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8.51K)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那麼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

文言文閱讀(7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僕: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於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於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心做不到呢。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語。(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僕聞之 ( )

(4)官大者,主惡之(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1分)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不知木蘭是女郎

B.舜發於畎畝之中此之謂也

C.所以動心忍性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孫叔敖曰:不然。

小題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可以免於患乎?

小題4:閱讀甲乙兩文後,回答下面問題。(2分)

(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麼觀點?

(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

參考答案:

小題1:(1)使……痛苦(2)通“弼”,輔佐(3)聽說(4)討厭,厭惡(每小題1分)

小題1:D

小題1:(1)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2分,“恆”“過”各1分)

(2)可以憑藉這種做法免除禍害嗎?(2分,“乎”1分,語句通順1分)

小題1:(1)成就大業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2分,意對即可)(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2分)

小題1:試題分析:第一個小題中的字是使動用法的動詞考查。第二個小題是通假字的考查。第三、第四個小題的詞都是考查的它們在文言文中的常規意思,沒有特殊性。

小題1:試題分析:A中的加點字,前一個是代詞,後一個是表判斷的詞。B中的加點字,前一個為助詞,後一個用於主謂之間,無意。C中的加點字,第一個意思是“用來”,表目的;後一個是代詞 ,根據語境可譯為“這樣”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過”“ 然後”‘ 可以’等。“過”是動詞,犯錯誤的意思,“然後”是這樣之後的意思,‘可以’是可以憑藉的意思,這幾個詞較為典型,都是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也是易錯的。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一小題,六個人的事例後,有“故”這個明顯的語言標誌,所以六個人的事例直接證明了後面的觀點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概括的說,即成就大業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或逆境出人才等。

二小題孫叔敖 所說的“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表明他所持的觀點是要”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所以與“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句的意思基本一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2

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回答9~11 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發動

B.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任:責任,使命

C. 人恆過然後能改 過:犯過錯

D.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指在國外

10.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 曾益其所不能

B.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C. 入則無法家拂士

D.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1.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選文第一自然段列舉古代賢士的事例,說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經

歷苦難的磨練。

B.選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論點,再論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內憂外患將導致滅亡。

C.從選文可以看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觀因素。

D.選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既增添了氣勢,也給人以美感。

9.【答案】A

【解析】舉,任用,選拔,在文章中是“被選拔”的意思。

選段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九下)。所選文段雖然不長,但是重點的實詞及詞類活用較多。記敘類議論類佔多數,八、九年級選文為主。09年《唐雎不辱使命》(九上),10年《送東陽馬生序》(八下),11年《陳涉世家》(九上),12年《小石潭記》(八下)。考題難度係數不大,考生丟分的可能性較少。

【備考女通“汝”,屬通“囑”等;另外,很多通假字在讀音方面相仿,可根據諧音及上下文文意進行推斷。如《魚我所欲也》(九下第160頁)中,“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中的闢通“避”。

【備考建議】積累課內實詞、虛詞的含義,總結課內文言文的通假字。 不僅能運用到課內文言文中,也能應用到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中。

11. 【答案】B

【解析】本文的中心論點即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自然段先論述一個國家如果沒考建議】考生對文言文詞語解釋、句子翻譯要落實紮實。尤其是書下注釋的重點詞語解釋。

10.【答案】D

【解析】通假字是會考文言文必考題型,本文見九年級下冊158頁。

A 選項中,曾通“增”,增加;B 選項中,衡通“橫”,梗塞,不順;

C 選項中,拂通“弼”,輔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子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選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 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 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淨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選自王嘉《拾遺記》)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所以動心忍性 ( )

(2)曾益其所不能( )

(3)更以淨衣易之 ( )

(4)門徒悅其勤學 ( )

2.下列各組中加粗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告之於帝

B.人則無法家拂士/則何以成

C.舜發於畎畝之中/或依林木之下

D.以記其事/不以物喜

3.翻譯下列句子。

( 1 )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2 )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之行屍走肉耳!

4.乙文表現了任未的什麼精神?請寫出甲文中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句子。

參考答案:

1.(1)用來……的方法(2)通“增”,增加(3)交換(4)喜歡

2.C

3.(1)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成就事業)呢?

(2)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仍然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使活著,稱他為行屍走肉罷了。

4. 表現了任末勤奮好學和求學不怕艱辛的精神。“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4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溪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家喻戶曉B.舜發於畎畝之中/後發制人C.管夷吾舉於士/舉世無雙D.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無可忍小題2:翻譯下面的語句。(3分)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課文語句回答)(2分)

小題4:下面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B.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練。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國家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的層次顯得清楚。D.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1: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小題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小題1:C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A項兩個都是“知道”;B項前一個“被任用”,後一個“發動”;C項前一個“被舉薦”,後一個“全”;D前一個“使……堅韌”,後一個“忍受”。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篩選資訊的能力。從所在語段找到適合要求的語句即可。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能力,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個人說到國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5

文言文閱讀。(11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

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字的含義(4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勞其筋骨

(3)困於心衡於慮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小題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小題3:文中所舉舜、傅說等六位名人有什麼共同特點?(2分)

小題4: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文章後有什麼啟發?(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被選拔 (2)使……勞累(3)通“橫”,梗塞、不順(4)明白,瞭解

小題1: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小題1:都是出身低微並歷經磨難,後來受到重用幹出了大事業。

小題1:能聯絡生活實際談,如要成才就要經受磨練,遇到困難時要經得起考驗;要有憂患意識,不能貪圖安逸等。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題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生活實際來談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6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孟子是 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小題3: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的意思。(2分)

小題4:文中列舉的六位歷史人物的人生經歷有哪些相似之處。(2分)

小題5:兩千多年來,孟子的許多思想一直對後人有著深遠影響。請結合實際談談本文觀點給你的啟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戰國

小題1:(1)犯錯誤(有過失) (2)通橫,梗塞,指不順。

小題1:一個國家,它的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能夠忠心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敵對國家和外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圍繞翻譯,意對即可)

小題1:都出身卑微 都經歷磨難最終有所作為。

小題1:示例: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思想,使我懂得,人才是在磨難中造就的,要經歷磨難,才能有所作為。當我遇到困難,遭到失敗時,我就會用孟子的名言激勵自己,從而使自己重新振作起來,重拾勇氣,迎接新的挑戰。

(1)本題為課內文言文的閱讀考查,涉及到文學常識,這裡學生能積累識記孟子的生活朝代即可;(2)這是對文言文實詞識記與理解考點。識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具體要求有準確理解實詞的常用義;辨別通假字及其本字,並解釋其意思;正確理解一詞多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準確理解古今異義詞的古義等。當然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能用已學過的文言詞語的意思,聯絡上下文進行理解。(3)這是對文言文語句的理解與翻譯考查。理解並翻譯文言文語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儘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風格的情況下用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翻譯文言文要遵循“信”“達”“雅”三個原則。翻譯文句是各級各類考試的重點型別題之一,掌握翻譯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4)這是文言文中內容理解考點。從近五年會考本類試題的形式上看,這五年的題目均為填空簡答題。五年中有三年的題目後面帶有答題要求。答題要求分為兩種,即,要求用文中的話表述,或用自己的話表述。從提問內容看,所有題目都針對故事中的情節或人物發問,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讀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對語段理解無誤,回答這類題目基本不存在難度,而沒有讀懂語段,這類題目的正確率也就不能保證了。因此,回答這一題的關鍵首先在於對語段的整體理解。即,讀懂故事。然後,要先審題幹,再找內容。這類題目的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去找。(5)這裡考查學生聯絡實際與個性化感悟。聯絡生活實際,個性化感悟是近幾年文言文會考種常見的題型之一,是課內文言文閱讀的拓展遷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能聯絡社會、生活的實際和個人認識,對文章做出評價,闡發個性化的有創意的閱讀。學生能扣住觀點,說出自己的感悟,並能聯絡生活實際,扣原文主題進行小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題。(共8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因於心,街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於市一反三足輕重輕妄動

B.人恆目不忘悔自新言其實

C.衡於不足為深思熟處心積

D.徵於俱厲眉飛舞喜形於

13.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並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受到震動,性格變得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才能。

理解:孟子認為,只有讓一個人內心愁苦、筋骨勞累,挨餓受凍,身體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錘鍊他的意志,增長他的才幹。

【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翻譯: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人(或國家)常處於憂愁禍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處於安逸享樂之中則會滅亡。

理解:孟子在闡明困境能使人奮起的道理,並指出造成國家滅亡的原因之後,才得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

14.上文論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結合下面兩則【連結材料】,簡要說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趙襄子和隋煬帝身上是如何體現的。(4分)

【連結材料一】

趙襄子①攻瞿②,勝老人、中人③,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④,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泉子曰:“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於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

(節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

【連結材料二】

(隋煬帝)恃其富強,不虞⑤後患。驅天下以從⑥欲,罄⑦萬物而自本,採城中之子女,求遠方之奇異。宮苑是飾,臺榭是崇,徭役無時,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殞⑨於匹夫之手,子孫殄絕,為天下笑,可不痛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趙襄子]春秋末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趙國的創始人。②[翟(dí)]春秋時期的國家。③[老人、中人]翟國的兩座城池。④[摶(tuán)飯]捏成團的飯。⑤[虞]考慮,防範。⑥[從]同“縱”。⑦[罄(qìng)]用盡,消耗殆盡。⑧[干戈不戢(jí)]戰事終年不休。⑨[殞(yǔn)]死亡。

答:

1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解釋,難度易。

A.舉: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動;B.過:犯錯/經過/過錯/超過

C.慮:思慮/憂慮/思考/思慮D.色:神態

13.【答案】【乙】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與理解,難度中。

【甲】中理解錯誤,理解中的內容相當於把“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翻譯了一遍,其中“行拂亂其所為”,翻譯錯誤,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擾亂他的行為,使他的行為不順。故選【乙】。

14.【答案】(1)趙襄子一天攻打下來兩座城池,非但面無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擔憂

趙國沒有積累什麼德行,很快也會滅亡。是生於憂患的體現。

(2)隋煬帝倚仗國家強大,做事不考慮後患,驕奢淫逸,最後國家破滅,身首異處,被天下恥笑,是死於安樂的體現。

【解析】不隨考查文言文翻譯理解,難度適中。結合題幹,子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文中的體現,大致理解兩則材料的主要內容,抓住材料一中的“憂”“”空,料二中的“恃其富強,不虞後患”“隕”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4題。(15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乙】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①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③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治國安民》

【註釋】①煬(yáng)帝:楊廣,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懇懇不疲倦的樣子。③本根:本,樹幹;根,樹根。比喻國家的基礎和根本。

10、用/劃分下面句子的停頓節奏。(劃一處)(1分)

入 則 無 法 家 拂 士

1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4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徵求無已 ( ) (4)百姓不堪 ( )

12.翻譯(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譯文 :

13. 《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4分)

14.唐太宗使百姓安樂的措施是什麼?(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參考答案:

10、入 /則無法家拂士

11(4分)(1)犯過失, (2)同弼,輔弼, (3)停止 (4)忍受,能支援

12.(4分)(1)用這樣的方法使他內心驚動,使他性格堅韌,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2)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樹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

13.是下聯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1+3=4分)

14.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2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9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 獸有猱①,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餘③以奉虎曰:“餘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劉元卿《猱》

【註釋】①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餘:要扔掉的餘渣。汰,扔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腦空,痛發,跡猱 跡

③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 輒 ④猱則已走避高木 則

2.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餘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業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腦而死的原因分別是什麼?(2分)

4.兩文闡述同一道理所運用的寫各不相同,試作簡要說明。(2分)

參考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尋蹤跡;④卻。

評分:每小題0.5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答案:我偶爾得到一點食物,像生肉這類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獻給您。

評分:大意及關鍵詞語翻譯正確得2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歷經磨難而變得內心警覺、性格堅強、才能增強;乙文中的老虎沉湎於“瘙癢”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評分:答對一項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或通過舉例和道理論證),乙文運用借事寓理的寫法(或通過講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評分:答對一項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0

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回答小題(8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2分)解釋文中劃線的詞語。

(1)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4分)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⑵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小題3:(2分)本文作者從個人_________的事例再說到統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略,最終提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參考答案:

小題1:亂:擾亂;衡:通“橫”,梗塞、不順

小題2:(1)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責任落到這些人身上(2)表現在臉色上,並在聲音上表達出來,然後才能被人瞭解

小題3:成才、治國。

小題1:試題分析:亂在這裡應該注意是使動用法,使……亂,翻譯成擾亂,衡是通假字,通“橫”。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⑴故是所以的意思,是是這樣的意思。⑵徵是表現的意思,色是臉色。喻是明白的意思。

小題3:試題分析: 選文第一段是從造就人才的角度來談的,選文第二段是從治理國家的角度來談的。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就是“成才”和“治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問題】

20、解釋下列劃線的字:(4分)

①傅說【舉】於版築之中()

②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③行【拂】亂其所為()

④【曾】益其所不能()

21、翻譯句子: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3分)

22、聯絡實際,談談你對“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20、①被舉用

②這,這樣

③違背

④通“增”增加

21、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22、圍繞“成才離不開主觀努力”來答即可;能寫出原句的意思亦可。衰亡”來答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睏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劃分與標點符號有所不同,但內容相同)

【小題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勞其筋骨( )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

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3】簡要分析選文第③段的論證思路。(2分)

【小題4】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請結合選文內容談談你將如何面對?(2分)

答案

【小題1】①勞:使……勞累(1分) ②拂:輔佐,輔弼(1分)

【小題2】①答案示例:舜從田間(耕作)之中被任用。(2分)

②答案示例:這樣以後,就知道憂愁禍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2分)

【小題3】示例:文段先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生於憂患”,再從國家的角度反面論證“死於安樂”。(或從個人到國家,由正面到反面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答出一點給1分,2分)

【小題4】示例: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不能灰心喪氣,要迎難而上,一個人只有經歷磨難,才能有所作為。只有把困難當做成功的墊腳石,經受住困難的考驗,才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能結合選文內容,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3

閱讀文言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完成1-6題。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高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俄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誦讀文言文,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頓。用“/”劃出下面的句子中應該停頓的地方。

餓 其 體 膚,空 乏 其 身

2.解釋下列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曾:( ) (2)恆:( ) (3)喻:( )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動以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①段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事蹟,其共同點是(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警示人們要有憂患意識。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生子憂患,死於安樂”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麼樣的共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2.(l)同“增”,增加 (2)常(常常) (3)瞭解(明白)

3.(1)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

(2)用艱苦磨鍊的方式來驚動他的心,使他變得堅韌。

(3)(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家)外部如果沒有敵國外患。

4.經歷艱難困苦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5.生於優患,死於安樂

6.示例:“磨難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優患意識,不要貪圖安樂”等(言之成理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4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步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鋨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3)人恆過,然後能改(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小題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通 ,意思

【小題3】將畫線處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文:

【小題4】 唐代名臣魏徵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

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2分)

【小題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B.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

C.論證死於安樂是全文的重點,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

出作者的觀點,然後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D.全文從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方面論說人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經過艱苦的磨鍊。

 答案

【小題1】 ⑴被舉薦 ⑵這樣的 ⑶常常 ⑷在外面(外國)

【小題1】⑴曾 增 增加 ⑵衡 橫 阻塞

【小題1】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

【小題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1】 C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小題2】此題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記本文的通假字及含義即可。

【小題3】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

【小題4】此題考查學生對次阿聯的理解,聯絡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回答即可。

【小題5】此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本文論證的重點是生於憂患故C項錯誤。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5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空乏:____

②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作: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B.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C.舜發於畎畝之中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D.人恆過然後能改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然後知生於憮患而死於安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先從正面論述__________,在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聖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後,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面論述__________,並由個人的成才規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5.本文認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鍊,請你根據自己的認識,用個例項驗證這個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他受到貧困(之苦“或”使……貧困“②奮起,指有所作為

2.D

3.“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或“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要舉出具體恰當的例項支撐作者的觀點.

示倒1: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矢志不移,終於打敗了吳國;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離騷》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