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5篇】

讀後感 閲讀(8.97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讀着《愛的教育》,我思緒萬千;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起伏。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正站在我的眼前,時時感動着我,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有時,我自己彷彿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

記得有一次,我遇見一個伸手向我乞討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過。記得有一次,我遇見一個伸手向我乞討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過。和卡羅內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麼殘忍,多麼渺小呀!雖然我上前掏盡所有的零錢給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殘酷的`生活現實,但至少可以給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絲温暖吧。在處理與同學的關係上,我有時也會因為小事而與他們吵架。其實,在世界上,處處播撒着愛的花粉。就拿這一次四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來説,從人們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地伸向災區。俄羅斯、日本等國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隊、醫療隊。人們紛紛向地震災區的人們捐款捐物,希望幫助他們早日重建家園;學生們也把買玩具、吃零食的錢省下來,捐給災區的小朋友們,希望他們能在日住上樓房,早日重返教室。這就是愛,毫不吝嗇金錢,毫無保留地奉獻愛心。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説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讀後感2

今日,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很受感動和啟發,這是我讀過的最感人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者亞米契斯的作品。這本書以一位國小生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良狀態和各種階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的情感和不一樣的看法。如:教師、賣炭人、石匠、鐵匠他們都很平凡,但都有精彩的人生!渺小中見偉大,平凡中見真情。書中還有形形色色的國小生,有好學生,有壞學生,他們有的`有顆虛榮的心,有的有顆感恩的心,有的甚有一顆報仇的心。他們的感情豐富多彩,讓人難以琢磨。

讀後,一陣陣的強烈感情湧上心頭。深深地感受到我們人類是多麼需要互相幫忙、關心和理解對方啊!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有一顆完美的心靈。就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

每一天往返與學校,一些標語時刻感動着我。2008年汶川大地震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世界救援機構都出動了救援人員,還表示了真摯的問候。人人都用愛心來幫忙災民重建家園。

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追求和平那戰爭、犯罪等不良行為將永遠不復存在,那該多麼完美啊!

我期望每個人都來讀一讀這本書,讓《愛——》隨處可見,伴隨着秋風飄向世間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讀後感3

幾天前,我閲讀了一本名叫《愛的教育》的書,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它是通過一名國小生記日記訴説的形式,講述了一名國小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基本狀況。以愛心加感情聯合打動了我的心。並且,這本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説教,沒有宗教式宣傳,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以及宣傳語。它是一個19世紀的偉大再生,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幫助。

書《愛的教育》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安利柯的6年級的孩子的日記,日記中包括了爸爸媽媽寫給他的信,當天發生的事情以及當天乾的事情等等,這樣就把一個孩子的日記改變成一本書。如果一本書是這樣寫出來的'話,那我們為什麼不每天記日記,把當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長大出一本類似於《愛的教育》那樣的書呢?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經典名言,想必大家都聽説過。是的,文學是比鳥兒飛的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感情,比星光還閃爍的智慧……所以,我倡議:讀書長知,思考長智,虛心長識,應用長技!

《愛的教育》讀後感4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的內心十分感動。這本書是由日記的形式寫出來的,他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四年級時的所見所聞,如果把這本書融合起來的話,可以濃縮成一個字——愛,這個“愛”的含義只有細心人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把它讀透。這“愛”字簡單的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家庭之間的愛和師生之間的愛,這些愛讓我感受到社會上的温暖。其中最明顯的代表是安利柯的同學卡隆,卡隆十四歲,但他並不因自己身強力壯而欺負同學,相反,他在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伸手相助,在遇到以大欺小的'時候,他會把大的學生揍一頓,並去安慰小的學生。這些事例體現了同學之間的愛。

在安利柯的家庭裏,我最喜歡他的爸爸 ,因為他能理解小孩子想的是什麼,知道小孩子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對不能驕傲,錯就要改正,並教育安利柯不能傷害自己的朋友,如果跟朋友吵了架,應當先反省自己,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一定不能罵自己的朋友。別看安利柯的爸爸對安利柯很嚴厲,但這也正體現出家庭之間的愛與父母無私的愛。

《愛的教育》還有許多感人的地方,讓我明白,我們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和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對待朋友不能以大欺小,要互幫互助,對父母要尊敬他們,孝敬他們。只有你自己閲讀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所以,一定要用你們聰明的大腦去思考哦 !

《愛的教育》讀後感5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書,《愛的教育》。他讓我感觸頗深。

《愛的教育》一書有一個副標題——“一個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全書採用一個小男孩安利柯對在學校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做記錄的形式。書中講述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種感人的小故事;也記下了安利柯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下的勸誡和啟發性的話語;以及教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所有這些,都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愛、關懷、諒解以及善良、互助、愛國、堅強、團結、感恩等為主題。詮譯了一個個充滿愛的故事,處處被渲染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就是這樣一本充滿了温暖的愛心與親情的書。夏丐尊先生曾説:他在1920年初讀此書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流淚。他把自我為人父為人師的態度與小説裏比較,慚愧得直流眼淚。他當時就下決心要把這本書翻譯出來,給小孩,給大人看,給自我的祖國看。

作者亞米契斯經過這些故事在心靈與心靈之間架起了一座座理解與關懷的橋:怎樣去愛你的父母,怎樣去愛你的教師與同學,怎樣去對待需要幫忙的人,怎樣去愛你的國家……這一切,你都能夠在書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覺得,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好比是一個池塘,是方的還是圓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池塘裏要有水!而愛,就是那清澈的水滴啊!

但願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每一顆心靈之中,永遠不要留下乾涸。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讀過書。有的人用“眼睛”讀書,好象只是隨便看着玩;有的人用“心”讀書,好象要把書裝進心裏。有的人閒得沒事了,就拿書來消磨時間;有的人不管有事沒事,每天都要讀書,就彷彿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一旦不吃,肚子就會餓得慌。

上學期末,老師讓我們在假期讀一本好書,我從琳琅滿目的書櫃上不經意拿了一本《愛的教育》,讀着讀着,不知不覺地被書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學,在玩雪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職員的眼睛,他當時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學卡羅的鼓勵之下,勇敢承認了錯誤並且來到受傷者家中,他強忍着眼淚把自己那本寶貴得像生命一樣的郵集當作回報老人原諒他的禮物。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職員康復以後親自來到卡洛菲的學校把郵集還給了卡洛菲,還送他盼望已久的三張郵票。

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的`同齡人,我們習慣了許多的理所當然:自己帶的學習用品是給自己用的,不借給別人,爸爸媽媽應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老師對我們應該是漚心瀝血......不!我們應該學會愛,學會感恩。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突然之間感悟到原來愛是那麼神聖高尚和深沉。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

《愛的教育》讀後感7

這個暑假,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説,裏面記載了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這整篇小説的主旨就是愛。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等等,讀了感覺自己是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的教育》一書上,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比如説在《善良的花朵》這一章中,就體現出了大家對那些可憐的,貧困的孩子的關心和愛護。

再比如説,在《萬里尋母》這一章裏,體現出了馬珥珂對母親的愛是那麼深厚。一個才十三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漂洋過海去南美洲,這需要多少愛來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裏,母親卻又隨着房主到了其他地方。馬珥珂為了找到母親,一直在外面奔波,不停地找啊找,找啊找。一直找了十多個不同地方,歷盡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到了他的母親,最後也救了他的母親。真的是特別讓人感動!

其實,想要愛並不難,只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就可以擁有無窮的愛。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社會中去。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8

這本書是一個國小生的日記,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書中每個人物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連繫在一起,組成了人生一幅幅生動的畫卷。

這本書使人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人類最根本的東西——愛!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具備一顆美好的愛心。雖然這本書薄薄的,文字也不多,但卻其中內藴深厚又沉重。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竟然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老石匠、買菜婦女、賣炭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愛國少年、倫巴底的小偵查員、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老師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裏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這本書有父母的愛、尊重老師終生不忘的`愛、同學的愛、周圍人的愛、對窮苦的同情、對殘疾人的愛。對英雄的敬佩、對祖國的愛……書中形形色色的國小生形象,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種閃光點被周圍人們的挖掘、發現和培育,他們即使不能成為國家棟梁,也會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好公民。

《愛的教育》裏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深深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讓我一生受用,這是課本學不到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厲的要求。有一次,我考試不及格,被父親知道了。父親頓時拉下臉來,大罵我一頓,説:“天天玩卡片,不做作業,當然會考試不好……”然後就把我心愛的`卡片給燒了。我再也忍不住了,便跑上樓,撲在牀上痛哭起來。

我心想:“考試考不好,您也不要罵我啊!也應該鼓勵我,還把我心愛的卡片給燒了,我非常心痛,因為那是我用全部的零花錢買來的,您把我的卡片燒了,我再也不可以和我的朋友們一起玩卡片了,我非常不理解父親的行為。直到,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過了幾天,我把它看完了,上面寫着不同的愛,深深觸動了我,其中,作者的父親對他非常嚴格,可是作者還是很愛他的父親。

有一次,父親罵他:“早上,一位抱着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討錢,你怎麼沒給她?”父親大聲訓斥着。作者卻微笑着説:“我會照您説的做。”作者在書上説過“雖然父親嚴格要求我,但是這也是一種愛。”現在,我才懂得父愛無比珍貴,現在,我才理解父親是多麼偉大啊!爸爸我感謝您對我的教育。我感謝您。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講述的一個個小故事中,處處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有親情間的,有朋友間的,還有師生間的……

在所有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感動的是《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敍利奧,因為家境不富裕,他的父親為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每天夜裏還要幫雜誌社寫封條來增加收入,敍利奧看着父親這麼辛苦,就每天等父親睡下後,悄悄起來幫父親抄寫封條,可就因為這樣,敍利奧白天上課就總打瞌睡,他的父親對他越來越失望,直到有一天,敍利奧在抄寫時,本子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吵醒了父親,父親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非常懊悔。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敍利奧和父親之間最樸實的愛。12歲的敍利奧能夠懂得去關心爸爸,幫助爸爸。而我也已經10歲了,可卻還總是要惹爸爸媽媽生氣。雖然,我也一樣愛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我卻希望從他們那裏得到更多的愛,而不是給予他們,想想自己太不應該了,這種愛顯得太自私了。我決心,從今以後,要向敍利奧一樣,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父母,做一個真正會愛的、懂愛的孩子。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書,是充滿知識的海洋。讀好的書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意大利人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有意義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來自意大利的小男孩,名叫安利柯。他把身邊發生的許多事列、故事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告訴我們如何去感恩和愛。裏面有父母寫給安利柯的勸誡、啟發性的文字。有老師在課堂上生動、精彩的勵志故事。

在這本書裏可以體驗到熱愛祖國、熱愛學習、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敬師長、體貼父母等這些美好的精神。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女老師之死》。有一句話寫的非常好,説的是女老師臨死之前主人公發自內心的泣血呼喚:“親愛的老師,您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您的學生。現在您卻永遠離開了我們!親愛的老師,再見了,我會永遠珍藏您留給我的美好回憶!”短短的`文字,卻表達了師生之間濃濃的深情,讓我看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還有《媽媽的話:我的爸爸》和《爸爸的話:我的媽媽》講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苦口婆心,而且不被孩子理解的事。教育我們要行孝而知禮。

我建議:有機會的話,同學們可以看看這本書,這樣就可以體會到老師和父母的博大、真切、無私的愛!認識到從現在開始,聽從父母地教誨,聽從老師地教育,遵守紀律,好好讀書學習,長知識長本領,長大才有報效祖國、報答父母的能力!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安利科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在他生活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能夠順利成長,也能夠從中獲取經驗。

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二年級的學生羅貝蒂,他為了保護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朱利奧不被馬車撞到,自我卻來不及躲開,被馬車把腳骨壓碎了,經後只能靠枴杖行走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忙別人的同學是有的,但像他這樣了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我的同學,我們就不必須有幸遇到了。看到這一個故事,令我想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裏,竟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120急救車趕到時,老太太已經去世約20分鐘了。同樣是兩個值得幫忙的`人,可是遇到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一個得到了別人捨命相救,一個去世了很久才被人發現。這些行人跟捨身救人的羅貝蒂簡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為安利科身邊有這麼多善良的夥伴,他才能夠明白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我相信如果有了這些品質,明白了什麼是真、善、美的人,必須是世界上生活的最完美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這本書一直吸引着我,吸引我的,似乎不是文學的價值,而是那一個個温暖的愛,比如父子之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題目讓我思考:愛究竟是什麼呀?是每一個人身邊都有的嗎?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嗎?這一連串的問題一直困擾在我的腦海中,等我慢慢地去解答。

讀書的過程,讓我慢慢地揭開了那一個一個的謎底。其實,愛,它就像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的.空氣一樣,每一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比如老師的愛,老師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常常批評我們,教育我們。愛是最簡單的,而最簡單的愛常常容易被我們忽略。愛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平凡之中見真情。

在《愛的教育》當中,那一羣活潑開朗的同學之間,也產生了一個個愛的故事。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有的生活在富有之家------但無論是身體不好,還是家庭情況不好,他們都是一羣快樂的少年,快樂生活,互相幫助,一直生活在愛的懷抱中。他們的愛,是那温馨的友誼而創造的,他們的愛,是那偉大的團結而創造的。

在《愛的教育》中,那一個個美妙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愛國。祖國,那是讓我們成長的地方;祖國,是一個讓我們去愛的地方。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説的,但有些人總是沒有發現到,沒有做到。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真正感悟到了愛是存在的,每一個人身邊都是有的。它還讓我明白了: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説,原名《心》,小説講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故事,突出了一個字——愛。

有一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那就是《萬里尋母記》故事用31個自然段講述了一個貧困家庭因債務累累,貧困不堪,故妻子為了還清債務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富人家去當女傭,但是當債務還完後,卻沒有妻子的音信,13歲的馬爾可因傷心開始了萬里尋母一路上他吃盡了苦頭,知道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終於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媽媽,媽媽見了他彷彿得到了生命的希望,在醫生的治療下活下來了的故事。

此時,我對馬爾可肅然起敬,他的所作所為太讓我驚訝了,13歲的孩子能做出這種決定,是他很擔心媽媽,怕媽媽因沒有了音信而去世,正是這種擔心,正是這種對媽媽的愛,才驅使他去找媽媽,這種行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來的`。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沒找到媽媽就不幹了,而是靠腦子去一步一步的找。

這使我想到一件事。

那天,我和幾個朋友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該一個跑地快的朋友捉了,但我們很機靈,很容易就躲開了……他捉了一會兒,見捉不住,便不想玩了,坐在那發呆。

他就沒有馬爾可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馬爾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他,學習他那鍥而不捨等的高尚品質。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在他生活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二年級的學生羅貝蒂,他為了保護一個一年級的國小生朱利奧不被馬車撞到,自己卻來不及躲開,被馬車把腳骨壓碎了,今後只能靠枴杖行走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幫助別人的同學是有的,但像他這樣了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同學,我們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這一個故事,令我想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裏,竟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120急救車趕到時,老太太已經去世約20分鐘了。同樣是兩個值得幫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個得到了別人捨命相救,一個去世了很久才被人發現。

這些行人跟捨身救人的羅貝蒂簡直是差之千里。正是因為安利柯身邊有這麼多善良的夥伴,他才可以明白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我相信如果有了這些品質,知道了什麼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