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説課稿 閲讀(1.8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與保護環境同等重要”為主旨,敍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環保人士大聲疾呼: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事!

位於山豬潭邊的坪林村,住着幾十户人家,棲息着好多美麗的白鷺鷥,昔日的那裏有綠茵茵的草地,無邊的相思林,迷人的山豬潭。在這種生命綠洲裏,人們也一直引用潭裏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過着平靜愜意的生活。而今這一切不復存在。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正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所造成的悲劇。

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6個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品讀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品讀重點詞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環境保護認識的基礎上,明白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的道理。

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鷺鷥心理變化的過程,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説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則獨特的遺失啟事(出示遺失啟示的燈片),哪位同學願意為我們讀讀!你認為它獨特在什麼地方呢?

(預設: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鷺鷥不見了,人們感到很痛心,想把它們找回來。人們遺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從第22課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燈片和板書)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燈片)認準文中的生字,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完後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坪林村、山豬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

瀏覽全文,想想: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法指導:抓線索歸納內容

(燈片出示鷺鷥的變化:議論紛紛—都先搬走—急着飛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你看,多麼可愛的鷺鷥呀!多麼美麗的景色呀!(欣賞美麗風景圖片和鷺鷥短片)

(過渡語:真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坪林滿山翠,天光雲影映碧潭呀!)

2、(出示燈片)現在,藍色的湖泊不見了,綠色的山林不見了,美麗的白鷺鷥不見了。撿到的人還給了坪林村,還給了山豬潭,還給了大自然沒有?(沒有)是沒有還?還是不可能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通過對文中語句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時,老師提示學生邊讀邊找句子時,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習寫批註)

3、學生談看法。

預設1:工程車來來往往,整天轟隆轟隆的,塵土飛揚……巨大的看板擋住了鷺鷥回家的路線……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因為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還有人類的威脅,所以白鷺鷥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特別是“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和“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3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羣白色的鷺鷥。教師接:是呀,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

預設2:加上工人抽取潭裏的水,不到半個月工夫,山豬潭變小了……水田不見了,潭邊築起了堤防,堤邊正在修建環潭公路……潭面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小到當白鷺鷥去喝水的時候,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抓住“藍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山豬潭會變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會乾涸,會消失,所以藍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追問,比如:一個月後呢?半年後呢?此時的山豬潭是什麼顏色呢?)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1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個藍色的湖泊。教師接:是呀,藍色的湖泊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1、3兩句。)

預設3:……草地不見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導學生抓住“綠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感悟,得出山林被開發建山莊了,綠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2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片綠色的山林。教師接:是呀,綠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2、3兩句。)

4、再看看現實社會中,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吧!

(燈片放映破壞環境的資料:乾涸的河牀、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燒垃圾、日本捕鯨)

5、(出示遺失廣告的燈片),此時,你覺得我們僅僅遺失了藍色的湖泊、綠色的山林、白色的鷺鷥嗎?

6、説説:你此時心情如何?本

(預設1:氣憤、着急、沉重、憂慮、無奈)

(預設2:學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詞,先理解,在着重指導學生朗讀遺失啟示的最後一句,體會痛心疾首的感情,採用指名讀、教師補白(不可能啊)與學生個別對讀、教師補白與全體學生對讀、換讀)

五、情感昇華:

1、當最後一隻白鷺鷥被迫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時我又有些疑惑:它怎麼當初不和其他鷺鷥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時候才離開呢?

預設1:生答“如果這裏變成了山莊,那我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過渡:哦,原來鷺鷥認為建“鷺鷥灘山莊”不僅對坪林村的人有好處,對白鷺鷥也有好處呀!所以,它才沒那麼緊張呀!)

預設2:生答:廣告語讓鷺鷥認為人類會在開發的時候能保護環境的。

(出示廣告語)追問:從這則廣告你讀懂了什麼?(人類開發與動物、與大自然會和諧相處。)

2、可人類只想着發展,而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讓鷺鷥們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後只能絕望的離開自己的家園,此時,最後一隻鷺鷥最想對人類説什麼呢?

(引導學生的發言最後落在本文“和諧相處”的主旨上。)

六、 結束語:

鷺鷥有美好的願望,我們人類也有美好的願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最後,讓我們飽含激情朗讀這則能代表我們共同心願語段吧(燈片:將廣告語的最後一句改為:給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園!)

我相信:如果最後的鷺鷥聽到了,它一定會回來的!

説板書設計:

最後一隻白鷺鷥

沒那麼緊張 實在太可怕了 和 諧 相 處

説課稿 篇2

説課老師:張 超 説課時間:20xx年11月 説課年級:一 年 級

《畫汽車》説課稿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教材第一冊第11課《畫汽車》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法學法、教程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汽車》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

兒童從塗鴉期開始,就對外形各異,功能多樣,色彩豐富的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節課就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汽車的回憶、觀察、大膽地表現,從而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獨特的個性。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我把教學目標簡單的概括為三個方面:學會表現,學會學習、發展個性。教學重難點主要是:如何用想象、誇張等等方法去設計、表現汽車。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和分析的外形特點,讓學生了解汽車的異同之處,掌握汽車繪畫的步驟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物與圖片相結合的方法講解及示範,引導學生進入汽車的樂園,瞭解汽車的基本構造、繪畫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個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興趣,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多觀察生 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 瞭解汽車構圖。2、 自主完成一幅完整的汽車繪畫。 難點:將構圖、創新得以應用和發揮,完成一幅作品

三、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國小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

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師生間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課前鼓勵——比一比(亮點)

首先設置這一環節是為了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習慣和課程學習的自我要求和約束,同時為了鼓勵孩子更大限度的把課堂利用好,內容是:老師今天要在我們班評選五個小明星:1、問答小明星2、傾聽小天使3、觀看小寶貝4、坐姿小士兵5、巧手小畫家,看看隨表現得最棒,老師把小卡片發給他,下課每人獎勵一朵大紅花。

(二)視覺導入——看一看:

因為學生最喜歡唱歌看動畫片,通過兒歌和動畫的共同形式更直接讓學生知道所學的內容,從而引出本課課題—《畫汽車》。 (三)自主探究——想一想

學生最喜歡錶現自己,當我課件中出現幾張汽車的圖片讓他們認認汽車,找找相同的部分的時候,孩子們都會主動表現自己的所知、所見、所想。從而引出汽車從外形上看的組成部分。 (四)範畫示範——想一想:(亮點)

接着我設計了“範畫示範——想一想”環節,以學生們最常見的轎車為例,通過我的引導和學生的回答,分步驟先畫出車輪,在畫車身,在車身上再找車燈、車門、車窗等。同時為了發散學生思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找出答案和方法,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要出去玩,他們班有30多個下朋友呢,這輛小汽車能坐下嗎?誰能給他們想想辦法?方法有二:1、座大客車,大客車為什麼能坐下那麼多的小朋友,外形有什麼特點;2、開很多輛這樣的小汽車。兩個情境創設不僅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知道不同車的外觀特徵、性能和作用。同時強調畫畫步驟和構圖問題。 (五)思維拓展——猜一猜:(亮點)

找出生活中的車,讓他們説一説車的外形、性能和作用,同時讓學生猜一猜老師課件中的圖片是不是車,是不是有汽車的基本特徵,車輪和車身。從而打開學生的固定思維和模式,讓他們大膽聯想和想象,並鞏固知識點。 (六)大膽創作——畫一畫: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畫一畫”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理解理解和想象相結合基礎上大膽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鼓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畫出自己想象或生活中的汽車。 (七)展示欣賞——説一説: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説一説”的環節,通過:1、找構圖飽滿的,2、找最有創意的,3、給不足的畫面好的建議和方法。等但各方面進行評價和學習,這樣不僅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自己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同時讓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八)課堂小結——説一説:

同學們今天學會了什麼?還想讓你的汽車變得更漂亮嗎?下節課我們給自己的小汽車塗上漂亮的顏色!

最後,我給給學生鼓勵,五位小明星起立,大家掌聲鼓勵!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五部分:課題《畫汽車》、明星區、外形結構區、範畫區和學生作品展示區。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本課是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家園—地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國小生較全面地認識、瞭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單元,承擔着為本套教科書後續單元——《地球和地表變化》奠定基礎的任務,主要側重於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概況,學會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奧祕。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對這一科學史的瞭解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是不斷髮展的觀點,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培養過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對科學探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多數學生已經具有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新課程的標準和我對本課的理解,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科學探究:

(1)能通過查閲整理從書刊及其它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瞭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對“地球概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和猜想。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類為科學認識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2)願意合作交流。

3、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2)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多渠道查閲、整理資料,使學生知道地球有關知識。

難點: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提出問題,並能依據事實解釋假設。

四、教學準備:教師:認識地球的視頻。文字及圖片資料。

學生:查閲人們對地球的猜想及認識方面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本課授課地點:二樓多媒體實驗室。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與學法:《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本課用資料、文字、圖片,讓學生整理分析得出結論。採用多媒體展示,結合探究式提問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師生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了解古今人們探究地球的歷史的全過程,自主開展探究活動,給學生顯示自我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科學探究主人。

七、教學程序設計:基於以上這些問題的考慮,也為了更好地開展各項活動,真正突出活動的實效性、層次性、有效性,我設計了三個活動主題:第一,交流我們對地球的認識;第二,古人是怎樣認識地球的?第三,歷史上人們是怎樣證實大地是球體的?

1、第一個環節中,我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人造衞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並運用啟發式語言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人造衞星拍攝的地球照片,這美麗的地球是什麼形狀的,有關地球你知道什麼?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資料交流與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我認為這樣導課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認識事物的過程之中,拉開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序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通過師生資料交流彙報:讓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半徑約為6300千米,周長約4萬千米。

2、科學探究起始於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科學課教學應時刻關注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情景,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古代的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的'?他們認識地球是什麼樣的問題?進入第二個環節,師生展示圖片或視頻資料:第一幅是古人設想的“天園地方”圖;第二幅圖是古代人設想的大地——有三頭站在巨大的烏龜背上的大象駝着大地這塊園盾;第三是“渾天説”……在觀察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古人猜想的認識。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交流的畫面,意在給學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學中熱烈交流的場面,意在讓學生感到“古人的想法真奇特”來揭示了學生對人類認識地球過程的好奇心理,從而為繼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3、在第三個環節中,從問題入手,利用導向性的語言:“歷史上人們又是怎樣證實地球是球體的呢?”這裏採用師生講故事,多渠道展示資料。課件展示:麥哲倫、哥倫布航海史;圖片、文字等資料交流。並揭示課題《航海家的發現》。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任何偉大的發現都凝聚了人類不懈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願意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4、自由活動:

科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學生學會知識並不是目的,關鍵是啟發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真正的目標。因此,讓學生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説明地球是球體,自主開展探究活動。這個環節設計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觀察,並能用觀察到的現象去論證事物本質的能力。

5、拓展活動:

教學中給學生多一點活動,少一點限制。因為,科學課的探究內容有很多是不能在四十分鐘內完成的,可以將本課的探究活動拓展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進行更加深入的自動探究和實踐創新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談一談自己的構思,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想象,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將自己的課幻故事進行展示交流。如舉辦牆報展示、科幻故事會等。讓學生嘗試把學到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術、科學方法應用於社會和生活,給學生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成為科學探究者。完成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總之,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善於發現撲捉學生的閃光點,啟發誘導學生有效學習,引導學生互動,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從而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八、板書設計: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特做如下板書:

13、航海家的發現

地球是一個大球體,平均半徑為6300千米,周長為4萬千米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課文尊嚴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哈默等一羣逃難的人來到了沃爾遜小鎮上,他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仍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幹完活以後才可以吃。鎮長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莊園,甚至還把女兒許配給了他,因為鎮長傑克遜認為“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從這件事我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一句話:“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令我對哈默肅然起敬。一個在逃難途中仍保持自我尊嚴的人的確是個不尋常的人,他日後的成就就是以此基礎的。文中的鎮長傑克遜同樣令我關注,他是那麼善解人意,把尊嚴留給了哈墨,同樣也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和慧眼。本篇課文抓住哈默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他非常自尊。

(二)説學習目標

我班上的個別學生對尊嚴兩字背後的含義不是很明白,對怎樣通過神態、動作、語言來表現一個人不是很清楚。為此,我設計學生的學習目的是: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狼吞虎嚥”、“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麼是尊嚴。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哈默的故事和古今中外一些有尊嚴的人和事,理解尊嚴的意思,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味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描寫背後所藴含的深意,得到人文思想的啟迪。

(四)説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

1、直接導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什麼是尊嚴?誰有尊嚴?)

3、解釋“尊嚴”,解決簡單問題。

二、課件:再現人物風貌

讓學生觀察,講解畫面內容。(這就是世界石油大王哈默,他容光煥發,大腹翩翩,正笑容可掬地和我們的偉人鄧小平握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哈默於1956年建立了一個石油王國,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位。1979年,應鄧小平的邀請,哈默成為第一個乘私人飛機訪問西方的企業家,被鄧小平稱為“勇敢的人”此後他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合作項目,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14萬元。

下面我們跟隨課件進一步瞭解哈默的故事。要求邊聽朗讀,邊看畫面,然後彙報自己聽到了些什麼。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2、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在一羣飢餓難忍的逃難者中,有一個年輕人,他堅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得到人們的賞識與接納。)

三、深讀,整體感悟:

合作質疑:篩選有價值的問題在班裏交流:

1、字詞:學生自由上板寫出自己學會的詞語在班裏交流(1、形近字如遜---孫捶---錘2、多音字難3、詞語: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2、劃分出故事的開端、經過和結果

1)、閲讀故事的起因説説寫了一件什麼事?(鎮上來了一羣逃難的人,沃爾遜人熱情款待了他們)

2)、學習故事的經過合作質疑、自主釋疑,抓住重點問題在班裏交流

A、故事的經過主要講了什麼(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立即接受食物,而是堅持先幹活再接受食物,後來成了莊園裏的一把好手)

B、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的句子(説明了什麼)

C、賞析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對話,深度瞭解年輕人。

①“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嗎?”

他的心裏在想什麼?(不幹活就吃別人東西是

接受施捨,因為自己有力氣,卻接受別人無償的幫助,那就是接受施捨)引出:這樣他就會失去自尊。板書:自尊

②“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點明: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取食物,通過自己勞動獲取成果,我們把這個叫做什麼。板書:自立

指導朗讀第一、二句對話。讀出堅定的態度來。

從“稱呼”中深入感悟年輕人的品質。

出示傑克遜大叔的話:“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您幫忙。不過,等您吃過飯,我再給您派活兒。”

指名説大叔講話時是怎麼稱呼這個年輕人的。(您)讓學生體會傑克遜大叔也對年輕人產生了尊敬之情。讀好大叔的話。

③“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説。

這句話中你又讀懂了他怎樣的想法?(必須先勞動,後得報酬,才能吃飯)板書:自強

D、理解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①指名讀。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出示課件對照兩個時期的哈默,應驗了傑克遜大叔的話-----百分之百是個富翁

交流:説説他為什麼能成為石油大王,板書:尊嚴。

四、拓展,開闊視野

檢查學生自己蒐集的有關尊嚴的故事,沒有蒐集到的有老師發資料卡,看後上台演講

五、總結,深化主題

出示課件(知識聚焦)通過學習我知道了

尊嚴是禮貌:當你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一聲誠懇的對不起顯示出你的尊嚴。你也會讓人領略到你的尊嚴。

尊嚴是意志: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他的事蹟廣為流傳,他就有尊嚴。

尊嚴是毅力:當你在800米終點咬緊牙關,用力衝刺,為集體贏得了榮譽時,那你的尊嚴立即展現。全場對你肅然起敬。

尊嚴是勤勞:不白白接受他人的施捨,靠勞動換來食物。

尊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尊嚴是一個人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六、對照,震撼心靈

出示課件,説説你做過的“有尊嚴”或“沒尊嚴”的事(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七、尊嚴哈默

開端難民受款待接受食物自尊尊搭

不幹活不吃飯重建

經過年輕人例外贏得尊嚴自立他平

留莊園成好手人台

結果成為石油大王自強傑克遜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哈默成為石油大王的祕訣就是因為他有尊嚴。尊嚴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在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希望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有愛心、有恆心,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別人的心目中樹立美好的印象,贏得無從之寶------------尊嚴。

説課稿 篇5

引入:

培根説:“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歷史由人創造,歷史也昭示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探尋一個人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

展示課題──《報任安書》,作者──司馬遷。

談到司馬遷,總繞不開這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我解讀本文的立足點,也是切入點和探究點。

下面就是我的説課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報任安書》選自人教版山東省職教規劃教材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單元主題“彈奏生命的樂章”,本課為節選。

2.主要內容:節選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説身世不幸、探討生死大義,主題鮮明突出、情感酣暢淋漓。

3.個性解讀:基於教材地位與主要內容,結合單元主題,我重點解讀“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馬遷坎坷不幸卻又光輝燦爛的一生;命,即命運──面對坎坷與不幸,司馬遷的人生選擇。以“生命”為線串聯課文,研讀人生價值,深化單元主題。

【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高一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與文言句式,基本具備獨立的閲讀能力。本課註釋詳細,學生能大致瞭解文意,繼而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專業特點:我的授課對象為藝術專業學生,他們思維敏捷、個性張揚,但缺少對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並探究本課的“生命”主題,恰好彌補其不足。但授課要深入淺出、理趣並重,在情趣激發中逐漸滲透人生理念。

【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與學情,結合我對本課的理解,緊扣文本,我把目標整合為文言、文學、文化三個方面:

(一)文言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基本讀懂課文。

2.培養利用課文註釋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學目標

瞭解司馬遷與《史記》,賞讀本課文辭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標

司馬遷的價值觀對現實人生的指導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瞭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和通假字。

2.理解司馬遷的生死觀。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圖文混排》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第四章中文處理軟件Word2003第四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件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等等,達到圖文混排的效果,從而掌握美化和裝飾文檔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在文本中插入圖片藝術字和繪圖工具欄的使用,學會圖文混排的技術,為文字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學生熟悉的任務。同時,體現自主探索,分層次學習的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圖片的插入和調整

教學難點: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學情分析

1、學習者一般特徵:學習者為大一年級學生。

2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包括一下三方面:

2.1 態度:學習者對因特網有一定的瞭解,希望通過更深的學習。沒有對本節課存在着偏見和誤解、沒有畏難情緒等。

2.2知識: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認知較直觀,而對具體操作易於接受。

2.3技能:學習者已會熟練的使用電腦,

三、説教法

1、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演示法講述法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教學。為此,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採用以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踐操作等方式獲取知識,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提高上課效率。(如完成教學難點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就是採用演示法。採用直觀演示法組織教學,可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這節課的具體實現是在我校的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也能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教學準備

製作上課所用的課件,將學生所需使用的文字資料下發到每台學生機上。

四、説學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既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的思維隨學習內容而轉動,又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會了知識的使用,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協作精神,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製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餘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學生自主探索、協同學習的方式,通過任務驅動,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教師講解,學生再綜合練習的方式進行的。

(一)情境創設(5分鐘)

首先問學生:大家知道在2010年暑假都上映了那些電影嗎?把你們最喜歡的一部説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引出電影后,這個時候問學生還記得電影的主題內容麼?在學生都説知道的情況下,出示一張電影劇照(唐山大地震)。問學生知道它是那部電影的劇照及含義?出示一段介紹的文字,讓學生對文字説明和圖片進行比較。

在學生弄清楚後,引入今天學習的內容是怎樣在文檔中插入圖片,使文字和圖片二者結合,對文檔進行圖文混排。讓學生首先通過網絡,把電影的劇照下載到計算機裏面來。

(二)小組合作學習新知(25分鐘)

1、學習新知

在學生把圖片下載完成之後,出示任務:把剛才下載的照片插入到介紹的文檔中。老師指出文檔的位置和名稱,通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和範例。告訴學生書上已經介紹了插入方法,大家邊看書邊進行操作,學生接受新知識後,再啟發學生參照以前學過的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分組操作。

看到有完成的小組就詢問哪一小組的同學完成了,讓該組的一名成員上台來給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在學生講解完成後,老師對其進行補充和梳理一下操作要點,介紹圖片插入方法為:先插入,後調整。調整主要是對圖片的屬性進行設置,包括圖片的位置、大小、環繞方式等。

這個內容先讓學生看書自學,為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參照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也可以知道插入圖片的方法。通過遷移,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自主探索

在講解完圖片的插入操作後,老師引出美化和裝飾文檔的方式,除了設置文字和段落格式,還有插入“藝術字”、插入“自選圖形”、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等。

介紹插入“自選圖形”、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大體相似。“繪圖”工具欄可以幫助大家快速完成這些圖形的插入操作。老師讓學生回顧插入圖形方法,嘗試插入自選圖形。然後按照剛才學習到的通過對圖片格式的操作,對自選圖形進行美化。

(三)綜合練習鞏固昇華(10分鐘)

“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行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性應用是我們的目的。”因此,在學生學習了以上的方法後,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知識,用同樣的方法插入其他電影劇照的照片,使文檔內容更豐富,進一步美化文檔。

在學生綜合練習的過程中,課件展示兩種圖片工具欄中的作用:裁剪、旋轉,其餘的功能讓有能力的同學去嘗試。(實現分層教學,但不明確劃分學生層次,在實踐中,鼓勵已經完成任務的學生繼續進行創新實踐。另外,跟學生進行面對面輔導,讓學生都能完成任務,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都有繼續自主實踐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激勵評價總結歸納(5分鐘)

把學生完成的文檔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並進行評價。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評價方式有: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評價從作品效果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圖片插入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便於閲讀、自選圖形是否美觀、文字環繞方式設置效果是否恰當等。通過作品的交流評價,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長處得到弘揚,

使學生得到激勵,還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提高自己的美感,體現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穫,完成學案,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並對學案中的知識拓展環節給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課後蒐集素材設計版面完成製作關於2010年暑期大片的宣傳小報。

六、板書設計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文字圖表的佈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經典誦讀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但如何引導學生誦

讀的課實在是太少,本課通過李清照的前後時期的創作情感

的變化,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最終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誦讀,積累詩詞名句

2。通過比較不同時期作品,瞭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對詞作的影響。

3。解讀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懷。

“三分詩七分讀”,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

囿於時代和年齡的限制,體會詩人人生前後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以前的古詩文教學注重文本的分析而對詩歌的誦讀和詩人的感悟停留在表面,所以雖然學過很多古詩,但學生只是走馬觀花學過之後腦海中印象並不深刻,所以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聽讀、朗讀、帶着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學生自主鑑賞,教師指導學習。

三、教學過程

為了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積累詩詞名句。

2。通過比較不同時期作品,瞭解李清照人生遭遇對詞作的影響。

3。解讀李清照,感悟易安情懷。

(二)重難點

1。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猜人物: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

詞苑千載,羣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2。出示目標

3。作品背景

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侵時,他們為避兵亂,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後,李清照境遇孤苦,在歷經國破家亡、文物喪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歷盡人生坎坷,所以詞情極為悲慼。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4。朗讀,整體感知《如夢令》。

5。整體把握,明確季節,運用想象,勾勒出你腦中的畫面。(自由發言)

6。深入鑑賞。兩首詞籠罩着一種氛圍,即"愁"。到底是閒愁還是哀愁?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

7。朗讀整體感知《武陵春》

8。整體把握,明確季節,運用想象,勾勒出你腦中的畫面。(自由發言)

9。深入鑑賞。《武陵春》到底是閒愁還是哀愁?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

10。比較兩組詞,為什麼同樣的季節卻又不同的情感?明確現實生活對詩人的理想。

1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

(五)總結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李清照用清麗的語言,抒發了她對丈夫濃濃的思念,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憂愁而美麗的畫面。又用沉重的傷感,向我們道出了世事無常,人生變幻的無奈與悲慼。正可謂閒愁?哀愁?許是萬般滋味湧心頭!

(六)佈置作業 課後繼續蒐集李清照其它詩詞作品,進行賞析,積累名句,進一步瞭解易安情懷。

(七)板書設計

閒愁:閒適,愛戀,思念,山水

哀愁:孤獨,淒冷,沉重

説課稿 篇8

【學生實驗】再次做無水乙醇與鈉反應和水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

對比分析實驗現象,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鈉與乙醇、水反應現象的比較

實驗現象比較 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鈉與乙醇反應的實驗

鈉的現象

聲的現象

氣的現象

實驗結論

反應實質

【動畫演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

分析體會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實驗中的體現。

練習寫出其它活潑金屬K、Mg、Ca等與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氣反應

①燃燒:

②催化氧化

【視頻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將灼熱的彎曲成螺旋狀的銅絲伸入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反覆多次。

【學生實驗】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試着解釋可能的原因。

【動畫演示】催化氧化反應過程中有機物的結構變化。

總結醇發生催化氧化的結構條件。

c.乙醇的脱水反應

①分子內脱水:

【展示】乙烯的實驗室製備裝置。

【動畫演示】乙醇的分子內脱水反應的實質,弄清乙醇分子在該反應中的斷鍵位置,引出消去反應的概念。

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②分子間脱水

【動畫演示】分子間脱水的反應過程,強調乙醇的斷鍵位置。

從醇的氧化和脱水反應的過程中體會反應條件對反應產物的影響。

【小結】最後再和學生共同歸納本節的知識,重點歸納乙醇發生化學反應時化學鍵的斷裂情況。用電腦模擬演示,並且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設計幾道課堂練習題,使學生加深理解並鞏固所學的知識。

附: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二、乙醇的分子結構

分子式:C2H6O

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團:-OH(羥基)

三、乙醇的化學性質:

1、乙醇與鈉的反應

2CH3CH2OH 2Na→2CH3CH2ONa H2↑

2CH3CH2OH Ca→(CH3CH2O)2Ca H2↑

點燃

2、乙醇的氧化反應

a、燃燒: CH3CH2OH 3O2 2CO2 3H2O

催化劑

Δ

b、催化氧化: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

濃H2SO4

170oC

3、乙醇的脱水反應

a、分子內脱水: CH3CH2OH CH2=CH2 H2O

濃H2SO4

140oC

b、分子間脱水:CH3CH2OH 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

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小結:羥基決定乙醇的主要化學性質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數的意義”是學生系統整理和複習的開始。內容包括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聯繫。

2、總複習是將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回憶,進行系統整理,所以教材並未從知識的發源處着手,而是從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出發,既注意本節知識的系統化,而且注意與其它知識之間的聯繫,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得到加深,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3、教學目的是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數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掌握十進制計數法。重點是融會貫通數的意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同時也是難點。但由於是複習內容,所以顯得不太難。

二、説過程。

1、聯繫實際,自然導入。數學是一門實際操作性極強的學科。許多時候,我們都將它人為地純理論、枯燥化。“數的意義”本是與日常生活聯繫不太緊的知識點,但在分析數的出現場合後,我選擇了學生家庭情況的實際性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時效性,利用報紙上刊登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佈的數據,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後導入。

2、緊抓聯繫,完善歸納。複習數的意義的同時,重點抓住知識間的聯繫,讓學生通過分析、整理,促進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知識結構。

3、全體作用,促進建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促進知識結構的完善。

三、説方法。

1、開放教學,培養素質。

當今教研的潮流是提倡開放式教學,包括提開放性的問題,佈置開放性的操作內容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擴展學生思維,使學生能養成從各方面、各角度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能力。教學中,我注意設計開放式問題,在教師設置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回答,教師在此前提下不人為地設置思維框架,同時注意放手後的收攏,讓學生放而不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2、啟發引導,挖掘聯繫。

2÷9這個例子我一共用了2次,一在分數意義的導入,二在無限小數的分類前。第一次利用2÷9不能用整數表示計算結果,順利引出分數;第二次利用2÷9引出0。222……,通過啟發誘導學生觀察小數位數,從而引出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的分類卻不牽強附會。

四、説設計。

1、談話導入。

(1)上課之前,老師想向同學們瞭解一下你家裏有幾口人,誰想告訴大家? 學生2—3人發言。

(2)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我們能瞭解他們家的大致情況。20xx年xx月,我們國家也進行了一次每個家庭情況的調查瞭解,也就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為我們瞭解國家人口數量、結構及變化趨勢,為以後制訂國家政策都提供了依據。

(3)出示放大圖。這是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所得的部分數據。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中有哪幾種數呢?學生回答。

(4)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將有關數的意義內容進行整理。不過,老師有個要求,經過整理後,我們要能理解和掌握並靈活運用數的意義。

2、(1)什麼樣的數是自然數呢?舉些例子。(像1、2、3、4……)

(2)自然數可以用來表示什麼?(物體的個數)

(3)關於自然數你還想説些什麼?(最小、最大、個數、單位等)

3、(1)用自然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當一個物體也沒有,用哪個自然數表示?我們説0也是自然數。

(2)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在自然數中還有比0小的嗎?

(3)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應該怎樣排?0要排在哪裏?為什麼?

(4)我們知道,自然數也是整數的一種,大家猜猜看,有沒有其他的整數呢?(比0小的.整數)比0小的整數以後國中會學到,相信大家會學得更好。

(5)關於整數,你還有什麼問題嗎?(最大、最小)

4、(1)2÷9這個算式能用整數來表示它的商嗎?你想用什表示?

(2)有了分數就可以表示2÷9的商,那麼什麼樣的數是分數呢?單位“1”可以指什麼?意義中你想提醒同學們什麼?

(3)這個分數應該如何書寫呢?單位“1”是多少?(舉例) 看什麼決定分數單位?

(4)若用a、b表示分子、分母,則分數表示為,有什麼要求嗎?(b0)a可不可以等於0?a=0時,分數值是多少?

(5)指2÷9=,兩個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表示,從這個等式中你看出了什麼?你想説些什麼?“相當於”説明什麼?

(6)看,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大小有什麼特點?叫什麼分數?分子不小於分母,即分子大於或等於分母的分數叫什麼分數?(舉例)

(7)真分數與假分數的值與1比有什麼特點?

(8)你還有什麼要説嗎?(帶分數)指出:由假分數改寫而來。

5、(1)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什麼?表示這樣的幾份呢?

(2)還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小數)

(3)由此可以看出,分數和小數有什麼關係?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

(4)2÷9=,它的商能不能用小數表示?

(5)指0.222……大家觀察,數一數,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後面有幾位?它的小數位數怎麼樣?這樣的小數叫什麼小數?小數位數有限的呢?根據小數位數可以把小數分為哪兩類?

(6)你能舉出幾個無限小數嗎?你發現了什麼?(循環、混循環、純循環)

6、

(1)説出一個整數和一個小數,想一想它們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進率是幾?也就是滿幾進一?指出:十進制計數法。

(2)關於十進制計數法請看課本,並填表格。

7、(1)你還記得百分數的意義嗎?

(2)關於百分數的意義,你想告訴我們什麼?

(3)還學過什麼數?

8、數有許多廣泛的應用,所以我們要理解掌握好,以便更好運用。

説課稿 篇10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1課時《生活中的比》。整個流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分析,本人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的過程,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4、教學重點和難點:

其中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以及會求比值是本節課的重點,而難點是聯繫分數與除法,正確理解比的意義。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預設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學法

如何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

基於這樣的思考本課我主要採用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具體來説就是:課前給學生提供學案進行預習,課堂上先小組交流梳理出一致的答案,把還存在的疑問整理出來,老師把這些問題歸納彙總後,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繫把這些問題先後呈現出來,在全班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給予恰當的點撥,在給學生解疑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深層次,另外,在練習中應用聯繫生活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和數感。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激勵評價法,在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激勵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我努力滲透給學生積極自學、認真聽課、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在合作交流之前,我要求學生先要有成熟的思考後在進行交流,這樣的交流才有深度,才能閃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説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我分別概括以:

(一)、課前預習,學案導學。

我在上節課就佈置給學生一份學案,讓學生依據學案的預習任務,看書並找出相關問題的答案。這份學案是這樣設計的:

1、閲讀課本第48--51頁。(瞭解知識的全貌)

2、思考:

①比的意義指的是什麼?比的讀、寫法怎樣?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任何數嗎?比號怎樣規範書寫?

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③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比?

④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課前預習,可以把課堂中一些只需淺層思維的探究活動,提前完成,這樣既為課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時間,同時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會更明確。這樣真正實現“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意識,事實證明,這對“主體性高效課堂”的實現,。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質疑問難,小組交流。

學生預習了,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關注到學生的起點?學生預習了,課該怎麼上?怎樣找準切入點,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基於這樣的思考,我的教學策略是:

由小組長組織,小組之間逐個問題進行交流,把解決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都標註出來,老師通過有選擇性地參與不同程度學習小組的討論,整理出共性的問題:①比的意義理解只停留在淺層的文字定義上,沒有把握其本質;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③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前一個問題正好是本課的難點,後兩個問題是本課的難點。

(三)、回顧總結,完善學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識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對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的過程,完善認知結構。

①引導學生回顧本課自學和交流的過程,你有哪些收穫?(知識方面)

②如果給你10顆星,你會給自己評幾顆?不足之處在哪裏?(學習態度方面)

③介紹了關於0.618黃金分割比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獨立練習,當堂達標。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有經過操作,才能內化成技能,練習題的設計,必須在保證一定量的前提下,着重於質的研究,要使學生悟出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1、基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完成教材P51第2、3題。

2、開放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圓的半徑是2釐米,----------?你能寫出幾個相關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