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者讀書心得15篇

讀後感 閱讀(1.45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者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者讀書心得15篇

讀者讀書心得1

當有人問起,誰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的時候,也許你會回答說是你的父母,因為他們含辛茹苦的養育了你,沒有父母就沒有你現在的一切;也許有人會說是他的同學或者朋友,因為他們給予了太多的歡笑和快樂,沒有他們,生活會變得枯燥、乏味、沒有光彩;也許有人會說是他人生的“貴人”,沒有他,自己就不會找到體面的工作,自己的仕途就沒這麼順暢;也許有人說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他的一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許有人說是自己的愛人,可以陪伴自己一生,不離不棄;也許...

文章的作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裡,老師讓一位女同學寫下自己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學生照做了,寫下了一連串自己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老師說:“請劃掉一個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她劃掉了一個鄰居的名字,然後老師又讓再劃掉一個,她又劃掉了一個同事的名字。老師再說:“請再劃掉一個。”這位女同學又劃掉一個……最後,只剩下了四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此時,教師裡非常的平靜,同學們靜靜的看著老師,心裡想著,如果再劃的話該怎麼辦呀,而老師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著,艱難地做著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請再劃掉一個。”老師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讀到這裡,我也驚呆了,不可能的,這是個偽命題,現實中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難道有什麼事可以讓我們拋棄我們的父母、孩子抑或愛人的嗎?此時我覺的老師在開玩笑,沒有任何意義。而此時此刻,那位女生顫巍巍地舉起粉筆,小心翼翼的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

父母和孩子是我們最親的的人,因為,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養育我們的人,孩子是我們親生的,是我們的希望,而丈夫(妻子)可以重新去找的,現在的社會,離婚的人是大有人在呀,而文章中這位女生為什麼偏偏選擇她的丈夫是她最難以割捨的人呢?女生的回答是這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的。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我一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漫漫變老”這句歌詞一下子就浮現在了我的腦海,是呀,能夠陪伴你一生的不正是你一生至愛著的他(她)嗎?能夠與你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人,不就是你我一生中最難以割捨、最最重要的人嗎?父母、孩子固然重要,但當我們已是耄耋老人的時候,又會是誰和你我相互攙扶,相互照顧呢?

我們瞭解自己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恆久慰藉嗎?換言之,我們清楚自己最終將情歸何處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臨終前,我們最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至愛的人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呢?

或許,我們現在身強體壯,不需要病榻前的細心照料;或許,我們沒有到生死別離的時候,不需要哭哭啼啼,互訴衷腸;我要說的是好好珍惜,給予我們至愛的人全部的愛和享受被愛!

讀者讀書心得2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媽媽從小就培養我讀書的興趣。

讀書不僅使我開闊了眼界,也使我豐富了知識。我喜歡讀書,因為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

讀書是一把金鑰匙為我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讀書就像太陽為我照亮美好的.前程。讀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不言而喻的。

書,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同一個人一樣生動,有趣。每一次,我就像快樂的小魚兒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自在地遨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喜歡讀書,它讓我的寫作水平提高了許多,豐富的想象力,優美的文筆,熟練地引用名人名言。這都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因此,我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愛書吧!它會讓你有許多收穫。

讀者讀書心得3

書籍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它像一首悅耳動聽的歌,文字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我們的生活需要書籍,也需要書籍,也需要書籍照亮未來。

在這個炎炎夏日裡,我有幸讀了一本好書——《淘氣包馬小跳》,毛小跳是一個充滿童真,有著稀奇古怪點子的一個孩子。人生漫長,童年期的人叫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應該是調皮淘氣的,這是我們難忘、最珍貴的回憶,可是,現在的好多孩子,都因為學習壓力,被迫喪失了童年,我們都應該像馬小跳一樣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

馬小跳雖然淘氣,但是心地善良,總能想到好點子,和唐飛、張達、牛超三人都是真真正正的孩子,書中的丁文濤儼然一個小大人,沒了孩子的.天真。童年只有一個,過去了就沒有了。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捉住寶貴的童年。

這就是我看這本書後所想的,所感的。

讀者讀書心得4

最近,我在網上碰巧讀到了冰心奶奶寫的《三寄小讀者》,那真讓我大開眼見啊!

那是在冰心奶奶1978年到1980的時候作下的,冰心奶奶在寫《寄小讀者》的五十五年後,寫了《再寄小讀者》的二十年後,又重新提起筆來寫《三寄小讀者》了。

讀了文章,我感到了冰心奶奶在百忙之中還不忘記我們小朋友,時刻關心著我們,並且特地為我們寫下了這篇感人肺腑的《三寄小讀者》。文章一開始就讓我感到冰心奶奶很親切,通過對新舊社會的對比,讓我們瞭解到了現在和平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啊,從而希望我們能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奶奶又教我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健康,並且要精神愉快地度過每一天,做到--爺爺對我們提出的“三好”學生的'要求: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

我想對冰心奶奶說:“在您的教導下,我會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更會珍惜時間,努力地學習,多讀、多看、多作……”--爺爺的“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使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我要為創造更好更強大的祖國而努力,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讓祖國因為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最後,我想對冰心奶奶您說:“您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永遠愛您!”

讀者讀書心得5

今天,我一氣把冰心寫的《寄小讀者》讀完了。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兩個小小的日記為例,告訴我們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我把這個主要內容分成三點:

第一點、“他總是專心聽課,筆記也記得很好,”我讀到這,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課時,總是控制不了自己,老要和別人說說話,還要玩一下小東西。筆記那就更不用說了,老師要求抄的,我就隨便抄點,不要求抄的我連看都不看,怪不得我的作文進步不大,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專心聽課。從課文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

第二點、“他尤其喜歡看書,輔導員和老師介紹過的書刊,他總是讀得很認真。”多讀課外書,積累好的詞語才能寫出好文章。我雖然書得不少,但總是讀得太快,只注意到故事情節,而不記好詞好句,所以在今後的讀書中我一定要多積累好的詞語。

第三點、“你們現在的課文中有許多思想性很強的,寫的很好的故事和詩歌。”我讀到這裡回憶了一下,我們的課文裡幾乎都是思想性很強的,寫的`很好的故事和詩歌。我不由得想到解放前的孩子多可憐啊,他們渴望讀書卻沒有書讀。高玉寶想上學卻只能是夢想。相比之下,我現在條件這麼好,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我讀完這篇文章,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冰心說得那個孩子一樣,上課認真聽講,多看好的課外書,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世紀的接班人。

《寄小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叫《寄小讀者》的書。相信大家對這本書應該不陌生,對了!其實這就是冰心寫的一篇十分有名的書。

書中的內容只要看一下書名就可以知道了手機版,就是把冰心從小到大的生活用寫信的格式給我們看。這本書記錄了冰心一生中發生的種種事情,如走在義大利的京城羅馬、義大利西海岸的那坡裡城、冰心那慈祥的母親去世等等。然而,就是這麼多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我們親愛的祖國,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從一開始的動亂到現在的國泰民安,都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是幸福的,有多少美好的日子等著我們來過,更有多少偉大的事業等著我們去做啊!

外面的世界是廣闊的,哪兒有美麗的鮮花、挺拔的大樹、強大的部隊所以,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應該勇敢得去面對每一個困難,心中還得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長大以後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最後希望大家也能買一本《寄小讀者》,細細地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讀者讀書心得6

《讀者》,名列是中國大陸期刊發行量第一,綜合指標亞洲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發行量第四。這樣一本看似平凡的雜誌,有著怎樣的力量,可以打動世界百萬讀者呢。

從內容來看,“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視野”,是這本文摘雜誌最初的辦刊宗旨。而這十六個字至今仍是《讀者》的主旨。《讀者》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用極具時代氣息的事實說話、用真善美說話、用吸引大眾的精美語言說話,成為《讀者》選擇稿件的重要標準。它優中選優,從數千種內外報刊雜誌中選取讀者最需要、最喜歡的文章。不管時風如何變化,它始終保持長期以來的以高雅文化、人文關懷的辦刊主旨。不隨波逐流,也不盲目跟風。讀者給它的評語是“書淡如菊”,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讀者》的確顯得淡漠而安靜。正如戲劇家魏明倫評論道:“《讀者》不靠‘枕頭’,不靠‘拳頭’,卻能超越‘兩頭’書刊的銷量。靠的是什麼?文學感染力,知識資訊量,觀賞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種維生素。”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溫馨流暢的文字,自創刊二十三年來一直如此。因此,它成了老少皆宜,男女共讀,雅俗共賞的大眾讀物。《讀者》的社長彭長城曾說:“《讀者》有自己的觀念。面對市場上各種各樣、定位各不相同的期刊,《讀者》不一定要當弄潮兒,但《讀者》必須能觸及人的心靈,因此我們提出了‘中國人的心靈讀本’這個概念。《讀者》雜誌所倡導和注重的人文關懷,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為標尺,以大眾為中心,從人文的視角來思考中國人的生存、生活和發展。”

《讀者》之所以受歡迎,具體說來應該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文化關懷。《讀者》的文化氣息很濃。它致力於打通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通道,倡導文化的開放性,立足民族文化,包容世界優秀文化(如每期都有外國作家的文章)。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努力去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

二、情感關懷。《讀者》以情動人,以情感化人。所謂“大眾情人”,就是說它總有一種與廣大讀者割斷不了的情素,使你難以忘懷,使你手不釋卷。它通過對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經歷、以及人性本質的關注和溫暖的文字,極力讓讀者獲得精神上的慰藉,使每個讀者都能感到溫暖,正像有人評價的那樣,《讀者》是一份人性化的期刊;

三、個人成長及實現自身價值的關懷。《讀者》提供的經驗、思想和情感的資訊,瀰漫於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似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古老的閱歷和新鮮的體驗都可能與之遭遇,也就是說,每個人讀後都能找到共鳴;

四、社會關懷。多年來,《讀者》始終很注重通過文化的傳播實現對社會的關懷。比如刊發了許多關於教育、環保等方面的文章,同時它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做了很多有益於社會的事。多年下來,積累、延續成為一股力量,通過傳播、接受、認知這樣一個過程,最終作用於個人、社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讀者》社長彭長城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監獄死刑犯在執行前往往情緒不穩。一次,一個犯人臨刑前一天得到一本《讀者》,他非常認真地看了,說,如果早看到這麼好的雜誌,也許我就不會走上犯罪這條路了。

《讀者》的文章可讀、耐讀,令人在互動交流中陶冶情操。它的一篇散文、一則小故事、一兩句話的意林和言論,甚至一幅漫畫、一幅插圖,都堅持要有益於讀者開闊視野、怡情養性。它每期登載的文章都不長,一般在一個頁碼,多者不過三千字。真正實現了短小精悍,不浪費時間。實現了快餐化閱讀,是大眾文化快餐。它的文章寫法往往引導寫作新潮流,許多寫手或初學者都從這裡借鑑創作經驗或新的表現手法。

《讀者》好像一位真正的哲人,從不顯山露水,卻一直隱藏在某個角落,靜靜地發出某種聲音,那種聲音不強大,卻很有分量。讓這種安靜有如此分量的,是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社會的責任。開啟一期《讀者》,在不那麼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人情味與對人生、人性的真切關懷。這種關懷散發著一種綿綿磁力,吸引著尋求溫暖的靈魂。這就是《讀者》的魅力所在吧。

讀者讀書心得7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讚美;《讀者》又或者小巷裡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裡,安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

《讀者》包羅永珍,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誌。後來,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因為上網過多,落下的閱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譬如對於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凶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誌。《讀者》雜誌與網際網路也有莫大的關聯。

首先,《讀者》採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於今天網際網路的dig機制,從這一點來說,《讀者》的讀者不僅僅是資訊的消費者,也是資訊的搜尋者,不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

其次,《讀者》是一本符合部落格精神的雜誌,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希望。再者,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資訊中,為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網民)需要的資訊。很喜歡《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歡。

我愛流淚,不過極少是傷心的淚,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曾經把讀者裡一個少年自強,又擔負著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著大眼專心地聽著我讀下去,我卻哽咽著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馬上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一種感動所包圍。有人說,《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一個人說一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於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講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荊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於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裡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

我一直沒弄明白《讀者》為什麼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那麼多的溫床,在一張張慵懶的溫床上它滋生蔓延,讓雙手捧著它的大中學生乃至於一部分國小生及小資們視為至寶,他們軟綿綿地躺在床上沙發上或靠在公園的坐椅上,在午後的陽光中,在迷濛的清茶的嫋嫋熱氣中,享受著比紳士還紳士的雅士的感覺,在這片土地上,擁有一本《讀者》,品讀一本《讀者》,言必談《讀者》,一切的一切,《讀者》已經成了一個高雅的符號。

作為一本號稱全國銷售量第一文摘型刊物,它所選摘的文字,它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幾乎沒有烈度。在它的身上,我們見不到壯懷激烈的心胸,感受不到慷慨悲歌的境界,見不到充滿陽剛之氣的風骨。它是一壺溫吞水。沒有灼人的熱度,更沒有湧動的岩漿,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它有的只是小溫情,小脈脈,小情調,小感動,小哲理,小回味,小資料,小婉約,小雋永,小深沉,小風花,С月,流淌著似水柔情,象是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又象是籠著青紗的夢;象是一杯牛奶加咖啡,更象是一塊棉花糖,而以半月刊面目出現的它,更多的時候成了一塊塊口香糖。它沒有重量,沒有含量,沒有厚度,沒有博大的視野,沒有深沉的思想,期期重複,內容雖不一,但調子大同小異。而十幾年前的它,那時,它的名字叫《讀者文摘》,形式雖然沒有現在的花哨,內容雖沒有現在的充實,廣告雖沒有現在的繁雜而明星四射,但是,正是因為它的實實在在的含量,構建出了不少永恆的經典。它的`九十年代的很多期刊,我現在還儲存著。如今,它隨波逐流滑入了市場經濟的潮流,利益驅動成了它的主要目的之一,要想不流於世俗怎麼可能呢?它標榜自己高雅它就高雅嗎?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大浪淘沙,一切都將現形於時間的流程和歷史的過程。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悲憫情懷,偶爾出現一點對弱者的同情心,也成了可憐兮兮的點綴。窮人的艱辛,弱者的呼號,冤者的哭泣,正義的蒙羞,良知的泯滅,官場的無恥,人生的義務與責任,民族的興衰與進取,,在一期接一期的內容裡,又能見到多少呢?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它成為一個思想家,不能苛求它所選摘的作品成為思想家的著作,那樣,對它的品讀將有一種艱辛與苦澀了。我們很難以平靜的心態接受的是,它的毫不客氣地以讀者身份出現的自我表揚,而它的自我檢測自我剖析自我的客觀的評判甚至自我找差距,我們卻幾乎沒有看到。孩子是自己的好在所有的編輯面前,他們的孩子《讀者》,永遠是最好的。他們的孩子,在為全國的眾多的讀者傳道,受業,解惑。其實,作為一本通俗刊物,《讀者》有很多的優點,它的內容,沒有一些汙七八糟的東西,這些,不言自明。我之所以談出以上的看法,是針對著《讀者》的自我標榜它把自己定位為人生的導師,高雅文學的範本;針對一種全民性的一邊倒的閱讀的心態,而這種閱讀,充其量,只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而已。

讀完《讀者》原創版之後,才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所謂平淡,就是一種真實,簡單的生活,生活的瑣碎中不是缺少亮點,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缺少一顆敏感的心。在《張愛玲的三朵玫瑰花》中,知道了,張愛玲,這位曠世才女,不單單是一個持才傲物的遁世形象,也是一個在生活中輾轉掙扎的血肉之軀。從藍色的妖姬中失親的敗落到母親的背棄;至紅玫瑰中青澀美好的初戀;到白玫瑰幸福溫暖的婚姻,張愛玲的一生終於有了甜蜜,然後一切卻來得太突然,11年的時光,丈夫賴雅的年老多病,在1958年患上了背痛疾病於1967年10月8日離逝。那年,張愛玲47歲,賴雅76歲。可以說,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沒有完好的童年,也沒有持久的婚姻,還要照顧丈夫的病情及自己的工作,忍受著尖酸的辛苦,張愛玲卻還是一步一個坑地挺過來了。

有些悲涼,但很真實!張愛玲告訴我堅持不懈。

然而在刑世嘉德《總有一天》中,凡高這個人物赤裸裸展現了在我眼前。凡高愛畫勝於生命,但人們的無知於詛罵,讓凡高陷入了一種痛苦之中,他畫那些色彩灰暗,造型凝重的作品,將生命與畫筆融為一體。高興的事,雖然父親終於終止了對凡高的資助,但親弟弟的資助卻沒有斷過,然而,在這時,又出現了在凡高生命重要的一個人阿爾,兩人很快窮投意合,無事不談上帝終究是捉弄人的,正凡高在畫第五幅《向日葵》時兩人的藝術理念發生分歧,阿爾離凡高而後,凡高的人生頓時陷入陰霾。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懷疑,還有負擔日重的弟弟,凡高在1890年選擇自殺,那年她37歲。

淒涼而悲慘凡高告訴我追求夢想。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道理,要你去了解他,走近他並感受他。在《讀者》原創版中的右下角有一個傾醒目的標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海子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樣芬芳的詩句,簡單,美好。有人說,他的離去標誌著那個純真年代的終結;有人說,他死於孤獨,江郎才盡。難怪,詩人海於希望做一個幸福的人。有一所房子,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古代那些文人詩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隱退江湖,告別哪所謂的世俗。

那個時代的我們,會受不了金錢;受不了離合;受不了背棄;受不了那些強壓在我們身上的責任。這個時代的我們,卻慢慢習慣,變得那些所謂的物質。

在看完《讀者》原創版後感受到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在越來越迷茫中,灌輸我們思想道德。

那些作品,教會我成長。那些人物,教會我愛。

讀者讀書心得8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裡,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裡。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裡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開啟《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裡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書心得9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的確,《讀者》裡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著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說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裡,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但是,不管是哪種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己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說,活著,要忍受很大的痛楚,因此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這時候,他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為他指點迷津,找回自己的生命。當然,找回自己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說:“我現在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快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每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生命吧!

讀者讀書心得10

一本非商業雜誌如此成功是有原因的。我看《讀者》很多年了。它經常給我帶來驚喜、感動或震驚。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飯後帶著翻閱、細讀,都會有無數的靈感湧現。於是,對於家庭,對於生活,對於人生,在那一刻,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新認識。

它就像一位長者引導著年輕人走上好的道路。它就像一位哲學家,啟迪著一個人感悟一生。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它就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讓你思考自然,思考社會,思考人生。讓你懂得重視家庭,珍惜友誼。那一篇篇智慧的文章,給你鼓勵,讀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使你快樂,啟迪心靈,給人以愛、正義、智慧、純潔的指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文章《火車6年不到站》。在回家探親的路上,我弟弟一下車就被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但弟弟醒來後卻不能走路,記憶力也變差了。

在醫院裡,弟弟以為他還在火車上,常常一個接一個地問哥哥:哥哥,回家要多長時間?哥哥總是回答:快,快。弟弟在火車上呆了六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陪伴在他身邊。

從25歲到現在,哥哥在醫院度過了他的青春。讀完這篇文章,我淚流滿面。我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情感所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時每刻,那是真實的.、美好的、美麗的,在我心中昇華成一輪明月,一杯清茶。《讀者》有一種神奇而微妙的力量。

在與《讀者》長時間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它讓我意識到給人玫瑰和留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熱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一扇門,也會開啟一扇窗。

開啟《讀者》,我真的有一種感覺遠離浮躁和嘈雜的世界,陶翁的描述的世外桃林,這裡有的是一塊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已成為我放鬆心情的地方,只有一小篇文章足夠好,讓我開心。

《讀者》是一本深受感動和啟發的雜誌。

讀者讀書心得11

一本讀者,一篇首卷語,一頁頁精彩的文章,將身心浸入其中,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喜歡《讀者》是因為它似乎包羅永珍,展現了許多“別人的生活”。而我堅信人交往的意義就是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碰撞,當兩個世界碰撞融合交匯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與思想。

最近這幾期很多都是關於環保與科技的,畢竟是熱點話題,大家都很敢興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裡,我都感受到這樣一個詞“變化”。就拿鄉村來說,十年前的鄉村是那樣的欣欣向榮、詩情畫意,而十年後的鄉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滿迷霧的世界”。我彷彿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哀。是怎樣的深情與憤怒才能寫下“祖國大好河山豈敢欺”這樣的'激昂之語?我不禁想問,十年有多長,有多可怕?那湛藍的天空竟然變成了陰沉的霧霾!那天真無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鬥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廠!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便利,但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如果100年後機器代替了人類的勞作,那麼還需要人類幹什麼?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沒有目標等待死亡?也許有人說我偏激憤青,但當你看見作者筆下那千瘡百孔的“家”與“鄉”,你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他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空寂感”?也許還會有人說我不知好歹,拿著手機發著簡訊還在吐槽手機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樣,我們並沒有否定科技,我們是想說,當人類在為科技凱旋高歌的時候不要忽視了那些被某些陰謀家所淡化的負能量。

《讀者》說“發展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機器,那麼操作它的人就是試試呆呆的人類”所以我想說,人類也是發展的一個犧牲品,為未來而犧牲,為後代而犧牲,偉人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不是麼?我覺得我一個17歲的中學生在這裡大談科技,大談人類的意義也是很靠譜,我們的狀態是正在緩衝,緩衝的動力就是聽說讀寫,最重要的是思考,畢竟紙上談兵人人都會,聽你吹的天花亂墜,圖片僅供參考,生活需要大腦。我很喜歡《讀者》上的一句話“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讓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個代號而成為一種標誌”。而我想說的是“親愛的,不管你是秋香還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個體,也許你不能改變世界,但憑著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

讀者是很好的閱讀伴侶,你值得擁有!

讀者讀書心得12

書,從小就是我的好夥伴,如今也依然陪伴在我身邊。無論學業多麼繁忙,我都會擠出一些時間來看書,因此書也是我的`解悶良藥。如今的許多人身邊已都不見了書的蹤影,因而,我也呼籲大家,放下你們的手機吧,拿起一本書仔細地閱讀,你們會發現,這其中的某些東西是手機難以做到的。

讀者讀書心得13

這天,在漳浦縣圖書館裡借書,偶然看到了這本《親愛的苦難》,不禁因它的特殊而引起我的注意。不同尋常的名字,樸實無華的裝幀,似乎像我展示著它的特別。

圖書館歸來,手捧著它,如同讓我進入了另一個人的人生。一個陌生的人生,一個苦難的人生,一個掙扎的人生,一個追求理想的人生,一個不得不抗爭的人生。

作者署名“沙漠舟”,因他從小殘疾——駝背,被人喊個外號叫“駱駝”,後因此給自己取了這個筆名。文中他向我們展示他窮困災厄縈繞的生命歷程。他的經歷中,苦難從未遠離,就算是其中一項,也可以讓人終生銘記。比如:幼年殘疾、喪母;坐過牢;關愛他的大哥遭雷擊早逝,父親病故;常常處在飢餓的邊緣,在外漂泊甚至“無床可睡”,等等。此等苦難加於他的一生,實在是殘酷的很。不過,文中的他常以詩文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情感,詩句中感情澎湃,讓人不忍卒讀,但是整篇自傳讀來卻也覺得不那麼的沉重,因他的'天性追求理想,不以苦為苦,向人傾倒苦水,而是通過自己的苦難經歷,向讀者傳達他的理想追求,並以他的短暫墮落沉淪告誡讀者,雖有盲目之時,也要有醒來之日。

在這樣的苦難人生中,沙漠舟完成了長篇自傳《親愛的苦難》,和詩集《我的吉檀迦利》,出版了《卓越者詞典》,開展了“理想與人生”全國巡迴演講100多場,聽眾10萬多人次。在廣大的聽眾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鳴。

沙漠舟在如此困頓的條件下,竟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刮目相看。貫穿始終的是他堅強的信念——他要活下去。苦難給予了他靈魂上的洗練,另他能深思;而安逸時卻讓他沉淪。這種經歷與多少人竟有相似之處,才能引起那麼多聽眾的共鳴。可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別解也。

靜心看完了《親愛的苦難》,不禁為沙漠舟的經歷而感慨,“上天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確實如此。百度了他的簡歷,發現他竟已在20xx年去世,享年方43歲。

一條生命的逝去,在茫茫的人海中不算得什麼。但是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逝去,一個能激勵人心的生命的逝去,終是讓我感嘆,生命如此短暫……

讀者讀書心得14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仔細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讀者》裡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著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說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裡,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但是,不管是哪種人,他(她)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她)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己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說,活著,要忍受很大的痛楚,因此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

這時候,他(她)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為他(她)指點迷津,找回自己的生命。當然,找回自己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說:“我現在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快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每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生命吧!

讀者讀書心得15

我讀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讀者》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不僅因為書中字字句句都散發出一股清麗的氣息,還因為在小朋友的信中那份尊重。在信中,冰心奶奶從不把小讀者看做孩子,把自己看做大人,這種大人與孩子的距離在信中沒有流露過,冰心奶奶把小讀者當做一位朋友,以為可以傾訴煩惱,可以享受快樂,可以保守祕密的朋友。如果我是那個讀者,我很願意把我的煩惱傾訴給他,把我的快樂與他分享。為什麼呢?因為,冰心奶奶在信中好像是個平易近人的`大姐姐,使我非常願意和她談心。

冰心奶奶是個充滿愛心的人,他對父母的愛,對孩子的愛,對兄弟姐妹的愛等都能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不信,你看:“我走了。要離開父母兄弟,一切親愛的人。雖然時期很短,我也覺得很難過。”如果他不愛家人會這樣說嗎?

我很喜歡冰心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