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

讀後感 閲讀(2.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1

一個人能理解“應當”、“不許”和“可以”這些道德準則的含義並能身體力行,這就説明他有了高度的道德修養。要使學生提高到道德發展的這個高度,教師就應當懂得和實施教育上一條簡單而明智的真理:向學生提出一條禁律,就應當同時提出十條的鼓勵——鼓勵他們從事積極的活動。要想使人理解“不許”意味着什麼,就應當使他確信什麼是“應該”的和“必須”的。

任何一條規定都可以讓學生看不出是對他的禁止,而讓它變為鼓勵他行動的號召,用來幫助他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穩。不需要出處都用禁律約束學生,而要解除對他們的這種禁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鼓勵他們去活動。

教育的藝術就在於,要讓受教育者把他周圍的東西加以“人化”,使他通過對待物品來學習如何正確的、有人情味的去對待人。應當使學生把生活中接觸的物品都看成是有“靈性”的東西,從這些物品中去感受到人性的東西——人的智慧、才幹和對人的愛。如果學生感受不到這些,他就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人的細膩情感,就會缺乏知覺的敏鋭性,在他身上就會形成一種可以成為道德上的冷心腸、冷漠無情、無動於衷的東西。實質上就是道德上的愚昧無知。總之,要使學生能把各種物品加以“人化”,即通過對待物來學習有人情的對待人,這就要更多的.鼓勵他們去積極的參加活動。沒有精神上的努力,沒有青少年特有的積極性,就永遠不會懂得什麼是“不許”的、“不可容忍”的和“不可能”的。

建立在清規戒律基礎上的教育,實際上會把少年兒童變成孤獨的人,會使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失去人的情感。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2

學校的任務是,要使學生了解人類智慧所創造出的一切,懂得藝術,認識人的行為美,對邪惡採取毫不妥協和好不容忍的態度。在學習所有這些知識的時候,必須使學生聯繫自己,樹立起做一個完美的人的堅定志向。生活本身如今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問題,這就是道德與知識之間、精神文明與知識水平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

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持漠不關心的態度,是不可容忍的。精神上的貧乏會導致道德上的空虛和墮落。最嚴重的損失是人的損失,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要把這種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以至減少到零,學校首先就應當關心人的心靈的培養。不應當把任何少年“推出”校門,當做“包袱”甩掉,或者給個“及格”就打發走了,説什麼“讓生活去教育他吧”。生活本身是不會自發的教育人的。哪裏有放任自流,哪裏就有不堅定的、出處遇到危險的年輕人。學生時期應該特別重視那些對心靈、意識、情感和信念有教育意義的知識。“生活會教育人”,這種説法一般來講只是一種比喻。每個人都是由一些具體的人進行教育的。一個人如果在學校裏沒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進入生活後任然是個道德粗野的人,他就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對“勞動會教育人”的説法,也還需要作更多的説明。勞動如果脱離了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本身是不會有任何教育作用的。只有當勞動具有崇高的目的時,只有在高尚的人與人的關係中,它才能發揮教育作用。

如果我們不去認真的進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們的心靈中樹立崇高的理想。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3

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一個人終生都靠它來掌握知識的那種工具,沒有它,學生掌握知識就會一年比一年吃力;沒有它,學生的成績漸漸就會不及格,他們就會變得缺乏能力。低年級以後個學習階段之間的脱節,就從這裏產生。這個工具包括五種技能:觀察、思考、表達、閲讀和書寫。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知識和完全獨立的掌握知識的能力,是學生智力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在這個重大能力中,閲讀能力又居於首位。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點,那就是,在閲讀課上,學生讀的很少,而關於所讀內容的談論卻很多,閲讀常常被各種各樣的教育性談話、教育性因素所取代。這使得許多學生在閲讀技巧方面沒有達到足以自覺的.領會教材的程度,出現諸如數學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學生不會流暢的有意識的讀題的緣故這樣的現象。許多學生的閲讀尚未變成一種自動化的過程,學生在閲讀時,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閲讀過程本身,注意字音、詞語等卻不會把這些詞或詞組作為一個整體來感知。因此,他們已經沒有餘力去理解所讀的內容的含義了。基於此,我們應當將學生閲讀技巧提高到這樣的程度:使他們能夠一邊閲讀一邊思考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有這樣有思考的閲讀,才是“工具”之中的閲讀。

流暢快速的閲讀,並非指一部分最有才能的學生所能達到的那種快速閲讀,而是指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正確閲讀。這種閲讀應該是以中等能力的學生為標準的,閲讀的速度應在每分鐘150——300個字詞。要想使學生學會流暢的閲讀,並理解閲讀的內容,要使他們能一邊閲讀一邊思考所讀的內容,而不是考慮怎樣才能讀的正確,那麼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或課下進行大量的朗讀和默讀,教師要注意分配好這項工作的時間,學校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並注意考察每個學生的個人閲讀情況。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讀後感4

閲讀經典是這次培訓班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班主任的佈置,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並且完成問題作業: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指什麼?怎樣領導學校才能使全體教師創造性地工作?

我剛好利用有位校長請喝酒的機會,因不能很快入睡,只得匆匆翻閲一遍這本書,幸好這本書讀起來還是有感覺的,以下是本人的體會:

我所理解的“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是指以校長為首力圖推動學校的課堂變革,而這場課堂變革的核心是“教會兒童思考”,並不只是教學生知識。我的依據是“教師集體”指的絕不是單個個體或是某個老師,“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意指課堂教學,其實教師上的每節課都是創造性勞動的。再有該書P13頁:“教育經驗的推廣問題”——還有P36頁所例舉的案例為佐證。

作為校長,領導學校使全體教師創造性工作――即領導學校課堂變革的措施,我認為:

第一、作為校長,要以身作則,做好教育者角色,P5“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和教育者,否則就沒有榜樣作用,沒有首創精神,對創造性勞動就無從領導了;

第二、校長具有深厚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功底,並且“把科學真理變成創造性勞動的生動經驗”,P9,“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正在於選擇方法,在於把理論原理變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校長必須深入課堂,多聽課和分析課,P23頁,“經常分析學生的腦力勞動,深入考察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過程的.實質,研究大量的事實,進行概括,做出結論,思考如何使學生的腦力勞動變得更有效”——“我的科研工作最緊張的時刻就是上課和聽課;自己上課,聽別的同事上課。課,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課,就是創造活動的源頭,就是教育信念的萌發園地。”

第四、作為校長,應邊行動、邊反思、邊修正、促提高,然後進行總結,上升到普適性的教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