詳而忠實地記錄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見聞與心得。

我讀的`《徐霞客遊記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讀整版的買簡易版,因爲如果要讀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着六十多萬字,不持之以恆是不可能讀完的,我讀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時間。如果讀原着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別號才爲霞客。《徐霞客遊記》我發現他是以日記的方法編寫而成。《徐霞客遊記》它不僅是一部聞名於世的地理巨着,更是一部我們值得觀看與品讀的山水遊記。《徐霞客遊記》是以文學價值極高而見稱於世,而被人們推爲“古今遊記之最。”這就是人見,花見花看,車見車要看的《徐霞客遊記》。

這便是聞名於世!經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寫成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3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經過34年旅行而寫出的,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遊歷過的喀斯特地區的洞穴超過270多個,並指可以根據所見、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錄。難怪現代科學家李約瑟說:“《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世界上最早一部記載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國明代地理學家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他比歐洲最早對石灰地貌進行考察和描述的愛士倍爾早一百年,比歐洲最早對石灰進行系統分類瑙曼早兩百多年。

他將喀斯特洞穴的特徵,成因及其類型,詳細地描述了出來,並指出一些巖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他在遊歷黃山時,記錄道:初五日雲氣甚惡,餘強臥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綠瀉如練。餘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繚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馨韻香菸,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爲餘言:”山頂諸靜至,經爲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羊學雪沒腰而返。“餘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臥。

這裏不僅記錄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地勢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顯。說出了慈光寺周圍環境狀況,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裏祭拜,因此香菸繚繞,從石縫中穿出。那裏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時,受雪封路2個多月,有個早晨讓人送糧食進來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沒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讓人欽佩的不僅是他的遠見,對地理獨特的見解,更是因爲他的堅持不放棄,才使得我們今日可以看見這麼多宏偉的著作,我覺得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他的堅定不移的優良品質。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4

歷代輿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們的主要話題之一。但徐霞客卻發現:“昔人志星官輿地,多以承襲附會。”,“山川面目,多爲圖經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舊說,善於獨立思考,注重考察實證,勇於探索求真。不論對於山脈河流,還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聞傳說,總要細細觀察,思考分析。遇有奇異疑問,必窮究不捨。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在其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徐霞客遊記》,“讀起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學者所寫的考察記錄”。

他對於桂林七星巖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後考察了兩次,()對巖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淺以及洞內形態結構和洞外情況等,都作了詳細的記錄和生動的描寫,這些記錄和描寫竟與用現代科學手段勘測的結果基本吻合。他關於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歐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於堪輿學,《徐霞客遊記》中經常使用龍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輿術語來分析山形水勢,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難困惑,常求神問卜。由此可知,他讀書博雜,見識多,不適合功名科舉。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輿術語推斷,徐霞客學習的可能是堪輿學的楊公風水派。楊公風水其實效性立竿見影。從大唐至今。

《徐霞客遊記》是古代高水準的輿地遊記,涉及山形地貌、懸崖巖洞、江河水文、地熱泉流、物產風俗、政區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蹟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豐碩成果和科學價值。

《徐霞客遊記》還是一部遊記文學巨着。雖然作者的本意,並非專在從事文學創作,因此從科學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對神州山川的極其熱愛之情、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學才華,卻自然而然地在這“流水賬”中十分鮮明地體現出來。

本人很敬重徐霞客這種孤往獨行之人。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5

我讀完《徐霞客遊記》這部書後,我感覺它是一部用“腳”寫成的千古奇書!爲什麼呢?因爲這部書是作者用腳“走”遍中國近二十個省的途中寫的,所用的時間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結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萬卷樓”來收藏書,這給了徐霞客博覽羣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可是徐霞客認爲一個人要想寫出好文章,達到妙筆生花、下筆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萬卷書以外,還必須行萬里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就這樣,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開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過三十多次盜賊,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半途而廢。他曾經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黃山的峯頂,就連山上的和尚們也感到萬分驚訝!他也曾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了萬里長江的源頭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給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丟失了,現存的這部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也沒能影響《徐霞客遊記》成爲“古今遊記之最”!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6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爲主的一本中國古代地理書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遊行,將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他一生幾乎都是在旅行中度過,書中突出寫了天台山、黃山、廬山等名山。

與歷代貪戀山水風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對美景發出讚歎,同時對所到的地理、地質、地貌也有詳盡的描述和科學觀察。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遊武夷山的一篇日記,遊記中用優美細膩的文字描寫了武夷山的美麗風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點—奇峯峭拔、碧水丹峯,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東南”的美譽了。在他的遊覽過程中,記錄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懸棺,最讓我感到新奇,這些古老的懸棺躺在險峻的懸崖峭壁的空隙中,飽受風吹日曬,可沒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懸棺放到幾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詩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個拉開黃山的神祕面紗,將那數不勝數的絢麗風景公佈於衆。他是多麼自在和清高啊!他不僅是一位將功名利祿拋之腦後的奇人,也是終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響的偉人。他的`旅行不僅美麗神奇,而且還十分驚險刺激,他已經超越了遊玩的境界,而是徹徹底底的探險了。這種富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僅會受到旅遊者的推崇,也同樣使身爲中學生的我受益匪淺。

書中那一片片壯闊遼遠的風景,一座座高峻雄偉的山峯,似乎在催動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裏獲得知識。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

近日,我讀了一篇名着,名字叫《徐霞客遊記》。讀後深有感觸。徐霞客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曆十四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他決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遊歷探險方面的書,嚮往着“問奇於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着作,但是,他並不是把前人的着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爲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決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遊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遊歷瞭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讚歎不已了,便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峯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他注意到植物與環境的關係,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考察的地理學家。石灰岩地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衆多的巖洞。徐霞客親身探查過的巖洞達100多個。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麼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堅持寫遊歷日記。他先後寫了20xx多萬字的遊記,這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

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在我們去某一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麼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讓我們去學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向目標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