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集合12篇

歷史演義 閲讀(1.94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集合12篇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

今年寒假,我在書架中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説: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重温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曹操等。

這些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還精通兵法。可謂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為有他,蜀國才能在戰爭中多次獲勝。而他的計謀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現代戰爭中,比如:空城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諸葛亮對劉備忠心耿耿,他的智慧和忠誠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趙雲。當時曹操幾十萬軍馬突然來襲,他為了就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單槍匹馬,殺死曹操數十位大將和數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劉備的兒子。趙雲那樣的勇猛,那種可以為主子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忠誠深刻我心。我想,可能這正是劉備能在戰爭中獲勝的原因,何等賢德的軍師,何等勇猛的將士,何嘗不能取天下。我認為,如若劉備死的晚一點,劉備的兒子能有志氣一點,天下就一定是劉備的了。

《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很多經典形象,使我們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2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3

今天我成功讀完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得及細讀,幸好有了這個很長的假期,才讓我品讀一番。

故事主要從黃巾起義開始,終於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鋭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三國演義裏面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

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他也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擁有治國治軍的才能,匯聚了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助,他向劉備提出了“連吳抗朝,據有晉益,三分天下”的策略。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去世於北伐五義園。他借東風,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蘘殺魏延。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國演義》真是讓我開了眼界那。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4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叫《三國演義》的小説,這本書深的我的喜愛。

《三國演義》產生於元末明初,是作家羅貫中寫的。講述裏漢朝末期,諸侯,紛爭兼併,最後形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國演義》就是這一史時期的故事。所為三國即魏、蜀、吳三國。

三國演義裏有用許多人物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有智有謀,印象最深的是故事《諸葛亮計退五路大軍》。故事講述了魏國司馬懿請來了蠻王孟獲、潘王軻比能和動物孫權以及魏國大將曹真、蜀國叛將孟達,兵分五路正準備攻打蜀國。

只可惜這一切被諸葛亮很快打聽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軻比能國家聲望很高,被稱為“神武大將軍”的馬超堅守西平關,潘軍一到不敢進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將魏延用“疑兵計”,將蠻王孟獲迷惑其中,不戰自退;然後模仿與叛將孟獲有生死之交的'李嚴字給他寫了一份信,孟達定會以生病為由不參戰,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就把這支兵打敗:魏將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會收兵;至於孫權,諸葛亮派人前往吳國與孫權講明之間利害。並與其和好。就這樣,五路軍就都大敗了。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費吹灰之力便把這五路大軍擊敗。我真佩服諸葛亮的聰明絕頂,我要向他學習。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風雲人物,有時間,你也可以仔細看一看!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只要提起這首詞,我的腦海中就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是英雄倍出的年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是發生了無數精彩故事的年代,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不是仁義的'劉備,而是梟雄曹操,雖然小説中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但他的智謀卻不能被抹殺,看他煮酒論英雄時對天下英雄的不以為然與對劉備的另眼相看,不會讓人覺得他自負,只叫人贊其看人眼光的毒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的豪邁。“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是這句話讓別人看到曹操的自私,卻讓我看到曹操的敢愛敢恨。這句話無論放在何時何地,有幾人敢説出這樣的話,這就是作為一方霸主的豪邁。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6

三國可以説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卧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温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説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説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説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説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

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有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從這裏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説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7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羣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説,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説:“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説人物。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羣”,關羽“省書大悦,以示賓客”。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乃至今後華容道“義”釋曹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着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説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人物。

龐統:雖與諸葛齊名,境遇卻十分淒涼,不是得不到劉備重視,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視……在諸葛亮的光輝下,龐統悲慘地淪為華麗的龍套……

趙雲: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坡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一身是膽”的美譽,老了仍然力斬五將,武力勿庸置疑。至於品德,自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生入死,而且為人剛正耿直,劉備有這種人追隨真是三生有幸……

孫權: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這位後輩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個人認為十分對。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8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説。它是由明朝時代的羅貫中寫的。身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故事裏的情節也是曲折動人,跌宕起伏。

就拿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來説一説吧!這篇故事主要講劉備,關羽,張飛這對結拜兄弟騎着馬與董卓的義子——呂布大戰了三百回合。漸漸呂布招架不住了,虛刺一槍後,便騎着赤兔,拿着方天畫戟,狼狽的逃回了營中。對於這篇故事,我對呂布的英勇非常讚賞,也很厲害,但呂布的武力使他非常自大,自認為沒有人能夠擋住他那致命的一擊,哪怕是上萬人也不足以擋住他前進的步伐,從而導致他的魯莽,從而導致他的'魯莽給他鋪了一條險些丟掉命的道路。呂布的計劃不周全,劉備,關羽,張飛的出現使他的計劃亂了套,説白了,還是有勇無謀,光有力量,沒有腦子的一個人。

再者説劉備關羽,張飛他們用了老子腦子,決定好了計策,不慌不忙的進行着,這讓呂布成功進了套。所以要少用蠻力,多用腦子。

與呂布相比,關羽就顯得沉着多了。有一次他被毒箭射中,然後找華佗神醫來刮骨療毒。關羽的冷靜、沉着和有勇有謀,都讓我非常稱讚。他不像呂布那樣的自大,他都要好好思考一番,再作行動,而呂布是不動腦子,。便去戰鬥了,不動腦子武力值再高也沒有用,用智慧便可以做到以小博大。

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了開國皇帝的,就他們一點兵馬,能夠抵擋十萬、百萬大軍嗎?都是靠智慧啊!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活用智慧,便可以做到螞蟻吃死象的道理。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9

你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 之一《三國演義》嗎?它使人受益匪淺,正如此,我愛上了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因為漢靈帝的昏庸無能,許多想稱霸天下的大人物開始出現了,這場長達近百年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魯莽的,但張飛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張飛為什麼會這麼魯莽呢?僅是因為他曾是一個屠夫?還是因為他沒有讀過書,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書香氣?不,都不是。我認為他是為了劉備好,劉備長得那樣和善,這樣去和敵國談判,那敵國還不得得寸進尺嗎!一個人講究的是氣場!但有了張飛可不一樣了,張飛往後一站,敵國就會明白劉備有後盾,雖然劉備他自我沒有什麼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張飛的外貌就讓你敬畏三分,這樣的談判,你説還會欺人太甚嗎?

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謀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欽佩。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後,我至今還弄不懂諸葛亮為什麼會明白還沒有發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這也許就是諸葛亮的神奇之處吧!他對每一個人的習慣、弱點、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劉備惹下的婁子不是諸葛亮來收拾?真就應給他頒一個大獎!

他不僅僅聰明過人,還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對於張飛的刁難,他並沒有像小人一樣去計較、記恨,而是知輕重的把刁難放下,以大局為重,為劉備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謝作家羅貫中,因為是他寫的《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就應向劉備學習,有顆“三顧茅廬”的真誠之心;對任何事情的態度就應向曹操學習,三思而後行;做人就應向魯肅學習,待人誠實……

以上便我對《三國演義》的見解和看法,有時間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體會。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0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書,但讓我百讀不厭的還是《三國演義》。

二年級時媽媽從圖書館借來了給國小生看的《三國演義》,從此,我就跟“三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凡是與它有關的.書籍,我都如飢似渴地閲讀。

媽媽看我這麼入迷,又從閲覽室借來大人們看的《三國演義》。我欣喜若狂,一把從媽媽手中奪過,一頭扎進了書中。

在書中,我認識了勇猛無比的呂布、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司馬懿,雄才大略的孫權、曹操,還有姜維、馬貸、陸遜等,他們一個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書中,我知道了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知道了關羽義薄雲天,過五關斬六將,終與兄弟團聚;知道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大擺空城計,唬得司馬懿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望梅止渴、七擒七縱、如魚得水……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津津樂道。

在書中,我瞭解了“團結就是力量”。劉關張三兄弟齊心協力,成就蜀漢大業;瞭解了“一個人最大的弱點,是在於以為自己聰明”,馬謖平時遇事侃侃而談,連諸葛亮都稱讚他是個人才,可是他卻把戰略重鎮——街亭給丟了,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付諸東流;瞭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擅自廢立天子,被天下人唾罵,最後被呂布殺死。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一個個戰例發人深省。

《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都各有風格,每個故事都精彩紛呈,每個道理都淺顯易懂,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我早就想把它“收入門下”。媽媽抽空就幫我買下了它。這麼精彩的內容,我兩天就把它給看完了。主要內容如下:

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有關羽、劉備、張飛、孫權、諸葛亮、曹操等人。他們個個忠義勇敢,但也有不少人心狠手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是結義二弟,使得一手好刀。赤兔是他的戰馬,一嘴的長鬍須使他更加霸氣側漏。他為人正直,一心忠於劉備,為荊州建下屢屢奇功。可終因大意而失荊州,落入孫權之手。他不願投靠孫權,被孫權所殺害。

我也十分喜歡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才華橫溢。拜水鏡先生為師,連水鏡先生都誇他聰明。他為劉備提了許許多多的建議,一直都是劉備的軍師。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年僅四十多歲。

看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要學習諸葛亮的智慧,要學習關羽的忠誠和不賣國。不要學習曹操的狡猾,不要學習那些賣國的走狗。還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對國家做出該做出的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2

這個學期我讀了本書,名曰《三國演義》,明末羅貫中所作,俗話説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今兒似乎領略了英雄氣概,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了東漢末年董卓篡位,其死後天下三分,蜀、吳、魏三國鼎立,各國之間陰謀陽謀,你爭我奪,互相猜算、不信任。三國老大努力為自己事業奮鬥並招攬人才的故事。最終卻是司馬家族奪了天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真是氣勢磅礴!東漢末年的動亂,造就無數好漢,足智多謀的諸葛老夫,老奸巨猾的曹操,武藝高超的.呂布等等。書中有情有義,時而壯志凌雲,時而潸然淚下。講義氣是我學會的第一個道理。

書中的關羽,他因重義氣,被賦予了神仙的靈魂。過五關斬六將,不過須臾之間,水淹七軍,滅顏良文丑也不過一時。有勇有智,動作完美又迅速,快的難以想象,是驕傲的,不容置疑。但我亦不喜他,只因他自負嗎?對的。這是他缺點,應當接受事實,但他不服,也造就一番笑話。

是呂蒙殺了他,因他從吳下阿蒙中奮起,但卻被關羽附而死,太不公平,這關羽報復心定是強許多的。就這樣會使關羽的神聖形象變差。我認為義氣並不帶表只對自己兄弟好,他是寬廣的,對別人都一樣。這就是聖的方面,但關羽使我感覺不到。黃忠,年老志不老,依舊志勇雙全,諸葛亮的佩服。但關羽就認為他一無是處,驕傲之至。

古代的義氣莫過於戰場兄弟,你我相依為命,或有救命之恩。有武義,想幹嘛就幹嘛,沒人治得了你,這義氣多的是虛假,幫你打個架就是義氣,喝幾盅酒就是義氣,你要是遇上武義解決不了的事,這義也就煙消雲散了。這在用刀説話的年代是行的。今日兄弟遵守法律,打打殺殺要坐牢,於是義氣的形式也改變,罵罵不順眼的人,借點大洋成了義氣潮流。

我真不懂義氣,但亦能判斷真假情誼。我侷限理解為能與你談心、寬容厚愛為義。望大家能理性的明白義氣,不要為別人所用,拿義氣是打殺的理由。

江湖義氣,你我略知一二即可。但社會義氣你我必須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