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語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5.59K)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語言教學反思

語言教學反思1

《老師的手》這首詩歌中有幼兒比較感興趣小動物形象。為了激起幼兒的興趣,我特地將詩歌的內容以圖畫的形式展示出來,想以此來幫助幼兒記住詩歌內容。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幹,會做很多事情;理解折、捏、畫、做這幾個動詞的含義;培養幼兒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開始環節,我首先出示了第一幅圖,讓幼兒觀察並説説這隻小鴨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一下子就説出了答案:是用紙折出來的。於是,我拋給幼兒一個問題:你們覺得老師折的怎麼樣?讓幼兒仔細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緊接着,就有小朋友説:老師折的真好,老師真棒!

我很順利地將活動過渡到了第二環節學習詩歌。因為我把詩歌內容以圖畫的形式呈現了出來,所以,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把詩歌大致內容記住了,只是沒能完整地複述詩歌。於是我就帶領幼兒邊演示圖片,邊朗誦詩歌,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完整地學唸詩歌。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主要以提問為主,讓幼兒嘗試説説看老師還會做什麼。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參與到語言表達的行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有機會表達、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圖畫的作用下,基本上能跟着老師完整地朗誦詩歌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説一説,並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並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後,我並沒有按照幼兒的意願進行適當調整,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這使我感悟到教學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需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

不能只注重教學的步驟,而沒有真正體會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通過反思,使我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教學活動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的教學,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地學習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語言教學反思2

從教十餘年,在這次崗位大練兵培訓學習中受益匪淺,對此次學習進行反思總結,深感自己在教育教學上存在如此之多的失誤與不足,學以致用,前車之鑑,以此警告自己。

一對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台是教師的舞台,教師要想把這台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

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以往寫教案時,就簡單的按教材的教學內容的順序和以往的經驗一氣呵成,現在,認真想想,才發現其中缺乏新意,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程式化的過程,沒有體現出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在以後教學中,我會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將一些重點、難點知識設計成關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比老師反覆講解的效果要好。如今我深知,只是憑藉經驗來完成任務是不行的了。

在以後教學中我會應經常問一問自己,哪些教學行為及其觀念是正確的,為什麼;哪些是不正確的,問題在哪裏,應該怎麼辦。通過反思,讓我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只有深入鑽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是尤為重要。

在這次學習中我意識到國小教學,尤其是數學教學更多的是照顧的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孩子的年齡小,具體的形象思維佔據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準備實物,也就是教學上所講的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多用這些實物去刺激他們的大腦,擴展他們的思維,用具體的實物去幫助孩子們思維的延伸,這有助於他們抽象思維的開發與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俗話説,手腦並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手上動的多,見的多,腦袋裏才裝的多,到時可供提取的才會多。教學上的多動手做,多動腦思考,這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的想象思維,為其創造插上翅膀。基於此在平時我要多收集教學掛圖,教學模具,多製作教具,有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製作教學器具,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二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此次學習我意識到對教學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三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感悟到,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四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這讓我想起平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在本次崗位培訓中,自己的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一定會將本次學習的收益,很好的應用於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更進一步。

語言教學反思3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真情告白:

一位青年教師剛走上講台上就打定主意,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穿插遊戲,多讓學生動腦動手,課外不佈置太多的作業……,一時間,許多學生都愛上他的課,語言教學反思隨筆。可一個月後,學校進行月考,這位老師教的科目成績全鎮倒數第三,校長狠狠批評他一頓。他茫然了——“我還要不要繼續改革呢?”

分數,分數,分數!學生要分數,家長要分數,學校要分數。有人説,教育若能撇開分數,一定變得十分美麗。然而,如果不憑分數,我們怎麼能分清哪位學生的理解力最好,哪位學生的想象力最高呢?不管學生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沒有不考試的理兒。我認為上述這位老師是一個有理想有創造精神的年輕人,他珍惜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有工作熱情,敢於大膽創新,雖一時受挫,但只要善於反思,總結教訓,不氣餒,將來總有一天,成功定會向他敞開大門。相信在他的帶領下,他的學生必定素質好、分數高。

那麼,有沒有某種辦法或途徑讓老師操作起來,既能培養學生素質又能提高學生分數的呢?有,但需要各位老師自己去探索、領悟、總結。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各課程有各自的特點,各老師有自己的特點,各教學班也各有千秋,東施效顰千萬來不得。關於這個方面的問題,我反思過,也觀察過,實踐過。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語文老師的性格氣質等綜合個性特徵將深刻影響着學生的語文學習,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可比擬的。

語文課程很綜合,天文地理等等無所不包,所以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相當緩慢。但語文學習也有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知良好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這一點語文同行早已熟知。

假如學生遇到的語文老師很勤勞,很有責任心,他就一定會勤於督促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活動,是否天天寫日記,是否天天堅持讀點書……這樣一來學生就受益。

再假如這位老師能夠帶他們三年,三年堅持下來,學生多麼的榮幸!假如學生遇到一位語文素養很棒的語文老師,他有一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很會吸收社會生活提供的種種資源,很會享受讀書學習或感悟生活帶來的'各種樂趣,他性格又很開朗、風趣、樂觀,充滿愛心……那麼,這位老師上課一定是充滿激情,天天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呈現給學生,還能把自己怎樣學好語文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假如教三年,他的學生一定耳濡目染,不僅可收穫老師帶給他們的豐富的詞彙,還可收穫為人應具有的大度樂觀,還收穫着美好難忘的師生情誼…… 在我自身的學習生涯裏,國小遇到一位這樣的語文老師,可惜國中再沒有遇到。至今回想起來,十分信服一位教育名人説的一句話:“一個人一生當中,能遇到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是一種幸福!”

説學生幸福,因為他們既可以培養各種語文素質,又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逐步提高語文成績。他們不僅得到了語文課堂上的聽説讀寫訓練,而且有一個讓他們有求必應的好向導陪伴他們——這位老師既是語文學習方面的好向導,也是探索人生真諦的引路人。

我的理想就是當這樣的語文老師。

語言教學反思4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正確發展語言。對於小班的幼兒教學來説,應以教師講述故事為主要部分。

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得清楚,節奏要比平時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語言的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而是要講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變換,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傾聽的積極性。

我在講《鴨媽媽找蛋》的時候,在講第一遍就直接用上了教具,當時已經發現有的幼兒把注意力集中在掛圖上了,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講述第二、三遍的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於在講述第三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

其實現在來看,一般在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語言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是必要的,教學過程中確實需要時時反思才能有所提高,經過這一階段的教學體會有三:

一是深刻的體會到教育就是幫助人培養良好的習慣。對於九年級剛開始學物理學生,做題時常忘了寫公式、帶單位、運算過程不規範,經過不斷的糾正,學生學習物理的習慣正在逐漸養成;物理課代表還沒有與老師形成默契,故課代表的習慣還需進一步的培養。

二是受教學反思的啟發,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應不斷反思。在學習第二章計算題時,強調解題後的反思:反思解題方法、反思解題答案、反思錯解、反思特點、反思學法。

三是讓自己和學生同時享受快樂。人要高高興興地活着,育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變人的苦樂觀。可能是教的班多,嗓子又不太好,所以感到特別累,我怕把這種感覺帶給學生,於是我不斷的調整自己,把快樂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我要和我的學生一起熱愛生命,享受生活。

魏書生説得好“享受是生命的支柱。”我認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樂。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兩重性,有陰有陽,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敗。

人要把生活的攝像機對準光明面,這樣經常面對光明,看到成績,就會產生無窮的生活動力,會有無盡的生活樂趣。

我認為教書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能經常強化享受這根神經,就能經常站在享受這個點上,來尋找享受的理由,體會享受的快樂。

語言教學反思6

《荷花》是葉聖陶先生筆下一篇精美的寫景散文,讓我們領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韻,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語句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荷花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時,我注重朗讀感悟,增強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通過口誦心記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文章的第二、三段寫出了生機勃勃的荷葉及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

通過“挨挨擠擠、碧綠的'大圓盤、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讓學生在解詞、析句、悟情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更使學生認識逐漸深化,感情逐漸深入。

我採用了繪圖的方法,在學生解説的同時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圖形象直觀的展現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採用了配樂朗讀與舞蹈表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覺得自己美嗎?”我熱情滿懷的説。“美!”學生異口同聲。我抓住時機,“好!那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讓我們一起來釋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樂響起,我們大聲誦讀,翩翩起舞又姿態不一,一時間教室似乎就是一個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開的美妙想象再現得淋漓盡致。

課外延伸部分,多媒體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鮮花圖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頭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節教學我最滿意的是學生學會了寫景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細心觀察+豐富想象+細緻描寫=精美的文章。在以後教學中應該把這種從文本學習到挖掘文本外資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實現教育的目標:學以致用。

不知之處是,在展現荷花美時,荷花圖應該讓學生上台畫出學生自己文中筆下的荷花,這樣就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了。

語言教學反思7

這節課以遊戲貫穿整節課,通過讓學生們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經驗。能接觸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整理。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去的思考問題。

教學例題中用到了邊閲讀邊思考是第一種方法孩子們學的都不錯,第二種方法我單純的教學生連線法,課後覺得其實上課時應該説明這個連線法也是要變閲讀邊連線,學生會理解的更透徹。

課前摸眼睛的活動就吸引了孩子,課上用猜一猜神祕嘉賓柯南作為導入,孩子們更想和柯南一起活動,也很想成為小偵探,這樣就充分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我覺得這個導入真的很適合這節推理課,這樣就很自然的教學例題。例題的列表法,班長用的方法很獨特,很新穎,當時我看到他的解法的`時候非常高興,因為我試講了兩個班都沒有這樣子做法的孩子,使得這節課更加的充實,真是太好了。

練習孩子們做的也不錯,老式的電腦孩子還以為是最貴的呢,可惜我並沒有對學生解釋那種後面帶音箱的是老式電腦才會是最便宜的,要是解釋一下孩子們會更加明白的。另外柯南送給孩子的一首兒歌孩子也非常感興趣,創色遊戲中孩子們的興致高漲,我也很興奮,就多叫了一組上台表演,最後總結時就拖延了一點時間。

語言教學反思8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兒是非常喜歡的。對於欣賞美音樂,卻一定需要老師的精心引導和欣賞意境的刻意佈置,才能使幼兒真正學會感受到其中的含義。

在《搖籃曲》音樂欣賞活動中,要達到的活動目標有兩個,

一是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現《搖籃曲》柔和、寧靜的音樂特點,

二是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濃濃愛意。

在活動過程中,我精心導入活動,創設睡覺意境,自然進入活動主題,以遊戲方式讓幼兒靜息,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説説媽媽使寶寶快快入睡的方法,講故事、唱歌等。

我一邊歌唱《搖籃曲》,一邊做哄寶寶入睡的動作,頭和身體也隨之輕微擺動。孩子們表現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後師幼一起表演爸爸媽媽唱《搖籃曲》哄寶寶入睡。

然而,當我播放音樂時,卻引起了不少孩子的驚呼聲、歡笑聲,哪裏是哄寶寶睡覺啊!分明就是衝鋒號吹響了一般。

原來,因為《搖籃曲》是美聲唱法,聲音音色飽滿,底氣十足,加上初始時音量涉嫌稍大,孩子們乍然一聽,很震撼,後來,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調得稍小一些,引導孩子們再次欣賞,才慢慢達到了目標。反覆欣賞時效果就比較理想了。

感情的表達有時美聲唱法是最豐富的`。經過反覆探索,把握好音量調的高低,老師的引導、意境的創設,幼兒還是能基本達到活動目標,這次美聲唱法欣賞活動使我初步積累了有關方面的經驗和感覺。我深刻的體會到,對於此類音樂的欣賞教學我還很缺乏專業水準和經驗,尤其是教學活動中美聲唱法方面的學習更應該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