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三國演義》作文15篇

作文 閲讀(5.04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作文15篇

《三國演義》作文1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敍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户曉,但是我初次拿着到這本書,看着看着,被裏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動着,令我愛不釋手。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着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讀後感《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

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着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説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麼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衞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説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作文2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規定了一個作業計劃,寫數學作業,全對了,獎勵兩塊錢;有錯題,每天少看一集《三國演義》電視劇。

為什麼這樣懲罰呢?正是媽媽抓住了我的軟肋,這《三國演義》可是我的最愛呀,放假了,媽媽准許我每天看三集,哪天少看一集,我就心疼得不得了,這寫錯付出的代價可夠慘的呀!

昨天下午,我剛寫完博文,就聽媽媽大聲喊:“李一帆,過來。”一聽這口氣,我就提心吊膽的。我剛到媽媽跟前,媽媽就用手指了一下數學作業本,氣呼呼地説:“自己好好看看你的.數學作業吧。”

拿起桌上的數學作業,翻開一看,本子上盡是些媽媽用鉛筆畫的大大小小的圓圈。

這是一道方程題:

3x-x=1.2

解2x=1.2

2x÷2=1.2÷2

X= ?

這道題錯的真是虧呀,費了老大勁寫了步驟,就差一個得數了,卻偏偏忘了寫,導致整道題出錯,真是讓我想到了那句老話:“出力不討好”。

接下來還是一道方程題:

4x+5x=6.3

解:9x=6.3

9x÷9=6.3×9

x=56.7

這個題也夠虧的,明明是除號,卻偏偏要寫成乘號,可見當時有多麼粗心大意呀!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期末考試數學屢屢出錯的原因了。

由於昨天錯得太多,媽媽罰我不許看電視劇,並要倒扣兩塊錢,還説,今天如果再錯一道題,也不許看電視劇了。

今天上午,我頗為仔細地審題,做題,檢查,自以為萬無一失了,便交給媽媽檢查。

果然,認真的結果出來了,每天寫六頁,已經檢查了五頁,一道題都沒錯。

看着媽媽的眉頭漸漸地舒展開了,我也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終於可以看我的《三國演義》了!

可錯誤又出現了,居然在最後一頁的最後一道題上:

原題:一個長方體游泳池,長50米,寬25米,高1.5米,池內水深1.2米。現在用水泵向外抽水,每分鐘抽水2.5立方米,幾小時能把水抽完?

50×1.2×25

=(50×0.3)×(4×25)

=15×100

=1500

1500÷2.5=600(小時)

答:600小時能把水抽完。

這道題我算完以後,也覺得很納悶:六百小時,得抽二十五天呀,這麼久!看了一遍,也沒看出錯誤,就“上交”了。

媽媽讓我再認真地審一遍題,這下看明白了,也找到錯誤的根源了:

上面説的是“每分鐘抽水2.5立方米”下面問的又是“幾小時能把水抽完”,應該是少算了一步:

600分鐘=10小時

眼看就要到手的《三國演義》飛了,真是遺憾呀!我真是生自己的氣,為什麼就這麼粗心呢?為什麼當時就看不出來呢?為什麼我就做不了全對呢?

這些,都是因為做題不細心,態度不認真造成的,看來再簡單的題,也要認真應對,稍稍不細心,就會掉入出題人設置的陷阱呀!

都説:“吃一墊,長一智。”這次,我的《三國演義》雖然飛了,但是,我卻明白了:做題,一定要細心審、認真做,就連最後的結果,也要細心地寫上去,稍稍不認真,就會釀成大錯哦!

以後,我一定會記住這幾點,再也不讓《三國演義》——這隻煮熟的鴨子再飛了!

《三國演義》作文3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傻不傻,唐僧騎着大白馬;打不打,五虎關張趙黃馬;耍不耍,好漢枉做朝廷馬。在這首打油詩裏,我最喜歡“五虎關張趙黃馬”這句。在三國演義裏,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他們都是三國名將中的精英。在這裏我用自己淺薄的知識給大家逐一介紹:

你看,在戰場上有一位身長九尺,鬃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手提青龍偃月刀,坐下赤兔馬的先生,這可是有勇有謀的關大爺。他三合滅顏良、一刀斬文丑,動作瀟灑敏捷,令曹大爺口瞪口呆、瞠目結舌、呆若木雞。他還曾經温酒斬華雄,在四方起義誅殺董卓時,由於董卓部下的華雄太過勇猛,力斬聯軍兩員大將,大家都望而生畏,束手無策,關羽卻挺身而出,曹操敬他熱酒一杯,他輕輕將酒杯放於桌上,綽刀上馬,衝出帳外與華雄交戰,我們關大爺的勇猛令聯軍士氣大振,喊殺聲震天,一瞬間,關大爺斬華雄於馬下。當他提華雄首級扔在營前,進帳端起酒杯時酒還是熱的。我們的關老爺真是一大勇將。

他還曾經設計攻拔襄陽、水淹七軍,把東吳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鬧得東吳是人心慌慌,草木皆兵。關大爺可算是三國一大豪傑。

勇猛的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使一條丈八大蛇矛,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囊中取物。張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所畏懼,如入無人之境,想當年在長板橋一聲大喝,嚇走曹操百萬大軍。打仗對他來説真是“張飛吃豆牙,小菜一碟”。

這張飛雖是一個文盲,卻粗中有細,頗會用一些小計謀。比如打西川時招降了老將嚴顏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嚴顏城防堅固,久打不下,張飛眉頭一皺生出一計,他在自己的軍隊中揚言要夜間突襲嚴顏的軍營,然後他假裝醉酒鞭打兩個士兵,逼迫士兵投降嚴顏,嚴顏聞訊做好準備,晚上果然有士兵突襲,他迅速把那些士兵包圍,卻發現只有三十名騎兵,突然外圍喊殺聲振天,張飛大部隊將他們包圍。嚴顏全軍覆沒,自己也被張飛活捉。

張飛的優點不少,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愛喝酒,每每醉酒就打士兵,這也是他被殺害的原因。

回首長板坡一戰,一個銀凱小將,手拿亮銀槍,坐下銀鬃馬,指東打西,好比孫悟空大鬧天宮,救得後主劉禪,有詩曰:血染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他長板坡一戰,斬殺曹阿瞞50餘名大將,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真乃三國第一勇將耳,他就是趙雲。

老將黃忠是老當益壯的代表,常拿廉頗自比,他使一杆大刀,拉得開二石之弓(32斤的弓),曾與嚴顏夜攻曹營,來往衝突,如入無人之境。

馬超,字孟起,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體猿臂,因衣着講究,舉止非凡,人稱“錦馬 超”,他為蜀漢邊關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虎上將,個個都是豪傑,他們自會在歷史長河中光彩照人,令後人敬仰。

《三國演義》作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是一個充滿了紛爭的年代,一個英雄與梟雄輩出的年代,讓人嚮往,因此《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我最愛看的一本,它不但內容精彩刺激,更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根本。很多人都知道,劉備在三國中是最得民心的一位君主,那為何如此呢?並不是他有多高尚、多賢明,只不過是他在擁有了大權之後,並沒有像別的君主一樣,高高在上,不理會一般百姓,而是待百姓以友善,沒有擺架子,而是以雙方平等,正是如此,他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試想,若是劉備高傲,不友善,那麼也就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了吧,他也就得不到諸葛亮的幫助,他也就不會做到成立蜀國這樣的事了。在看張飛,他就是因為沒有平等看待士兵,對待士兵不友善,才導致他死去的。由此看來,要做一個人生不留遺憾的人,首先就要學會待人平等、友善。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做人之基。

誠信、和諧,是一個事業的根本。看過三國的人都知到,三國中的吳國是三個國家中最繁華最富有的國家,也是三個國家中存在最久的國家。為何他是最繁華的國家呢?其實是因為它長期處於和諧的環境。吳國地處江南,有長江之險的保護,長期沒有戰事,得以和平發展,才能變得這麼富有。然而,一個事業,真的是隻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就可以變得成功嗎?不然,就如蜀國,它亦有蜀地山川的壁障,那他為何在後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是因為它失去了盟友,失去了荊州!正是蜀國的不誠信,導致了吳國攻打荊州,以及後來的吳蜀大戰,讓一個基業毀於一旦。就如現在的企業,只有在競爭中和諧相處,誠信對外,才能不斷進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這個企業才能長久、強大。和諧、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立業之基。

公正、法治,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正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原因就是由於漢帝荒淫無度,輕信宦官,使朝廷內出現大量的`派系,從而使朝政混亂,公正被破壞,法治被無視,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才起義,一個泱泱大國就因失去了公正和法治產生的混亂而走向了滅亡。如今,我國能如此富強,正是因為我國的公正法治。若是一個社會沒有了公正和法治,那麼這個社會就一定會陷入混亂之中,那麼社會又如何能和平發展,這樣的社會只會剩下落後與動盪,而這樣的國家絕不會富強,這樣的國家絕對會走向滅亡。公正、法治,確立了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

要做到平等、友善、誠信、和諧、公正、法治,並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在喊空口號就行了的,而是要每個人都能從心裏認同這些觀念,發自內心地去實踐它,從身邊、從日常中做到這些觀念品質,這個國家才會富強,這個社會才會繁華!

讀三國,品處事之基,奏響成功的序曲!

《三國演義》作文5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説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隻一個梟雄,怎麼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麼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説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鬱悶地説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的劉姓外,其餘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一全天下了!什麼三國,什麼兩晉南北朝統統靠邊站啊!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説,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什麼定三分隆中對策,什麼諸葛亮舌戰羣儒,什麼周公瑾火燒赤壁,什麼關雲長水淹七軍,什麼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説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採用虛實誇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然而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啊!因為書本上的歷史不就是照着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國,諸侯混戰,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一,可是還沒有統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説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鋭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正規武裝組織政權瞭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説!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着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非常有軍事才能,可謂佔着天時;東吳的孫權,憑藉長江天險,統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佔着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領蜀,然後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佔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闢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夥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卧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後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啊!也許還是老媽説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説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麼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夥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雲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作文6

劉備打江山靠的是兄弟,那麼對這麼一個好哭的人來説,無論是江山還是兄弟都是使其流淚的誘因,更何況兩者還是緊密相連的,在為兄弟而哭主要突顯的是作為“仁義之士”的劉備其真性情的一面。

《三國演義》寫人物最重“義”的品質,許多與正面人物相關的事件也與“義”有着緊密的聯繫,如開篇描寫劉、關、張結盟叫做桃園三結“義”;三人失散,關、張二人相聚共尋劉備,被叫做古城聚“義”;再如彰顯關羽剛直不阿的性格,也是使關羽備受讀者爭議的事件,叫做“義”釋曹操,當關羽遭遇黃漢升,惺惺相惜到最終招降,源自的是關羽“義”釋黃漢升;張飛“義”釋嚴顏,並最後招降;更有馬騰舉兵討伐曹操的舉“義”;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由始至終用“義”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而“劉備形象的生命是以桃園三結義相始終的,離開了這個義,形象將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

在劉備的生命中“義”是第一位的,他是一個把“兄弟義氣”看得高於一切的有情有義的皇帝,瞭解《三國演義》的人皆知,劉玄德重情重義。小説中劉、關、張三人結義時,劉備雖有漢室的高貴血統,過的卻是“織履販席”的生活;張飛的`日子稍滋潤些,不過也是賣酒屠豬辛苦所得;關羽最為悽慘,是個聽人差遣的車伕,惹上了人命正欲投軍。按三人當時的社會地位,都是屬於艱苦為生的社會底層勞苦大眾,他們的結義,純屬於是友誼的體現,感情的昇華,相互間沒有地位等級的差異,沒有利益財富的驅使,更不是報着互相利用的目的,一時利害一致的衝動結合。毛評本寫道: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説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桃園結義之後,三兄弟便形影不離“食則同桌,寢則同牀,恩同兄弟”。最是難能可貴的是,三人貧賤時結下的情誼,一路走來有增無減,全始全終。作為大哥的劉備,兄弟之情更是在其佔心中佔據第一重要位置,能為了兄弟義氣而舍江山,古往今來,劉備堪稱第一人。

書中描寫的“桃園結義”被後人傳為佳話,並作為經典歷史典故至今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三人雖不是一奶同胞但情勝兄弟,更是志同道合的創業盟友,關係自然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君臣。張飛因酒醉使徐州失陷,而劉備的兩位夫人也一併落入呂布之手,他羞愧難當亦欲拔劍自刎以謝罪。毛評本寫道:張飛拔劍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奪劍擲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説罷大哭。關、張俱感泣。劉備這一哭一言煞是感人,使得兩位弟弟也隨之“感泣”。在如今的標準看來未免有些言語過激,但從封建文化的角度來看,此言此舉恰是其大丈夫的優秀品格的彰顯。

劉備登帝位後,與關、張仍然“名雖君臣,情同兄弟”。

《三國演義》作文7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文學作品,將東漢末年至晉朝初立的歷史加工潤色,以文學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蕩氣迴腸的戰爭畫面,讀來使人拍案叫絕,也帶領着我不知不覺地走進歷史長河,追尋古代英雄人物的足跡。

先來説説書中那些性格鮮明、風格迥異的人物。仁義的劉備、忠信的關羽、勇猛的張飛,以及足智多謀又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自然是作者濃墨重彩刻畫的英雄,令人心生敬佩;而像曹操這樣的人物,作者也並非只是單方面、單角度地描繪人物形象。作者除了運用語言、動作、外貌描寫,還常常結合故事情節來彰顯人物複雜的形象。曹操雖被稱為奸雄,但他伐董卓、佔呂布,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心懷天下大志,能文能武,氣度非凡。再如司馬懿,以其“隱忍”的本事“熬死”了諸葛亮,又耐心地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相繼去世,在此期間慢慢積攢自己家族的實力,再配合裝病的“神技能”,消除曹爽的戒心,然後把曹爽給端掉,助自己子孫完成篡權大業,足見其狡猾的“智慧”和深藏不露的行事風格。也正是因為英雄梟雄君子小人,各路人馬明爭暗鬥、各方勢力此長彼消,造就了複雜衝突的人物關係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發展,才使得《三國演義》如此精彩紛呈。

接着,就不得不提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了。且不論那激烈、逼真、扣人心絃的打鬥場面,單單是看似尋常的討論戰術、策略與實施計謀的情節,也都往往是一波三折、處處充滿着懸念和智慧,讀起來令人手不釋卷。如赤壁之戰一回,龐統獻連環計,佯裝投奔曹營,並向曹操“獻計”,説服魏軍水師把船用鐵鏈連起來,這樣便與周瑜的火攻戰術呼應了。看到這裏,我暗暗叫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後文。這便是《三國演義》的魅力所在,一旦看了開頭便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品讀《三國演義》,我不僅沉醉於文字的酣暢淋漓與情節的精妙構思中,而且瞭解到許多歷史掌故的由來,也更好地理解了不少古詩名句背後的含義以及詩詞作者的思想情懷。例如,唐代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就與巧借東風、火燒連營以及大喬小喬嫁給孫權、周瑜的故事有關,讓人禁不住對歷史的機緣巧合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果關係浮想連翩;至於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裏那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看了《三國演義》才知道那匹的盧馬(也就是劉備當年的座騎)到底有多厲害了,那馬何止是速度飛快,而且異常機敏應變,簡直就是劉備的保護神!我猜想,作為一代名將的辛棄疾是多麼渴望能夠象當年的.劉備那樣,廣招天下英雄、馳騁千里疆場,去實現自己的愛國理想與遠大政治抱負!

三國時代早已湮滅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但是《三國演義》卻是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捧讀《三國演義》,我彷彿親耳聽到了那遠去的鼓角爭鳴,親眼看見那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連營的一幅幅畫面,歷史不再是一堆乾澀的文字、一段無根的浮夢,三國時代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如此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讓我不禁唏噓感慨,並由衷地佩服中國歷史的博大深厚和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藝術魅力!

《三國演義》作文8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卧龍”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但是他不會用人,揮淚斬馬謖,大意失荊州,這都是蜀魏戰爭中最重要的幾個點,但是都因為主將的大意而失去戰機。想大意失荊州之時,蜀國已經打的逼曹操遷都,勝利近在眼前,然而身在荊州的關羽將烽火台上的人撤下,讓吳國有了可趁之機。劉關張三人都在當時死去。八百里火燒連營,蜀兵喪盡。身為君主的劉備為了兄弟報仇將大勢捨去,這就是所謂的兄弟情義,然後最終的蜀漢失敗就是為了小義而喪失大義,如若當時將魏國殲滅。吳國遲早是囊中之物。身為一名君主當是以人為本。

但是三國演義也不是全部屬實,像周瑜羽扇綸巾,英俊瀟灑,他在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小氣,素有“美周郎”之稱。他在赤壁敗退百萬曹軍,官拜都督。

曹操被世人稱為奸雄,有句話能印證他“寧我負天下人,休見天下人負我。”這是他當時誤殺了在他最困難時幫助他的親友所説。換位思考,如果我當時殺了,我良心必將不安,懺悔一身。身為奸雄的曹操,他只能讓錯繼續錯下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前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身為帝王必須要捨去自身情感,方能成大事,三國演義留下的盡是遺憾……

《三國演義》作文9

書,是快樂日子裏的一把吉他,盡情為你彈奏生活的愉悦;書,是憂傷日子裏的一股春風,輕輕地為你拂去心中的愁雲;書,是人生道路的一盞明燈,默默地為你驅趕心中的陰霾。而我最忘不了的還是那本《三國演義》。

無論孤獨,悲傷還是開心時,它總是形影不離的陪伴着我,它就像我最真摯的朋友,永遠都不離不棄。

夜很靜,孤零零的月亮落寞地掛在天邊,知了淒涼的鳴叫越發刺耳。荷花那驕傲的勢頭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悵然若失地坐在陽台上,時光在這如水的月色中悄然流逝,無聊的我正不知如何打發時間時,眼角的餘光不經意間發現了書櫃下那本《三國演義》,輕輕地把它從書架上抽了出來,拍了拍灰,翻開塵封的書頁,書裏插畫中的那些英雄豪傑依然那麼威武,充滿活力。我不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呂布粗心大意,失了徐州,讓我為他惋惜,也警醒着我,一定要把學習中粗心的毛病改掉;董卓的陰險狡詐,讓我義憤填膺;劉備的仗義凜然,讓我佩服不已。眨眼間,孤獨無聊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每當我失意時,它就像我最親的朋友,安慰開導着我。

跳長繩,一次無心之過——絆繩,讓我們班與冠軍擦肩而過。同學們的嘲笑,責怪不停縈繞在我耳邊,就連最要好的朋友也用鄙視的目光看着我。我傷心極了,衝出人羣,躲在教室的角落裏抽泣着,淚水濕透了臂下的.那本《三國演義》。這時,我突然想起,書中的劉備以前不也和我一樣,僅僅是個小小的匹夫,被旁人嘲笑,辱罵。可他沒有萎靡不振,而是用自己的智慧,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最終成了一代明君。不知不覺的我又被書中的精彩情節感染了,剎那間,同學們的責怪全都變成了耳邊風。

每當我得意時,它就像我是一位淳淳的智者,將我從萬丈深淵中拉出來。

考試卷就要發下來了,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教室,卷子拿到手,我驚呆了,“哇,100分”,我高興得蹦了起來,再看看其他人,全都80幾分,我高興極了,高舉着卷子向別人炫耀,一不留神,碰掉了桌上的那本《三國演義》,我彎下腰撿了起來,餘光發現了目錄上的“火燒赤壁”,我頓時想起,書中的曹操當時本兵強馬壯,大勝在握,就因為太過得意,輕視對手而敗得一塌糊塗,我連忙放下手中的卷子,“驕傲使人落後”我可不能重蹈覆轍。

從這以後,閒暇時《三國演義》成了我最好的明師益友,當其他同學在操場上開心得踢足球時,我卻坐在教室裏目不轉睛地看着《三國演義》;當他們回到家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時,我卻坐在陽台,一邊喝茶,一邊品味着《三國演義》;當他們進入圖書館不約而同地走向漫畫那一欄書櫃時,我卻依然欣賞着《三國演義》。

我喜歡讀書,喜歡那充滿個性的人物;我喜歡讀書,喜歡那跌宕起伏的情節;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在書的海洋裏遨遊,真是快樂無窮啊!

《三國演義》作文10

“感恩”是一個泊來詞,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上溯到五千年前,還是五千年後的今日,在這片神州之上,“感恩”一直放射着光芒!

自古以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一直都是禮儀之邦,中國的感恩教育也有了很長的一段歷史。“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古訓至今廣為人頌。

感恩是陣清爽的涼風,吹散縈繞心頭的煩悶;感恩是場及時的春雨,滋潤你我乾枯的心靈;感恩是束光明的曙光,照亮每個人的心窗。因為感恩,世界才會和諧、美麗。作為新世紀的希望。學會感恩是必須具備的。俗話説老不看西遊,少不看三國。而我卻很不贊同。三國裏有許多感恩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卻説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雖説在一般人心中曹操是個反面角色。但不可否認他也贊同感恩。

關公過《過五關斬六將》。講的是關公關雲長自從不把曹操贈袍的事講給了劉備的兩位妻子。然後就往洛陽而來,前至一關,名叫東嶺關。守關的名叫孔秀,孔秀下馬要文憑,關羽沒有,孔秀就不放行,説如果要走,就差人去想丞相稟報,關羽嫌太慢,孔秀就一身披掛攔住不讓過,關羽大怒,舉起青龍偃月刀,一刀就把孔秀劈死了。關羽於是就帶着劉備的兩個妻子向洛陽進發,洛陽太守韓福知道後,韓福急忙把駐在洛陽的.將軍招到一起,孟坦説先要他去和關羽打。假裝落敗讓他追進關裏,主公就要暗箭把他射死。就在這時關羽到了,孟坦不讓關羽過去。關羽怒説東嶺關孔秀已經被我所殺,你要找死嗎?!孔秀大怒,掄起雙刀朝關羽天靈蓋劈去,關公就舉刀來迎。不到三回合,孟坦撥馬就跑,關羽拍馬追來。

孟坦只是想引着關羽走,沒想到關羽的坐騎是赤兔馬,比他的快,只一刀,就送他回老家了。韓福盡力地放了一箭,正中關羽的左臂,關羽用嘴巴箭拔了出來,血流如注,關羽衝到韓福面前,也是一刀就劈成了兩半,關公擔心又遭別人暗算。騎馬直接到了下一個關口汜水關,守關者乃是卞喜。他為關羽布了一桌酒席,暗中佈下二十名刀斧手。吃着吃着,卞喜突然把杯子一摔,那二十名刀斧手一起衝了進來,來砍關羽,關羽把佩刀拔了出來,幾下子那二十名刀斧手就“沒了”。從汜水關出來就奔到了滎陽,滎陽太守王植把關羽接到城裏,半夜卻讓胡班去放火。胡看關羽一表人才,就把放火的事給關羽説了。關羽大驚,連忙披掛逃出城,剛出城,王植就帶了一隊人來趕來追擊,關羽又怒,攔腰把王植砍成了肉條。又來到滑州地界,守關者劉延、秦琪攔住不讓走,還大罵關羽忘恩負義,關羽刀起,劉延頭落,刀落,秦琪頭落!關羽所過關口五處,斬將六名,後人稱之為—過五關斬六將。

有歌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悍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這是關羽的感恩!我沉思。懂了許多,卻難以説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學會感恩,感恩一切。讓天空更加晴朗!

《三國演義》作文11

最近我和爸爸經常討論一本書中的內容,那就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走哪都帶着它。要説我為什麼會喜歡上這本書,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這要從一款遊戲---“三國殺”説起,它是一個集角色扮演、戰鬥、偽裝等要素於一體的卡牌遊戲,讓你在顛覆性的歷史舞台中,演繹一段撲朔迷離並充滿刺激的較量,體會到與朋友博弈的樂趣,在遊戲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諸葛亮、關羽,認識了三國中的各路英雄好漢。同時還知道了許多成語典故,如:無中生有、順手牽羊、過河拆橋等等。這些成語我從來沒有聽説過,在不斷地查字典、問父母的過程中,爸爸向我推薦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更好地瞭解這段歷史。

拿起《三國演義》,我就被小説錯綜複雜、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地吸引。在小説中,我認識了詭詐的曹操,仁義的劉備,忠誠的關羽,勇猛的張飛,心胸狹隘的周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桃園結義、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煮酒論英雄……讓我在一行行文字中感受着驚心動魄的人物故事,走進了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硝煙瀰漫的那段歷史風雲。

在這部小説中我最喜歡諸葛亮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周瑜十分妒忌,想除掉諸葛亮,便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隻箭,這麼龐大的`任務在當時條件下是根本完不成的。但是諸葛亮提出了3天之內就能完成,如果完不成,甘願受罰。為了完成造箭任務,諸葛亮向魯肅借了許多船隻、軍士、和草把子。到了第3日四更夜,諸葛亮邀請魯肅陪同他去取箭,這天江面上大霧瀰漫,曹操看見有許多船隻迎面而來,以為是敵軍前來進攻,就讓軍士們射箭,不一會兒,船的兩邊都插滿了箭,當曹操醒悟過來的時候,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20多裏了。諸葛亮按時完成了周瑜交付的任務。當週瑜聽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就在我快要看完《三國演義》時,一天,和爸爸去新華書店買書,我突然發現一本書,封面上寫着《正品三國》,我就問爸爸:“什麼是《正品三國》?”爸爸笑着説:“翻開看一看,就知道了。”我把書翻開,只見有一篇上寫着“草船借箭計出孫權”。我心中充滿疑惑,草船借箭的計劃難道不是諸葛亮嗎?爸爸為我揭開了疑問,因為作者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聰明過人,虛構了這樣的情景,描寫得恰到好處。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三國演義》的內容並不一定都是真的啊!一部文學作品有時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會進行適當的情節虛構和藝術誇張。我迫不及待地將這本書揣在懷中,帶回家細細品讀。

讀《三國演義》不僅使我瞭解了那段歷史,也讓我感受到性格決定命運。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做周瑜那樣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人, 應該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幫助,心胸寬闊,寬宏大量,以開放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挑戰。

《三國演義》作文12

歷史的蒼涼拂過生命的荒原,吞噬了榮華與悲傷,屹立着的,是先輩們不朽的身軀。滾滾江河,浪花淘金無數英雄,巍巍中華,茫茫紅塵。民族的滄桑五千載,古今多少年,都已付入東流水,留下一道道風景線。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足鼎立,戰火紛飛,戰馬嘶鳴聲,將士怒呼聲,響徹青雲。刀光劍影,鮮血飛濺。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劉關張桃園結義,面對漢室的衰退,他們仰望蒼穹,佇足凝思:是否要堅守一方的田地,周而復始的刀耕火種?是否要追逐向理想奔馳的涼風快意?只要跨出一小步,自己就可以把夢想放飛。去兑現“紅綾凌空去,青雲有路通。”的壯志。於是,他們踏向了征途。憑着劉皇叔仁愛之名,雲長、翼德之勇猛,幾經寄人籬下,終於有了自己的領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獨木不成林。要想穩固自己的勢力,就必須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師。

在孫劉聯盟下,曹操兵敗赤壁。百萬雄師,被赤壁之火燒得只剩數十殘兵敗將。而本該喪命的曹操,卻因關羽而得救。關雲長在華容道因為個人情感放走了曹操,讓他逃回了許昌。悲!如果不是這樣,漢朝也許能延續,他們的理想也得以實現。從某種角度來講,關羽是罪人,戰場無情義可講,可他卻因私情放走了曹操。曹操回到許昌後,士氣低落,四處都是受傷將士的呻吟聲,毫無往昔的威嚴氣氛。人生的航線上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困難,太多的迷茫。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要經過一次次的磨難。把握住自己生活的韁繩,才能實現不朽的人生。有多少失敗,就有多少歷練。他明白,在山窮水復時,能看到柳暗花明的人,才算有智慧。踏着夕陽向前,就會迎來星空的燦爛:踏着飛雪向前,就會迎來臘梅的綻放。

他告訴自己:不必沉甸於過去了的辛酸與失敗。最重要的是現在,我要重新來過,朝着輝煌的明天,向前!曹操建立的基業,在曹操的堅韌、樂觀的觀念下,得以保存,沒有因受到重創而徹底崩潰。

而劉備卻在遭受同樣的戰敗時,錯誤的看待失敗,而是自己的身心與蜀國的元氣受到重創。

在張飛、關羽二人死後,劉備把仇恨的矛頭指向了孫權。此時的'他,已經不夠理智、賢明,被仇恨衝昏了大腦。在孫劉聯盟的大好戰略上,卻把大軍調向伐吳,讓曹軍能有喘息的機會。

而在此之前,文臣之首諸葛亮,武臣之首趙雲都保持了冷靜的頭腦。一致認為應暫把仇恨放在一邊,先功曹,再伐吳。

他們同時向劉備進諫,陳述利弊,可劉備還是孤注一擲。他耗費巨資,攻打吳國,由於他復仇心切,陸遜的計謀又不在劉備之下,所以蜀軍在錯誤的領導下被大敗於夷陵。 當晚,東吳一把火,乾燥的山林迅速被火焰籠罩。火燒連營,士兵們大多被燒死,劉備只好拖着追兵,逃到了白帝城。大病不起,死在了此地。

悲!劉備的不理智、晚年不納忠言,關羽的狂傲與感情用事,是蜀國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曹操卻因為冷靜、樂觀、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而讓自己的勢力日漸強盛。

所以,性格在人生競爭中比謀略更加重要。

《三國演義》作文13

自從劉禪被司馬懿封為了“安樂公”後,劉禪就偷偷的開始了奮發圖強的日子……

劉禪沒有被亡國的命運所打倒,而是從內心迸發出一種強大的責任感和恢復故國、重建大魏政權的歷史使命感,正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的鼓舞下,劉禪悄悄的開始了祕密的活動……

劉禪用司馬懿給自己的金錢收買了很多人心,讓這些人在司馬懿面前説自己在“安樂宮”裏昏庸無能,整天吃完睡,睡完吃,給外人一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其實,劉禪自己卻藏在 “安樂宮”裏奮發圖強,自己給自己在“安樂宮”造了一間簡陋的小稻草房,更是把稻草當成了自己的牀,夏天被蟲子叮咬,冬天忍受數九寒冬的折磨,更讓人驚訝的是,劉禪這個昔日昏庸的皇帝居然學着勾踐一樣,把苦膽放到了自己的牀前,每天都要舔一下,忍而又忍,鞭策自己樹立奪回蜀國的強大信念,消滅晉朝,統一天下!

每天,劉禪不分晝夜的在小房子裏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還偷偷的讓自己信任的手下去買當時最有名的`《孫子兵法》,如飢似渴的細細閲讀,為了避人耳目,他每天拿出兩個小時穿梭於鬧市酒樓,而且故意讓司馬懿派出的監視人員知道。

此時誰都沒有想到,劉禪居然在酒樓的環境裏勵志讀書,決意要打敗晉朝,重震蜀國,統一天下!更沒有想到,將來的劉禪會成為第二個勾踐。特別是鄧艾,如果他知道將來劉禪將會滅掉晉朝,他一定會後悔到骨頭裏的!

劉禪在自己的小草屋裏天天只會輪流做兩件事,那就是“學習”、“讀書”、“讀書”、“學習”,每當劉禪感覺學習的無味時,他都會想起諸葛先生死前留下的遺囑:“吾死後,希望能夠見到統一的江山!”他還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在死前對諸葛先生説過的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是諸葛先生卻沒有半點這樣做的意思,而是一絲不苟的輔佐他……

每當想到這裏,劉禪都會後悔的痛哭流涕,不能自抑,所以,他下決心一定要把晉朝滅掉,完成諸葛先生的心願,能夠在諸葛先生的墳前訴説這一喜訊,他相信這一天一定會來到的……

就這樣,劉禪在茅草屋子裏用學習麻痺了自己,轉眼間,十年過去了,劉禪已經閲讀了不計其數的關於計謀和軍事的書籍……

劉禪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叫了“安樂宮”願意跟隨他的人在人口集中的河南、山西一帶偷偷的招兵買馬,最後在司馬懿遠征福建時派出一支精幹力量殺到了晉朝的首都——洛陽,並且控制了皇室。

攻打洛陽時,劉禪已經召集了10萬步兵,5萬騎兵……

終於,劉禪開始對晉朝發動了狂轟濫炸的攻擊,由於晉朝的皇帝已經過慣了好日子,不爭氣,晉朝軍隊的士氣越來越低落,而皇帝也重複了劉禪原來的昏庸,結果晉朝就此被滅掉了!

劉禪抓到這位昏庸的晉朝皇帝后,儘管他非常的善良,但是還是把這位仁兄給幹掉了,可能他是不想讓這位皇帝和自己一樣,奮發圖強,將來對蜀國造成威脅!

就這樣,蜀國滅掉了晉朝,國號立為“蜀朝”,此後,劉禪還是住在自己的小木屋裏,他不想做昏庸的皇帝!

《三國演義》作文14

指尖遊走在書頁之間,思緒伴隨着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歷史奔騰不息……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箇中國曆史向來的規律。單道東漢末年,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有多少風流人物指點江山,不知有多少蓋世英雄大顯身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趙雲、諸葛亮、周瑜……他們一個個在中國的那一段歷史中披荊斬棘、翻雲潑墨,將東漢末年的歷史書寫得蕩氣迴腸!每次讀這部小説,英雄們那鮮活的面孔都會走出書來,向我展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向我講述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用屍骨成全了英雄的英名,留下了後代人們多少感歎!

這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如果要我給書中的英雄排座次,我首推關羽坐第一把交椅。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公爺!更難得的是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關羽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忠義與剛直,實在讓時人欽佩,也讓後人推崇備至。是呀,他忠於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武功蓋世無雙。憑他的一身本事,到哪個軍事集團不撈個盆滿缽滿?但是,關羽鐵心跟定了窮困潦倒的劉備,不因別的,只因一個“忠義”,重於泰山呀!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人們都在為利而奔走的時候,千萬要回頭看看,關羽為我們豎起的那面不倒的大旗!

再看另一位英雄――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灑灑,頗有幾分神仙氣概。何人也?諸葛孔明也!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舌戰羣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諸葛亮的智慧足以與神妖匹敵。但我佩服諸葛亮,不僅僅在於他的智慧,更在於他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本可以在南陽隆中高卧無憂、躬耕隴畝、優哉遊哉地安度一生,但是,身逢亂世,生靈塗炭,既許劉備以驅馳,他就庶竭駑鈍,攘除奸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朝大詩人杜甫當年經過城都,手撫相傳為孔明手植的松柏感時傷世、英雄相惜,留下了著名的詩篇《蜀相》,其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不僅是對齎志而沒的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更是代表了後世人們對一代賢相的敬仰與懷念。

最後,我再來説説一位特殊的英雄――曹操。我覺得曹操這個人並不像平常人們説的那麼奸詐,“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確實是曹操講的,不要以為曹操講出了這驚世駭俗的一句話,就以為他是天下第一壞蛋。其實,縱觀歷史,比曹操壞的人有多少!只不過曹操坦率地説出了這句話。至少,曹操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説出來,他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更何況,他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憑這,我對曹操這個人充滿了興趣。

《三國演義》,一部有品位的書,是歷史、是人性、是道德、是文化的多重奏!它就如一面大鼓,無論你何時讀它,都會覺得有無數個身強體壯的鼓手――那一位位英雄,在烈日下捶打着它,那高亢遼遠的鼓聲,使你為之振奮,為止激昂!遺憾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是,真正的英雄,能被忘記嗎?

《三國演義》作文15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的啟蒙書籍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開始獲得讀書的樂趣。俗話説讀好書,好讀書。在這古代的小説的薰陶下我獲得了十分大的樂趣。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一件的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那時候羣雄並起,唯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諸侯。在人人都想獲得天子的情況下為什麼只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三國演義》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説曹操是一個奸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曹操是個真英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奸是對忠來説的,而在那羣雄紛爭的年代裏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説,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説,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説,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給曹操戴上奸臣帽子,為漢獻帝喊冤,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説怪,其實也不怪,其中還有個道理。

國家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政府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天下就大亂了。所以,在古代“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讓全國統一,這偉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點奸招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劉備沒有耍過奸招,所以説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學的。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頒佈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符合了時代要求。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政策,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治。同時,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佈法規,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擁護。同樣,江東孫權這一家,雖然割據江南,卻還用漢朝官職,用這塊名號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宗室,用這名號來罵曹操是賣國賊。這幾家的宗旨其實是一樣的。直到曹丕稱帝以後,這兩家才先後稱帝。要説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麼,到轉過來,曹操不挾,還是會有人挾的。曹操用上這個名號,從公元196年到220年,幫助漢朝多延續了25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説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的分裂的局面延長了,民不聊生。正因為人心思漢,所以漢朝這個名號還可以繼續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到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營,內部鞏固了,另一面,蜀、吳一時也攻打不下來,才摘了舊名號,另起新名號。

就在我悟出了這一點以後,和我爸爸爭論,爸爸見我言之有理就説:“服了你啦!”這是我找到了看書與閲讀的快樂。

閲讀是可以令人快樂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內心涵養的一種休閒,所以閲讀時我快樂,因為我悟出了閲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