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

心得體會 閲讀(1.24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寫結合聽課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1

這學期,我一共聽了19節課,這些優秀課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少課我現在還能回憶起來,比如鄧穎芳老師的《早》、張冬香主任的《海倫凱勒》、張福新主任的《天遊峯的掃路人》、袁紅萍老師的《放小鳥》以及劉義明主任的《荷花》。他們在課堂上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也很活躍。還有夏俊老師在上《沙漠中的綠洲》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讓我很震撼,在他的課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他們的課堂之所以精彩,離不開他們平時的積累。我在驚訝羨慕的同時,更要學習他們的平時的不斷默默付出與點滴積累。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鄧穎芳老師的《早》,精心預設,一堂課都在引導學生體會“早”。聽完劉義明主任的《荷花》我才認識到這篇文章原來也可以這樣設計的,那黑板上的繪畫更讓我佩服!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比如,夏俊老師在《沙漠中的綠洲》中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比如:夏俊老師在《沙漠中的綠洲》中讓學生反覆誦讀描寫環境的句子,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在《天遊峯的掃路人》中,張主任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天遊峯高、險、老人掃路那麼輕鬆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人物的性格以及語言的描寫手法,並用自己的語言再現了人物的性格。袁紅萍老師的《放小鳥》更是讓學生讀一讀、説一説中掌握所學,並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領悟其義。在拓展延伸這一部分,張冬香老師上《海倫凱勒》時為大家出示了一些課外詩歌,並讓學生自己寫寫詩,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和興趣。讓學生更加深刻透徹地體會到了海倫凱勒的不自卑不放棄、堅持不懈、樂觀向上。我想課堂上只有教師的精心指導才能造就課堂深層次的延伸。

第五,就是老師課堂上個人魅力,有人曾説過: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這些老師的語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這些評價,比較温和而又傳達了希望傳達的信息;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都能辦到的。

作為一名稍顯稚嫩的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而在這一環節中,這些老師也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相應、合理的評價。

聽了19位教師的課之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當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慢慢地培養學生合作討論的方式,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地充實。

總之,這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我將要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提升自身素質,並珍惜學習機會,學習百家之長,積澱教學素養,使自己不斷成長。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2

又是一個“人間四月天”,春光明媚。我有幸參加了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辦的“語文報”名師大講堂。此次盛會,羣賢畢至,羣英薈萃。上海的朱震國老師、北京的李衞東老師等九位全國特高級教師、青年名師將設壇開課,一展風采。此外,還有黃厚江、蔡明等教育名家點評,令人期待。

18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先生的講座《我的語文觀》。曹教授學識淵博,見解犀利,言辭生動,對語文教學提出了獨特的論點,富有啟迪。特摘抄曹教授的幾個觀點看法如下(據聽課筆記,轉述,有不完整不全面之處):

語文何為?重要的一項是教會學生寫作。希望學生能夠學會寫文章,能夠寫一手好文章。

“80後作家”現象,令人欣喜鼓舞,因為少年寫作,大行其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代學生在寫作方面,説理能力日益高,説事能力日益衰敗。把一件事情講述得生動具體,引人入勝,也是一種能力。

“天空有一藍月亮”,本是荒謬的。但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色、情、景構成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牛頓的書,是科學的書,也是哲學的書。寫不出好文章,是無法成為偉大科學家。

魯迅能出現在黑暗時代,卻無法出現在愚昧時代。

精神財富與心靈財富有關,與年齡沒有關係。

國學生苦,是事實,但也是一種誤讀。西方學生同樣苦,由他們的叛逆細節可見一斑。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難。承認苦難的事實,才能談面對苦難的態度,才能看到陽光地帶。對待苦難,要有感恩之心。

閲讀是一種人生態度、生活方式。閲讀則草長鶯飛,鶯歌燕舞;不閲讀則荒蕪,令人窒息。只食五穀,只能強身。不閲讀,與豬狗無異。

閲讀是一種優雅的姿態。上帝説,人類最美的姿態就是閲讀。閲讀與長相有關。魯迅長相平庸,但由於學識思想,令人高山仰止。

天堂是一座圖書館。人間有了圖書館,才使凡塵通往天堂的階梯有了可能。

讀書豐富氾濫的時代,也是閲讀質量嚴重下降的時代。

“天”、“地”、“人”,這本大書,我們忘記閲讀了。

看見學生在閲讀不要高興,要觀察他們在讀什麼書。有些書,會破壞學生天然的語感。如“酷斃”、“帥呆”等詞彙,會對語言毫無益處。讀不值得讀的書,會變得弱智。

只讓學生歡呼雀躍的歌手,是不可靠的。能讓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心動的歌手,才是可靠的。孩子喜歡,不是唯一的標準。

在承認民主、民權的基礎上,別忘記教育與被教育者的關係,是老子與兒子的關係。試想置換位置,世界將會如何?誰讓你放棄做老師的地位?

感恩之心、惻隱之心、敬畏之心,是當代學生所缺乏的。畢業的學生還會記得舊日的老師,還會經常打電話發郵件報平安嗎?當前的語文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維度,不能忽略情感教育。

語文教師還缺乏審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美育已經弱化為美術、音樂等課程了,其實數學、物理等學科同樣要貫徹這一美育理念。

試想在會議室裏放一張牀,效果會如何?屋內空間的分割要合乎美學規則,不能只注重實用,還要注重情調。

許多西方人在記住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卻看不起中國人。因為吃飯大聲喧譁、隨地大小便等行為,一些人居然不清楚這些行為是醜陋的。

在日本飯盒的米飯上面,媽媽總會放上一顆虹櫻桃,很美!

知識就是力量,思想有力量,美有沒有力量?在這世界上美最有力量。多少成語典故是與美相關的?《戰爭與和平》中萬念俱灰的.戰士,只有死的想法,是什麼拯救了他?是俄羅斯的天空、森林,是美!

閲讀分為淺閲讀與深閲讀。孩子的閲讀不應該是放任自流的。有效地高質的閲讀,是必要的。閲讀有時候需要學生去踮起腳尖抻一抻的。

天下的書,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用來打精神底子的,另一種適合打完底子後來閲讀的。前者是大善、大美,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康、合理的價值觀體系。

書是有血統的,正如貴族與平民一樣。有高貴血統的書,如魯迅、托爾斯泰的作品等等。我們並不能一味地讀那些非高貴的書。

書,是有輩份的,有爺爺書、老子書、兒子書和孫子書,按“份”來劃分,“份”取決於他們的質地是否厚重、藝術的圓滿等因素。

人有人脈,地有地脈,文有文脈。

朗讀,在西方式普遍性的行為。朗讀是一種矯情,這是一種誤讀。

朗讀能提高口語的品格。惡俗的口語,成為一種時尚,這是可恥的。

語文老師每個人都應該是朗讀者。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3

9月26日,在濮陽市第一實驗國小,我有幸參加了濮陽市國小語文優質課賽課活動,學到了不少東西,深感不虛此行。現將聽課活動的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回顧教師們的優秀課堂,我們可以看到每位老師的特點。有的老師擅長設計各種活動環節提高課堂氣氛,有的老師本着有利於寫作的目的教大家寫作方法,有的老師課堂語言幽默風趣,給人好感,有的老師課堂緊湊、主題突出,還有的'老師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先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光從老師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

1、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老師們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2、豐富的教學語言激情於課堂。

教學語言的確是一門值得我們潛心研究的藝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教學語言能把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如於呂曉燕老師執教的《宋慶齡》一課,她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鏗鏘有力,讓我們感受了宋慶齡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她的語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師、學生、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很多聽課老師的眼裏都噙滿了淚水。

3、教材處理獨具匠心,設計巧妙

可以説良好的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精彩與否的關鍵之一,老師都能抓住文本中的關鍵點(關鍵詞句、關鍵問題)來展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重點段引導學生讀書、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如《畫風》這堂課就抓住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讓我在欣賞別人課堂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4

近日,我校組織青年教師賽課活動。置身於課堂教學的我,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韓鈺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楊蓓老師的娓娓道來,謝靜老師沉穩、有力的板書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此次聽課活動中的收穫吧。

一、語文教師語言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同一節課,上出了不同的風味與魅力。充分體現出一課多研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哪位老師,她們都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無限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不同的教學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老師要讓學生邊讀邊想,帶着問題一步步進入課本。“這個地方你再讀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像這樣的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喜歡韓鈺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謝靜老師的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楊蓓老師“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吳雯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

榜樣就在身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需不斷努力,向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的方向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讀寫結合聽課心得5

這次學校組織聽課,我踴躍的參與了。作為國小四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我自知自己的能力,也很清楚自己應該去改進的地方。所以每當遇到一些可以學習的活動時,我都會爭取,我也會積極參與。這次很榮幸可以去聽老師的新課,老師在我們學校語文教師中,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涵養的老師,我很崇拜他,也很羨慕他對語文這門課程的熱愛。所以這次聽課環節中,我也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也明白了教師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更是明白了這份事業身上原本佩戴的光輝。

在這次聽課過程中,有幾個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首先是老師對學生是非常温柔的,但是卻不乏一種嚴肅。他給人的感覺非常温暖,如果我以學生的.角度來看的話,他大概就是像一名身為教師的父親,温柔且嚴格。這讓我明白教師不僅要注重自己的教學,首先應該從自己的言語中、形象中直接傳遞給學生們一種可靠且安全的感覺。我知道這種感覺一時之間是無法搭建起來的,只有憑着時間的慢慢積累,才有可能去實現。所以我今後每天的工作中都會好好的去為這一個目標做鋪墊,爭取能夠在個人形象喪直接給予孩子們一種安全感和值得信任感。

其次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思維邏輯非常清晰,這可以看出來老師語文教學的長期積累,也可以看出老師本身的業務能力,我作為一名教師,當時都聽得非常認真,很有投入感。這讓我有些自愧不如,回想我平時教學中,總有孩子課上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這樣一對比,我也就更加清楚了自己要改正的方向了。教學中邏輯很重要,孩子們也是跟隨我們的引導而前進的,我應當爭取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中也培養出自己獨立的邏輯能力來,在引導的過程中也要學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行走,擁有自己的獨立思維,這才會讓他們逐步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擁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

第三,老師在和學生們互動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緊張感。我聽過很多人的課,大多老師在和學生們互動的時候,很多學生會比較的侷促不安,一是害怕面對老師發言,其次是害怕自己發言錯誤丟臉。這些心理我也不是不知道,但是老師卻用一種非常那個巧妙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他用學生之間合作的方式,彼此交流,互問互答。而教師也就是一個輔助作用,這樣的話對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也會有所減少。所以從這些角度上來看,老師的教學是值得學習的,同時我也要更加註重對教學的研究,多花一些精力,多花一些時間,或許就能夠抵達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