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1.85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1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例如:班班通、投影儀、簡筆畫、實物、圖片、 實驗等教學手段,配以教師的表情和體態語言,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語言情景化、交際化。因為國小生感觀較具體直觀,而且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把觀察目標轉移到新穎的事物上去。他們年齡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穩定,難持久,思維以形象為主,對有直觀形象支援的材料容易記憶。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

2、由於國小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也不會超過20分鐘,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從而在課堂上會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物件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聽,聽而不聞,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種種教學方法,例如:猜謎,遊戲,設疑提問等,這些活動都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腦興奮中樞,有助於學生迅速積極地處理學習資訊。能培養國小生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如能適時調控教學節奏,發現學生有疲倦、注意力渙散的現象時,就可以適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謎語,遊戲等,讓學生猜一猜,動一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眼、耳、口齊用,集中注意力,積極學習。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2

1、老師要學會愛學生。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喜歡哪一位老師,就樂於接受他的教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要讓學生學好自己的學科,就要學會愛護學生。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就像乾涸的花朵需要陽光的親吻和雨露的滋潤一樣迫切。老師要善於愛學生。其一,對學生的愛要恰當適度。過分放縱的愛就是溺愛,只愛學優生就成了偏愛。老師應把自己的愛,無私的均勻的播撒給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愛的權力。

噓寒問暖的關切詢問,肯定的眼神,讚許的微笑,真誠地表揚鼓勵,誠懇地指出學生的缺點過失,熱忱的幫助克服改正等等,都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愛我”。當學生有了這種愛的體驗時,會對老師充滿感激和愛。並且不知不覺的把對老師的感激和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時,老師的愛便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驚人教育效果。其二,老師要認識到並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愛”。對“遲開的花朵”要給予更多的愛:耐心澆灌,細心呵護,精心照顧,要相信“花開總有時”。只要老師不吝惜自己的愛,“綻放的花朵”會開的更鮮豔,“遲開的花朵”也會破苞怒放。

2、培養學生樂學精神,幫助其樹立自信。

國小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接受新知的能力較弱。教學內容要由淺到深,從易到難,層層遞進。老師要利用一切方式方法,儘量使抽象複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化,簡便化的展示給學生,以便於學生接受。教學中,要從簡單形象的知識問題入手,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會學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樂於學習數學的態度。另外,老師要有一雙慧眼,時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並及時表揚。如:書寫大方,剛勁有力,認真聽講,思維敏捷等,幫助學生髮現自身的優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3、尊重學生的性格,更新觀念,改變教法,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

好動,貪玩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他們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動力。老師要善於利用這個自然條件,摒棄“不準說,坐端正,聽我講”的陳舊教育思想,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指導學生之間交流、討論,鼓舞學生大膽發言……。教學中,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有益的活動,進行生動的遊戲,運用直觀的實物,實現多媒體教學,光碟播放教學……總之,凡是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方法都可一試。

低年級數學教學是學生學習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步入數學王國的重要教學階段。如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取得輝煌的教育成果,還需要老師們博採眾長,集思廣益,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積累經驗,尋求新的方法和途徑。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3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為了一道習題反覆講反覆練,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這是因為在課堂中我們經常限制學生,不讓學生動,忽視了對學生動手動口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對學生的動手操作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以無意注意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動手操作活動,就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識的教學活動中,激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去主動探索,獲取新知。

如10以內數的認識從內容上看是比較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每節課安排一個擺小棒的活動,創設認知情境,如讓學生用6根小棒擺出一座房子用7根小棒擺一條魚等,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既活躍了教學氣氛又恰當的引入了新課教學。

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知新知的形成過程,從而進行鞏固運用。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依賴於適當的經驗,尤其是學習起始知識更依賴與親身經驗,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操作,讓他們充分感知知識形成的具體經過,從而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

如教學9加3時,先要讓學生用小棒分別擺出9根和3根,再讓學生說一說你想把幾湊成十?想把9湊成10該怎麼辦?這時再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邊擺邊思考要想把9湊成10必須從3根裡面拿出一根和9合在一起湊成10。或者想把3湊成10就要從9裡面拿出7根小棒和3合在一起湊成十。通過動手擺小棒的過程學生掌握了湊十的方法,既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分解了本節課的難點。這樣從實踐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學生會感到親切且印象深刻。

在動手操作中探索規律,發展思維。

動手操作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生理研究證明,兒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在操作活動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都能得到相應的表現和發展。學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學效果更勝一籌。

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一課中,要求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先請學生觀察正方形,長方形圖提問:“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嗎?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嗎?長方形的邊有沒有一樣長的?”請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然後讓學生用摺紙的方法檢驗自己的看法對不對。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長方形饒有興趣的沿虛線對摺比較邊的長短。最後得出結論: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相對的邊一樣長。教師的的引導為學生在動手操作與思維訓練中架起一座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規律的同時,發展思維。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中,動手操作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組織和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將操作、語言、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形成“樂學”的心態,學習就會更積極、更主動。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4

“課改”是教育工作者永恆的課題,怎樣把關注點完全放在孩子們的身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改的受益者是我們教師應該關注和探究的重要問題。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慾望很強,課堂氣氛活躍,但他們也會時而玩玩橡皮,時而敲敲鉛筆,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還是無所謂地翻翻課本。這種現象在每一節課中幾乎都有。對於這些現象,我們該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決呢?下面談談我對低段國小數學課堂的幾點思考:

一、教學內容不宜過多

我們國小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鐘,在對兒童的研究中表明:7~10歲兒童連續注意時間約15~20分鐘,老師一般講課都是控制在20分鐘,其餘時間用來提問或是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課堂作業和幫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學生加深當堂課的印象。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學的內容就不宜過多,不能像塞牙縫一樣把一節課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過多的學習內容只能讓學生學習得很疲憊,從而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也容易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

二、上課要有趣味性

上課要有趣,才能使兒童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在低段,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不強,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不會久,如果學生沒有興趣,“無動於衷”,就不可能主動,參與也就變成一句空話。如果學生上課在玩或是思想在開小差,那麼我們老師首先要問的是:這節課我上得有趣嗎?而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不聽話。因此低段的數學課一定要上得有趣,課中讓學生做做遊戲,唱歌什麼的也未嘗不可,當然最好能做有關數學的遊戲,既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也能起到娛樂的效果。

三、緊扣教學內容

當然上課也必須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要讓學生確確實實學習新知識,很好地掌握新內容。根據所講內容特點,設計最優教學方法,多讓學生參與、計算,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討論,優化計算方法,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

四、課堂氣氛要活躍

沒有活的課堂氣氛,就不會有活的思維。學生思維活躍程度是衡量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標誌。低段的學生好“告狀”,那是他們不善於獨立思考的緣故,他們總願意把問題擺出來辯論,有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會爭個不休。在爭論中使自己的思維清晰,並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掌握了知識點。教師應該利用這一特點,活躍課堂氣氛。當然活躍的課堂氣氛和課堂紀律差是有區別的,這裡也要有個“度”的問題,需要老師好好把握。

總之,在課前應認真鑽研教材、挖掘素材,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出優化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掌握枯燥的數學知識。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5

對於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我經驗很少,因為從教22年,教了21年國小數學,我從來沒有教過一年級數學,所以我非常佩服教低年級數學的老師,在我的眼中低年級教得好的教師,個個都是專家。學無止境,我非常感謝能有機會接觸到“國小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讓我有了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

我認為,國小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解決了兩個矛盾。國小低年級學生大都在6—8歲之間,他們上數學課有兩個矛盾所在:

第一個矛盾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數學學科本身特點的矛盾。低年級學生的腦功能發育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形象思維仍佔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達,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恰恰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

第二個矛盾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國小課堂時長的矛盾。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和濃厚的情緒性,而且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鐘,而國小的一節課一般都是40分鐘,這使得他們很難堅持一節課都認真聽講。

正是有了這樣兩個矛盾,我們看到很多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以下普遍的問題:老師認為很簡單的問題,講了n遍,學生依然不會;一節課,開始還好一些,最後一二十分鐘大部分學生聽講狀況不好,教師在上邊講的聲嘶力竭,孩子們在下邊跑神兒、說話、做小動作大有人在。

如何有效解決這兩個矛盾,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為我們指明方向,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正是形象生動的告訴我們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只要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就會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學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就會持久地投射到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國小低年級數學課堂趣味教學,正是抓住了學習的動機這一根本,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計教學,通過激趣匯入、穿插遊戲兒歌、引入比賽、給孩子編一些順口溜等方式,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其自覺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來,沉浸其中;通過組織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盡最大可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從而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矛盾,為學生今後學習數學不僅奠定了紮實的學科基礎,還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礎。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6

1、開展適當的競賽和遊戲活動,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國小生在競賽的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於低年級國小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2、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把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讓低年級國小生易學易懂。讓低年級國小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讓低年級國小生親身經歷數學的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我特別重視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突出學以致用。根據數學的內容和低年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對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相聯絡,將數學知識融化於生活實踐中,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情境創設問題。

低年級國小生年齡小,如果總是把數學知識枯燥地呈現給他們,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逐漸枯萎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性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因此我每次在講授新知識時,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低年級國小生創造一個和知識有關係的情景,儘管有時的情景不是很貼切,但是學生木們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對學習數學知識卻是興趣盎然。

4、對學生多關注多表揚。

低年級國小生非常關注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度和表揚度。我想:作為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表揚誇獎對於他們的成長還是很有利的。作為老師,看到你的學生的進步,一定是很欣慰的。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7

摘 要:國小數學低年級的教學是一個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縝密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初級階段。尤其對於一、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數學教育更得講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因為該階段是學生對數學定格記憶的階段,教師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順利輕鬆地走入數學這個充滿奧祕的世界。那麼,國小數學教學就必須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進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贏在起跑線上。以下就是多年來的一些教學方面的心得與交流。

關鍵詞:寬鬆;和諧;活動;設定懸念;多媒體

國小低年級年齡階段的兒童,已完成了幼兒期向童年期的過渡,他們的認知過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過渡;認知發展具有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特點,缺乏抽象性,思維活動依賴具體的事物和經驗的支援;學習動機主要取決於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以及對老師的偏愛;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起點水平較低,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他們喜歡受到表揚,特別是老師的認可。

因此,我認為教師只有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多給予孩子讚揚,給孩子營造輕鬆、和諧的氛圍,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恰當的多媒體教學,才能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

一、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愛數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然而,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導致國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往往不大喜歡學數學。因此,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樂於學數學,這就需要老師做到:(1)拋棄傳統的教育觀念,放下架子,不以權威形象自居,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中的朋友或同行。(2)深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潛能,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都給予肯定,並允許學生辯解,不把自己個人的觀點強加於學生。(3)多提供讓學生髮表意見的空間,多與學生交流,多點表揚,多點讚美,多點微笑。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存在的價值,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到輕鬆愉快,從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樂於學習,迸發出學好數學的慾望。例如,我在教學“玩一玩、剪一剪”的活動課上,我對學生所剪出的圖形都給予肯定與讚賞,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紛紛把拼好的圖形送給我,並表示會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圖形送給我。這樣每一位學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使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從而不斷地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二、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我們,想深入地瞭解事物,就必須親身參與嘗試、體驗。“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認知規律,()儘量多地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設計形象直觀的教學形式,採用兒童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方式來組織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使數學課堂變得鮮活而不枯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感到“數學好玩”。例如,我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讓學生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做一做、整節課以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玩得開心,學得舒坦,更好地在玩中學習,從而掌握數學知識。

另外,我常把數學知識融入猜謎競賽、爭章奪星、打撲克牌、找朋友、開火車等多種活動中,有效地改變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使學生真正“玩”起來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

三、巧設懸念,讓學生在疑惑中“思”數學

“懸念”作為一種學習心理機制,是由學生對所解決問題未完成感和不滿足感而產生的,而教學中適時地創設“懸念”將會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學生渴望不斷探索追求知識的心理需求。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在教學中我常故意設定一些懸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思索。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一開始我便提出,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四位小朋友,想認識嗎?然後出示四張不同圖形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並繼續問道: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它們有什麼不同?想進一步瞭解它們嗎?學生都笑著搖頭但馬上活躍起來議論紛紛。這一系列的提問既讓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懸念,又為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又如,在教學“分一分”中有這樣一道題:將番茄、青菜、櫻桃、蘋果、黃瓜、豆角、辣椒、葡萄、蘿蔔等分分類。等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後,我並不急於讓他們彙報,而是我馬上提問:你認為還有其他的分法嗎?越多越好。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說出了許多不同的分法:有按水果和蔬菜來分的;有按顏色分的;有按形狀分的;還有按大小分的。可見,恰當的問題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而且還能啟用學生的思維。

四、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欣賞中“悟”數學

人類通過視、聽、嗅、觸、味五種器官中獲取資訊,其中視覺和聽覺器官在捕獲資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又正處於以動作、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鮮豔的色彩、活潑的動畫、優美的音樂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有效地向學生傳遞資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3個魚缸,其中兩個魚缸裡有金魚,魚兒正在歡快的游來游去,另外一個是空的,接著兩個魚缸裡的魚同時倒入那個空的魚缸,是學生清楚地看到是把兩部分合並起來,這時在通過螢幕出現加法算式,並且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變成紅色,同時還配有悅耳動聽的聲音,做到了數形結合,聲情並茂。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加深了他們對加法意義的理解。

當然,現行教材不是每個內容都適用多媒體教學來完成的。但我們可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數學課堂上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促使學生“悟”數學,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總之,對於國小低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那麼其中最為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時刻將現代化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國小數學教學課堂中去,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內容和要求、學生年齡、掌握知識的深淺以及其他具體條件,創造性地、靈活地把各種方法配合起來運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莉。淺談數學與生活的最佳連線點[J]。國小教學研究,20xx(03)。

[2]葉懷潮。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J]。考試周刊,20xx(04)。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8

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使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下面,就自己幾年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談一點看法。

一、要精心設計好匯入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裡,腦袋裡想象著小動物們的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常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或者遊戲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去聽去想去演去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整節課沉浸在快樂的海洋裡,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編了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裡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山羊的座位號是25。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小猴司機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給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麼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

二、在遊戲活動中,輕鬆自如的學習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還認為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後進層面,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所以遊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遊戲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科學的採用遊戲教學將大有稗益。,我就經常在教學中採用做遊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數字5的讀寫》時,授課前,設計“搶凳子”這一遊戲來匯入所學知識: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後,學生們奮力搶屬於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瞭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複習了上節課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三、要充分利用風趣和幽默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於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何?"時學生心算、筆算後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後,教師說:"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45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2=13只兔子,32只雞"。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矗。這種關係應用於課堂,但建立在平時。所以,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首先愛其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平素就應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修養,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質。

一年級的課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的生活當中,與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中,我還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方式和習慣,初步學會用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快樂的心情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學得樂學得好!

低年級數學教學心得9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在教學一年級數學時,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少、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等諸多因素對教學工常作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主要從課前準備入手。課前準備主要有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

一、教師準備教師首先要鑽研教材,認真閱讀教師用書,把握新課程標準,分析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其次,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準備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數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除了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裝置外,還製作了0到10的數字卡片、圓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內數的加減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這些簡易的教具邊擺劃邊講解,邊講解邊擺劃,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將現實的物體數字化,使學生一目瞭然,易於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課前一分鐘侯課。課前一分鐘侯課的好處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極少數好玩的、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同時還可以將全班學生的學習意識集中起來,使學生都進入角色,如果不課前侯課,等待上課鈴響了再進入教室,上課氣氛顯然是不一樣的,有跑動、有吃的、有大聲喧譁的、有急急忙忙從桌框裡拿學習用具的,這和老師提前一分鐘侯課的氛圍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堅持提前一分鐘侯課。

二、學生準備。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對教學常規還不是很懂,缺乏學習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根據這一實際問題,首先我教給學生上課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如讓學生課前一分鐘拿出自己的數學課本、練習本、削好鉛筆、擺好學具,這些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細小環節,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常規之一,又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一種良好養成教育。

其次是學生學具準備。開學前,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圓片、數字卡片、三角形、正方形等學具樣品一份,讓學生帶回家和家長共同完成學具製作,有了這些簡易學具,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跟著老師擺、跟著老師說,讓學生自己邊擺邊說、同桌互擺互說,形成了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三位一體的有效教學活動,即使學生學會了知識,學懂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達到了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

總之,課前準備是整個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教學效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