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姚合的經典詩詞《窮邊詞二首》閲讀

詩詞集 閲讀(2.56W)

《窮邊詞二首

姚合的經典詩詞《窮邊詞二首》閲讀

將軍作鎮古汧州,水膩山春節氣柔。

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

箭利弓調四鎮兵,蕃人不敢近東行。

沿邊千里渾無事,唯見平安火入城。

譯文

將軍鎮守着邊遠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夜氣清和滿城的歌舞剛散去,過路人不信這裏是邊鎮盡頭。

西域四鎮的戰士調弓試箭,蕃人不敢靠近東邊來侵犯。

千里邊防線上都平安無事,平安烽火一站站傳入京城。

註釋

①窮邊:荒僻的邊遠地區。

②將軍作鎮:將軍鎮守。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藩嶽作鎮,輔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屬官內道,領汧源、汧陽兩縣。今為陝西千縣。

③水膩(nì):水流細涓,滑潤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節氣柔:天氣暖和。

④絲管:絃樂器與管樂器。泛指樂器。亦借指音樂。

⑤行人:徵行之人,即士卒。唐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邊頭:邊疆;邊地。唐王昌齡《塞下曲》之四:“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⑥箭利弓調(tiáo):使箭利把弓調。四鎮:據《唐書·陸摯》略雲:四鎮指“朔方、涇原、隴右、河東四節度。”又唐時稱龜茲、于闐、焉耆、疏勒為西域四鎮。(見《國小紺珠·地理類》)

⑦蕃(fān)人:中國古代對外族或異國人的泛稱。蕃,通“番”。近東行:指相對於四鎮東西兩邊來説的。西邊為少數民族,東邊為唐帝國。

⑧沿邊:靠近邊境一帶。渾:全,全然。無事:平安無事。

⑨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舉烽火報無事,謂之“平安火”。唐杜甫《夕烽》:“夕烽來不近,每日報平安。”朱注:“唐鎮戍,每日初夜放煙火一炬,謂之平安火。”

擴展閲讀:《窮邊詞二首》賞析

這組詩共兩首,其中第一首詩首句“將軍作鎮古汧州”,點明此詩頌揚的對象,下面二句詩即介紹了將軍擔任鎮守之職後,古州出現的繁榮景象。詩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節氣和清夜的絲管,使人感到這裏不再有邊地的荒涼,不再有邊地的戰火氣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榮的太平景象。“水膩山春節氣柔”,水膩,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態,和夏水的洶湧浩蕩有別。用“膩”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詩人的讚美之意。“山春”二字簡潔地描繪出羣山萬壑山花爛漫的無限春色。節氣柔,是説節氣柔和,風雨以時。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麗的春光,則正是“節氣柔”的結果。這是總寫春日白天的邊鎮風光。入夜以後的邊鎮,又是一番景象。詩人只用了“滿城絲管”四字來描繪它,這是用了誇張的手法。絲管之聲不是隻從高門大户中傳出,而是大街小巷滿城盪漾。一個“散”字用得極妙,把萬家歡樂,沒有邊警之擾的景象烘托了出來。絲管之聲發自“清夜”,又説明邊鎮在歡樂中清靜而有秩序,雖然歡樂,卻不擾嚷。因此,地雖是“窮邊”,景卻是美景。難怪從內地來的客人看到這種春意盎然、歌舞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這是邊塞之地。這種太平景象的出現,應該歸功於“作鎮”的將軍。但是詩人卻沒有對將軍致邊地於太平之功直接讚美一詞,只是把讚美之情暗含於對美景的讚揚之中,用筆顯得非常委婉。結句寫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説譽詞。“行人不信”,似乎是作為客觀現象來寫,其實來來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詩人自己。那種由衷的讚美之情寫得藴藉有味。

第二首詩描繪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無故來的,而是將士們長期英勇守邊的結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調四鎮兵”,就難以實現“蕃人不敢近東行”,當然“沿邊千里渾無事,唯見平安火入城”也就無從談起。

擴展閲讀:姚合的簡介

姚合是中國唐代傑出詩人,字大凝,陝州(今河南陝縣)人,出自大名鼎鼎的吳興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孫。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歷任監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給事中等職,終祕書少監。世稱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與賈島友善,詩亦相近,然較賈略平淺,世稱“姚賈”。擅長五律,以幽折清峭見長,善於摹寫自然景物及蕭條官況,時有佳句。但風格題材較單調,刻畫景物較瑣細。其詩曾為南宋永嘉四靈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今傳《姚少監詩集》10卷,另編有《極玄集》。

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交遊甚廣,與劉禹錫、李紳、張籍、王建、楊巨源、馬戴、李羣玉等都有往來唱酬。明代胡震亨評論他的詩説:"洗濯既淨,挺拔欲高。得趣於浪仙之僻,而運以爽亮;取材於籍、建之淺,而媚以□芬。"殆兼同時數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駟耳。"(《唐音癸籤》)其詩對後世有一定影響,曾為南宋"永嘉四靈"(見"四靈體")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