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優選)《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讀後感 閱讀(1.8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選)《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很感人,讓我讀了愛不釋手。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佛羅倫薩爾的小抄寫員》這個故事,文中主人公敘利奧為了幫助父親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每天半夜,他偷偷起來替父親抄寫檔案,一直寫到深夜。日積月累,他越來越疲憊,嚴重影響了學習,父親誤以為他學習態度不好,對他的態度越來越惡劣。敘利亞心如刀絞,他不止一次地想:告訴父親吧!告訴父親吧!可是話到嘴邊,他怎麼也說不出口。到了半夜,因為習慣使然,他還是起來了,他又繼續幫父親抄寫檔案。他想,還是一直瞞下去,多幫爸爸做些事吧!於是他加倍努力,確保自己功課好的同時,繼續幫爸爸做事。

敘利亞是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對比之下,我很慚愧,以前我不知道體貼父母,只知道自己吃飽喝足,舒舒服服就可以了。從沒想過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已經十分勞累。回來還要給我們做飯,忙忙碌碌,非常辛苦。可我不僅不體諒他們,有時還惹他們生氣,從來沒有顧及他們苦不苦,累不累?有一次,我看完電視就上床睡覺了,忘了寫作業。到了學校,我被老師嚴厲地批評了一頓,回到家我還責怪父母沒有提醒我。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真是太不應該了。比起敘利奧,我的這種行為真是令人無地自容啊!

敘利奧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學會體貼父母,理解父母,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本書以一個四年級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思想情操。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深深地陷入沉思,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工作而有勁頭。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親人、朋友。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裡,他天性善良,觀察敏銳,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關係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

愛,不需要你用花言巧語,也不需要你用金錢衡量,它就是心裡的一部分,該有的時候總會有。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我非常喜歡閱讀,書中的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我身邊,或喜或悲,或愛或恨,好像我就是主人公,我的書就像是精神食糧,一天不吃就飢腸轆轆;書又像是我親熱的朋友,給我帶來溫暖和快樂;書更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心房。在書的海洋裡,我最喜歡的一朵浪花,就是《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部日記體小說,原名《心》。書中以國小生安利柯的口吻,記述了一百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學生,老師和家長,他們是平凡的,但他們都具有高尚的品質。比如,誠實的卡洛斐,寬容的克萊諦,以及與病魔頑強鬥爭的“小石頭”。他們的品質都令我感動,令我敬佩。

在這一個個閃光的故事裡,都包含著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卡洛斐在街上撿石子,隨手一扔,正好砸傷了一個在街上散步的爺爺。事後,卡洛斐沒有逃避,而是主動到爺爺家去道歉,還把珍藏多年的郵票集送給爺爺,爺爺被他的真誠感動了,把郵票集還給了卡洛斐,並誇獎他誠實。這件事很小,但足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敢於認錯的`勇氣,只要你有了卡洛斐這種勇氣,就可以取信於人。

這本書裡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月故事”。安利柯的學校每月末都要學習“每月故事”。這一些故事,講的都是戰爭時期一些小英雄的故事。他們生在不同,住在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高尚的愛國精神!

《愛的教育》真是名副其實,這裡面的主人公用愛心譜寫了一首悠揚的樂曲,當我們奏響它時,卻發現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天籟之音!我讀書,我快樂。書是我的好夥伴,它將陪我走過漫漫人生路。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這本書一直吸引著我,吸引我的,似乎不是文學的價值,而是那一個個溫暖的愛,比如父子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題目讓我思考:愛究竟是什麼呀?是每一個人身邊都有的嗎?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嗎?這一連串的問題一直困擾在我的腦海中,等我慢慢地去解答。

讀書的過程,讓我慢慢地揭開了那一個一個的謎底。其實,愛,它就像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的空氣一樣,每一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比如老師的愛,老師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常常批評我們,教育我們。愛是最簡單的,而最簡單的愛常常容易被我們忽略。愛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平凡之中見真情

在《愛的教育》當中,那一群活潑開朗的同學之間,也產生了一個個愛的故事。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有的生活在富有之家------但無論是身體不好,還是家庭情況不好,他們都是一群快樂的少年,快樂生活,互相幫助,一直生活在愛的懷抱中。他們的愛,是那溫馨的友誼而創造的,他們的愛,是那偉大的.團結而創造的。

在《愛的教育》中,那一個個美妙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愛國。祖國,那是讓我們成長的地方;祖國,是一個讓我們去愛的地方。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說的,但有些人總是沒有發現到,沒有做到。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真正感悟到了愛是存在的,每一個人身邊都是有的。它還讓我明白了: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5

讀了《愛的教育》之後,我受益很深。尤其是十二月十六日的雪球事件。

以下選自文中:

這時,卡隆走了過來。小聲對卡洛斐說:“快去承認吧,不要做一個膽怯的懦夫!”

“我不是故意的。”卡洛斐用顫抖的聲音說。

“雖然你不是故意的,可你還要承擔責任,是你打傷了他。”卡隆說。

“我??我不敢去。”

人群的叫嚷聲更大了:“真該死!眼鏡都打碎了,眼睛也被玻璃割傷了,恐怕會變成瞎子的!”卡洛斐渾身抖得更厲害了。

“不要害怕,來,我們一起去。”卡隆一邊說一邊拽著卡洛斐,走到老人面前。

圍觀的`人看到這個情景,猜到闖禍的人一定是卡洛斐。他們滿臉憤怒,有幾個人竟然伸出拳頭想打他。卡隆使勁推開那些人,大聲說道:“你們要向一個孩子動手嗎?”人們這才安靜下來。

“我不是故意的,請原諒。”卡洛斐用低得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圍觀的人群又擠了過來,大叫:“還不快跪在地上謝罪!”說著,還有人伸出手想把卡洛斐推倒。

這時,一雙大手從後面抱住卡洛斐,原來是校長。他說:“諸位,這個孩子已經承認錯誤了,不應再責罰他了。”然後,他轉過身對卡洛斐說:“快去賠禮道歉。”卡洛斐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他走上去,抱住老人的腿。老人伸出手摸摸卡洛斐頭髮,表示原諒了他。大家這才鬆口說道:“好了,孩子,快回去吧。”

讀了這幾段話我明白了兩個道理:1、做錯了事情要主動認錯才能得到原諒,如果不承認是錯上加錯。2、要以最大的寬容面對世界。

記得有一次我做錯了事情猶豫了半天沒有去道歉,結果有一陣子上學放學沒有朋友陪我,害得我只能一個人孤獨地走。讀了這一部,我更加明白這個道理了。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發人深省的佳作。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月光照在清幽的窗前。我坐在我自己的椅子上,靜靜地翻著一本《愛的教育》這本書。

首先,我要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我之所以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第一,這本書的內容豐富、語句優美、成語詞語都很多;第二,裡面的故事情節非常感動,裡面還有一些有趣的.問答題和填空題。看了這本書後,會讓你增長不少的知識。

《愛的教育》在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的人。就拿小主人公恩利科來說吧!他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生活相對富裕,家庭環境輕鬆、快樂、和諧。父親是位工程師,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不但教導恩利科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也常常以身作則。恩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享的日記,裡面記載了恩利科平時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父母所寫的勸勸誡啟發信、老師在課堂上所宣讀的每月故事。它告訴我們這些小讀者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我讀了這本書之後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篇日記是《我們的新老師》。這篇日記裡寫了老師很親切,很溫柔,不管學生做錯了什麼事都會原諒他,就像對待自己兒女一樣,總是不捨得批評他們。作者把老師和學生寫得非常親切、感人,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寫得很具體,從中我知道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

同學們,以後請多讀一讀《愛的教育》這本書,它就好像是把我們帶進了愛的海洋裡暢遊一樣。讓我們把《愛的教育》中的知識演繹到我們的生活中來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7

這本書是義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以日誌形式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真誠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家裡的條件也是小康,他的父親、母親都是樂於助人的人,常常指導安利柯幫助有困難的人。

這本書令我最難忘的一篇故事是《高尚行為》,這篇文章講了安利柯進教室的時候,有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克洛西,他的`一隻胳膊殘了,他的父親去了美國,母親在街上買野菜。有幾個人都在取笑他、欺負她,克洛西坐在凳子上一聲不吭。那幾個同學看他軟弱可欺、就更來勁的欺負她。克洛西氣的發抖起來。弗萊迪——那個被學校開除過的孩子一下子跳到了凳子上,醜化他的母親,同學們都鬨堂大笑

克洛西很生氣,抓起墨水瓶扔向弗蘭迪,他閃身躲過,墨水瓶正好砸到正在走近教室的老師,老師厲聲問問是誰,卡隆一下子站起來說是他,同學們說不是他,克洛西站起來哭著說是他,老師知道了情況就說欺負克洛西的四個人是誰,這四個人低頭站了起來了,老師饒了他們,說卡隆是個好孩子,讀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我要向卡隆學習,做個善良,樂於助人的人,我也很討厭弗蘭迪和欺負克洛西的四個人。幫助別人才能感到快樂、幸福。

《愛的教育》讀後感8

夏日午後,我坐在書案前靜靜地翻看著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創作的《愛的教育》。書中寫了發生在四年級男生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他為代表的一群少年們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他們身上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讀著讀著,我感覺有一股溫暖平和的氣息在身邊蔓延開來。一個個簡單明朗的故事就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交織在一起,奏出和諧美妙之曲。

讀罷,我掩卷深思。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以及為對社會、祖國的愛。“愛”是一個肉眼看不見,手也觸控不到的東西,卻無時無刻都在,只有用心去感受……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讓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聯想到我自己的教學日常。每次接受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利用開學前的日子,收集每位孩子的生活照片,提前認識他們。並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大致情況。在開學第一天,我就能叫出全班同學的名字。看到孩子們驚訝又驚喜的表情,我想,這也是我對孩子們的愛的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也要用愛做教育,幫助學生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關愛每一個學生,幫助孩子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書籍,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它讓人得到知識、從書中明白 寶貴的道理。《愛的教育》,卻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真情。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品。它自從 1886年問世以來,成為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手中讀物,《愛的教育》被翻譯成數百種文字與方言,廣泛流傳於多個國家,深受讀者的喜愛。

《愛的教育》講的是一個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所發生的事,以日記的形式被記錄下來。一則則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向我們講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人性的善良與純潔,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作者用這些愛的鑰匙,打開了我們的心扉;用這些故事,展現了人性之美。

生活之中處處充滿了愛。處處充滿了美好的字眼。讀了《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人間的愛,是多麼偉大、是多麼重要。對國家、對社會有愛,是每一位公民應該明白,應該去對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愛。朋友之間的友誼,是需要雙方的真誠與付出。做人,要敢作敢當,做錯了就要改,不能面對自己的過錯時,不但不該,還去逃避、不敢面對、那你的生活就不會精彩。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貢獻的人多了,就變成了大愛,這個時間將十分美好。讀了《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很多,所以建議大家也去讀一讀。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我十分喜愛的一本書。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審視這世間的真與假,醜與美,他講了他的同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安利柯慢慢地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懺悔,學會了助人為樂,也學會了自己去反思自己做的事情對不對……

當然,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還要數每月故事。每月故事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爸爸的護士》,這個故事裡講了一個男孩,因為爸爸受傷了,他來到了醫院,但護士卻把他帶錯了房間,所以,那個男孩誤以為這個重病員是他的父親。為了讓他的“爸爸”早點康復,他每天來到醫院,細心地照顧他,給他吃藥,喝水,跟他說說家常。慢慢地這個人(重病員)看男孩兒的眼神變得溫柔起來,並且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轉了,男孩兒高興壞了!但沒想到,他的爸爸在這時候出院了!他才知道,他一直照顧的人原來不是他爸爸!這時,“爸爸”的病情卻惡化了。男孩兒沒有離開,他選擇了留下,繼續給他的“爸爸”喝水,吃藥。最後,因為男孩兒的無微不至,“爸爸”沒有痛苦的呻吟,而是微笑地離開了。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就這樣感動著安利柯和我,讓我們繼續尋找這世間的每一個小小的感動吧!讓我們繼續感受這世間點點滴滴的真情吧!讓我們也成為這感動別人的故事裡的主角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所倡導的是要用愛的感情來教育我們,生活中的母子之愛,父子之愛,朋友之愛,師生之愛,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愛的教育》就是要把我們培養成一個性格完善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國愛民的好公民,這也就像我們陶校長所說的那樣:要學會做真人。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在一八八六年創作完成的,這本書是以一個三年級的'國小生安利柯的口吻寫的,講述了他在一學年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還有父母寫給他的勸戒以及老師在課堂上的每月例話。書中生動地刻畫了各種高貴品質:愛國,無私,友愛,英勇等等。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我建議大家有空也看看。

書中每一篇故事都很感人,我舉個例子:少年偵探(每月例話)。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戰爭時期,有一個村子裡的人害怕敵人進村,就一起逃走,只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是孤兒,所以他留了下來。這時,一支他們國家的軍隊過來了,讓那個小男孩到高的地方看看有沒有敵人的軍隊往這邊來,如果有,在什麼地方。那個小男孩很快就爬到了一棵最高的樹上,並說出了敵人的位置,在這時,一顆子彈打到了樹後面的農舍,士兵讓小男孩下來,小男孩沒有下來,過了一會兒,第二顆子彈與小男孩擦肩而過,士兵又讓小男孩下來,但是小男孩還要繼續觀察,仍然沒有下來,正當他聚精會神觀察時,第三顆子彈打到了他,小男孩犧牲了

就是這麼一個故事,那位小男孩為了幫助自己國家的軍隊而犧牲了自己,體現出小男孩不屈不撓,捨己為國的精神。

這本書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意義的讀物。作者用孩子的口吻告訴我們: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首先是對父母,老師,朋友的愛,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埃迪蒙託?德?阿米琪斯的《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就像一泓清泉,盪滌著我們的心靈。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也以一個四年級國小生恩利科的視角,通過他一個學年的日記,向大家介紹了他的夥伴們:品學兼優的德羅西、正直的卡羅納、熱情的科列帝、刻苦的.波列科西、不幸的納利、虛榮的沃提尼、“壞孩子”弗朗蒂……還有他敬愛的老師、校長以及深愛著的家人。《愛的教育》中還有每月故事。其中,《菲魯其奧的血》和《愛國少年》最讓我記憶猶新。《菲魯其奧的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悽慘的故事。一個寒冷的夜晚,菲魯其奧出去玩,一直玩到11點才回來,祖母非常擔心。菲魯其奧回來時一身汙泥,衣服也破了,額頭上有傷痕,原來,他又和朋友賭錢,並且全賭輸了。祖母十分生氣地責備他,還以一個以前認識,現在墮落成無賴的人為例子,以示警惕。突然,屋外除了雨聲,還有種不尋常的聲音,沒多久,兩個男人跳進屋裡,一個捂住菲魯其奧的嘴,一個掐住老人的脖子,並且命令菲魯其奧把錢交出來。在得手後,有一個男人被認出,就是那個墮落成無賴的人,那個人見自己被人出來,決定殺人滅口,眼裡閃露著凶光的向著祖母一刀捅過去。但是菲魯其奧幫祖母擋了那刀,為了救祖母,他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短刀刺穿了他的背部,他那壯美的靈魂升上了天堂。這個故事,寫出了一個少年最純潔的一刻,少年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表達了對祖母深刻的愛,更讓我明白了生命是那麼脆弱,而同時人可以為了親人而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20xx年)。他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者,作家。出生於義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村鎮。20歲時從軍校畢業後參軍,開始寫一些愛國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1886年,耗時近十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面世,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我從掃煙囪的孩子抽抽搭搭地說:“今天我掃了好幾處煙囪,得了30個銅幣,誰知弄丟了。我的`衣袋有個洞……”說到這兒,他不禁哇哇大哭,“沒有錢我不敢回去,老闆肯定會打死我的!”

圍觀的人漸漸增多。眾人正不知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女孩拿出兩個銅幣說:“我只有兩個銅幣。大家湊一湊,幫幫他吧。”立刻有很多人掏出錢來,8個,10個,15個……還是不夠。一個助教走過來,放下一個銀幣,大家向她歡呼,她卻紅著臉跑開了。還差5個!這段話中,我覺得大家和助教的樂於幫助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次,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玩,吃飯的時候,我去端板凳,弟弟在那裡自己玩,突然,“咚”的一聲,弟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趕緊放下板凳,飛奔過去,弟弟已經爬起來了,我問弟弟有沒有摔破那裡,弟弟說沒有。我放心的去端板凳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首先感謝吳老師的推薦,讓我有幸讀到這本書,如獲至寶似的。

今天終於讀完了這本書,感觸頗深。一次次驚歎於作者細微的觀察能力和詞彙巧妙的運用能力,真是棒極了。

我用了七天的時間來讀完它,也算是一口氣讀完吧,這確實是一本將激勵、感恩、愛完美結合的好書。愛與教育是分不開的,就像筍芽離不開陽光一般。

開篇標題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溫總理的一席話震撼了我,激勵、引導並吸引著我繼續讀下去。

本書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細心觀察,以日記的形式將每天或幾天發生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包括描寫他的同學、老師、母親、父親及同學的母親、父親及一切與之有關的人與事,都描寫的細緻入微,恰到好處。以愛為主線,貫穿其中,再加上每件事後都有母親與父親的指導建議,算的上是完美至極了。

小主人公生活在被愛包圍的大家庭環境中,將虛榮、暴力、嘲諷等“排擠的”無處可逃,最終無法立足。細想,與書中的主人公相比,自己的孩子同樣生活在愛的大家庭中,不缺老師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但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沒有做到書中主人公父母那樣的“愛”,此愛非彼愛,淳淳教導,終身不悔,善及周圍的.一切。其實我們不是不想,而是懶於去說,做不到書中的“喋喋不休”和“苦口婆心”,做不到堅持,還總能找到藉口來搪塞,有時想想還不如個孩子。他能堅持一直寫日記,感謝父母的同時,與他自己的堅持、努力是分不開的。感慨之餘,慚愧油然而生。

孩子現在是多麼幸福,有好的班級、老師、同學,我們力爭成為好的父母就完美了,為什麼不讓它完美呢?我們作為父母繼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