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遙想蘇軾作文

作文 閲讀(2.8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遙想蘇軾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遙想蘇軾作文

遙想蘇軾作文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我站在歷史的門外,俯身去看宋朝的雲煙,發現留在心中的不是繁華的市井生活,而是蘇軾,這是宋代最美最獨特的風景。

自宋開國以來,泱泱大國卻沒有多少能與唐人相提並論的詩人,直到蘇軾的出現。“皇天厚土,鑑平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歷史這樣評價他,文字在他手裏便有了靈魂,一遍一遍地吟唱出宋代最清新豪健的音符。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好一個“使相逢應不識”果真讓人熱淚縱橫。愛妻王弗早早地離他而去,給他無限打擊,“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音容笑貌猶在,卻不能與她一道。蘇軾對仕途的失意,亡妻的思念都在筆下傾訴。他那豪放的詩句,都在震撼着人們的心靈,每一首都會成為詩歌中的經典,經典中的永恆。

官場黑暗,一心忠於大宋王朝的蘇老夫子,怎經得這暴風驟雨,遭到貶職,但他沒有絕望,沒有退縮,反而更加自信,豁達開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誰説人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時代,門前流水尚且還能向西流淌,不要到老時感歎時光的流逝

蘇軾的一生坎坷多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蘇軾實在為後人留下無數悲傷,滿腹經綸,卻一貶再貶。當宋徽宗再啟用蘇軾時,他卻在北歸的途中,離人而去。留給後人無盡的'惋惜、悲傷。他一腔熱血,一身傲骨,像一根葦草,堅強而又脆弱,在官場中高昂着頭,盡顯文人本色。夜晚,我彷彿看見蘇軾坐在我面前,用一種温婉平靜的態度,向我一笑,這一笑便了卻生前的所有坎坷。

蘇軾乃一謫仙人,落入凡間,卻掩不住身上的靈氣。在爾虞我詐的朝庭中,依然保持一份清高,保持一份靈氣,保持屬於詞的一份韻律,這獨特又美麗的風景,我怎能錯過呢?

歷史的塵埃落定,時間的洪流帶走了許多,卻不能帶走蘇軾,他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而唱,體現了屬於他的獨特與美麗。“風景這邊獨好”。他就是這獨好的風景,烙在宋代,烙在我心中。

遙想蘇軾作文2

我站在浩浩歷史長河的此岸,踮起腳尖,極力眺望彼岸的風景,奈何隔了九百多年的歲月,那些曾經的面孔早已模糊得無從辨認,只能從那一句句的詩詞中遙想蘇軾當年的種種。

想他當年風華正茂、春風得意,大筆一揮便斐然成章,那該是一種怎樣的酣暢淋漓!

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在閲卷時,蘇軾文章的華美使他讚不絕口,一心想評為第一,後因顧及此文風格與其弟子曾鞏很像,為避嫌言故評為第二。後得知此文乃蘇軾所寫,懊悔不已。

蘇軾對此卻不以為意,一笑了之。

如此不凡的`文筆與心境令歐陽修大為讚賞,他曾評價過,此人必將成不可之業。

蘇軾也確實如歐陽修所言,到達了那個時代的文人所無法觸及的高度。

然而,我們都太注意他是一位詞人,卻忘了他也是一名政客。

無疑,他是個失敗的政客,在最能有所作為的年齡被人誣陷,從此一貶再貶,最後竟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客死他鄉。這樣的結局是一名政客最大的悲哀,卻也是一位偉大的文人最可能的收場。

如今的我已無從推知蘇軾在暮年回顧自己一生時是幸福還是悲哀,但我在冥冥之中總覺得他在生命的最後應是苦悶的。

他不斷地寫詞,一首又一首,每首詞都是他與自己內心的一場思想激戰。我想,他終究是沒能徹底説服自己,否則何必要一次次地陷入,然後再一次次地努力排解呢?

即使曠達如蘇軾,其內心也總有一個缺口是他自己永遠也填不完的。那是時代賜予更是烙給他的印跡,這個印跡永久地説明了他——蘇軾沒能被那個社會認同。

因此,即使如今的人們將蘇軾視為那一時代最偉大的詞人,即使歷史已客觀公正地接受了蘇軾及他的詞作,但這對於蘇軾本人來説,已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逝者已矣!

生命的不可重複性決定了我們只能活在當下,也就只能擁有生前的成敗榮辱、愛恨情仇。那麼,對於蘇軾來説,今天的讚美云云又有何益處?他的生命早在九百年前定格,成為無法更改的人生篇章。

遙想蘇軾當年,何許人也?

一位天才的詩人,還是一名失意的政客?不,都不是,他只是逝去的故人,那個天上地下,亙古如今都絕無僅有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