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臨江仙》閲讀答案

語文 閲讀(6.83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閲讀題時的參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閲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臨江仙》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臨江仙》閲讀答案

《臨江仙》閲讀答案1

臨江仙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8.這首詞的上闋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通過哪些意象寫出了怎樣的意境?三句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請簡要分析。(5分)

9.這首詞的下闋與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巖、曉風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兩首詞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作者通過煙柳、淡雲、孤月、寒日、暮天五個意象的描寫,寫出了空落、孤單、淒涼的意境。 回頭煙柳漸重重中作者不斷回望的動作顯示出內心的依戀不捨,隔斷了望眼的重重煙柳象徵了詞人心頭濃重的愁緒。淡雲兩句融情於景,淡雲、孤雁是詞人別後孤單無依的漂泊境況的寫照,寒日一句渲染傍晚慘淡清冷的氛圍,透露出作者心頭的寒意。表達了作者離別後的惆悵難捨之情和人生漂泊的孤苦無奈之感。

9.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寫了離人不堪離別之苦,借酒消愁,表達了深深的離愁別緒,;都設想了酒醒後的情景,通過對未來旅途的想象虛寫,突出了孤獨無依、悽苦難耐之感;憑藉對這些典型意象的描繪和氣氛的渲染寫羈旅之愁,從而產生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賞析

這是一首寫旅愁的小令。

上片開頭是: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詞人飲罷餞行酒,與親故辭別西去,感慨萬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飛蓬那樣到處飄泊。離亭,送別的驛亭。浮生一詞,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認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後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這裏,詞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從此開始了飄蓬一般的生活,遙遙水路,漠漠蒼天,詞人內心極度淒涼,羈旅之恨油然而生。而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説並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詞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動亂時代,這首詞,可能就是徐昌圖由閩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僅反映了詞人悽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離亂社會的影子。這次詞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別情依依,禁不住頻頻回首:回頭煙柳漸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見了,只有那岸上的楊柳象是籠罩着一重重的煙霧。煙柳重重既是狀景也是寫情。這是由於當詞人看到煙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時,必然增添其內心的苦悶。因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離情別意的,所以,寫煙柳重重,實際上也就是離情重重,是把抽象、無形的愁情寄託在具體形象的煙柳中來表現而已。

接下去,詞人轉過頭來,順眼一望,卻是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遼遠的天際飄浮着幾絲淡雲:並不時地傳來孤雁的鳴聲,傍晚的落日,照得滿天通紅。此時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詩)。詞人像浮雲一樣飄流無依,像孤雁一樣孑然影單,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卻又喚起詞人念鄉思親的悽傷之情,這一切既是詞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後飄蓬生活的形象概括。這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後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所以這二句可看作是詞人特定心態下攝取的一組畫面,既是實景,也是虛景,虛實相用,使畫面極富表現力,它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僅是自然景觀了,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觀中所隱含的離情別恨,它連綿不斷,廣闊深遠。

下片寫詞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詞人辭別親故,縱一葉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蒼蒼,想到歸宿,詞人不禁自問,愁緒充塞。夜深了,當詞人從船艙裏探出頭來時,只見船已行在平波萬頃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朧悽清。淮月,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這時候,詞人愁緒難以排遣,只有借灑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時的解脱,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結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又進一步寫他的這種感情。一個人躺在船裏,輾轉反側,愁緒萬千。一直熬到夜盡燈殘之時,才對着殘弱的燭光,勉強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長,恍惚朦朧中波動船搖,詞人夢斷,原來是水面上起了風波。五更風,指黎明前的寒風,蕭瑟淒寒。好一個曉風殘月,令人難以忍受,可謂悲痛至極。

《臨江仙》閲讀答案2

閲讀下面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梅 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鷓鴣天·賞荷 蔡鬆年(金)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22. 兩首詞均為詠物詞,但第一首詞描寫的是 (季節)的景色,第二首詞描寫的是 (季節)的景色。

23. 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與蔡詞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兩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 秋天(或初秋)

23. 李詞中的“瘦”字寫出了晚冬時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點。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現出了主人公因思念離人而心生 埋怨,以至憔悴瘦損的哀婉形象。蔡詞中的“瘦”字表現出了荷花的纖細柔美,以此襯托荷葉的豐腴飽滿,寫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表達了詞人月下賞荷時的愉悦、閒適之情。

【解析】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把握詩詞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通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根據題目要求迴歸詩詞,抓住相關的意象,詞句進行分析,把握詩詞內容要點,回答問題。本題要求分別指出這兩首詞是什麼季節的景物。第一首,根據題目“梅”,詞中“雲窗霧閣春遲”(意思是“雲簇閣樓的窗户,淡淡的霧氣瀰漫在四周,春天卻遲遲不來”)“玉瘦檀輕”(梅花風姿清瘦)推斷出該詞描繪的是冬季,或説是晚冬季節的景色。第二首詞,根據題目“賞荷”上片描繪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雲秋影”“西風”“夜涼”判定該詞描繪的應該是秋天,確切説應該是初秋季節的景物。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詩詞比較閲讀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通讀要進行比較閲讀的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根據題目要求迴歸詩詞,找到要進行比較閲讀部分,結合具體內容仔細分析,指出異同。本題要求簡要分析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與蔡詞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兩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題幹要求分析兩首詞中“瘦”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具體作答時,分別結合兩首詞具體內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達效果即可。李詞中的“玉瘦檀輕無限恨”意思是説晚冬的梅花姿態清瘦,顏色淺紅,這裏的“瘦”表面是説梅花清瘦,其實是以梅花來比喻自己,説照付趙明誠離家時間長,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損猶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這個“廋”字既寫出了晚冬時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點。又表現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損的哀婉形象。蔡詞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寫水中荷花,“胭脂雪”,蘇有詩云“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紅白相雜之色。“沉水”即沉香,閨房薰用。“胭脂雪瘦”是説紅白相雜之色的荷花纖細柔美,就是纖細柔美的荷花暗香襲人。用“瘦”字襯托出下一句“翡翠盤高走夜光”中荷葉的豐腴飽滿,寫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詞人月下賞荷花,看到荷花纖細柔美,荷葉豐腴飽滿,纖細柔美的荷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個“瘦”字充分表達出詞人月下賞荷時的愉悦、閒適之情。

【點睛】詩歌比較閲讀與單篇詩歌的閲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兩點外在的、形式上的區別:一是閲讀的對象在數量上的區別;二是對比閲讀多了一代“作比較”這一程度。作答此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幹,找出題幹要求的比較閲讀點;然後依照比較閲讀點,在單篇詩歌賞析的基礎上進行求同尋異,進行比較鑑賞。

《臨江仙》閲讀答案3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8~9題。(7分)

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8.上片“回頭煙柳漸重重”一句描繪出此人怎樣的情態?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一句傳達出詞人什麼樣的情懷?(4分)

9.這首詞在寫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麼?請你結合內容具體分析。(3分)

答案:

8.(4分)“回頭煙柳漸重重”一句描繪出詞人一步三回頭、不忍離去的情態,船兒漸行慚遠,柳色愈來愈濃,離愁也逐漸加探。(2分)“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一句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傳達出詞人旅途落寞的情懷。(2分)

9.(3 分)情景交融的寫法。(1分)本詞是抒寫詞人羈旅行役的愁緒。為了傳達出這種心境,作者選取了煙柳、孤雁、寒日、淮月、殘燈、輕浪等意象,緣情佈景,以景傳情,憑藉對這些典型意象的`描繪和氣氛的渲染寫旅愁,從而產生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2分)

《臨江仙》閲讀答案4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閲讀題目

(1)兩首詞在時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詞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3)簡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句詞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1)不同,《臨江仙》上片寫現時“春恨”,下片追憶當年初見小蘋及“當時”的情景,採用的是倒敍;《鷓鴣天》採用的是順敍,上片寫當年佳會,過片寫別後思念,結尾寫別後重逢。

(2)《臨江仙》表現的是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同時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鷓鴣天》上片表現當年歡聚時豪情歡暢,逸興飛揚。下片表現的是重逢後的驚喜之情。

(3)反襯。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雙飛來反襯愁人獨立,無情之燕猶得雙飛,有情之人反而獨立,令人惆悵不已,從而構成了一個悽豔絕倫的意境。

臨江仙譯文

深夜夢迴樓台朱門緊鎖,宿酒醒後簾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翱飛。

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她穿着兩重心字香薰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傾訴相思。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着她彩雲般的身影迴歸。

鷓鴣天譯文

當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勸酒頻舉玉盅,是那麼地温柔美麗和多情,我開懷暢飲喝得酒醉臉通紅。翩翩起舞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的深夜,我們盡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盡累到無力再把桃花扇搖動。

自從那次離別後,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迴夢裏與你相擁。今夜裏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臨江仙》閲讀答案5

臨江仙·詠絮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12. 下列對此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兩句描寫白玉堂前柳絮飄揚飛舞,均勻有度,卻不得已委身於東風的情景。

B. 上片最後兩句,連用兩個反問,否定了柳絮最終隨水流逝,委落塵土的結局。

C. 下片前兩句描述了儘管柳絮隨風飛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長條飄拂的情景。

D. 本詞上片寫景,描繪一幅春景圖;下片言志,抒發作者與眾不同的思想情感。

13. 下面詩句中,“柳絮”這一意象所表達的情感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難綰難留難挽撫,任揚任墜任摧欺。——無名氏《柳絮》

B. 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唐·薛濤《柳絮》

C. 繚繞晴空似雪飛,悠揚不肯着塵泥。——宋·朱淑真《柳絮》

D. 慣惱東風不定家,高樓長陌奈無涯。——宋·韓琦《柳絮》

14. 寶釵説:“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不落套”即不落俗套,指詩文或其他藝術在立意、手法等方面有獨創性。寶釵寫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體現在哪些地方?請結合詩歌談一談。

12. A A項,“卻不得已委身於東風的情景”理解有誤, 前兩句描寫的是寫白玉華堂前面,春風輕拂,漫天飛絮,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優美,節奏均勻適度,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13. C A項,“難綰難留難挽撫,任揚任墜任摧欺”,寫出了柳絮任風隨意欺壓,不能左右自己,四處漂泊的悲慘。

B項,“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寫出上天給柳絮本來的命運就是無情的,一意讓它南飛北飛,飄忽無定。表現的是柳絮隨風飄飛,漂泊零落的無助之感。

C項,“繚繞晴空似雪飛,悠揚不肯着塵泥”,寫柳絮飄飛的情態,它們似自惜潔白,不肯輕易墜地,污於泥淖,因而在晴空之下,繚繞似雪。表現了柳絮潔身自好的高潔品質。

D項,“慣惱東風不定家,高樓長陌奈無涯”,表現的是柳絮在東風的吹拂下四處飄飛,漂泊無定的無奈。

故選C。

14. ①“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一句中,柳絮飄飛的地點是在充滿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飄飛的'姿態是輕盈、均勻、優美的,流露出欣喜之情。②“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一句中,作者用兩個反問句描繪了柳絮不再是漂泊零落的,而是積極向上的形象,表達了不願意隨波逐流、飄墜塵埃的志向。③最後三句,柳絮被嘲笑的“無根”,卻成為扶搖直上的優勢,抒發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

【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的把握能力。

題幹要求分析寶釵寫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詩歌的立意,就是詩歌的主題,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及情感態度等,分析寫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就是分析本詩描寫的柳絮的不同之處。“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白玉華堂前面,春風輕拂,漫天飛絮,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優美,節奏均勻適度。柳絮飄飛的地點,已不是黛玉筆下那觸目愁腸的“百花洲”和“燕子樓”,而是換成了充滿着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貴族家庭的住宅裏;柳絮飄飛的姿態,雖然也仍是“一團團逐對成毯”,卻已沒有黛玉詞中那種“空繾倦,説風流”的幽恨,一變而為歡快輕盈、均勻優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何曾隨水逝去?怎會墮入塵土?這兩句表面上借用了蘇軾詠楊花詞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句意,卻又在活用的基礎上翻出一層,另闢新意,用“何曾”“豈必”的反問句式,使蘇詞中所表達的情感發生逆轉,化消極的情調為積極的精神,表達了不願意隨波逐流、飄墜塵埃的志向。“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莫譏笑,春絮兒無根無柢無依附;不斷藉助好風力。送我直上青雲去! 詞人直接抒寫了柳絮憑藉東風扶搖直上的遠大志向,抒發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這樣便使整首詞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完成了對柳絮感慨整個心理流程的揭示。

《臨江仙》閲讀答案6

臨江仙

李清照

綠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鈎。

青鸞①無計入紅樓。

行雲歸楚峽,飛夢到楊州。

【注】①青鸞:即青鳥,傳説中的信使。

8.詞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簡要賞析。(5分)

9.詞的上片寫道:一段夕陽愁,結合全詞分析,作者的愁緒包括哪些?(6分)

閲讀答案:

8.草樹、落花、風、帆、垂楊、舟(木蘭舟)、春水、夕陽,描繪了一幅幽暗、寂靜(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蕭條、悽迷)、憂愁的畫面。分析:春末汀州,綠影陰暗;落花滿地,風靜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濕滑;夕陽西下,遊子未歸,氣氛凝重充滿憂愁。(評分標準:意象2分,5個以上2分,少於5個1分。概括畫面2分,意思對就可以,分析1分。)

9.①傷春之愁。暮春時節,落花滿地,勾起作者惜春、傷春之感。②懷念親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當年分別的時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現在無法託青鳥傳信,令人惆悵。③萍蹤遊子的羈旅之愁。上片明寫木蘭舟,暗寫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憂愁、凝重。(評分標準:每點2分,概括對1分,分析1分。)

《臨江仙》閲讀答案7

臨江仙

【五代】牛希濟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注】羅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傳為葛洪煉丹處。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颭”是風吹物動之意,寫出因湖面廣闊,風吹浪動,似外與天接,凸顯湖面之廣。

B.“一點”是詞人在湖面遙望君山的直觀感覺,以此強烈對比,意在表現君山的嬌小。

C.上片的後三句描寫君山的神祕朦朧,並展開想象,使得景色奇麗而富有情致。

D.下片寫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詞人體膚心理之寒冷都融匯於此字。

E.下片寫星斗下垂,湖面視野開闊,橘林更顯紅顏嬌美,含蓄地寫出極富詩意的美景

15.這首詞主要採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有關詞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BE(B.“意在表現君山的嬌小”分析有誤,應是反襯出湖面之廣。E.“含蓄”的説法不對。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

15.虛實結合。(2分)上片實寫眼前所見之洞庭湖與君山,後由君山展開想象,“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是對仙境的'想象。(2分)下片先實寫眼前所見之景,後由洞庭湖聯想到羅浮山,表達了夜遊洞庭湖的舒暢閒適,也表達了對仙境的嚮往。(2分)

《臨江仙》閲讀答案8

古代詩歌閲讀(本題共2小題,9分)

臨江仙 馮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離別,雨晴芳草煙深。路遙人去馬嘶沉。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

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徘徊一晌②幾般心。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舊稱金陵,後更名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時間。

18. 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馮延巳的詞繼承花間詞的傳統,以富豔精雕的意象來表達纏綿的.情致,如以對“雨晴芳草煙深”“天長煙遠”等局部細景的雕琢來烘托離人的繾綣情懷。

B. “路遙人去馬嘶沉”寫出了離人去遠,人影不見,馬嘶不聞,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現空間距離之遠、凝望時間之長,表達了分手後眷戀徘徊的情意。

C. “沙頭驚起雙禽”中“驚”不僅指水邊的禽鳥被笛聲驚飛,還指主人公被驚嚇,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從與意中人相會的美夢中驚醒。

D. “徘徊一晌幾般心”寫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複雜變化,他歎惋與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憐自己孤獨寂寞,更從“一晌”中悟到時光匆匆、生命無常的道理。

19.“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是柳永《風霖鈴》的下闕。請比較本詞“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和柳詞“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異同點。(6分)

閲讀答案:

18.B(A項,馮延巳雖繼承了花間詞傳統,題材較狹窄,但善於用大境寫柔情,空間境界闊大,如“天長煙遠”意境開闊,並不是局部細景的雕琢。C項,“驚”字並非指笛聲將送別之人嚇了一跳、從美夢中驚醒,而是從滿腔愁緒中驚醒。且“禽”被驚飛猶成雙成對,離散的人卻天各一方,人不如鳥,更增離人心頭愁苦。D項,“一晌”指時間之短暫,該句表達的是在短暫時間內感情變化劇烈。對時間、生命無常的感悟並無依據。)

19.相同點:兩詞都借“柳”的形象來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共2分。藉助於“柳”的形象或意象1分;答借景抒情,也給1分。表達惜別留戀之情1分。)

不同點:馮詞描繪了春光中萬枝新柳閃爍金光的鮮麗春景(畫面角度),以樂景寫哀情(手法角度),倍顯主人公孤寂惜別的愁情;柳詞想象分別後曉風殘月下楊柳岸清冷蕭索的秋景(畫面角度),主要是虛寫(手法角度),渲染了離別後的寂寞相思之意。(共4分。角度一,具體畫面或意境不同,寫對兩詞具體畫面內容或意境特點,各給1分,共2分;角度二,手法不同,兩詞所運用的不同手法寫出一個給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如從情感角度進行細緻區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臨江仙》閲讀答案9

臨江仙離果州作

陸游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注】詩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軍旅道路,赴任途中經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時寫下了此詞。

(1)詞的上闋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作簡要分析。(3分)

(2)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前後有變化,請對此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把春光説成與美人一樣,在相聚的時候,彼此間無限眷戀,但説到分手就這樣依依不捨地分手了(1分),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詩人戀春又惜春的真摯感情(1分)。

②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首句中,在鳩鳥的呼喚下,雨水催促着芳草、樹林,形成了一片新綠;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中,寫出了與春光分手時的依依不捨(1分),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詩人戀春又惜春的真摯感情(1分)。

(2)上闋因惜春惜別,因此帶有些眷戀憂怨之意(2分);但詩人寫本詞時,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軍旅道路,實現抱負,因此下闋收尾處寫一路清風相送,有了御風前行的輕快(2分)。

簡析

公元1772年(南宋乾道八年),陸游四十八歲時,撤去夔州通判的職務,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幹辦公事兼撿法官。那年正月,從夔州赴宣撫使司所在地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二月途經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而寫下了此首詞。

這首詞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結,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寫景結。全詞僅插兩句單句,其餘全部用對偶句。單句轉接靈活,又都意含兩面;對偶句有疏有密,起處濃密,中間清疏,結尾優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間,明快而不淡薄,輕鬆而見精美,可以看出陸詞的特色和工巧。

賞析

陸游到果州,已是池館鶯花春漸老(《果州驛》)的時刻。陸游在其間已寫了兩首詩,最後句寫到:花殘呼馬去,聊將俠氣壓春風。樊亭為園館名,亦在果州。故這首詞的開頭二句亦云: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雖正值二月,但已有晚春的景色。鳩雨詞有其淵源陸游《秋陰》詩:雨來鳩有語;又三國吳時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載鳩鳥: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語曰天將雨,鳩逐婦是也。陸游祖父陸佃所作的《埤雅》亦引之。鳩雨一詞,即指此。鳩鳥呼喚聲中的雨水,把芳草、樹林,催成一片新綠;燕子在雨後,把滿地落英的殘紅花瓣和泥都銜盡了。綠肥紅褪,正是作者離果州時所見的實景;這兩句組成對偶,意象結集豐富,顏色對照鮮明,基調自然,對仗工整,是上片詞形象濃縮的焦點,與王維《田園樂》詩的'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着色用對,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的三句,都從這二句生髮。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把春光説成與美人一樣,在相聚的時候,彼此間無限眷戀,但説到分手就這樣依依不捨地分手了。這個比喻極為精當,深摯地體現出作者戀春又惜春的真摯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別時追歎之語,正是在分袂卻匆匆的時刻感覺前些時的眷眷已如夢幻成空。這裏説春光,説美人,言外之意,還可能包括果州時相與宴遊的朋友,以美人喻君子在詩詞中是很常見的。這三句由寫景轉為抒情,化濃密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開頭二句為基礎,從而能夠取得濃淡相濟的效果。有濃麗句,但很少一味濃麗到底;是抒情,但情中又往往帶着議論:這正是陸游詞的特點。上片即可看出陸詞的這種特點。

上片歇拍,猶是情中帶議;下片換頭,即已情為議掩。只道真情易寫,從惜別的常情着想,這早已是預料中的那知怨句難工,從內心發出的感歎是實踐後的體驗。韓愈《荊潭唱和詩序》説: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作者相信這個道理,但其結果不是這樣,意思遞進一層極言惜別之情的難以表達。水流雲散各西東。申明春光不易挽留,兼寫客中與果州告別,詞人與果州的朋友告別,天時人事融合在一起了,頗有李煜《浪淘沙》詞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的筆意;當然,寫詞時兩人處境不同,一輕鬆,一哀痛,內在感情又迥然有別。

陸游寫詞時,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從戎前線的軍幕生活,惜春惜別,雖未免帶有些怨意;但對於仕宦前程,則是滿意的,故怨中實帶輕快之情。結尾兩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前句寫離開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後句寫離開後旅途的晝景之美。花院明月,半廊可愛;柳橋輕風,一帽無嫌。作者陶醉在這樣的美景中,雖不言情,而輕快之情可見,這兩句也是形象美而對仗工的對偶句,濃密不如上片的起聯,而清麗又似含蓄有加。用這兩句收束全詞,更覺美景撲人,餘味未盡。

這首詞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結,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寫景結。全詞僅插兩句單句,其餘全部用對偶句。單句轉接靈活,又都意含兩面;對偶句有疏有密,起處濃密,中間清疏,結尾優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間,明快而不淡薄,輕鬆而見精美,可以看出陸詞的特色和工巧。

《臨江仙》閲讀答案10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温。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輩。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練習】

1.“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讚揚了友人什麼樣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 請簡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雲” 營造了什麼氛圍?

參考答案:

1.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手法,讚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點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脱情懷。

② 是失意傷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歎。

③ 如説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複雜,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聯繫作品分析2 分)

3.這句話關鍵字在送上,自古以來送行就有惜別、哀傷之情,但是詩人以淡月微雲來營造氛圍卻非一般凡語可比,詩人選取這樣於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達對親人離去,自己曠達疏逸的`胸襟和情懷,不是一般哀哀慼戚的低靡之詞,而月雲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細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覺,作者於細微之詞,以淡月微雲,來表達了他的那一絲絲親人離別的愁緒,全句可謂淡雅悠遠中略含絲絲愁緒,意境可謂高遠!

《臨江仙》閲讀答案11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温。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注】改火:指過了一年。筠:竹。只應:只以為,這裏指“豈止”。

19.蘇詞畫線句用、的表現手法盛讚了友人在面對坎坷奔波時所堅守的品節。(2分)

20.以上兩首詞同是寫送別友人,蘇詞與辛詞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6分)

19.比喻、對偶、象徵(答對1個給1分)

20、相同點:兩人均寬慰友人,不必為離別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點:蘇詞認為人生如寄,無須為暫時的離別傷情,表達了蘇軾曠達灑脱的情懷。(2分)

辛詞認為友人此行的`風險並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艱辛,來自小人的威脅和陷害才是最危險的,表達了詞人對友人前途的擔憂和自己內心壯志難酬的悲憤。(2分)

《臨江仙》閲讀答案12

臨江仙·送王緘①

蘇軾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②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③。此身如傳舍④,何處是吾鄉!

[註釋]①王緘:蘇軾亡妻王弗之弟。②憑:請,勞煩。③觴:酒杯。④傳舍:驛站。

11.下列對這首詞相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交代背景,詞人雖明言“忘卻”,實則難忘,一見妻弟“未免思量”。

B.“憑將清淚灑江陽”一句抒發了詞人“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那樣的'悲傷。

C.“故山”兩句既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又有羈旅天涯的孤寂與悲涼。

D.“何處是吾鄉”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詞人身不由己、漂泊無定的感慨。

12.請結合全詞,説説你對“殷勤且更盡離觴”一句的理解。(3分)

答案:(本題共2小題,6分)

11.B(3分)[解析]“憑將清淚灑江陽”抒發了詞人思人、思鄉、離別、宦遊等複雜情感;“莽紅塵何處覓知音”抒發的是知音難覓的感歎。

12.參考答案:在送別之際,詞人頻頻勸酒,以解離愁;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也為下文酒後抒發感慨做鋪墊。

評分意見:3分,意思相同即可。

《臨江仙》閲讀答案13

臨江仙·夜登小閣,記洛中舊遊①

陳與義

憶昔午橋②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這首詞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陳與義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鎮壽聖院僧舍時所作,追憶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國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間在洛中與好友們遊樂的往事。②午橋:在北宋河南洛陽南,唐朝裴度有別墅在此。

1.“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內容簡要分析。

2.全詞圍繞“閒”的心緒,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參考答案

1.①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着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③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藉着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解析】本題要求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這裏主要是對錶達方式中景物描寫的賞析。一般要求指出運用的什麼手法,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説明達到了什麼效果。

2.①從洛陽舊遊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閒”,感慨國事的盛衰興亡;②從昔日與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獨在之“閒”,感慨個人知交零落;③從二十多年的.轉瞬即逝到夜登小閣之“閒”,感慨時光飛逝而功業無成。(答 對其中兩點即給4分,答題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要求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態度。應聯繫全詩,並關注註釋中所交代的有關背景。

《臨江仙》閲讀答案14

閲讀下面詩歌,完成第24題(6分)。

臨江仙·信州作

晁補之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鬆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緣底事①,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注)①幽禽:詞中指杜鵑。緣底事:為什麼

24.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請從情與景的關係角度,賞析詞的`下闋。(6分)

答案:

24.(6分)下闋詞情景交融,搖曳多姿。先以哀景寫哀情,以幽禽的苦啼甚至悲啼來襯托詞人被貶謫之後的悲苦內心。又用月斜西院、幽禽悲鳴營造出了野寺深夜寂寥悽清的意境,突出了詞人居於是的孤寂。結尾處以樂寫哀,無限好的青山,是樂景,但不在故園,耳邊更有杜鵑的“不如歸”,由此流露出了詞人內心對宦海謫居的厭倦以及對故園的思歸之情。

《臨江仙》閲讀答案15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

宋·蘇軾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我與使君①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②,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

[註釋]①使君:時任惠州知州詹範。②合江樓:作者被貶初至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二江匯合於此得名。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聖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轉”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榆莢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

C.下片“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動作和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

D.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風格含蓄雋永,婉轉纏綿,是豪放派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

15.有詩評説,全詞籠罩着“一愁到底”的灰濛濛的意味。詩人的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詞做簡要賞析。(6分)

答案:

14. D【詞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詞中“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是直接抒情;“語言含蓄雋永,婉轉纏綿”也錯,“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等語句明白如話。】

15.①因傷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過了”,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詩人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飄泊異鄉而愁。本詞為詩人被貶異鄉時所作,詩人由風中飄飛的柳絮聯想到身處異鄉,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詞人由逝去的春光聯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每答對1點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