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母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3.06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母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雞》教學反思

《母雞》教學反思1

一個小小的課堂延伸,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反思,知道了不與父母爭吵、頂嘴,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這些點滴事例的重現,自主地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親情的可貴。

《母雞》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在教學中,我還極力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現語文味。比如,教學第五節時,重點抓住“警戒”一詞,先理解什麼叫“警戒”,為什麼警戒?怎樣警戒?結合理解整段內容。再如,在教學完為什麼討厭母雞後,請學生說話訓練:這是一隻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以此進行這一部分的總結,學生對於這部分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母雞》教學反思2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覆和小跳、重複和變化重複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的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個音,易唱易記,是一首能博得學生喜愛的外國民歌。

這一課擬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激發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在課的開始,我直接引導孩子們觀察單元的內容,孩子們馬上發現這一單元都是有關“雞”的內容,很自然地大家紛紛談了自己對“雞”這種動物的瞭解,於是我創設了“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養雞場看一看”的情境。

在《母雞叫咯咯》的伴奏音樂中,孩子們排著隊伍出發了(隨音樂律動,熟悉歌曲旋律)。到了養雞場(出示各種雞的幻燈圖片,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公雞一大早就催母雞起床迎接我們(進行公雞叫、母雞叫的二聲部節奏遊戲),你瞧,連小雞也來迎接我們了(進行三聲部的節奏遊戲),孩子們個個讀得津津有味,把三聲部的節奏合作得非常和諧。緊接著出示母雞的幻燈圖片,繼續創設情境“小朋友們讀得這麼好,母雞不禁拿著話筒,唱起了卡拉OK,我們一起來聽聽它都唱了些什麼?”(這幅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歌曲的慾望,他們想不到母雞也會唱歌,真是有趣!)於是趁熱打鐵,在引導孩子們朗讀了歌詞後,師生互相接唱,通過幾次的聆聽與合作,學唱歌曲自然水到渠成,個個都唱得那麼投入,誰又能說他們的歌聲不動情?從孩子們的臉上,我分明讀懂了他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我真是想不到這首歌原來可以唱得這麼美!緊接著,我引導孩子們用打擊樂器為“母雞”伴奏(這一招總是很受歡迎!),根據課本中的圖譜,孩子們開始思索:響板、鈴鼓、三角鐵到底該在什麼時候敲?怎樣敲?經過實踐,個個都能象模象樣地為同學們伴奏了,瞧他們一臉得意的樣子,於是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敲,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

反思這節課,我不禁感慨:沒有學生唱不好的歌,關鍵在於教師課的設計,在於教師課堂的引導。看來,要上好每一節課,真得多花時間去琢磨!要使每一節課都上成孩子們喜歡的音樂課,則更要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母雞》教學反思3

我執教了語言活動《母雞和蘋果樹》。下面我來談談執教這個活動後的感想。

這個故事是充滿趣味性的。從內容來看,繪本生動幽默地描述了母雞臨危不懼,運用自己的智慧“狼”口脫險的過程。這對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突發事件也能沉著冷靜對待,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引導作用。同時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符合《綱要》中“服務於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作品層次明顯,每一層是相同的講述思路,但是逐層深入,層層遞進,採用以教導學的遷移法學習,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故事正文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所以,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也正符合《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所要求的: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大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但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集體發言時態度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學習新的講述思路――觀察蘋果樹變化以及講出兩個主要角色之間的對話。

大班的幼兒有一定的對比感知能力,因此活動設計中多次設計了親身感受母雞和“蘋果樹”的情景感受:如學說對話:母雞:真奇怪,我從來都沒見過蘋果樹上長出尖尖的耳朵。蘋果樹:我們蘋果樹有時候是這樣的等。在母雞媽媽想辦法的環節,孩子們想出了好多,如:可以將蘋果樹取下來,母雞趕緊躲進屋裡……接著又總結出了“轉危為安“這個詞語,讓孩子們猜一猜意思,雖然不是預設中的,但是我也問了孩子們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孩子們回答的還是很好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知識的渴求是積極的,在活動中將一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將教育的職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下面在針對活動中對幼兒回答的迴應和差異資源的利用來談談。我覺得要做到很好的迴應幼兒必須要預設幼兒的回答,幼兒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的回答可能千變萬化,作為老師儘可能多的去預設幼兒的回答。如在活動中我提問到:孩子們,你們覺得母雞媽媽會想什麼辦法呢?孩子們答到:可以把蘋果樹取下來,直接拿下山來。當時是我立馬假裝取蘋果樹,然後孩子們發現蘋果樹取不下來,於是這個問題就這樣過了,後來活動結束後想想其實我處理的不是特別恰當,充分說明活動中還是讓幼兒想象觀察為主,對幼兒的迴應還是不足的,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相關素養。

差異資源在課堂中是最顯性的教育資源,用孩子的會來教孩子的不會,比如說在學說對話的過程中,我先讓孩子討論你覺得母雞會說些什麼?蘋果樹又會怎麼回答?在討論時我參與到孩子中,傾聽孩子是怎麼說的!接著在回答時我先請了能力一般的孩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在肯定他的同時追問:還有誰能說的更好更完整些?於是第二個孩子能力較強的孩子又說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第四第五個孩子會在第二個孩子說的基礎上進行學說,然後全班的孩子進行分角色對話。

本次活動效果良好,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大多數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學說對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全面的解讀教材和孩子,相信孩子、真正的放手孩子,你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母雞》教學反思4

夯實基礎,說著容易,做著實在太難在設計這課時,我選用挑戰的方式,讓學生先挑戰句子,在讀段落的過程中認識新詞語,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認識詞語,在把詞語讀正確後再反過來讀句子,句子自然就正確流利了。什麼樣的詞語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呢,

1、比較難讀的詞語

課文中有很多生詞,許多是大部分同學很容易讀對的,這部分詞語的處理方法是:領讀、對讀、引讀,再次加深孩子們的印象;還有一部分是很多同學不太注意都容易讀錯的:如本文中的“田壩”、“悽慘”、“一聲也不哼”等,這部分詞語,一般採用抽讀的方式瞭解學生情況,結合學生情況採用“小老師教讀”、“師範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反覆加深學生印象。

2、多音字本文中的多音字比較多,而且有幾個學生很容易讀錯。如:“結起個瘩”的“結”到底是二聲還是一聲,“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和“得一點溫暖”中兩個“得”的讀法一樣嗎,等等,這些讀不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只能是一句空話。

3、兒化音

老舍先生的文章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就是京味兒很濃,兒化音特別多,如:“挺著身兒”、“挺著脖兒”、“一隻鳥兒”等等,每個詞語的讀法都不一樣。

4、輕聲

輕聲往往是一些孩子讀書的.難點,如:本文中“疙瘩”等。

其實,第一課時可以選取的詞語突破點有很多,關鍵是教師自己要首先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在反覆朗讀中尋找學生髮音的難點、易錯點,做好預設,才能處變不驚。讀好詞語是讀好句子的基礎,只有讀好詞語,學生句子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真正完成課標要求,為第二課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字教學是一開始就出現還是放到後邊處理,哪種方法好,說法不一。但是,我們都知道,越到課堂的最後幾分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越會分散,所以把生字放到最後讓學生去識記、去規範效果應該更好,再加上在讀課文、讀詞語時學生反覆接觸到生字,對生字已經有了感性認識,最後再學應該效果不錯。

《母雞》教學反思5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的體會。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有許多的著名作家都對她進行了讚頌。我國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本十分反感、厭惡母雞,然而當它孵了小雞,成了一位母親後,也不由得對母雞讚賞起來,並肅然起敬。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一、研讀課文。

1、什麼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第4—10自然段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註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後的感受。

課件出示:這是一隻( )的母雞。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餵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一點兒”東西就“緊叫”;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無私、無所畏懼、日夜操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不辭辛苦……)

相機點撥並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小雞躲在媽(不良詞語已過濾)懷抱裡會說些什麼?

說話練習,讓孩子們用書上的語言填空。

A、當有老鷹飛來,母雞( )。

B、當母雞發現一些吃的,它( )。

二、昇華主題:

1、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嗎?(敬佩)

這隻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帶著對雞媽(不良詞語已過濾)敬佩和喜愛,再讀9自然段。

2、作者僅僅是在讚美雞媽媽嗎?(不是。)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喜歡、敬佩、讚賞……)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了。(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第九自然段。)

3、感情朗讀4—8段,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在教學中,我還極力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現語文味。比如,教學第五節時,重點抓住“警戒”一詞,先理解什麼叫“警戒”,為什麼警戒?怎樣警戒?結合理解整段內容。再如,在教學完為什麼討厭母雞後,請學生說話訓練:這是一隻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以此進行這一部分的總結,學生對於這部分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在課文的結尾,我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等,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講得太多,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

《母雞》教學反思6

9月25日,有幸在濟瀆路學校聽了張小娟老師和史若蘭老師的課,受益匪淺,感慨良多!

聽張老師的課,讓我產生錯覺,彷彿自己也是張老師班上的一名學生。因為老師講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不僅如此,節奏也很緊湊。我坐在教室裡,絲毫不敢分心。一節課下來,我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感覺:原來略讀課還能這樣上!

同課異構的史老師和我一樣,是一名新入職教師。老實說,課前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但是開始上課後,我的擔憂逐漸被史老師的落落大方、沉著穩定打消了。史老師在短短20分鐘時間裡,迅速構思,快速設計,整個教學設計合理,不得不為她點個贊!

我在講授這一課時,以課文的自讀提示為重點,以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敬畏,同時體會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最後,我總結點評課文中這句“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將情感上升至母愛層面。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所以我想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是由於學生程度差強人意,我經驗不足,不善引導,感覺這節課學生聽得很吃力,我也上得很費力。課下,我找了幾個學生溝通,發現他們有的並不是不會,但是就是不想參與到課堂,不願意舉手。課堂氣氛對於課堂學習很重要。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在以後在教學中,我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也要注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良好在課堂氛圍下快樂地學習,讓學習語文成為一種享受!

《母雞》教學反思7

《母雞》是在學了精讀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後安排的一篇略讀課文。課前的學習提示是這樣寫的:在老舍的筆下,那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貓躍然紙上。下面這篇課文也是老舍寫的。認真讀一讀,看看他寫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再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要求在一課時內學完。但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實為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英雄母親的形象,而將課文安排為兩個課時來完成。

根據略讀教學的目標,對《母雞》這一課,我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經過歸納總結成兩大問題:

1、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

2、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根據問題,找讀相關語句,簡單地品讀,而不是逐字逐詞進行追問研讀講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老舍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感受母愛的偉大;(第一課時)

2、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文實踐。(第二課時)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雖然課堂流程順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學任務。

然而,仔細反思一下,卻存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改進:

1、由於我忽視了語文意識,因此學生對老舍先生語言的口語化、直白化的感悟和體驗就不到位,教學還是在平面上推移,沒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導致整堂課的朗讀始終沒有一個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讀課文。但由於預習檢查工作不及時,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了朗讀不流利,甚至不敢大聲朗讀等現象。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就該多種形式朗讀,重視朗讀的方法。

2、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3、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母雞》教學反思8

《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字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字主題。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講得太多,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

《母雞》教學反思9

 細節描述:

情節一:孩子們,你們看誰來了?(雞)對呀,這是一隻老母雞,那誰知道老母雞有些什麼本領?(下蛋)老母雞本領真大,會生蛋。還有嗎?(會捉蟲子)嗯,老母雞還會捉蟲子,本領真的很大,那我們一起來誇一誇老母雞。老母雞真能幹,會捉蟲兒會生蛋。

情景二:老母雞的本領真的很大,會捉蟲兒會生蛋。那誰知道母雞是怎麼叫的?(咕咕咕)還有誰聽過母雞叫呢?(咕咕噠)對呀,咕咕噠咕咕噠,母雞捉完蟲子,生完蛋,開心的唱起了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唱了些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那老師再來唱一遍,誰來說說歌曲中聽到了什麼?膽子大一點,說錯也沒關係。

 評價分析: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出示母雞下蛋和捉蟲子的圖片,請幼兒來說說母雞的本領,孩子說得很好,說母雞會生蛋,會捉蟲子,並在這裡一起和幼兒來表揚一下母雞。孩子們也說得非常地棒。

在第二個環節中引導幼兒聽歌曲說說你聽到的歌詞,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的拘謹,都不敢大聲地說出自己聽到的歌詞,但在老師說的時候他們也會輕輕地跟著我唱,請他們回答時都不敢說。但在最後的環節中,通過邊做動作邊熟悉歌曲時,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的積極,也開展放出聲音來進行唱歌了。

所思所悟:

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讓幼兒進行熟悉並演唱歌曲。有跟著教師進行演唱;有跟著鋼琴進行演唱;有跟著錄音機進行演唱;還有邊做動作邊進行演唱;最後請個別幼兒進行演唱。實施下來發現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邊做動作邊進行演唱。但是最後感覺缺少了一個延伸的環節,讓孩子們感覺一下子就結束了,有些小朋友還有回味中。本次活動中感覺到教師應該要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吸引物注意力,而不能一味的用語言來進行強調,這樣幼兒學起來會比較疲憊,沒有新鮮感。

《母雞》教學反思10

9月21號接到通知,25號有任務。不但要下城來聽課,還要自己準備好這節課,隨時有可能上臺作課。然後,我就開始緊張了,語文書再沒離過手,心中也反覆揣摩這課我要怎麼講。

《母雞》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就想略讀課要怎麼教。有人說略讀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分更重一些,老師要少扶多放。學生要少品多悟;也有人說略讀課延伸拓展的更多一些,可以向課外閱讀拓展,向口語交際、書面表達、綜合實踐拓展,向生活拓展;還有人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檢驗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與技巧,學生能借助這篇課文掌握一些閱讀方法,知道一些閱讀知識,並在課文中加以運用。看了這麼多關於略讀課怎麼教,搞得我混亂了。

於是,我暫時還按照自己的思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思路。初讀文——理清脈絡——再讀文——理解文字——三讀文——把握情感。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並沒有來得及給學生上這一課。

9月25日,濟瀆路國小,兩節課——四年級略讀課文《母雞》同課異構。張小娟老師開講。她沉著穩重,駕輕就熟,一節課娓娓道來,聽者如沐春風。我聽得入了迷。學生們也是。老師的每一個指令都得到學生的積極迴應。同時學生還自主思考,提出疑問,推進課堂進展。在這個過程中,面對課堂生成性問題,張老師處理得宜,體現了高潮的課堂藝術,使得學生注意力始終都落到本課目標中。

反思我的授課過程,學生走神的、做小動作的,今天我不想用平時的藉口“哎呀,山區的孩子語文素質沒那麼高啦”來粉飾太平,安慰自己了。我在羨慕別人的學生應對自如頭腦靈活時,我在鄙薄我的學生榆木疙瘩死氣沉沉時,我忽略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授課中,我只顧照著自己的設想進展下去,學生有問題生成時候,我採取的方法是批評或無視,恰恰是我的無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課沒有期待時,自然也沒有參與的熱情了。

我的學生不善於動腦,會不會是我在平日的教學中一言堂,不肯放手,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呢?

我的學生無法實現我的課堂設定,會不會是我的教學設計有缺陷,或者我忽略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呢?

我的學生不會學習,不會感情朗誦。可是教會他們讀書方法與技巧不正是我應該做的嗎。不曾栽種,但求收穫,一味的要求他們醍醐灌頂,會不會太強人所難呢?

隨後,史若蘭也執教該課。在她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這樣努力卻又吃力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我們按部就班,從字詞到課文,從課文到情感,從提出問題到包辦答案,結果卻總是事倍功半。

28號,我在班裡上了這一課。學生們很驚訝,我怎麼跳過那麼多沒講的課文直接到了這一課。我沒有照著教案照本宣科,而是看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程序。他們讀得課文還是缺乏情感,我就創設情境引領他們找情感;他們對我的提問半天說不出答案,我也控制住自己說出答案的慣性,給他們時間,鼓勵他們進行思考;過渡段、中心段、好詞好句、總分結構、比喻擬人,一個個我期待中的答案從孩子們口中說出來時,我有一種成就感。他們的問題,我沒有放到一邊,而是試著緊扣中心進行說明。他們的笨拙,我沒有一味批判,而是細心引導、耐心等待。我放棄了以往一節課必須要講完很多知識的求全求多,用一課一得來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們。

對我來說,這一節課其實很艱難。因為要和自己多年的慣性教學進行對抗。我不能說這節課是成功的,我只能說,我努力在改變著。

課後,我回顧本堂課得失。認為今後的略讀課要做到少扶多放。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教給閱讀方法,再創設實踐環境讓學生嘗試應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努力改變,從一言堂的教學慣性中走出來。

《母雞》教學反思11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覆和小跳,重複和變化重複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形象有趣。本節課主要是通過聆聽去表演、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由於歌曲的演唱速度比較歡快,所以孩子在歌詞“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向人報喜添快樂”的地方唱的不夠流利和完整。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嘗試用動作來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呢?於是我立即鼓勵孩子動腦筋嘗試根據歌詞意思來創編動作去幫助演唱。我扮演雞媽媽,孩子們都扮演小雞寶寶。每當歌曲唱到“脖子伸伸……”我便帶著孩子一起表演動作進行演唱,孩子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表演唱的過程中。經過反覆幾次的鞏固練習,孩子們很快就能獨立地去演唱整首歌曲了。孩子們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看到他們那麼開心的去演唱,我的心情也是無比的舒暢的。

經過實踐證明,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用動作去幫助孩子記憶歌詞的確是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

《母雞》教學反思12

【內容提要】

在語文教學中,讀是一項訓練目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中心,獲得閱讀感受,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

閱讀、朗讀、目標、方法。

【正文】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閱讀時會有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能在理解和體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國小語文課堂上,閱讀有多種存在的方式,從理解的程度看,可分為精讀、略讀和瀏覽;從讀書的方法看,可分為朗讀、默讀。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極有效的途徑。

《母雞》一課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讚美了母雞的偉大,表達了對母愛的的讚揚。全文語言通俗流暢,內容淺顯易懂,但課文主旨又意蘊深遠。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讀,既是目標,又成為了很有效的方法。

《母雞》教學反思13

《母雞》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參考書上提示重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我備課時閱讀了教材,發現這篇課文在寫法很明顯是先抑後揚,作者抓住對母雞前後感情不同來寫,於是我把教學重點改為:

1、自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感情有什麼變化,兩種不同的感情你分別從哪些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出來。學生自讀後很快都完成個內容。

2、抓住個別有特色的句子,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作者的寫法,如:“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這個句子,學生找出了作者抓住母雞的動作“叫,啄,放”體會出,除了描寫出母雞對兒女的愛,還看出母雞非常的細心。學生體會到抓住動作描寫的好處。

這節自讀課文抓住一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思考,再體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一二個有特色,值得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學習體會。抓的點不多,但在課堂上感覺效果不錯。

《母雞》教學反思14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字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字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雖然講解思路清晰,但學生參與性不強。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和落實。

《母雞》教學反思15

為了營造課堂的氣氛,我在課堂中先創設情景,首先啟發幼兒用動作模仿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來個動物大聯歡,小孩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幼兒們爭先恐後的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我播放一段輕快、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讓孩子隨節拍模仿動物,於是,課堂中就顯得特別熱鬧,這一環節我覺得為後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我請出小客人“小母雞和她的雞寶寶”,讓孩子有節奏的模仿母雞和小雞的叫聲(並加上動作引導)

(母雞)咯咯 噠 ︱咯咯 噠

(小雞)嘰嘰 嘰嘰︱嘰嘰 嘰嘰

針對幼兒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本課通過讓幼兒模仿雞媽媽和小雞的叫聲,使幼兒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在幼兒創編的過程中,歌曲《母雞叫咯咯》的基本節奏已經掌握,使後面的歌曲教學節省了很多時間。這也使我覺得幼兒的即興創造力跟模仿能力很強。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空間,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在歌曲教學中,首先讓幼兒帶問題反覆聽兩遍歌曲,幼兒用小手指點著歌詞,在心裡面默唱,這樣可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內心感受,然後是輕輕用手拍拍子合著音樂張口默唱,然後讓孩子有表情有節奏的念歌詞,對難點歌詞采用動作啟發的方式,接著讓孩子用“嘰、啦”哼鳴旋律,這樣一來歌曲很快就學會了。這節課有一重點是讓孩子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我讓孩子觀看乒乓球彈跳,引導孩子模仿乒乓球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效果很明顯,幼兒的聲音很快就有了改變。歌曲學會後,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表演,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我採取了合作學習方式,讓幼兒分別扮演母雞,通過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時間過程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在用“打擊樂伴奏”的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創造性的學習。我先拿出一隻響板,讓幼兒先摸摸,然後我提問:你覺得他可以怎樣敲擊?很多幼兒馬上反應出來,用一隻手捏住,上下碰擊敲出聲音,有一些把它放在左掌心中,用右手拍擊發出聲音。當幼兒學會為歌曲伴奏後,我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去探索,去發現還可以利用身邊哪些物體為歌曲伴奏。於是,孩子們用鋼筆敲桌子,用拍手,彈舌、跺腳等。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幼兒想動、好動的慾望,也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能力。通過互對的創造活動,激活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