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七篇

說課稿 閱讀(4.15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七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快樂的小公雞》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十六單元“快樂”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說的是 小公雞整天沒事做,心裡很苦惱。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成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故事告訴我們: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本篇故事語言生動、有趣,結構簡單,重複句式較多,十分易於學生朗讀和識字,學生通過學課文,可以領悟到快樂的含義,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 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準確認讀文中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嘗試創編小故事。

3、情感目標 使學生懂得學會為別人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準確認讀文中生字詞,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編故事。

四、說教法與學法

低年級學生上課比較積極,但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時間過長,容易疲倦。根據這種情況,本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拍手歌》,學生跟著音樂動起來。

2、你幸福嗎?你快樂嗎?那麼大家開心地笑一笑,我們準備上課了。

3、同學們,今天和我們一起學習的還有一隻小公雞,(出示課件)它呀,十分苦惱,因為它整天沒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門去尋找快樂,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呀?那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快樂的小公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積累生字。

1、你們想讀課文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藉助拼音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公雞想請小朋友去它家去做客,你們想去嗎?小公雞還說只有闖過了它給小朋友們設定的關卡,才能去它家做客。你們做好闖關的準備了嗎?(出示詞語

3、讀準確,你就闖過了這一關。

指名認讀。

(三)、再讀課文知大意。

1、恭喜同學們闖關成功,下面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生自由讀文。

3、出示句子填空,指名回答。

小公雞因為( ),心裡很( )。它向( )、( )、( )、( )請教,成了一隻( )的小公雞。

(四)、細讀課文,找快樂。

1、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老師想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課文第2-4段,邊讀邊想:為了尋找快樂,小公雞都去了什麼地方?(用“”畫出)它請教了誰?(用“”圈出)

2、指名反饋。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3、讓我們來讀一讀它們的對話吧。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

出示句子,指名分角色朗讀。

(1) 小公雞問老牛:“老牛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

老牛說:“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了。”

(2) 小公雞問青蛙:“青蛙哥哥,怎樣才能快樂呢?”

青蛙說:“為莊稼捉害蟲,就快樂了。”

(3) 小公雞問蜜蜂:“蜜蜂姐姐,怎樣才能快樂呢?”

蜜蜂說:“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快樂了。”

4、同學們讀得真好。出示句子

____問:“_____,______?”

同學們看這個句子,你能試著填一填嗎?學生練習說句子。

5、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告訴了小公雞快樂的原因,可是小公雞聽了它們三個的回答,卻疑惑了,因為它們三個的回答都不一樣,於是它有去問了爸爸,爸爸是怎麼告訴它的呢?

出示小公雞與爸爸的對話,學生齊讀。

是呀,爸爸告訴小公雞,雖然它們三個做的事不一樣,但它們做事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它們都在____。

生回答;幫助別人。師板書。

6、那小公雞聽懂爸爸的話了嗎?它後來是怎麼做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第7段。

學生自由讀第7段,指名回答。

(五)、拓展思維,創編故事。

同學們,小公雞幫助人們報時,也得到了快樂。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動物朋友,小朋友們看圖猜一猜,它們又是怎樣得到快樂的?(出示課件)

指名說一說。

(六)、口語表達,分享快樂。

小朋友們,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那你又做過哪些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的事呢?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你打算怎樣做呢?說一說吧,讓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樂。

指名說一說。

(七)、小結。

小朋友們,做好事能使別人開心,自己也會得到快樂,多好呀!在以後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每天都快樂。

板書設計:

快樂的小公雞

老牛 耕田地

青蛙 捉害蟲 幫助別人

蜜蜂 傳花粉 得到快樂

公雞 報時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並能體會到古詩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學唱優美動聽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優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著四拍子來進行指揮,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現美。

4.欣賞歌曲時能聯想到自己學過的古詩,並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欣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

2.通過學習能夠感染學生學會陶醉,為其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動聽的旋律的絕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譜演唱和二聲部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教學用具】

錄音機、歌曲伴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節奏感很強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保持著高漲的情緒來上課。

2.歡呼音樂課的開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和聲,卻是培養和鍛鍊學生合唱能力、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匯入

師:上課一開始,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相信同學們仔細聽一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展示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願人長久》)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看樣子同學們對詩歌很瞭解,我想同學們一定是通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很快就猜到了詩詞的作者是北宋的詩人——蘇軾。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景色也特別地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溫馨、迷人、團圓”等詞語聯絡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歡借用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情感。那麼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是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根據李白的《靜夜思》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首先來聆聽一次,感受它的抑揚頓挫。初聽,感受音樂。

師:多麼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後,我更加能夠理解到李白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託給月亮。大家想,我們也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卻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麼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就應該更有韻味、更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該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詩人王維的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著這樣的情緒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第二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尾聲。

教唱過程中儘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唱能力,並囑咐學生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動聽,為歌曲增添了色彩。在第三句中的最後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讓學生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著重注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醒同學們要很好地利用迴圈呼吸法在美妙的歌聲中想動情地舞蹈,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做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聆聽,反覆演唱,體驗音樂。

師: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這首歌曲,也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因為你們還小,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也許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想念家鄉、思念故鄉的親人。也希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後在明年的中秋節,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領唱等來複習演唱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情緒這麼高漲,老師突發其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臺,來開一個“古詩朗誦音樂會”,也就是把古詩新唱,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

生:有!

師:那麼老師就選用一首《讀唐詩》的片段來做演唱會的開場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一定在開場曲中發現了很多的詩歌?能說說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回答。

師:那在這些詩詞裡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演唱會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歡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結合起來,創編成自己作的古詩新唱呢?

生: 願意!(討論、思考)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自己喜歡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好,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結(略)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平平搭積木》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5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采用兒歌的體裁,講述平平用積木搭了四間房子,分別想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沒有房子的人住,還要搭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讀課文,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個偏旁“雙人旁”。會寫“業、平”字。努力提高學生認字,寫字和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而在閱讀中感悟到平平想搭這些房子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在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揭題匯入

1、激情引趣。

(出示積木)你們瞧,這是什麼?你搭過積木嗎?你都搭過什麼?

過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積木的能手。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認識,他可是搭積木的高手!

2、揭題。(出示課題:平平搭積木)誰能看著拼音把課題讀準確?(課題中有兩個字,要求學生讀準確)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

2、前後兩個小夥伴,互幫互學,讀準生字的字音。

3、請小老師帶領同學讀生字卡片

4、教師指導讀準輕聲音節:呢、啊。指名讀。學生讀詩句:“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說一說: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三)精讀句段

過渡: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些字寶寶的名字。如果老師把它們放到句中,你還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咱們一起來試一試。

1、平平,平平,這些房子給誰住?指名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這話是誰對誰說的?指導看圖:看了圖,你找到答案了嗎?圖上畫了他們在於什麼?奶奶的表情、動作是怎樣的?<笑嘻嘻、笑哈哈、很高興、合不攏嘴等)想一想,平時奶奶是怎樣和你說話的?自由朗讀。指名朗讀。

2、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指名讀。想一想,這兩句話是誰說的?教師進行不同語氣的範讀。(一種是陳述的語氣,另一種是疑問的、喜悅的語氣)學生選擇評議。男女生分角色賽讀。

3、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選四名學生賽讀,比賽後評議,全班練讀。

4、這些生字寶寶可頑皮了,他們都跑到課文中去了,你能正確的朗讀課文嗎?朗讀全文。(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

(四)寫字指導

1、讓學生先觀察兩個字“業、平、本、書”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豎筆的位置及長、短的變化。

2、教師範寫。(引導學生注意“業”的筆順;先寫中間兩豎,再寫兩邊的點、撇。注意“本”字的撇、挎張開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型的平穩)注意“書”不能丟掉點3學生書空,描紅、練寫。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說明文閱讀是會考閱讀題型之一,能否掌握說明文閱讀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語文成績的高低。因此,進行此項專題複習非常必要。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會考對說明文閱讀的考察題型,設計以下複習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2.能準確快速判斷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三、說重、難點:

根據本節課複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將“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掌握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答題模式”做為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是:引導法、點撥法、提問法;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採用競賽法、總結歸納法。

五、說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節複習內容及目標並出示:(學生齊讀目標)

1.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2.通過典型例題,總結解題技巧,並能學以致用。

3.樹立信心,積極迎考。

(二)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介紹客觀事物,闡明事理,給人以知識的一種文體。2、說明文的型別: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3、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寫)。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空間位置關係依次說明)。 邏輯順序(按事物的內部聯絡來說明。①從現象到本質;②從原因到結果;③從整體到部分;④從概括到具體;⑤從主要到次要等。)

4、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列圖表、摹狀貌、作

詮釋。5、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科學。

設計意圖: 整理歸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完成目標一。

(三)明確會考說明文的考點:(1)概括全文的說明的內容,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順序。(3)辨析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4)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準確把握文中關鍵詞句的意義和作用。

(5)從探究角度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以上考點,重點對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做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1、考點一: 判斷說明順序。(1)出示題目,學生思考。(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把握文章段落層次。

2、考點二:(1)出示:判斷下列句子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學生思考。(2)採用搶答的方法進行檢測,並按男女生分別計分。(3)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抓住顯著語言標誌,並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的標誌性詞語。(4)出示例題,總結分析說明方法作用的答題模式::“這句話運用了(說明方法),(準確的/具體的/生動的/清楚)的說明了

(說明物件)的 特點。”(5)出示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作用的關鍵詞語:舉例子:具體真切(具體形象) 列數字:科學準確具體 分類別:條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動(通俗形象) 作比較:突出強調 下定義:科學準確簡明

列圖表:直觀形象

3、考點三:說明文的語言

(1)出示考察說明文語言的方式。①找出體現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分析該詞語的表達作用。②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③加點詞語能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為什麼? ④某兩個或多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2)出示例題,讓學生先做,然後總結方法。a、“加點詞語能否去掉”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表態:不能刪;(2)定性:解釋這個詞或帶詞解釋句子;(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b、“某詞能否換為其它詞”這類題的答題要點:(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的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之後意思有何改變,不符合實際;(5)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各種題的方法,完成目標二。

(五)當堂演練:(1)出示閱讀文段,學生獨立完成;(2)檢查做的情況,並進行點撥。

(3)學生根據出示的答案,自己客觀公正地打分。

(六)課堂小結:持之以恆,拼搏到底,追求成功,應是我們人生的選擇。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不可能都是一路鮮花,一路掌聲,而可能是荊棘,是坎坷,也可能是失敗。只要我們努力、進取,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設計意圖:完成目標三。

(七)佈置作業:完成《河南會考》第131-133頁第(二)—(五)題。

八、說板書設計:

說明順序

說明文 說明方法

語言

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板書出來,引領學生有條理地逐項學習。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課標實驗教材第五冊的《陶罐和鐵罐》。這是篇童話故事,主要以對話形式講述了國王的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

一、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曾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注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使教師、學生、文字形成真正的對話?我以讀一讀、找一找、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的方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主理解,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探究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準備3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看圖談話,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後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並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字,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丟擲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去讀讀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閱讀狀態,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字。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著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與文字對話,對文字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裡,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髮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後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驕傲

謙虛

傲慢

寬容

惱怒

不再理會

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字,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說說奚落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說說你曾在什麼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此環節,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於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內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讚賞的語言及陶罐說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字

我說: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麼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麼?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我說: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後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為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板書:

陶罐

鐵罐

謙虛

驕傲

寬容

傲慢

不再理會

輕蔑

輕蔑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浙教版第11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布衣元帥》。本課記敘的是徐向前元帥生前生活中的三個小故事,歌頌他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課文內容真實,語言樸實,形象鮮明。課題既點明課文的主人公——元帥,又暗含中心;布衣元帥樸實無華,是人民公僕。我認為這篇文章收錄到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緊迫感的。在這個物慾橫流、官本位的時代,我們缺少的就是像徐帥這樣始終與平民百姓的本色要求自己的好乾部。我想通過教學,滲透一種做人的道理:無論你將來幹什麼,都要保持本色。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年段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應在把握文中的表達方式,用小標題的方式來寫三件事的寫作方法。

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是領會文章中心思想,這是繼第二單元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後的又一次訓練和鞏固。?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從三個故事的.朗讀中感受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能概括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借助文字外資源,結合課文理解“功高蓋世”“戰功赫赫”“布衣”等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能結合小標題概括三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揣摩課文的寫作方法。

4、帶著對徐元帥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詳細複述其中一個小故事。

本課的教學重點:

講讀三個小故事,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布衣”一詞的意思,領悟課文中心。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課文內容“戰功赫赫”“功高蓋世”與“一身藍布舊衣”“樸實無華”,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布衣”的含義,從三個故事中感受徐老的樸實無華的品質。第二課時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我感覺領會中心思想是不是已經淡化和過期的東西呢?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說不清楚。我覺得哪怕是浙教版的,也要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整合,是不是?)

下面我重點來說一說第一課時的安排。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質疑課題——初讀理解“布衣”和“元帥”——再讀走近“布衣元帥”的本色——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

一、揭示課題,對題目質疑。出示課題,齊讀課題:今天,我來學習《布衣元帥》。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六年級的同學,在上新課之前,早就預習了課文,那麼在上匯入新課時,教師先把握住學生知道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尤為重要。這是以學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學生處於一個學習的主要地位,教師做好教學的指導者和引導者。而且這樣的以學定教,從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能有效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根據學生的情況,學生一般會有這樣的問題:既是元帥,為何又說“布衣”呢?

(課堂是個特殊的環境,學生有問題,才能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這就進入了我的第二個環節初讀解什麼是布衣,為什麼稱徐老元帥呢?看看我們能不能在閱讀完課文後解決?

在這個環節中,我帶著學生抓住“藍布舊衣”感受徐老衣著上的布衣,然後藉助工具書查詢“布衣”的解釋,知道布衣的另一個意思“老百姓,平民”,從文中的“親切”、“和藹”等詞,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樣的親切。

通過介紹徐向前的資料介紹,理解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通過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帥肯定很威風;元帥府,肯定車馬盈門,哨兵不少”,感受到這位元帥立了不少戰功,而且權位高。這裡我出示學習資料,並不僅僅為讓學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為文字本身的學習服務,幫學生理解了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

三、再讀感受“布衣元帥”的本色

一元帥“功高蓋世”,一布衣“一身藍布舊衣”,說話親切,和藹,布衣與元帥,風馬牛不及的兩個不同身份,集及一個人身上,這是怎樣的一位布衣元帥呢?是成了一個更大的疑團?隨著對課文的再次閱讀,學生心中的疑團越滾越大。是呀?你心中會冒出些什麼問題呢?這裡我又把矛盾拋向學生。新課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裡,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提供學生探究的平臺。

學生可能會說:戰功赫赫的元帥,為什麼連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給三座門招待所?威風凜凜的大元帥府應是車馬盈門,哨兵不少,可為什麼卻是住在一條小衚衕裡,而且還有一扇脫了油漆的大門?為什麼摁響門鈴,來開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帥?…等等等等,學生也許會有許多的為什麼,我想正因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教師才能真正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語文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這裡學生的心中的許多疑問來自於對課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這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整合和對比而產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說得不錯,元帥,多大的官職,元帥,給國家立了那麼多的汗馬功勞,享受一下未嘗不可。為什麼你放著自己應該享受的權利,要做一個平民百姓呢?”這裡我順勢利導,將班上的學生擬作為元帥本人,讓學生替元帥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來是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了訓練,二來又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研讀,真正瞭解這位布衣元帥。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理解“居功自傲”、“樸實無華”。

這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第一節中的“辦公室牆上,他親筆書寫的‘人民的公僕’5個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質的寫照”,是呀,孩子們徐老用五個字概括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僕”,他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呀!

四、昇華情感,走進了這位“布衣元帥”的生活,瞭解了徐帥的為人,你想說什麼?

隨後,學生再讀故事內容,感受徐帥的“樸實無華的本色”,感受徐帥的“布衣情懷”

學習寫法,課堂練筆。可以寫身邊的同學、老師、親人,用起小標題的方法。等等。

五、說板書。

我們說板書其實是一微型教案,它是一聚焦鏡,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在板書設計上,以重要詞句為點,首先我會將課題中布衣和元帥用不同大小的字體表示,元帥戰功赫赫,在字型上就表現為氣宇軒昂些。布衣下,我對照著寫“藍布舊衣”、“和藹”、“親切”,在元帥下方則對應的板書上“功高蓋世”、“戰功赫赫”“車馬盈門”,最後在板書的正下方,寫上人民的公僕。

在這堂課中我要體現的,“以學定教”,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最想知道什麼,最想了解什麼,在組織教學。對於課堂環節的處理,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如“布衣”與“元帥”的對比,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醜小鴨》是一篇童話體裁的自讀課文。學習這單元,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為了更好的落實情感目標,本課重點確定為體味文章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二、 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本節課通過師生合作探究,我想學生會對“童話”產生濃厚興趣!而且進一步理解幻想和想像的寫作手法。

三、說教學準備

教師在課前準備課件,即學生討論問題的問題組,學生在課前準備,上網或從書籍中查詢安徒生的生平。為學生回答教師準備的問題做好準備。

四、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同時還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聯絡自己生活經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對自然有益感悟,對作品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方面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字裡行間流露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五、說教學流程

1、口述匯入,激發情趣

同學們: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可能是陽光灑滿心田,一路風順;也可能是風雨不期而至,充滿坎坷。那麼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在你被別人恥笑輕視時,在你覺得難以面對現狀時,你會怎樣呢?其實,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進取,你就一定會成為一隻白天鵝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安徒生筆下的醜小鴨是如何變成一隻美麗的白天鵝的。通過匯入,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初步體會本課給我們的啟示,為學生學習以下環節做了鋪墊。

2、講授新課

先介紹作者,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我加以補充,為問題組中的第3題做好鋪墊。因為本課課前已佈置了學生反覆的閱讀了課文,所以第一個環節就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朗讀課文,而且我對學生說:看誰能最先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快速閱讀文章。

A、 這篇童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B、 醜小鴨遭到了哪些歧視和打擊?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抱什麼態度?有什麼追求?

C、 當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大家都來讚美它,它為什麼會感到難為情?

D、 這篇童話給我們什麼啟示?

以上題目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複述課文,把握醜小鴨這一形象的特點。因為問題難度並不大,所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只做適當點撥,學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在進行完成此環節後要求學生自主質疑、答疑,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四人小組再討論補充明確答案的方式中進行。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進一步把握教材的實質。然後,我又出示新的問題組:

(1)、醜小鴨為什麼拼死也要飛向高貴的天鵝?

(2)、怎樣理解“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這句話?

(3)、為什麼說醜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

學生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討論補充明確答案,關鍵性的問題,老師加以明確,此環節的開展目的是對學生的知識的拓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在完成此環節之後,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師說:“通過對這篇童話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醜小鴨,那麼就動動筆,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個小片段,也可以發揮想像力,寫寫已經成了白天鵝的醜小鴨,又會有怎樣的生活?”學生完成小作文後,師生加以點評。

完成此環節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起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業:是積累詞語,抄寫“讀一讀、寫一寫”此作業主要是起到夯實基礎的作用。

六、說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情感教育和創設情境是多麼的重要。只有這兩方面做得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使每一名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之中來,此外,問題的質疑應具有層次性,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問題面向所有的學生。一節課下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得到了很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