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孔子》有感

讀後感 閲讀(9.25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孔子》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孔子》有感

讀《孔子》有感1

我讀了一本有關政治和思想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寫孔子一生所經歷的故事,孔子的思想對後世中國的影響很大,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説了又説。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會見》故事一開始,南宮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後,曾向魯昭公建議派他和孔子一塊兒去洛陽京城觀光。魯昭公答應了。

好學的孔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那裏歷史悠久,還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住在那兒。老子聽説孔子來了,便套上車,到郊外去迎接。又讓僮僕把路打掃乾淨。孔子也依照當時的禮節,把見面禮大雁捧着送給老子。

老子的年紀比孔子的年紀大得多,經驗閲歷也豐富的多,他所接觸的文物歷料也遠比孔子這時。所接觸的'廣博的多。這一次會見,對孔子來説是極其有益的。老子來説他缺少了什麼朝氣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合起來,就構成寶貴的一種東西。幾天後,孔子要離開洛陽了。老子依依不捨的送行,並根據自己的處事狀態送給了孔子幾句話。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囑,懷着感激回到了魯國。它建造自己的弟子時,還不住地讚美老子:“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常被人鈎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走,可會走還常落了網。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他,他愛在雲裏來就雲裏來,愛在風裏去就風裏去,他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傳説中的龍,我沒法摸到老子這個人,老子就像龍一樣吧!”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像孔子一樣好學。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就不會放過。他和老子一樣也是一條龍,我無法摸到他。

讀《孔子》有感2

孔子(前551——前479)就是其中傑出代表。他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偉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這一個暑假,我讀了《至聖先師孔子》:孔子在嬰兒時便失去了父親,又在少年時沒了母親,從小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的他練就了一副魁梧健壯的體魄。

後來,孔子憑藉堅韌不拔的意志立身於世;自學、自力、自強,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最成功的私立學校。他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又一個的第一,也因此名揚華夏、啟迪萬代,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是我們的好榜樣。例如在學習這一方面,孔子讓我知道不能知難而退,要繼續向前攀登,不管有多難、多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遇上難題,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找到最好的方法,去解決。

關於人,英國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説:人是“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世界萬物,人是最為寶貴的。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確的`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當時,只有極少的人當上了奴隸主,絕大多數人是沒有人權、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而孔子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以他平等博愛的胸懷,教導自己的學生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孔子的思想實在是太深邃了,這本書中所展示的只是他廣博的思想之海中幾顆珍珠!正因為古代中國有孔子着一種要求上進待人不論高低的人,中國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

讀《孔子》有感3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的歷史悠久,何其輝煌,那些輝煌被記載在一冊冊書中。可從未被塵封,中華上下五千年,他們一直活在人們心中。

今天看了關於《孔子》的歷史的電影,它狠狠的抨擊着我的內心。將近兩小時的影片,卻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文字,從他口中説出的一句又一句經典無不刻畫了一個鮮活的形象。

最打動我的有兩個鏡頭,孔子被放逐出境,當時連老天都映襯着孔子的處境下着傾盆大雨,氣氛沉重又讓人不禁揪心,拋開妻女對一個男人來説是多麼不易。馬車走了半路,車輪陷進了泥中,孔子師徒試圖拽馬使其擺脱泥淖,卻不料被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麼釋然,又令人悲憫,這是一個失意之人最後的暢然!

第二個鏡頭,孔子及其弟子駕着馬車過一個大冰河的場景,不料,冰面開裂了。竹簡都掉進了冰河裏。顏回想都沒想直接跳入湖中撈取竹簡,天寒地凍,下着鵝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層冰霜,在這極寒的地方,別説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覺得受不了。

顏回一刻不曾停過,他極力擺動雙臂在冰湖裏遊動,將一卷又一卷竹簡打撈上來。竹簡都撈回來了,可顏回再也沒有上來,永遠被封在了冰層中。孔子一聲又一聲絕望地喊着顏回的名字……牽引着人們的心靈,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孔子後來的生活是在風餐露宿中度過的。就連一碗清可見底的湯,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悽慘的,可以是光輝的!

跳進歷史的長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願化作一個標點,結束最後一個長卷。不讓光鮮的背後只剩空白!

讀《孔子》有感4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裏面講的是孔子他的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其中我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會見》。

在這個故事中,孔子被魯昭公建議去洛陽觀光,於是孔子到了洛陽。正好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裏,於是孔子和老子交流了很久。孔子缺少老子的知識廣博,而老子缺少孔子的積極和熱情,於是他們兩個人在一起就成了互幫互助的兩人。老子教給了孔子很多,孔子也學到了很多,甚至就是孔子所熟悉的禮數方面,也證明老子比他懂得多。孔子在老子這兒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地給他送行。而且還贈了他一句話:“第一,你所鑽研的大多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那麼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固然應該出門坐車闊綽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聽説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在家庭裏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而孔子也忍不住讚美了老子。説:“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是經常被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游水的,還是經常被人釣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走,可會走的也經常落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他。他愛在雲裏來就在雲裏來,愛在風裏去,就在風裏去,他愛上天上天,這就是傳説中的龍。我沒辦法琢磨老子這個人,老子就像龍一樣吧,

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做一個謙虛的人。

讀《孔子》有感5

這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發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看着看着,我覺得這本書好有趣,下面還有註釋。這本書裏講了我不知道的孔子小時候的事情,比如説孔子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死了,還有孔子小時候很謙虛等等一些事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的故事:《第六章走向成熟的道路》,這張章講的是孔子自從經過老子之後,他就把過去的一些偏於主觀的做法有意識的減少了一些,他遇事也能冷靜的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就是使得他更為人們所欽佩了,於是他的弟子多了起來。他很從容的對門徒們説:“學會的東西時常去温習,不是很有樂趣嗎?有很多志同道和的`朋友很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研究學問,這不是令人高興嗎?自己有本領,可是沒有什麼人知道,但也沒有什麼不愉快,這不是有涵養的人麼?”這就是孔子一時期的心情,就是他從孤苦伶仃的童年起,經過挫折,經過自我教育,學了一些本領,又接觸了有閲歷的先輩老子,自己已經從事着教育事業,同時對從政又有一些希冀時的孔子的心情,這時他還不到三十五歲。讀到這裏,我就心裏暗暗敬佩孔子:三十五歲之前就有這麼多本領,怪不得孔子有這麼大的成就。如果現在有人都像孔子那麼勤奮,那這樣的人肯定是人才。雖然孔子很博學,但是他並沒有驕傲,還謙虛的説他只會趕車(一個全才的人必備的本領就是:禮節,音樂,射箭,趕車,識字,計算,在這裏頭趕車是認為最低下的),這點我們就要向孔子學習了,他的道德、文學高、品質優良,還很謙虛,我們也要做一個像孔子一樣的人。

讀《孔子》有感6

《孔子》這本書是屬於世界偉人傳記叢書一類的,它主要介紹了一些世界名人的一些事,《孔子》就是其中一本。

被稱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而受古今中外人士所景仰的偉人——孔夫子畢生的.事蹟,就可以從這本書中統統知道。

孔子從小就聰穎過人,固然四得自先天的優良條件,但立志向學,卻是得自慈母的諄諄啟導。由此,我們可以相信“偉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這本書從孔子不平凡的的誕生寫起,以至周遊列國、問禮從政,最後獻身教育、流芳萬世……原原本本,細述無遺,能使我們對孔子的一生可有概括的瞭解。

孔子教導弟子們的一言一行,充分地表現出他的尊嚴偉大;對於禮、義、廉、恥的推崇,更為備至。論語就是將他當時對弟子們所講的話彙編而成的。

儘管世界日新月異,科學突飛猛進,我們對於“至聖先師”的一言一行,仍當奉為圭臬,才不致失去“文明國家國民”的美譽。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一起去了解偉大的先輩,一起去向他們學習吧!

讀《孔子》有感7

我讀了《史記》中孔子的故事,知道了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從30歲開始一直從事教育。相傳,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個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

孔子是一位品學兼優、虛心好學的人,他從小就十分崇尚禮制,讀書也十分勤奮、謙虛,他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提出要不懂多問。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創立了儒家學派,他勸君主要以“仁”治國,要愛護老百姓還要講禮儀,孔子説“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孔子一生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卻不得志。孔子在二十歲就立志想成為大官,但是由於敵國的詆譭,使得他在50歲時才做了一個小官,叫大司寇。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經過多年的研究整理,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著作,這些經典一直流傳至今。孔子的一生中有許多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經過他的弟子和次弟子的整理,編成了《論語》。

孔子是一位聖人,他的思想影響了全人類,我們中華民族為孔子而感到驕傲。

讀《孔子》有感8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主要是關於孔子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盧國邑,三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據説孔子從小就很喜歡禮儀,讀書刻苦,對古例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都要學習“六藝”,即禮儀、音樂、射箭、駕駛、寫作、計算都很精通。孔子因努力工作而漸漸出名。後來,他從事教育事業,經營私立黨,共招募了一千多名學生,帶他們周遊列國。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尊敬孔子。首先孔子從小就喜歡禮儀,讀書通過刻苦努力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很佩服,這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有禮節,不懂禮節的人可以像野人一樣偶爾開玩笑。特別是在盛大的宴會或儀式上,必須知道責任飲食,不能失去大體的`東西。所以禮儀很重要。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之所以是創始人,是因為他勇於創新,孔子教的很認真。他新穎大膽的創新精神使我非常佩服。如果孔子沒有這麼多原創,我們也學不到這麼多禮儀。因為孔子把畢生的精力都花在了教育上。孔子編纂的《詩經》、《尚書》、《春秋》等書籍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所謂的“麪條”!這是他第一次促進教育的發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語有云:西山有吉根,學海無止境。我們要從國學大師孔子那裏學習和吸收中國文化的養分和精髓!

讀《孔子》有感9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值得觀察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它們,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奧妙。再往遠處看,那嬌豔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風中搖擺。於是,我拿起一個小型的煙花;塗上了美麗的顏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謀,老狼便從身上拿出一顆藍寶石對奇奇説:“你可別小瞧這顆藍寶石,它能給你變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逢凶化吉,請你收下吧。

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我曾經在數學小測驗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回家後我也不管了。

就在這時,媽媽拿了一本我已經讀爛了的書,告訴我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氣餒,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靜下來,萬變不離其中,多看書,仔細想一想,肯定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平時我要多做一些練習,關鍵是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去戰勝它。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論語》,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運用到學習當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難,只要懷着一顆堅定的心,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當我們學到了知識本領後,長大後才能回報祖國。

讀《孔子》有感10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主要是講孔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在魯國陬邑,三歲時,他父親去世了。據説,孔子從小很愛禮節,讀書很刻苦,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都要學回“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孔子做事很認真,漸漸出名了。後來他從事教育事業,辦了個私塾,一共招收一千多名學生,帶着他們去周遊列國。

讀了這個故事,我非常佩服孔子。首先,孔子從小愛禮節,讀書很刻苦,對他一生有很大的影響。我很佩服,這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有禮節,不懂得禮節的就如野人一般,有時候還可能會鬧出一些笑話。特別在隆重的宴會或儀式上一定要知書識禮,不能有失大體。所以禮節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之所以是創始人是因為他勇於創新,而且孔子教書非常認真。他標新立異、勇於創新的精神我很佩服。如果沒有了孔子這麼多原創,我們也學不到這麼多禮儀,就是因為孔子將一生的`精力放在教育上,才會將這些知識流傳到今天。孔子編成的《詩經》、《尚書》、《春秋》等書籍就是我們當今要學習所謂的“國粹”啊!是他第一個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語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就應該從國學大師孔子身上學習和吸取中國文化的養分與精華!

讀《孔子》有感11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孔子帶領弟子們去泗水河畔遊賞,借水來教弟子們做一個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其中我最為深刻的是孔子説的話:“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温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中。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這句話寫出了水好像人一樣温文爾雅、百折不撓、求真求善求美。孔子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學生。

孔子是借物喻人,讓自己的弟子學習真君子,他借水談論弟子們的志向中。讓子路和顏回的'性格更加明鮮了,子路是個性格大方直爽的人,顏回是個温文爾雅的人。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子路是個有福同享的人,顏回是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他們受到孔子的教育,更確定了他們自己的志向中。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做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要温文爾雅、百折不撓,還要多多學習,要學而不厭、見賢思齊、有教無類。孔子是誨人不倦樂此不疲,孔子採用了託物言志喻之以理。我們要逝者如期,川流不息,我們要做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

讀《孔子》有感12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大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音樂家,學習要精益求精作文。

他的好學精神一直為後人所稱道,他拜師學琴的故事也為後人傳為佳話。孔子小的時候,十分好學,他曾經跟隨魯國的樂師師襄學琴。有一次,孔子跟師襄學一首曲子,學了許多天後,孔子已經能夠嫻熟地運用技巧,將曲子彈得婉轉流暢、悦耳動聽、完美無缺了,但他仍然不滿意,仍然繼續反反覆覆地埋頭彈奏,不肯學習新的曲子。直到有一天,孔子終於在彈奏時頭腦中浮現出了作曲者的形象了,他才興奮地要求老師教授他下一首曲子,國小五年級作文《學習要精益求精作文》。孔子是多麼富有鑽研精神啊!連他的老師師襄都不得不佩服他。孔子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學生,我們就應該像孔子那樣,把老師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學好、學深、學精、學透,而不能似懂非懂、不求甚解。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像孔子那樣有學問的人。

讀《孔子》有感13

開學伊始,我有幸拜讀了周勇的《跟孔子學當老師》一書,讀過之後深感受益匪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職業不是一個風光無限的職業,經常能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工資水平不高,要乾的工作卻不少;抱怨現在的學生沒法教,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等等。為什麼孔子卻能把老師做的有滋有味,並且他的思想在兩千年多後依舊讓人頂禮膜拜,而我們當老師卻當得這般“身累”和“心苦”呢?

我認為孔子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是他能終身堅持一種信念,人類在歷史長夜中,沒有信念,一定會走失,儘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燈光,其自身的光亮,與茫茫黑夜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他能給行進在坎坷路途中的夜行者一份動力、一個希望。孔子有的,我們沒有。我們幾乎從未像孔子那樣,有着明晰堅定的信仰,更不要説曾用盡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們也從未通過求知、教學體驗過猶如愛情般的'刻骨銘心。

讀過此書之後,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教育其實就是一個默默奉獻的講台,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堅守自己的信念。那就是每當我們走上講台,就要有一份不能褻瀆的責任,儘自己的力量去傳授知識,傳承文明。當週圍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裝點衣食住行的生活時,我們就要能收起些許膨脹的虛榮,思考着怎樣給孩子們一片更廣闊的天空,如何去培育一顆健康向上的心靈,然後,去享受燦爛的陽光和醉人的月夜,享受這簡單而充實的生活。

跟孔子學當老師,就要學習孔子對教育、對教學的熱愛之情、執着之心,在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一份執着、一份信念,把自己的書教好,把孩子們教育好……

讀《孔子》有感14

一個人是否高尚不在於他是否擁有英俊的外表,而在於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與內在的自身修養。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進階階段,提升自己的境界。而聖人孔子,雖相貌奇醜無比,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矚目。

孔子自幼孤苦,與母親相依為命。但他接觸到禮樂時,樂此不彼,豐富了他的內心世界。即使孔子在士族大家季氏的邀請中被拒後,仍是內心愉悦: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見青年的孔子受挫後並沒有先責怪他人,而是立志温習學習的內容,繼續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所以他才能在三十歲時創立私學,與學生亦師亦友。

步入中年的孔子的知識沉澱量更加豐富,他能巧妙的回答五花八門的問題。但他堅決不接觸有關神鬼的話題他認為若傾於神鬼,則國亡。孔子此時的言論最具有力量,他常常權衡所有的方面和利弊斷言,例如他會考慮到人性和法律;同樣,決斷也要有分寸,要節制。五十歲的孔子被流放在國外,然而他並沒有為此悲傷,反而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傳承禮樂文化,鑄造人們的精神家園。孔子的思想隱隱告誡我們,要避人不避世。即使厭倦了世俗的一切,也要默默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這也是每個人的天命。

孔子隨歲月逐漸衰老,生活的經歷也更加豐富。他能笑對別人的任何言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並冷靜分析,堅持自己的立場,不人云亦云。孔子曾道:所謂一個人的高尚情操,只有二字忠和恕。忠乃對君子忠誠;恕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故而此時的孔子內心自由,又有自身的行為約束

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不斷提升自己。我們又該如何學習他磨練自己的情操呢?首先要心平氣和,不得憤怒;其次,應要知禮,懂禮,守禮,用禮;最後要學會融會貫通,增強自己的判斷力和巧變力,才能遇到任何困難時迎刃而解。與此同時,也要抓住所謂禮的中心忠和恕,忠君子,恕他人,這亦是儒!

讀《孔子》有感15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説的,出自《論語.為政》

孔子是一個“頂天立地”的高人,他不但是外形上的高人,從歷史意義上來説,他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人,他以一個窮苦孩子出身,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一己之力,鑄就華夏子民的`心理模式,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成為了後人心中的“聖人”。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到了亦歌著的《孔子》,對這位“聖人”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他雖然生活清貧,卻始終未動搖過對知識的渴求,“學而不厭”是孔子一貫學習的作風,在學習上,孔子必定將所學學通、學透,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孔子怎樣用指法音調去彈一首曲子,孔子認真聽講並反覆練習,一連幾天老是練同一首曲子,師襄子説“這首曲子你已經學會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卻説“老師,曲子的調子學會了,但奏曲的技巧還未學好”,又過了一陣子,師襄子就他學新曲,可孔子卻説還未領會曲子的神韻和志趣,又過了一陣子,他認為自己還未體會曲子的作者和為人風貌,一直不停地練,直至體會出曲子的作者必為周文王為止,使師襄子大為佩服,並認定發揮和光大音樂的希望在孔子身上。而聯想上自己學音樂,不肯吃苦,能偷懶就偷懶,小提琴或笛子,爸爸媽媽讓我多練一會兒,我練那麼一兩遍就説自己已經會了,或是累死了,死活不肯多練,學別的東西也是如此,只求一知半解,只要會一點兒,就自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不肯再學。

讀完《孔子》,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特別是他學習的精神,知道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肯下苦功夫,每一樣東西都一心一意地好好去學,一定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