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

作文 閱讀(3.2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1

我去過這麼多地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周莊這個古城。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猶如一顆燦爛明珠鑲嵌在上海淀山湖畔,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古鎮區四面環水,鎮內河道呈井字形,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有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樑,其中有國內僅存的橋樓,富安橋和聞名中外的雙橋。遊人所至,面對水鄉古鎮秀美的風光,使人賞心悅目,令人留戀往返。都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而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古鎮的房屋別具一格。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巨集偉的建築,但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街道都是用石頭鋪成,房屋是用石頭和木頭砌成的,保持了原始的風格。其中最出名的就有“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張廳。沈萬三後裔所建七進五門樓的沈廳,都很有氣概。可想而知他們的繁華。

參觀完岸上的建築物,我們就去水上游覽兩岸的風光。我們懷著好奇心,登上游船,順著河道,向水巷深處駛去,河道上游船如梭,坐著遊船在波光粼粼水面上悠悠盪盪,看著古鎮兩岸風光,聽聽船孃吳歌小唱,立刻覺得好像進入仙境一樣。遊船途徑:富安橋——雙橋——廊橋——古戲臺——全拱橋——太平橋——青龍橋——博物館(終點)。在遊覽的過程中,兩岸的柳樹綠樹成陰,各家各戶的門前都掛著幾串燈籠和裝飾品。岸上兩旁的檔口都擺著各色各樣的工藝作品。供遊人選購。

由於時間的緊迫,還有好多地方沒去遊覽。下次我還要去重遊這個古鎮,參觀更多的古蹟。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2

雙橋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鎮區東北交匯成十字,河上的石橋聯袂築,顯得十分別致。因為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人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碧水泱泱,綠樹掩映,欵乃聲聲的小船在橋洞穿過。橋邊,一年四季都有來自各地美術院校的師生,在全神貫注地寫生,攝影愛好者則端起照相機,選擇最佳的拍攝角度。站在市河一側舉目望去,鑰匙形的雙橋連同不遠處的清代石拱橋太平橋,一個鏡頭可以攝下市河上的三座古橋。

沈廳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鬆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據《周莊鎮志》記載:沈本仁早歲喜歡邪遊,所交者皆匪類。及父歿,人有不出三年,必傾家者。本仁聞之,仍置酒,召諸匪類飲,各贈以錢,而告之曰:我今當為支援門戶,計不能與諸君遊也!由是,閉門謝客經營農業,於所居大業堂側拓敬業堂宅,廣廈百餘椽,良田千畝,遂成一鎮巨室。看來沈本仁是屬於那種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人物,他沒有把上輩人遺傳的家產揮霍殆盡,在父親死後發憤耕耘,拓展家業,建成了頗具規模的沈廳。

沈廳共有三部分組成。前部是水牆門和河埠,專門供家人停靠船隻、洗滌衣物之用,為江南水鄉的特有建築;中部是牆門樓、茶廳、正廳,是接送賓客,辦理婚喪大事和議事的地方;後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和後廳屋,為生活起居之處。整個廳堂是典型的前廳後堂建築格局。前後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線,形成一個環通的走馬樓,為同類建築物所罕見。

七進廳堂內,佔地一百七十平方米的鬆茂堂居中。正廳面闊十一米,前有軒廊,進深七檁十一米,廳後有廊。正廳正面成正方形,廳兩邊是次間屋,有樓與前後廂房相接。屋面為兩坡硬山頂,除六檁至七檁為單屋頂棚,其餘都是雙屋頂棚。廳內樑柱粗大,鐫刻有蟒龍、麒麟、飛鶴、舞風等花飾。廳堂中央懸匾一方,鬆茂堂三個凸出的泥金大字,為清末狀元張謇所書。朝向正廳的磚雕門樓是五個門樓中最巨集偉的一個,高達六米,三間五樓,上覆磚飛簷,刁角高翹,下承磚斗拱,兩側有垂花蓮,下面是五層磚雕,佈置緊湊。正中有匾額,刻有積厚流光四字,四周額框刻有精細的紅梅迎春浮雕。磚雕門樓上還鐫有人物、走獸及亭臺樓閣等圖案,包括《西廂記》、《狀元騎白馬》等古典戲文,線條精細流暢,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一塊長不盈尺的磚板上鐫刻前、中、遠三景,其刻工之精、構思之巧,足可與蘇州網師園中的磚雕門樓媲美。

沈萬三,名富,字仲榮,行三,吳人呼為沈萬三。又,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萬三行秀者,故又稱三秀。

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徙至周莊東詫,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尋求進一步發展。他曾支援過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於是朱元璋便封他兩個兒子為官。沈萬三在南京站穩腳跟後,花費巨資建造舒適的住宅,據記載有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等等。後來,沈萬三因口出大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得罪了朱元璋,被髮配雲南充軍,在荒涼的邊境度過餘生。

沈萬三在周莊、蘇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跡,但始終把周莊作為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焉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相互聯絡(《周莊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楊循吉《蘇談》)。儘管他在南京置有別業,並先後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的封賞,但他不願意離開周莊這塊風水寶地。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莊鎮志》卷六),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用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香火久盛不衰。

沈萬三富甲天下。《金瓶梅》第三十三回中,潘金蓮還說了這樣一句諺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樹,人的名兒樹影兒。傳說沈萬三的發富是因為他從一位漁翁那兒得到了烏鴉石(或馬蹄金)。更多的則傳說他家裡藏有聚寶盆,財寶取之不竭,因此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了。

張廳

張廳;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怡順堂,相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逵後裔於明正統年間所建。清初出賣給張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稱張廳。近幾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精心維修,恢復了原有的風貌。

作為殷富人家的宅第,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但氣派依舊。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在漫長的歲月中遭到損害的磚雕門樓,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采。大廳軒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木鼓墩(柱礎),這是明代建築的明顯標誌。廳堂內佈置著明式紅木傢俱,張燈結綵,迎送賓客。牆上懸掛著字畫,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仔細琢磨,對聯十分貼切地寫出了張廳的建築特色。

大廳的東側,有一條幽暗深長的陪弄。舊時,沒有大事輕易不開正門,每逢婚喪喜慶或有貴賓來訪,才打開大門,抬進轎子。平時家人進出都走陪弄。如今,陪弄卻成了別有風味的旅遊通道,在幽暗的光線中不知深淺地向前走,沉寂中不知逝去了多少時間,只看到斑駁的牆上,壁龕被煙火薰得黝黑,陰冷的潮氣在腳下氤氳,惶惑間,一片含有綠意的光亮投來,眼睛頓時一亮:後院花木扶疏,春色如畫,一條晶瑩的小河奇妙地閃現在弄底,貼著牆根流來,又穿越水閣而去,彷彿文章高潮處的神來之筆,出乎人的意料。

小河有一個優雅的名字箸涇。由於它與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涇中段拓一丈見方水池,即是船兒交會和調頭的地方。四周由花崗石駁岸護衛。駁岸上是臨河人家的後窗,設有排敞窗,窗前有吳王靠,也叫美人靠,一種木稜式拉桿。窗下駁岸間如意形狀的纜船石上,拴著條樹葉般的小船,一副船自家中過的情景。

張廳的後院,是個閒靜素潔的小花園,四周圍擁著粉牆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風火牆下,翠竹搖曳,月季吐豔,書帶草點綴著曲徑。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玲瓏剔透,潔白如雪,高峰處有一巒狀如飛燕,於是人們將它稱之為玉燕峰。它為這個小巧的花園增添了幾分靈秀之氣。

來自大都市的遊客走進張廳,穿過狹窄的陪弄,來到箸涇穿越的後花園,顯然不是為了尋求驚險。他們可以走過架在箸涇之上的廊棚,欣賞河中小船,也可以穿戴明清服飾當一回歷史人物。那些普通的民居、門窗和樑檁籠罩著歲月的煙塵。圍坐在小方桌旁的老老少少,邊往碗裡夾菜邊談論家常,全然不顧從陪弄穿梭而人的遊客投來探詢和納罕的目光。在遊客們看來,居民們的裝束、容貌乃至碗裡的蝦糟燒魚、韭菜炒螺螄,都是值得一看的。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張廳,袒露的是最具體的現實,連同一份安謐溫馨的水鎮情趣。它喚醒了遊客的懷舊意識,於是,感慨、詫異和歆慕,種種難以訴說的心緒都包含在旅人的情懷裡。

文化街

文化街;周莊文化街熱鬧非凡,可謂是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有開茶館、設藥鋪的,有打鐵、紡棉花的,有編竹器、捏麵人的,有制木器、寫書法的在這裡遊客可以放鬆心情,體味一下平日裡城市中少有的傳統文化的韻味。文化街兩邊被一爿爿店面充斥著,但是,千萬別小看這些店面,店雖小卻以文化吸引遊客,不經意間,遊客在這裡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崑曲文化

崑曲文化;被譽為白戲之祖的`崑劇源於崑山.民代嘉靖年間(1522-1566)崑山人魏良輔將戈陽、海鹽故調改為崑腔,同邑人梁辰魚填浣紗記傳奇,一詞一曲,開創了崑劇歷史。因文辭清麗、唱腔瑰雅而風靡全國。深谷幽蘭的崑劇於2001年5月18日被列入世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為弘揚傳統文化恢復重建了周莊古戲臺,並與江蘇崑劇團合作常年演出崑劇,讓遊客領略崑劇藝術的特有風采並帶來極妙的藝術享受和難以忘懷的無窮回味。

南杜先生

江南水鄉名鎮周莊,古道幽巷,小橋流水,樓閣錯落,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不少文人雅士就會聚周莊,採風問俗,宣傳民主愛國思想,留下了軼事佳話。

1909年11月,陳去病、柳亞子等在蘇州發起成立南社。是年,陳去病在周莊創辦東江國民學校,宣傳南社操南音,不忘本也的宗旨,激勵了萌發愛國思想的周莊青年。費公直與劉三密謀行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敗後,東渡日本。在異邦獲悉陳去病等組織南社,心甚嚮往,乃借1911年初回國慶歲探親之機,由陳去病介紹加入南社。葉楚傖幼年先後隨諸福坤、陶小沚學文。考入江蘇高等學堂後,參加反清愛國活動,被開除學籍,經陳去病介紹,於1912年加入南社。葉楚傖加入南社後,秉承南社宗旨,多方聯絡周莊進步知識分子,與陳去病先後介紹王大覺、王秋崖、凌蕙續、費善衡、陳蕺人、朱汝珏等人加入南社,其成員多為周莊社會之雋流。他們在鄉里創辦劇社,上演文明戲,宣傳革命。當宋教仁被刺不久,葉楚傖便編導紀念宋教仁烈土的話劇節目,費公直、王大覺登臺表演,在舞臺上再現了宋教仁的高大形象,很受群眾歡迎。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國,王大覺憤而起草討袁檄文,載於《南社叢刻》。檄文後有七絕一首未得荷戈事北征,猶能草檄馳幽並。一千一百十餘字,字字蒼生痛哭聲。周莊國小南社成員將此文列為語文教材,教育童蒙,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

1914年,王大覺和其弟王秋崖將先人的著作輯刊,取名為《青箱集》,有清芬世澤,傳之不替之意。後附《揚風雅唱》,系明、清名家對其家藏明代賢達周順昌遺扇的題詠。在1915年交上海國光書局出版前,由柳亞子為之撰《青箱集序》。

1918年,柳亞子赴周莊,以文會友,訪葉楚傖、王大覺,賦詩韻曲,以詩文敘革命友情,著有《南湖草堂夜集》詩,同時與王大覺切磋研討蘇曼珠的詩文,將蘇曼殊遺詩輯刊為《燕子龕遺詩》,柳亞子作序記其事,並資助付梓。

1920年下半年,柳亞子邀詩文摯友冶遊江南水鄉。於12月23日起,柳亞子抵周莊居七日,邀陳去病、王大覺、費公直、陳蕺人、朱汝珏等四次暢飲於周莊鎮貞豐橋的迷樓酒家,在觥籌交錯之際,乘興賦詩,將詩輯成《迷樓集》刻印付梓,其中柳亞子的《迷樓曲》長達78句,乃興懷所及一夕而成,膾炙人口。由是,周莊迷樓名聲大揚。後柳亞子吩咐柳率初將其《初集蜆江迷樓沾醉題壁》詩抄錄寄往南社詩友40餘人索和,收集後又輯成《迷樓續集》。柳亞子此行,又鼓勵沈君匋、陳蕺人創辦《日曜日報》、《蜆江聲》,開創了鄉鎮小報的先聲。翌年,又贊助王大覺創辦《新周莊》,與《新黎裡》、《新盛澤》結成三角同盟,為新文化大張旗鼓。1923年,柳亞子、葉楚傖發起組織新南社,提倡民族氣節,引納世界潮流。其宗旨影響極盛,周莊知識界中名流陶小沚、朱翊新、沈君崇、沈君匋、王閶稱、黃人濟等20餘人紛紛加入新南社。他們中間有政治、文化、教育、新聞、醫學各界人士,成為宣傳新文化、反抗舊勢力的有生力量

1924年軍閥混戰時,王大覺、費公直和朱汝珏組織成立中國紅十字會周莊分會,為中國成立最早的鄉鎮紅十字會。在鄉里救死扶傷,施藥濟貧、義務防治,深受群眾歡迎。

逸飛之家

在中國第一水鄉周莊,逸飛是個無比親切的名字,他從來就沒有被當成一個外鄉客,在他逝世後這一年多的日子裡,周莊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懷念他。

逸飛生前有個心願,要在周莊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可以全身心投入對周莊的描繪中。他走得很遺憾,我們一定要為他完成這個心願。周莊人如是說。

逸飛之家建在周莊著名的雙橋畔的一個寬敞院子裡,但周莊人沒有將這裡作為純粹的工作室,而是分成了兩部份,東邊的一間屋子用來陳列陳逸飛生平優秀的畫作,西邊一間則是陳逸飛意願中的畫室。展示廳裡的牆上,陳逸飛飽蘸墨汁寫就的我愛周莊四個大字十分觸目。

除了著名的油畫作品外,展廳裡還陳列了陳逸飛的一些珍貴手稿和生活用品。陳逸飛生前愛讀的書、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畫筆、畫布以及一套古典沙發,甚至還有他喜歡的歐式壁爐,都被擺放在恰當的位置。據瞭解,這些東西都是其家人捐給周莊的陳逸飛遺物。斯人雖已逝,見物如見人。

逸飛之家選址雙橋畔,周莊人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如果不是陳逸飛,古老的雙橋今天或許就不會這麼舉世聞名。一九八二年,當週莊還是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時,風華正茂的陳逸飛第一次通過擺渡踏上了周莊。青石板鋪就的小路、粉牆黛瓦臨水而建的屋子、河中咿呀搖過的小船、穿藍印花布的說話柔糯的阿婆,一派夢中的江南水鄉景象如畫屏般緩緩移經他的眼前,讓年輕的陳逸飛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時隔兩年,他再次來到周莊,四百歲的雙橋因此覓到了知音。

蜆江漁唱

周莊古鎮西側,有一條白蜆江。因為水質清洌、江底平坦硬爽又多蘊草,所以白蜆江水產豐饒,尤以盛產白蜆著稱。

毫不誇張地說,白蜆江幾乎聚集了江南水鄉魚蝦美味之精華,這裡可以列舉三白、三珍。

所謂三白,即白蜆,白魚,銀魚。

那拇指甲大小的白蜆,貝殼潔白無瑕,肉質飽滿鮮美。白蜆煮湯,乳白味美,營養極佳;蜆肉炒韭菜或雪裡蕻菜,更是鮮美無比,未待舉箸,饞涎已下。早先,白蜆肉是農家土菜,現在居然捧為風味佳餚,甚至還源源不斷出口到日本等地。俗話說,麥熟螺螄稻熟蜆。每至秋天,漁民們忙碌著在白蜆江上撒網捕蜆。夕陽西下時分,一筐筐白蜆倒入高高隆起的木桶鍋裡,文火少許,白蜆乖乖翕開,再放進竹篩嘩啦啦篩幾下,熱乎乎、白嫩嫩的蜆肉脫殼而出。這時,白蜆江邊雪浪奔湧,秋獲吐白,熱騰騰的煙霧夾著白蜆的香味彌散在傍晚的空氣裡。

白魚是白蜆江中細膩、嬌嫩而又驕橫凶殘的魚種。說它細膩,是因為體形扁狹輕盈。白鱗細碎,肉質簡直像蠶絲一般纖細;說它嬌嫩,是因對水質特別敏感,非生活在絕無汙染的清水裡不成,而且只要脫水片刻,就會死去;說它驕橫凶殘,是因為專門以吞噬弱小魚蝦為食。如果夏季江上出現白魚陣奇觀,那漁民們準會奮力捕捉的。或許是某個夏風習習的清朗之夜,不知從哪裡聚來千百成群的白魚,它們沿著白蜆江,浩浩蕩蕩疾遊著,發瘋似的,大有所向披靡之勢。這時,諳熟魚性的漁民們早已把魚網、蘆扉之類擋攔住白魚的去路,白魚橫跳堅竄,紛紛落網。次日,大街小巷裡到處可聞叫賣白魚的吆喝聲。

銀魚潔白如銀,柔嫩如泥,火柴梗似的纖體,也是白蜆江中珍貴的水產。相傳,孟姜女哭倒長城,以死抗爭,秦始皇大怒,竟然派人用鐵掃帚橫掃姜女屍體。這銀魚便是姜女肉的化身。每年夏天,白蜆江便有密密麻麻的銀魚在清水中游弋,不過,人們始終見不到它們水中的影子,只有經驗豐富的老漁民才會通過風向水勢判斷銀魚的疏密與動向。陽光明媚,薰風習習。白蜆江上駛來一艘艘牽銀魚帆船,細密的網兜隨著風帆牽動,收起時盛滿了白亮亮的銀魚。銀魚極嬌,一脫水就活不了。於是漁舟的空帆上、木板上晾滿了銀魚乾,腥味又鮮香。也有即刻拿到街上現賣的、不用稱,幾毛錢一碗水銀魚,銀魚羹、銀魚炒蛋,都是絕頂的佳味。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憑藉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

近年來,不斷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和傳承,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全力塑造民俗周莊、生活周莊、文化周莊,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視窗,更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遊人前來觀光、休閒、度假,全社會旅遊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閒體驗型旅遊配套專案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遊規模,做大旅遊盤子,使周莊旅遊逐步向休閒度假型旅遊發展。

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莊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莊的構想。藉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莊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遊的精品線路和專案,加大投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莊建設成為國際休閒度假基地。

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作文3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就要帶大家一起去有名的蘇州第一水鄉-----周莊玩一玩。

周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名人都曾住在周莊,周莊也是江南鉅富沈萬三的故鄉。

大家知道在周莊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對,是船啦!我們今天先到非常有名的景點------雙橋。雙橋這兩座橋分別叫做世德橋和永安橋。這兩座橋建於明萬曆年間,兩橋交叉相連,樣子十分特殊,就像古代的鑰匙。古人給雙橋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希望小鎮永遠安寧。

我們繼續往前走,這就是張廳。它是就中國盡存的少量明式建築,它經歷了五百年的滄桑、氣派依舊。張廳前後六進,有70餘間木結構房屋。小河穿屋而過,構成了“橋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水鄉建築特色。我們在門廳可以看到富貴人家的八人大轎。大廳裡擺著紅木傢俱,富麗堂皇。後院別有冬天,假山、翠竹、梅花、月季、靈秀別緻、十分精巧。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不過請注意保持周莊的良好環境,做一位文明的參觀者。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