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讀後感 閱讀(1.58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失格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1

所謂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

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大庭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這是一本不到一百頁的小說,講述的也是主角短短三十年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故事,甚至,不能稱為故事,更多的是對內心痛苦、絕望、自我否定的描寫,直刺人心。

關於善意的謊言

主角在青年的時候,就會為了迎合大人,而說一些並不是自己真實感受的話,為此,主角覺得很痛苦,但又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一旦說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就會帶來家人的責備,不幸的是,主角又是那麼膽小,膽小到僅僅是一句批評,卻會感到如同閃電霹靂般強烈。

對於這種謊言,我們會叫它“善意的謊言”,為了迎合別人的觀點,為了減少衝突,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感情,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說過善意的謊言。

別說你沒有說過,有人問你“這件衣服好看嗎?”的時候,有人問你“喜歡我送你的禮物嗎?”的時候,你一定說過言不由衷的話,這似乎已經是成人世界所達成的默契。

這種善意的謊言是什麼時候學會的,我們誰都不知道,或許是在某次說了真話卻得到批評後,或許是在某次說了真話後失去了朋友,又或者只是學著身邊那些已經學會善意的謊言的人。

那麼,何為“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和非善意的謊言之間又有何差別?或許善意的謊言是人們所認為的“為你好”,或許善意的謊言能夠避免衝突,又或許這只是單方面的“你以為”。謊言是否為“善意”,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更是沒有準確的尺度,那杆並不統一的秤存在於人們個人的心中。

是否善意的謊言就是不好的?當然不是。我想這是所有人的答案。以傷害來衡量,如果謊言帶來的傷害比真話帶來的傷害要小,那麼這個謊言就可以稱為善意的。

對於善意的謊言,我無法評說對與錯,是與非,我能肯定的是,未來的我們,依舊離不開許多的善意的謊言。

關於取悅

你有沒有取悅過別人?父母?子女?伴侶?好友?同事?上司?老師?同學?或者是你養的寵物?

所謂取悅就是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讓他人感到快樂或滿足。文中的主角用自己的滑稽取悅同學,取悅老師,用自己的順從取悅父母,於是,他忽略了他自己,當他再也承受不住的時候,選擇一次次的自殺。

我們都取悅過別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為了想要某些人的關注,為了自己所愛的人能夠開心,甚至是為了並不重要的'人並不重要的事。我們忘了,我們最該取悅的是我們自己。

如果文中的主角能夠早一些取悅自己,讓自己本來陰鬱的內心展露出來,或許他最後悲慘的人生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我們聽過太多人告訴你要怎樣做,看過太多的文章教你應該怎樣做,我們聽話,我們學習,漸漸變成了別人所希望的樣子。但是你自己呢?有沒有問過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想做什麼?

關於快樂

書中的主角在外人看來是快樂的,甚至是別人的開心果,這裡的“外人”包括他的家人,自始至終,只有兩個人發現了他的快樂是假的。

那麼,我們快樂嗎?

快樂並不等於笑。我們聽說過太多的喜劇或是搞笑的明星患抑鬱症,我們似乎無法理解這些帶給我們快樂的人,居然會有抑鬱症。所以,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快樂的人,或許正在經歷著人生最為痛苦的階段。

人並非無時無刻都是快樂的,就像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壓抑自己的悲傷、痛苦或是煩躁,這些負面的情緒就像是一個在打氣的氣球一樣,每天都會加入一點,如果壓抑著,不去釋放,總有一天會爆炸。當然,如果一個人一直都只存在負面的情緒

我們是否是真正的快樂?有一種快樂叫做“別人看起來你很快樂”。隨著朋友圈、微博、直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晒自己的幸福而幸福,我們追求他人的羨慕,他人的讚揚,他人的崇拜,然後看到他人晒出來的似乎比自己更加幸福,之前所累積的他人讚美的幸福便蕩然無存,於是,再一次製造自己的幸福,幸福的攀比由此開始,只是,這終究只是個攀比的活動,並不是源於內心的幸福。

關於世人

文中的主角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所謂的世人,不就是個人嗎”。或許,這也是太宰治想說出來的話吧。

我們聽過太多人告訴我們這樣不可以,那樣不行,你要怎樣做,不然的話世人不會接受你。可是,這所謂的“世人”,真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嗎?這不過就是個人的想法而已吧,只是想把個人的想法強加到你的身上而找的幫手而已。

不要再強加了,他人的生活自有他人做主,誰都不是上帝

那麼,真正的“世人”是什麼樣的呢?看過了《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人類在原始人時期,因為地理原因,全球的人類都不盡相同,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思想觀念,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逐漸變小,那些曾經各有特色的人類漸漸趨同,《未來簡史》中說,在未來,我們可能會被機器所統治,因為那時候都是數字化了,人的“靈”的作用越來越小。

成長的路上,我們總會聽到這句話,“最終,我們都將變成自己所討厭的樣子。”或許,世人的力量很強大,我們都逃不脫這個“世人”,但是,我們往往最後都會變成這個“世人”。於是,“世人”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人間失格讀後感2

無意中翻到的一本書,封面上《人間失格》四個醒目的字吸引了我,人間失格,意為喪失為人的資格,精簡的標題也滲透了這整部小說,文章篇幅並不長,卻足以讓人震驚。我陸續地看完了這本小說,還是覺得無法徹底明白小說所表達的情感,內心的困頓和掙扎可能還是需要多次的閱讀和精神生活中的體會才能明晰其中的情感。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第一次知道作者的名字是在且聽風吟的書腰上,太宰治的名字對著一句話,徹頭徹尾的絕望,從對這個作者的好奇到翻閱他的作品後才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文章字裡行間頹廢渴望解放的情感,《人間失格》中的男主角葉藏就是以太宰治本人為原型,太宰治一生多次求死,最後求死得死。他童年被侵犯,又深受戰爭的影響,父母、朋友、女人,這些對他而言全是不可信任的。有人說他是社會的廢物,有人說他是抑鬱症患者,也許,他只不過是一個傷心過度的人,一個充滿憂思、感傷、懷疑的人,也許生活在某一個瞬間擊垮了他,讓他從此再也無法直視生活。

小說開頭以“我”看到男主角葉藏三個時期的.照片為線索,敘述了葉藏悲劇可恥的一生。從童年那張強顏歡笑的照片,再到二十五歲時卻彷彿老人的死相,再到八年前青年時表面的美麗和從容,“我度過了可恥的生涯。”這段話之後,就展開了主人公大庭葉藏恐懼生活和抑鬱的人生,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族中,但是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是展露無遺的,也註定了他後來的人生結局。葉藏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因為被侵犯,還有父親的原因,從小就缺乏自信,不善言語,和別人呆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感到不安、害怕、恐懼,葉藏由於太看輕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太低,一味的想去討好別人,於是想盡辦法去逃避內心的恐慌。

他通過扮演丑角來取悅他人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恐懼,表面上看起來跟普通人一樣,詼諧幽默,率真善良,而把憂鬱和恐懼深深藏在內心深處,當他這種試圖掩飾內心恐懼的行為被同學發現後,便更加的不安與恐懼,結果只是加重了對心理上的傷害。成年後的葉藏被自己所謂的朋友帶上了歧路,但葉藏又偏偏生的美貌,無數的女人為他傾心,而葉藏也自甘墮落,去享受搶奪錢財,在女人堆裡生存,再有一次葉藏嘗試了吸毒的快樂,他發瘋似上了這種讓人沉淪的愉悅感第一次,葉藏感受到了快樂,最後葉藏慢慢沉淪,像一個無賴一樣,但內心又像是一個孩童,渴望被救贖,卻又恐懼這生活,他是矛盾的,他是至真也是至惡。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一部悲劇自傳,一部為單純的生活增加悲劇色彩的新增劑,有人說《人間失格》全篇都是呻吟病語,矯情且不知所云,但我認為,這是一部真正靈魂深處的自白,相信很多人在閱讀過後都會有沉淪於靈魂的懦弱和悲傷,可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在其中必定會有一些共鳴,無論是靈魂軟弱的人還是對故事主角的同情和悲憫。

在網頁查閱的時候看到,有一個患有抑鬱心理的人說,抑鬱是生理性病變,不是說你要積極要樂觀就能改變心態,這基本上是不能的,沒有藥物治療是連調節心態情緒都難以做到。

而在這個悲劇中也不是沒有婉轉的餘地,其實主角由頭到尾都只是想獲得父親的認同跟愛,主角痛苦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就被自己所畏懼的權威,父親教育方式剝削感情,殺死了自我,主角本身真正的感官是對周圍的感情較淡漠,最在乎的只有父親的認同跟愛,但父親認為主角對事情的淡漠定義為“不正常”,連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該哭都要依照他的想法去做,這種死板的指令就像程式一樣深深移植到主角的意識中,如果他的父親在葉藏小的時候去肯定他,保護他,葉藏的一生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在葉藏渾渾噩噩的一生中也並不是沒有陽光擠進去過,他的妻子良子,善良純真,人間的至真至善,但良子最後被人玷汙,懦弱的良子選擇妥協,內心的陽光消失了,讓葉藏徹底喪失努力成為“人”的堅持。

對於這部小說,我覺得不能是說生命可貴努力的活下去,積極的生活就能改變,活著生活就會有希望,“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感到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事還被幸福所傷。”葉藏恐懼的就是這樣會給他帶來希望的生活,活著並不比死亡快樂,同樣的死亡並不比活著快樂。每一個人所在的社會條件都不一樣死亡是簡單的,死亡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活著你卻要面對很多很多。“做你自己,然後承受為追求個性而付出的代價。”很多人嘗試過第一步,擺脫不了第二步,卻再走不出第一步。

我覺得《人間失格》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對自我的剝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心理障礙的,世間能看到的只是礙於生存能不能給人便利。曾經光鮮的表面下,內心可能頹廢可能抑鬱,就像葉藏的一句話“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麼”努力的成為自己眼中的世人,成為自己眼中的“你”,我們來到人間,來到此處,就是為了觸及存在主義的真諦,了悟世間的真理。

人間失格讀後感3

人間失格,英文名作No Longer Human,更為直接的意思是喪失為人的資格。

所有的小說都帶有自傳性質,一部小說無論是否虛構,總免不了隱含作者個人的獨特經歷以及精神世界的縮影。

這本書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太宰治通過主角葉藏來寫就自己灰暗色調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內心。

恰逢時下流行的“喪文化”現象,許多人渴望通過讀此書求得自證,開始尋找自己的影子並且思考人生的意義。

幼年時期的葉藏。不斷觀察著對他來說尚且陌生的世界,心裡卻滿是對人類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對人類設計出的種種生活用品的意義也毫無頭緒,對於人們經常傾訴的感覺也絲毫無法共情... ...

“總之,我對人類的營生仍舊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格格不入,這使我深感不安,並因為這種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

這種“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所帶來的惶恐不安使他覺得猶如身處地獄之中,於是他便選擇了一個與人相處的招數——搞笑。

從此他便使出渾身解數來求取身邊人的喜愛,變成了一個可悲的搞笑高手,也變成了一個謊話製造機。

幼年時的葉藏內心敏感、憂鬱,將對人性的恐懼全部積壓在內心世界的角落,卻沒有宣洩的出口。

他表面強裝天真樂觀的生活,讓家人甚至是傭人發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於膽怯和不信任,葉藏從不將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訴之於人,甚至被傭人們侵犯時,他依然選擇忍受,因為現在的他已經不會說真話了。

青年時期的葉藏。開始了遠離故鄉的中學生活,在這裡葉藏彷彿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絕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應手地向這些新面孔掩飾自己的真實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變了他生活軌跡的兩個人,一個是識破並揭穿他謊言的竹一,另一個是畫塾裡的同窗堀木,帶他進入菸酒、娼妓、當鋪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許可以說將他進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淵。

青年時期的故事便結束於鎌倉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喪生而他卻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協作自殺”的罪名。

壯年時期的葉藏。自被保送出來,寄人籬下的羞愧與禁止外出的壓抑驅使他從寄宿的家裡逃了出來,沒有朋友,窮途末路的葉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機緣巧合,在堀木家裡見到了靜子。

憂鬱寡歡又不善言辭的葉藏,讓女人為之心動,葉藏自嘲自己“過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畫事業的一塌糊塗、日復一日的無聊虛度、物質生活的拮据不堪使他整日沉迷於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漸與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於不想毀掉靜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頭,他不打一聲招呼已然訣別,後又寄宿於京橋酒館。

承蒙老闆娘的照顧,葉藏又開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後,他開始畫下流畫作、染上了毒癮...對世間漸漸不再恐懼,但他的世界卻越來越呈現出地獄之貌,在生活狀況和身體健康每況日下的雙重摺磨下,葉藏說“我必須死”。

他們便把葉藏騙進了精神病院,我們無從得知他在那裡經歷了什麼,只是可以確認他的內心世界已經崩塌。

“我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徹底變得不是人了”。這本書雖然講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卻也能帶給我們關於生的思考。

1、傾聽內心的聲音?小時候埋下的痛苦種子如果不加以重視,在餘生裡會不斷得到黑暗的滋養,紮根於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軌跡。我們的內心其實一直在訴說一種真實的語言,儘管人們常常忽略它,它仍舊在不間歇地告訴每個人自己的真實渴望。強大的內心力量是無論如何無法壓制住的,而自我也是無論如何無法被欺騙的。

2、人與人的芥蒂?葉藏一生孤獨無助,並沒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過是玩伴而非那種所謂的“友情”。總有些時刻,我們自責於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於與別人的格格不入。而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積極外向、樂觀開朗的人,那群自卑內向又害羞的人們,由於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懼症”的帽子,因此變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際的人,越是對尷尬的氛圍不堪忍受,總是扮演著善談的角色積極打破寂靜。這種消耗總是讓我們覺得汗流浹背、疲憊不堪。一天的社會生活結束後,白天的喧囂散去,黑夜的孤獨襲來,這個世界不過盡是孤獨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壯年時期的葉藏逐漸悟出“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嗎?”的想法。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時常活在一種自我束縛之下,自以為捆綁於別人的目光之中,任何決定和行事總是會優先顧忌別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讓我想到《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特里克蘭,面對外界質疑絲毫不受影響的他說,“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觀點跟你兩便士的關係都沒有,你怎麼還會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據說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悅,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這漫長的平淡裡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回答命運提出的問題:關於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經歷了才會懂,也有些道理通過讀書也能知曉。

人間失格讀後感4

我們吃飯。我們睡覺。我們歡笑後哭泣再破涕。我們交談。我們擁抱彼此。我們互相傾訴愛慕發洩憎惡。我們心無旁騖地向著理想奮鬥。我們輕而易舉地沉溺於誘惑之中。我們中有好人,有壞人,也有不壞不好的人。我們降生於世,然後踏踏實實地奔赴死亡。我們就這樣稱自己為人類。

然而這世上是有無法如此理所當然地活著的靈魂的。

我們把文學當作消遣。我們說哲學是吃飽了沒事的人才搞的。我們把思考叫做故作深沉,把痛苦叫做無病呻吟。我們說有那時間看閒書,還不如多多工作賺錢養家。

或者,我們喜歡文學,因為那使我們談吐優雅氣質宜人。我們熱愛哲學,因為我們樂於顯得高深莫測。我們勤于思考,覺得這樣可以洞察真相。我們享受痛苦,因為那使我們與眾不同。我們樂於花時間在自己獨特的愛好上,因為我們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厲害的、獨一無二的人類。

然而這世上是有彷徨至死的靈魂的。

隨便套用個句式,當我們抱怨生活艱辛的時候,當我們想要活出所謂風采的時候,他們僅僅想要明白為何而活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

不敢說自己知道這道題的答案,可出自對太宰的愛,雖然不一定能有什麼價值,還是情不自禁地想寫點東西。思緒混亂見解膚淺文筆拙劣還望見諒。

太宰是一個讓我覺得十分悲哀的人。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認真地看完人間失格後,少有地興起了瞭解一下作者的願望。

搜尋一番之後我就用有點驚奇的口氣向旁邊的某君感慨:“太宰治居然自殺過五次誒。”

某君說:“我覺得這種人就是想要譁眾取寵而已。”

他皺著眉頭,一臉義正辭嚴疾惡如仇的樣子。

那感覺真真如同被潑了一身冷水。

他沒有看過太宰的任何一部作品,除了他是個有名的作家之外對他的人生一無所知,而他就斷言他不過是在譁眾取寵。

最重要的是世界上還有多少某君這樣的人。

太宰,那是怎樣一種孤獨。

-

不過當然,那位某人君並不是一個非常有感受力(暫且這麼形容吧)的人,我相信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不會輕易下如此判斷的。

但是不加以指責並不就是理解。欣賞也並不就是理解。甚至覺得就是理解了也並不一定真的理解。

人類雖然各有特點,在很多本質上還是相同的。集體無意識什麼的阿賴耶識什麼的似乎有各種各樣的叫法,我不是這個專業也不太懂。

稍微想一想合適的例子……也或許不太合適:

就像是說,雖然大多數人都喜歡波霸,但喜歡平胸並不會就讓我產生什麼對自己的懷疑。因為畢竟我們都喜歡胸部,再說還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喜歡貧乳(應該吧?)。

如果情況糟糕一點,我是個gay,那麼我可能會開始驚慌了。因為我所受的教育是異性相吸,目之所及盡是男女成對,我就是“異類”。不過感謝這個不斷髮展的世界,雖然緩慢,但人們漸漸還是接受了同性戀的存在。哪怕在生活中會受到一些議論,我也能輕易以各種途徑找到同樣是gay的人以獲得認同感鼓勵。同性戀會給我帶來些困擾,但已經不會產生自我懷疑了。

那麼再極端一點,戀童癖、戀物癖之類的呢?

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它們是不是病症,而是假如我是,我會看到怎樣的世界。無論在他人眼中是多麼難以理解,可能被大部分人認為噁心並罪惡,對我而言,那是既成事實,或許一生都要與之抗爭。我驚恐著,懷疑著,痛恨著自己,不敢也不能對任何人說。一旦被人發現在世人眼中我就是“異類”,而在我自己心裡我一直都是。

我們安寧的根源來自於與人類整體達成的`一致。無法一致的部分,我們就會懷疑自己。

僅在愛與性上,個人就會因“不同”而遭受種種痛苦,而大庭葉藏(太宰治)可是連“人不吃飯就會死”這樣根本的事情都無法達成一致。

那是怎樣一種孤獨。

-

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太宰總不會是唯一一個無法與人類達成一致的人。可悲之處在於,他們這種異類是無法彼此認同的。

有些異類最根本的扭曲之處就不同。

有些異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有些異類對自己的異常之處是如此恐懼,單是看到那樣不留情面的描寫就會憎恨他。

有些異類即便被深深擊中也無法坦率直言,只能若無其事嘻嘻哈哈故作調侃。

他們站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相望卻孑然一身。

孤獨。

-

還有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多慮了的事情。

《奔跑吧美樂斯》《御伽草子》都是輕鬆的故事。

《美男子與香菸》之類的有頗具喜感地調侃自己。

《道化之華》已經用了大庭葉藏這個名字,可字裡行間的作者第一人稱也似乎就是來故意逗人笑的。

《斜陽》雖然也是自傳類作品,也是餘味不太好的悲劇,可少女第一人稱敘述並不會讓人覺得特別壓抑。

最後他寫了人間失格。《人間失格》。

這是精分了嗎?

大庭葉藏努力通過搞笑來接近人類。大庭葉藏也想要好好生活。大廳葉藏覺得自己似乎克服了對人類的恐懼。

我在想,太宰是不是也像葉藏一樣,一樣三番兩次地想要接近人類,一樣終其一生祈禱著自己能與人類成為同類,最後一樣認識到緣於自身的毫無希望而死去。

是不是這樣?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像我這樣的異類,根本沒有資格被稱為人類。”

最後一次,他說“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不要絕望。

那一刻他仍然覺得,世界是好的,是自己錯了。

-

而重點在於,無論我們覺得“人類”是多麼平淡、安寧、和諧、水到渠成、無可置疑,這世上是有無法如此理所當然地活著的靈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