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範文(精選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4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範文(精選5篇)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1

一、建設教師隊伍要構建合理評價機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體會到,課改也得到大家廣泛支援。但在學校裡,在新聞媒體中也屢屢看到,學校加班、加點,學生作業負擔過重,體罰學生等違規現象。造成這些現象原因有多種,但其中重要原因還是“升學率”是學校一切工作指揮棒。考試成績還是評價教師好壞重要指標。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過大,工作超負荷運轉,是當前許多中國小教師真實生存狀態。愛因斯坦曾指出:“負擔過重必然膚淺”教師通過培訓和學習,接受了新理論。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壓力太大,教師往往不敢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思想、方法去教學。

建設教師隊伍,要對教師工作構建合理評價機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功能。”評價是改進教育教學的動力和源泉。目標是為了促進教師工作。評價是為教育教學服務,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要充分發揮評價功能,不要把評價當做篩選與甄別的工具,要把評價功能轉向為導向、激勵等功能。評價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思想要關注個體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激發個體和主體精神,以促進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要逐步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為輔。

二、建設教師隊伍要建立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機制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養成健康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一代新人。”這些,學生應具備素質,教師首先要具備。然後才能教得好學生。教師“一次教育終身受用”,單一性思維已落後於時代。以教師為中心,“師道尊嚴”,思想必須揚棄。教師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機制。建設教師隊伍要針對教師工作特殊性,建立形式多樣,培訓學習機制,學校要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建設教師隊伍要完善以人為本和民主管理機制

教育面向的主體是學生,進行課改的物件也是學生。而看學生成績優劣,更多時候,還是從考試中來衡量。所以現在眾多家長觀念還未轉變,他們還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是能得高分、滿分。家長們普通認識,考上名牌大學才有希望。家長們這一觀念和態度,不但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也會產生一定壓力。建設教師隊伍,要為教師工作努力營造寬鬆向上的內外環境,完善以人為本,民主管理機制。首先學校要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大力宣傳素質教育重要性,要使家長普遍認識到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教育改革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以德育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其次,學校要完善以人為本,民主管理機制。作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內在環境,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要完善以教代會。民主管理機制任何改革措施,要充分尊重教師,體現民主。要認識到教師是課程改革積極支持者、推進者和具體執行者。教師只有在寬鬆文化氛圍裡,才敢於表達思想,才有可能與他人合作,積極探索改革途徑,尋找穩妥方法,從而敢於改革,勇於嘗試,使得課改有條不紊地進行。

課程改革是循序漸進過程,只有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才會讓這一處處滲透“以人為本”的新理念的教育改革取得預期效果;才能使教育課程改革成功。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2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教師職業達到專業化水平的基本素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為師德建設注入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

教育部賙濟部長最近闡述了當代教師面臨的三項主要責任,即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終牢記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著自己神聖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為自己負責,你將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

敬業----明責之源泉

敬業,是對良知的尊重,是神聖在工作中的體現,是在工作中流露的優秀品德和人格。敬業的人,會專心致志於本職工作,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儘自己的義務,努力將工作做好。對教師而言,就是儘自己應盡的教育義務,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對得起職業,對得起學生的教育良心 。

面對著現實社會紛紛襲來的豐厚的待遇、優越的條件、誘人的工作,我們又該怎樣看待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呢,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她儘管沒有令人羨慕的物質財富,但她擁有充實的精神財富,“精神財富無處不在,時時刻刻都在發揮影響,因為我們本身就處在精神財富之中,精神財富對培養人的心靈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精神財富就是我們的敬業態度、職業良心。教師的勞動,很難用嚴格的時空、具體的標準來度量。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工作,主要靠教師的職業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師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把無愧於事業、無愧於學生、無愧於自己作為工作的座右銘,經常用職業良心這個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強烈的責任意識,從而產生強大的工作動力。

勤業----盡責之展現

勤業,就是勤奮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這是盡職盡責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展現,也是人的生命價值在平凡的點滴的具體事務中實現的惟一途徑。只有勤奮的人才能更敏銳地發現機會和創造機會,“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去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學校無小事,教育無小事。每一張教案,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都需要去認真對待;學生上學、放學,課間活動,午間休息,都需要去密切關注;思想、心理、學習、身體、個性發展,都需要去全面關心;活潑好動的、沉默寡言的、優秀的、頑皮的、聰明的、落後的,都需要去細心呵護;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傷感、平凡的細節、難忘的片斷,都需要及時總結。這一切,只有在勤奮者的耕耘之中才會領悟其中的精華所在。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些論述都啟示我們,培育學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師的重要職責。育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賦予我們重大的責任,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精業----履責之依託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物件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裡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 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3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本的是教師隊伍建設,本學年我校在管理中緊緊抓住這個根本,在師德建設和業務素質上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我校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就得益於此。下面,結合我們自己學校的一些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學年初我們拿出了實驗中學教師培訓計劃

計劃貫徹“三個全面”,實現“三個還給”,即全面建設合格學校、全面貫徹課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學生;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追求教育教學以及管理水平的規範化、科學化、逐步建成一支務實高效、精幹、開拓的教師隊伍。

二、以師德建設引領教師的發展方向

能否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否讓學生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關鍵是教師自身是否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修養。教師的師德修養,是教師職業的核心,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它決定著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決定著學校的辦學質量。

加強師德建設,一是始終不渝地加強對教師的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職業觀,著重解決把教育當事業還是當飯碗的問題,被動工作與主動工作的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多元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給了人們多種選擇,面對社會上非主流意識的影響,學校必須保持育人環境的聖潔,教師必須保持精神家園的高尚,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為此,我們通過常年開展師德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發揚優良教育傳統等系列活動,培養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揮骨幹教師、黨員和各類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積極鼓勵教師建功立業,從教育教學的工作中體驗人生的幸福,從本職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學校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新分來的年輕教師,第一個任務是瞭解和掌握學校的創業史、發展史,讓他們從老教師身上感受教育的精神;學校注重教師的個人修養,倡導廣大教師淡泊名利,修身勵志,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樹立抵制各種不良文化侵襲的思想道德防線。二是加強法制教育、制度建設,以國家有關的各種教育法規為依據,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準則,規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為此,我們對建校以來的規章制度進行的系統的完善,形成了學校管理的規範體系。同時,加大管理和監督力度,落實目標責任,嚴格要求,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把違反師德的行為作為高壓線,在績效考核和評優樹先中實施一票否決制。

二、以規範管理指導教師的業務發展

為了改進部分教師課堂效益不高、教育水平低下的問題,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會診、集體備課和傳、幫、帶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推行了推門聽課制度,由管理幹部、骨幹教師參加,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定範圍,隨堂聽課,課後會診,對成功的地方予以肯定,對存在的問題給予矯正、跟蹤、指導,如此反覆,直到其教學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對剛參加工作、教育經驗不足的教師,學校安排經驗交流、觀摩和師徒結對的做法,使他們學有目標,行有指導,為其快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學校依據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學校自己的課堂教學標準和評價標準,把過去課堂上教學的隨意性規範化,大到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細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使課堂教學由教師的個人教學行為,規範到嚴謹、科學、藝術的軌道上來。課堂教學標準成為教師教學行為的座標,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學校借鑑課堂教學的規範,進而推廣到學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中,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營造了和諧的育人環境。

為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學校組織實施了首屆“讀書月活動”。貫徹落實了“十大工程”:訂一份讀書計劃、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舉行一次演講比賽、捐一本好書、評一屆讀書明星、舉辦一次讀書筆記展評、建一個讀書部落格、舉辦一次讀書報告會、組織一期《我校簡報》讀書特刊。學校督促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學習,本學年共派出教師 20 人次,培訓經費達3.7萬元。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開展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比武,提高了年輕教師的專業素質。我校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先後組織青年教師上“彙報課”,中老年教師上“研究課”,學科帶頭人上“示範課”,一學年,校內共有442節研討課,廣泛的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以評價機制引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直接關係到教師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就會挫傷部分教師的積極性,出現評價的抑制效應,背離了評價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操作制度,是實施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達到讓幹事業的人揚眉,使消極落伍者受到鞭策。學校制定和完善了結構工資、績效考核、評優樹先、職稱評聘以及各種專項獎勵制度,使教師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體現。其次,制度的制定必須源於民意,即充分發揚學校民主,學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臺,事先廣泛徵求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次反覆修改,最後由學校教代會審議通過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切實實現陽光操作,做到標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保證了各類評選活動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團結奮進的激勵作用。完善的評價體系,既要能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又要能為教師個人的專項發展提供了舞臺。管理的目的在於啟用群體的潛能,而啟用群體的重要方面就是善於發現個體的長處、優勢,併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機會,讓個體在成功中實現自我的管理和發展。第三,把終結行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規範評價與談心工作相結合,使廣大教師時時受激勵、處處有目標。

四、以人本關懷引導教師的潛能發展

學校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它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學校的發展既不可能靠一部分人支撐,也不可能靠一時的熱情來完成,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積累的持續過程,說到底就是教師能力提升過程。所以,教師的潛力儲備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礎,學校的發展潛力既取決今天的師資水平,更取決於教師素質的未來儲備狀況。

在教師隊伍的結構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後備力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堅,他們的發展狀況悠關學校發展的大局。為此,學校在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青年教師學習和培訓制度,重點對他們的發展進行指導,學校成立了青年教師學習沙龍,進行新教育教學理論、實踐的學習研討,就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開展自我設計,學校根據青年教師個人發展設計的目標,由管理幹部、骨幹教師分別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同時,通過建立幹部與教師談話制度,把管理工作落實到最基層,把人文關懷落實到每個教師身上。儘管學校資金緊張,但在教師參加進修、學習培訓、教科研活動和比賽等方面,學校全力扶持,為廣大的發展創造和諧寬廣的平臺。

關注教師的健康儲備。近幾年來,關於教師身心健康的話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代教育的發展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職業倦怠的心理比較普遍,這不僅影響教師的健康,而且影響學校的發展。為此,我們把關愛教師的身心健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積極開展健康活動,學校堅持每年為教職工查體,下發了健康教育指南,並建立了教職工健康狀況檔案,對有問題的教職工進行跟蹤指導,鼓勵教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經常性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使廣大教師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滿了幹勁和激情。

一年來,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研討評比,有1人取得省級優質課一等獎,1人獲省級優質課2等獎,市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6人,市級優質課2等獎和區及一等獎共 38 人,省級論文一等獎 6 人,區及一等獎以上 65 人。有 人在全區學科研討會上做了典型發言,有向各級刊物、網站投稿100餘篇,有16人次在《泰山教育》上發表了文章,15人次在《課改報》上發表論文。有4人在課件評比中獲市一等獎。獲學科輔導省級一等獎以上31人次。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4

關於教師隊伍的建設,我校"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依託託管,建立一支在育人思想上堅持人本意識,工作態度上遵循服務意識,行為作風上強化自律意識,自我提高上強調學習意識,培養目標上樹立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

本學期,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學習《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多種形式地開展《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學習活動,準確理解《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專業標準》的內容要求,切實增強專業發展的自覺性,把《專業標準》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的行為準則。

二、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依託委託管理,多渠道開展教師業務能力的培訓。建立校級骨幹教師培養制度。繼續加強對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營造教育研究之風

以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積極組織和鼓勵教師參加區校兩級課題研究,讓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提升教師專業品質。

四、加強教育資訊化學習與應用

積極開展教育技術培訓。利用好金山專網優勢,推進網上教研。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改進教與學的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水平。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心得5

現代化的兒童觀告訴我們: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兒童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正在發展的人;兒童的本質是積極的,他們本能喜歡和需要探索,他們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寶庫是在其自身與客觀環境互動作用過程中自我建構的;每一個健康的兒童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與之相適應的教育觀是“培養‘完整兒童’”。即教育要與兒童的年齡特點相適應;教育要與每一個兒童的特點相適應;教育要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育要為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兒童;教育必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必須堅持保教結合的原則。

國家教委和上海市教委分別制訂了《學前教育綱要》,明確要加強課程改革實驗研究,注重幼兒早期潛能的開發。

如何貫徹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和《綱要》、《指南》精神,並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

我以為,建設一支適合上海學前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師隊伍是關鍵。

美國教育家傑克遜曾形象的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比喻為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長和計時員。設想一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關心每一個孩子,必須不時地在教室裡來回走動,走近每一個孩子身邊,就象一個足球運動員來回奔跑於綠茵場,要組織好幼兒談話,處理活動中的突發事件;要引導好孩子的思維,觀察好孩子的“尋常時刻”,要把握好孩子的“機會之窗”;要在活動室內恰到好處地為孩子提供各種材料。創設好相適應的環境……要靈活地應付活動中的一切,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素質,如果不加強自我完善,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面對新形勢,面臨新挑戰,我們的辦園理念是什麼呢?讓教師成為幼兒園的主人,讓孩子成為幼兒園的主體。教師教什麼,孩子學什麼都要有自主權。

我們的工作思路是:一抓教育理論學習,促進教師觀念轉變;二抓課程教材改革,促進教育行為更新。

一、抓教育理論學習,促進教師觀念轉變。

首先園長注重自身觀念的轉變。以往的考核以檢查教師的計劃來調控教師的行為,使教師精力主要集中於計劃的實施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觀察、記錄,而且很少改變計劃,調整計劃。另外,作息時間的控制,導致教師整天忙於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而忽視了許多孩子生成的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忽視了孩子的提問、需要,反思就更少了。此外,以往都是現成的教材,統一的進度,教師在課程選擇上沒有餘地和空間。事實證明,統一的計劃和教材不能更好地適應每一位教師和孩子的發展。這樣,教師的工作創造性無法體現,幼兒的潛能得不到發展。究竟什麼樣的管理才是科學有效的呢?我反覆學習、體會了上海市新課程培訓的各項內容;回顧了專家的講座;又結合了“最近發展區”和“方案教學”的理論,體會到將課程指南權、選擇權還給老師,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有力保障,是促進幼兒發展的前提。

其次抓教師的觀念轉變。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師傳授知識,幼兒接受知識,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幼兒處於被動地位。《綱要》、《指南》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幼兒教育中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係,強調在教育中,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和中心,通過理論學習,必須讓教師明白:兒童只有在自主活動中,通過自我操作,才能獲得自我發展;教師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瀉”,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要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創造與快樂。為了讓教師的素質與新的教育觀念相吻合,我們利用業務學習、教研活動、業餘等時間,組織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國家《綱要》、上海市《綱要》和《指南》、專家的報告、姐妹園的成功經驗等都是教師學習和討論的內容。我們採用自我學習和組織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參與式學習、試卷答題、公開教學、集體討論等形式,要求教師做到每天“看一點,想一點,寫一點”,學會讀書摘錄,學會網上收集,學會觀摩後記。更可取的是,教師開始重視在與孩子共同探索、學習中獲得大量知識和資訊,這種教學相長的過程使教師的學習更富有意義,使教師的理念得以提升。

二、抓課程教材改革,促進教育行為更新。

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教育行為的轉變,這也是二期課改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來完成。既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也是一個從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為使教師儘快地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轉化,在教育管理上我們開始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

教師的素質必須與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培養相適應。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種才能,結合特有的智慧結構,去創造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過學習,吸納多元資訊,優化知識結構。教師知識面的寬、窄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也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係。只有具備“學會學習,善於學習”的能力,善於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的新型人才,才能適應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充滿好奇和探究的孩子。我們必須集百科知識於一身,成為孩子無窮的知識源泉,才能駕輕就熟地應答、滿足這些有備而來、充滿想象的孩子。我們向教師提出了“知得深、知得廣”,具有“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紮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的理想的教師努力的目標,採取了自我學習和組織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要求教師做到每天“看一點,想一點,寫一點”,學會讀書摘錄,學會網上收集,學會觀摩後記。更可取的是,教師開始重視在與孩子共同探索、學習中獲取大量知識和資訊,這種教學相長的過程使教師的學習更富有意義。

三、抓教育教學實踐。

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教育行為的轉化,這也是二期課改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來完成。這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也是一個從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為使教師儘快地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轉化,在教育管理上我們應大膽研究和實踐。

1、相信、鼓勵教師,提供教師發揮創造的空間,讓教師成為研究兒童,開發課程的主體。我們認為許多教育理念與管理理念是相通的。教師要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創造力的發揮,同樣需求一種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我們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營造教師積極的心理狀態,形成教師與園長,教師與教師間民主開放的對話、研討氛圍。以兒童發展為中心,就要求教師從原來研究教材變為研究孩子,把視點更多地聚集在孩子身上。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熱點,與孩子共同生成有價值的課題。我們允許教師根據活動內容,年齡層次的不同,在時間、空間上有調整的自由度,不以嚴格執行統一的預設課程和活動結果的完美性作為唯一評價教師的標準。這樣,教師的顧慮打消了,框框打破了,就可以充分地構想、創新。例如:我園開展的“小製作”研究,沒有固定的預試教材,完全靠自己去開發,教師發掘了多種材料,變廢為寶,大大豐富了幼兒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2、支援、推動教師,滿足教師研究的需要,在共同探討,合作研究中提高發展。教師的水平層次各不相同,特長能力各有千秋,每個教師都蘊藏著巨大的的潛能。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幫助教師尋找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因人而異,提出不同時間研究的目標和方向,推動教師在“努力一把”中獲得成功。教師們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大膽地展現,並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我們根據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結合幼兒園保教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師教育行為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列出研究重點,成立研究小組,採用合作式的研究方式,教師自我選題,自由結對,園長積極參與,提出問題,提供思路,相互啟發,相互促進。

3、鼓勵支援教師積極參與教改實踐。《綱要》明確:應許教師根據班級實際,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和方法;允許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變化調整活動過程,改變預定計劃;允許教師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安排活動時間、空間;允許教師一切合情合理的要求……為此,我園作為農村一期課改試點單位,嘗試了符合我園具體情況的教學實踐。創造性遊戲的開展,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人際交往的環境,激發了幼兒通過探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求得主動發展;“小製作”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創造,培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區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幼兒自由活動的權利和自主發展的空間;探索性、主題活動更為幼兒學習學習、學會生成、擁有健康的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革是一門科學,人是改革的主體,主體要在科學的領域裡求得發展,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創造,探索和嘗試,總結出最佳的方法、途徑和規律,從而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