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中國教科文衛名人>

李四光簡介

中國教科文衛名人 閱讀(7.34K)

李四光

姓名:李四光

李四光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89年

籍貫:湖北黃岡人

學歷: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學位

職務:原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等職

李四光,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早年留學日本,並加入了孫中山在日本建立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協主席,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

李四光青年時代懷著“科學救國”的雄心,赴英國伯明翰大學攻讀地質學,開始了他的地質生涯。

三十年代初,為了進一步探討地殼表面各種痕跡的規律,李四光不畏艱險,幾次橫渡大江,跨越秦嶺、南嶺,親自勘探測量,實地觀察地層構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華夏構造體系。”1954年,他親自組織隊伍,在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開展石油普查,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接著,李四光與其它地質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國很快找到了鎢、鉻、鈾、金剛石、煤及稀有金屬礦藏,並在開發地熱、地下水,研究第四紀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獵廣泛,在古生物學、冰川學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績。他對第四紀冰川遺蹟的研究推翻了過去的“中國無第四紀冰川”的斷言。在地質學理論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了地質力學。他運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與礦產分佈規律,把各種構造看作是地應力作用的結果。對於中國東部地區的地質特點,李四光運用地質力學的理論分析,他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3個沉降帶具有廣闊的找油前景,從而否定了“中國貧油”的觀點。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強調,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要認真觀測地應力的變化。

李四光主張用力學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佈的規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創立了“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用此理論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大面積儲油層。在地震地質工作方面,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瞭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