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五百年來誰著史》讀書心得

心得體會 閲讀(2.9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心得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心得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百年來誰著史》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五百年來誰著史》讀書心得

引言:我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這是對歷史的追問,歷史會無聲地昭示着未來。

《五百年來誰著史》是一本從金融與歷史角度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層組織,上看財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勢,重新審視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於“國家能力”的強弱。同時,作者還探討了:為什麼白銀能成為明朝的合法貨幣?為什麼説明清亡於“貨幣戰爭”?為什麼中國票號資本被西方金融資本擊潰?究竟有沒有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等一系列大問題,並藉此重估新中國的體制問題。

《五百年來誰著史》的作者是韓毓海老師,山東日照人,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曾任紐約大學教授,東京大學教養部特任教授,著有《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文學卷》、《天下:江山走筆》等。韓毓海師還曾擔任多部電視劇編劇,其中有表現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我親愛的祖國》等。

《五百年來誰著史》的副標題叫“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借自歷史學家L·s·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斯塔夫裏阿諾斯在1971年出版的《全球通史》中説,他“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關注的是整個人類,而不是侷限於西方或非西方人”。韓毓海的這本書只是在形式上模仿了阿諾斯,而在內容上還是以一個國家——中國為中心,具有濃重的“中國問題意識”,他意在“以中國為本位”去觀察和描述最近500年的歷史,最終目的是為了探討深處大轉折時代的當代中國的世界觀。

這是一種將中國史與世界史融合的宏大敍事,改變了以往史學著作“中國史是中國史”、“世界史是世界史”的狀況。作者的興趣不僅僅在於詮釋中國,而在於解析當代中國道路的來路和去向。和通常對“中國模式”的分析不同,本書放棄並批判了通常人們所採用的“現代化”理論,這種分析理論興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暗含着一個邏輯,現代化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模式,發達國家遵循了這種模式就發達了,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沒有遵循這種模式,後者要想發展必須從制度上效仿前者,改變本國的政治體制、經濟結構和教育系統。韓毓海認為這種分析理論,如今在非洲和拉美遭遇重挫,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解釋。整體來看,韓毓海借鑑了“世界體系理論”,重新解釋了近500年來中國的興衰史,指出在世界殖民史中,中國興衰的關鍵在於國家能力的強弱,也即社會組織能力的強弱,對基層的組織程度和跟基層的聯繫緊密程度。

所以,韓毓海的書會選擇以1500年作為分界點,而不是其它年份。韓毓海以世界體系的眼光看近代世界史,認為近500年來世界只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歐美資本主義霸權的形成並橫掃世界,二是占人類1/4人口的中華民族在逐漸衰落之後走向偉大復興。因此,對“五百年來誰著史”的回答,答案並非只有西方資本主義,還應該包括中國道路。中國在以自己的教訓和經驗探索新的發展道路,一種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國道路。

而在解釋近代以來,西強東弱的現象時,在韓毓海看來,西方之所以興起而中國之所以衰落,並非在於西方採用了資本主義制度,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得到好的發育,而是因為西方建立了“軍事—金融—國家”相結合的特殊組織形式,以“軍商合一、軍政合一、資本和國家合一”的體制培育了較高的國家能力;而中國在明清時期的社會組織能力比較孱弱,因此儘管經濟上並不落後,但國家能力非常低下。社會組織能力孱弱的表現為,皇權無法直達基層百姓;貨幣供應委之於國外的貨幣市場,逐步喪失了財政金融上的自主權;豪民與外貿商人勾結,市場壟斷和土地兼併加劇,小生產者和小農流離失所,最終税收無着落,財政崩潰,無以養兵,軍隊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