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3篇)

歷史演義 閲讀(1.8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奇書,是一本有趣的書。

不知道《三國演義》的人,應該不多。此書問世數百年來,稱得上是家喻户曉,同學們在班中談論三國戰術,人物事蹟,常常會為了某個事件或某個人物爭得面紅耳赤,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

當然,不止中國人,外國人也知道《三國演義》這本書。

他們特別喜歡這本書,政治家愛讀他的權謀,軍事家愛讀他的策略,士農工商被他的傳奇故事所吸引,而平凡人士則視桃園三結義為千古楷模,至今效仿不絕。就連漫畫、遊戲一旦被冠以三國的名字,也會相當的暢銷。

在這本書裏,我最崇拜的人是諸葛亮,我也最喜愛關於他的故事。

“草船借箭”就是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居然可以算出過幾天有霧,以霧的原因是敵人曹操看不清,下令射箭,結果就被諸葛亮設下的“陷阱”套住了,成功“借”到了箭,是自己的武器庫得到充分的武器。

周瑜是諸葛亮的死對頭,他看不慣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三番五次的想託諸葛亮下水,但就是被諸葛亮一次次躲過去了,他覺得諸葛亮比自己厲害,結果氣死了,我最看不慣的就是周瑜這一種人,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就算自己比別人有差距,也不應該去害別人,應該比以往做得更好。

對於曹操,我認為他是一個很不錯的詩人,他寫的`詩有一種壯志豪情,比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寫出了曹操的壯志豪情。

縱觀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到新中國成立,幾千年的歷史,問人們最喜歡哪一段,我想大多數人們會毫不猶豫的説:“三國”。要説稱王稱霸,文治武略,英雄美人,不都是在這本書裏,而這段歷史故事應歸功於羅貫中演繹後的這本書。

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要趕快讀,讀完了這本書,我相信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得到更多的啟發。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對人物描寫是非常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後,帶着百姓一起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説:“你等欲陷我於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寫觀點鮮明。

在三國故事裏,浮現出許多英雄好漢。他們殺敵報國,卻都戰死沙場。這本小説隨處貫穿着“忠義”二字。我讀完這本書,覺得這些肯為了兄弟、國家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非常偉大,就像孟子所説:“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這就是英雄氣概!)當震天的戰鼓敲響時,當祖國陷於危難時,大丈夫當挺身而出,以身殉國。

“滾滾江水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當戰場上最後一縷硝煙散盡,我們不能忘記那羣雄逐鹿中原的過往歲月。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的互相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刻畫了近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還需要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賢臣,他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火燒新野等都是常人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曹操在我心目中也是一代梟雄。他説劉備與他並世英雄,説得劉備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曹操的大度。

還有趙子龍坡單騎救主、三江口周渝縱火……《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豐富的人物形象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