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 閲讀(2.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於美術與社會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運用)這一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單元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另外,也是對本冊教材中工藝設計類知識的一個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對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掌握一般的製作技能。

教材從介紹橋的功能,樣式入手,展現了橋的歷史,文化,環境,生活變遷中的發展與沿革,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通過與歷史,地理,工程學等知識的廣泛聯繫,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設計思想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理解共通的建

築藝術發展原理和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問題等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關於"橋"的課題,學生不會感到陌生,由於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體驗,因此容易引發學生共鳴,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提;但是,也應充分估計到學生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造型的困惑和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三,教學目標的擬定:

教學設計思路:根據課標精神: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從設計製作與審美體驗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獨特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因此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橋樑的基本知識和各種造型方式。

2,掌握簡易橋樑模型的設計及製作方法。

3,體驗和討論優秀的橋樑建築藝術帶給 人們的審美情愫。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掌握橋樑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2,橋樑造型的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

五,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教學課件,橋樑模型實物,圖片等

2,打印紙,硬卡紙,剪刀,膠帶,直尺等

六,教學流程與教法,學法:

1,導入:

導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上來,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要注意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如:……

世界名橋

2,討論"關於橋,你來説點什麼 ","説説家鄉的橋"等,輔助手段:各種橋樑圖片展示,引導鑑賞與探討。

家鄉的橋

在此主要採取"欣賞——啟發——引導",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圖片等素材,合理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積極動腦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的一般概念及審美意義,從而引出新課《我心中的橋》。

3,思考與討論:橋樑造型與實用功能的關係

為什麼橋樑結構造型大多采用"圓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個問題:橋樑的各種造型只是為了好看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有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建築橋樑為什麼大多采用圓拱與三角造型 這個問題應該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歸類,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樑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學原理及審美意義。

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

這是本課比較"出彩"的一個環節,也是本課教材裏沒有的內容。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類似物理實驗的小製作,不僅要明白橋樑造型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設計橋樑最首要的任務是考慮它的實用功能性。

4,小實驗:一張硬紙,從A點到B點做一簡易橋,問題1:怎麼做,才能讓"橋"的負荷量最大

5,從問題1引出問題2,此時引出有關橋樑的一般知識:如橋樑的基本結構,力學原理,結構力學,材料學,造型與功能等。

結論:橋的負重能力與跨度和橋面形狀有關係

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我心愛的橋"(時間不夠可在課外時間或下節課完成)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座完整的橋樑模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實例和製作過程的演示,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簡化橋樑的複雜造型,使學生沿着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形式以簡練,實用為主(只要有橋面和支撐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開設計活動,增加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7,作業的展示與評價方式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作業後進行評比,內容有兩項:

1,負重比賽,看誰的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砝碼或其 他重物)

2,造型評分,看誰的橋造型最美

綜合兩項得分。評出本班"最佳橋樑設計"獎。

七,知識拓展:發散性思維,從具象到抽象:七夕鵲橋;心靈之橋;溝通本領……團隊精神……等

這個環節應"點到為止",有時間可討論一下,不必強求。

設計該環節仍是按照新課標精神,"為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學生通過以上學習活動,積極探究,勇於嘗試,已經設計製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應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喜悦以及成功的快樂!客觀而恰如其分的評價方式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給予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設計製作出一個橋樑模型並不是本課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橋樑建築藝術這種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通過具體的設計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賞和體驗人類各種建築文化的精華,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最終目的!

一座橋一個故事

一座橋一段歷史

謝 謝 大 家!

一座橋一種文化

這是本課力求達到的一種境界!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二項式定理及簡單應用

2、地位及重要性

二項式定理是安排在高中數學排列組合內容後的一部分內容,其形成過程是組合知識的應用,同時也是自成體系的知識塊,為隨後學習的概率知識及高三選修概率與統計,作知識上的鋪墊。二項展開式與多項式乘法有密切的聯繫,本節知識的學習,必然從更廣的視角和更高的層次來審視國中學習的關於多項式變形的知識。運用二項式定理可以解決一些比較典型的數學問題,例如近似計算、整除問題、不等式的證明等。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使學生參與並探討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掌握二項式係數、字母的冪次、展開式項數的規律

(2)能夠應用二項式定理對所給出的二項式進行正確的展開

B、能力目標:

(1)在學生對二項式定理形成過程的參與、探討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猜想、歸納的能力及分類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化歸意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C、情感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和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

(2)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和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體會到數學內在和諧對稱美;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重點難點:

重點:

(1)使學生參與並深刻體會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掌握二項式係數、字母的冪次、展開式項數的規律;

(2)能夠利用二項式定理對給出的二項式進行正確的展開。

難點:二項式定理的發現。

二、教法學法分析

為了達到這節課的'目標:掌握並能運用二項式定理,讓學生主動探索展開式的由來是關鍵。“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正所謂“學問之道,問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本節課的教法貫穿啟發式教學原則,以啟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為主。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探索的教與學的情境。通過複習引入,引申設疑,實驗猜想,歸納推廣等環節進行對此定理的探索。不僅重視知識的結果,而且重視知識的發生、發現和解決的過程,貫切新課程理念。

另外,根據“近發展區的理論”精心設置問題,調控問題的解決過程培育這節課最佳的知識生長點。

三、教學過程

1、情景設置

問題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過3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幾?怎麼算?

預期回答:星期四,將問題轉化為求“30被7除後算餘數”是多少?

問題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過81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幾?

問題3:若今天是星期二,再過天后是星期幾?怎麼算?

預期回答:將問題轉化為求“被7除後算餘數”是多少?

在國中,我們已經學過了

(a+b)2=a2+2ab+b2

(a+b)3=(a+b)2(a+b)=a3+3a2b+3ab2+b3

(提問):對於(a+b)4,(a+b)5 如何展開?(利用多項式乘法)

(再提問):(a+b)100又怎麼辦? (a+b)n (n?N+)呢?

我們知道,事物之間或多或少存在着規律。也就是研究(a+b)n(n?N+)的展開式是什麼?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a+b)n的二項展開式的規律性。學完本課後,此題就不難求解了。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用懸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奧蘇貝爾認為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而認知驅力,即學生渴望認知、理解和掌握知識,並能正確陳述問題、順利解決問題的傾向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

2、新授

第一步:讓學生展開

問題1:以的展開式為例,説出各項字母排列的規律;項數與乘方指數的關係;展開式第二項的係數與乘方指數的關係。

預期回答:①展開式每一項的次數按某一字母降冪、另一字母升冪排列,且兩個字母冪指數的和等於乘方指數;②展開式的項數比乘方指數多1;③展開式中第二項的係數等於乘方指數。

第二步:繼續設疑

如何展開以及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到僅掌握楊輝三角形是不夠的,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新的更簡捷的方法的慾望。)

繼續新授

師:為了尋找規律,我們以中為例

問題1:以項為例,有幾種情況相乘均可得到項?這裏的字母各來自哪個括號?

問題2:既然以上的字母分別來自4個不同的括號,項的係數你能用組合數來表示嗎?

問題3:你能將問題2所述的意思改編成一個排列組合的命題嗎?

(預期答案: 有4個括號,每個括號中有兩個字母,一個是、一個是。每個括號只能取一個字母,任取兩個、兩個,然後相乘,問不同的取法有幾種?)

問題4:請用類比的方法,求出二項展開式中的其它各項係數(用組合數的形式進行填寫),

呈現二項式定理

3、深化認識

請學生總結:

①二項式定理展開式的係數、指數、項數的特點是什麼?

②二項式定理展開式的結構特徵是什麼?哪一項最具有代表性?

由此,學生得出二項式定理、二項展開式、二項式係數、項的係數、二項展開式的通項等概念,這是本課的重點。

(設計意圖:教師用邊講邊問的形式,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挖掘學習材料潛在的意義,從而使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

4、鞏固應用

例1-3是課本原題,由於是第一節課所以題目類型較基礎

最後解決起始問題:今天是星期二,再過8n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幾?

解: 8n =(7+1)n=C n0 7n+Cn1 7n-1+C n2 7n-2+…+C nn -1 7+C nn

因為C nn 前面各項都是7的倍數,故都能被7整除.

因此餘數為C nn =1

所以應為星期三

四、回顧小結:

通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清晰的掌握二項式定理的內容,更體會到了二項式定理形成的思考方式,為後繼課程(n次獨立重複實驗恰好發生次)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而二項式定理內容本身對解釋二項分佈有很直接的功效,因為二項分佈中所有概率和恰好是二項式。

課後記:

準備這節課,我主要思考了這麼幾個問題:

(1)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二項式定理”重要,還是“使學生掌握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重要?我反覆斟酌,認為後者重要。於是,我這節課花了大部分時間是來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可以用組合數來表示二項式定理中各項的二項式係數?”

(2)學生怎樣才能掌握二項式定理?是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達到目的,還是通過學生對二項式定理的形成過程來記憶?正如前面所説“學問之道,問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我還是要求學生自主的去探索二項式定理。這樣也符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3)準備什麼樣的例題?例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例題1是很直接的二項式定理內容的應用;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二項式定理形成過程中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並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我增加了例題,但是難免還有一些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分數加法和減法”中的內容。本課是在學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依據教材的特點,遵循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瞄準新知的生長點,為其提供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探求的空間,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從而主動地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遷移、類推、靈活運用知識和綜合概括能力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説重難點:

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為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通過對知識的遷移,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礎上理清算理,又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

課標指出 :“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進學生的實際,有利於學生體驗和理解,思考與探索,”為此,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特徵,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發現,去創造,因此,我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徵,採用了創設問題情境,點拔引導等教學方法來完成本節課教學。

五、説學法:

課標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六、説過程:

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為此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引出問題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 + 和 — 這兩道題,讓學生觀察與複習題有什麼不同?引出課題,然後學生帶着問題,利用舊知識,運用遷移規律,進入學習新知識的階段。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既複習了舊知,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又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究 理清算理

新課程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活動:

1、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探究計算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學成果。

3,觀察對比,優化方法。

3、嘗試探究,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

三、應用新知 培養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在練習中設計了三個層次:

(1)基礎練習 照顧全面。

(2)尋找規律 提高能力。

(3)激活思維 深化理解。

【設計意圖:訓練由淺入深,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四、評價體驗 歸納提升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結合板書總結,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既讓教師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説課稿 篇4

我的説課分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的選材非常好,有以下特點:

(1)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動物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教材與學生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的對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這篇課文屬於“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號召全社會都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3、教學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面,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複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通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4)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問題的能力。

5、教學重點

(1)引導深複述故事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美,讓學生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6、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班上的學生按照學習強弱的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小組,這樣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1、教師的導入不易太生硬,應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教師可適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展示有關要檢查的預習情況如生字、斑羚簡介、傷心崖、用畫面生動再現斑羚飛渡的悲壯場面。

三、學法

1、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

(一)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課後生字並製成卡片,寫出重點詞語的解釋並造句,做在語系筆記上。

3、準備複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並做一符號。

5、蒐集有關斑羚的有關資料。

6、根據預習課文時自己的感受,加上自己的體驗和經歷,想一想主旨和本文相似的人和事。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在上課之初,老師想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點擊鼠標,flash顯示畫面,音樂響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衝向了火海。伴隨着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藴含着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着,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後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螞蟻的故事。

(學生們被老師聲情並茂的故事給打動了,課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教師的敍述繼續)的確,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可是,這羣螞蟻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今天,我們同樣要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及作者)

2、檢查預習情況(大屏幕顯示)

1)、生字(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

2)、斑羚簡介斑羚又名青羊、山羊分佈:東北、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國家二級保護動體大如山羊,但無鬍鬚體長110-130釐米左右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腳,長15-20釐米。生活在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羣生活。多在清晨和黃昏活動,極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聽覺很敏鋭。3)、傷心崖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峯,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峯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4)、至於作者,我們已在預習中讀過了,這裏不再介紹。

3、根據我們課前預習課文的情況,大家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故事情節。(準備時間兩分鐘,同學們思考後交流,並推舉出一、兩名同學複述。)

4、複述完故事後,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斑羚飛渡場面的悲壯。注意:在觀看過程中請大家留心彩虹出現的次數和時間,並思考它每次出現都有何作用。討論並歸納: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

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渲染一種神祕色彩;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顯示的三幅畫面,它們暗示出了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用三個字分別概括出來。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後5、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對這篇課文我們有何感受,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哪些,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討論並歸納: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無私奉獻精神、勇於自我犧牲精神。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不做動物的殺戮者,要做動物的保護者。(以上討論分四人一個小組進行,派代表發言)在這羣斑羚中,你對哪隻斑羚的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4)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後來為什麼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裏了?

7、拓展遷移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講述課文主題相關類似的故事。

8、小結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深為老斑羚在危急關頭為了贏得種羣生存的機會,心甘情願地選擇死亡的獻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類似的人和事,他們默默無聞,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是時代中最可愛、可敬的人。

五、情感評價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氛圍,學生被螞蟻的犧牲精神所打動。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可以看出大家都在課前作好了預習,認真地完成了預習筆記。通過讓學生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既鍛鍊了學生的分析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鍛鍊了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談自己身邊的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也會暗示學生平時要留心生活、留心觀察。

總之,這堂課同學們表現非常主動,積極活潑,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堂課對我個人來講,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批評和指正

説課稿 篇5

設計理念

通過資料收集、美文誦讀、音樂欣賞、討論分析、寫作訓練等方式,使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得到綜合的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提高分析表達能力,發展聯想思維,在審美的愉悦中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課的性質和地位

本課是七年級語文教材的第二課,擔負了激發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務;本課緊呈第一課的修辭練習,是學生加深對修辭手法的認識的好機會;同時,作為一篇教材建議略讀的課文,本課應以練習為主,是放手讓學生鍛鍊、展現語文素質的舞台。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收集關於課文作者、背景及相關修辭手法的資料,學習本文修辭的運用。

2、誦讀欣賞課文,理解作者觀察繁星的感受,產生欣賞星空的共鳴,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3、仰望星空,發揮想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完成寫話練習。

重點:發揮想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完成寫話練習。

難點:理解、感悟作者觀察繁星的感受。

重點的實現:通過預習與檢測鞏固學生對修辭的認識,通過朗讀、思考、討論、分析使學生明確作者感情的基調,再通過欣賞音樂與圖片使學生產生感悟與聯想,激發創作慾望,達到教學目的。

難點的解決:引導學生注意抓住課文的細節,對重點的句子仔細分析、討論,聯繫學過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理解作者的感受。重點的詞彙通過詞彙聯想練習加以感悟。

給學生的學習建議:A.認真做好課前預習與資料收集,可以先做一點修辭練習

B.在欣賞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討論中求同存異

C.發揮聯想與想象,思維活潑開放

指導思想

倡導學生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意識;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發揚合作精神;在思考與創作過程中體現出個人獨特的感悟,鼓勵學生提出探究性的新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預習

課前請同學通過網絡或書籍,獲取關於巴金的情況和創作背景。

回顧第一課學習的修辭手法,複習它們的概念,觀察本文使用的修辭手法。

有興趣的同學寫一首關於星星的小詩或一段關於星空的文字。

二、導入與預習成果的展示

請同學朗誦自己創作的關於星星的`詩歌或文段,引出課題:繁星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創作背景等資料,老師加以補充。

學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辭手法,説出它的概念,並造一個使用該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閲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是一種智慧的積累,也是一種感情的積累。”

三、朗讀比賽

指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誦讀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請學生分別朗讀第三段,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

四、討論與分析

思考:文中寫了作者幾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時間、地點怎麼樣?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麼樣的?思考的結果請學生以表格形式寫在黑板上。

注意仔細閲讀課文,抓住課文細節,通過這一環節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對於看星是三次還是四次的爭論,鼓勵有不同的意見。

討論: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作者觀察與感受變化的規律。

第二個問題可啟發學生結合自身經歷來談,還可以聯想第一課《為你打開一扇門》中的內容,得出感受隨環境、心情、修養、閲歷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適當聯繫第一單元的作文指導思想:有感而發)

分析:課後第三題列出的重點語句,在這些句子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鼓勵學生抓住重點詞彙,進行跳躍式的聯想,如看到“母親”就聯想“搖籃”、“温馨”、“安詳”或“家園”、“故鄉”、“祖國”等,從詞彙練習中明確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請學生保持求同存異。

五、感悟與聯想

欣賞關於星空的不同風格音樂(温柔浪漫的、平靜自然的、悽楚哀傷的),注意用心感悟音樂中流露的情感,聽完後發表自己的感悟。

看星空圖片,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音樂欣賞中的感悟,運用學到的修辭手法,完成以繁星為主題的寫話練習。

設計特色: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實踐,從聽説讀寫等多方面鍛鍊學生能力。不拘泥於知識的系統與完整,強調聯想與感悟,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理念、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準備、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説教材:

《方程的意義》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注重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景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具體的素材。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過程,為以後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⒉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操作、觀察、討論、分析中探究學習;

(2)、讓學生構建概念數學觀念,並解決實際問題。

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遊戲中樂有所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體會知識探索過程中合作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三、説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教學中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性漸進原則和直觀性原則。

四、説教法:

教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的、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通過互相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1、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觀察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2、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充分利用身邊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五、説學法:

學法: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比較、概

括和應用的能力。

六、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七、説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鞏固運用,內化提高——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謎語導入,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説説對天枰的瞭解,接着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抵制狀態進入興奮狀態,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

情景1: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請學生觀察後説一説發現了什麼,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板書: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飲料(250克),右邊放上另一瓶飲料(500克),再次請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板書:250+250=500)

這兩個情景學生非常熟悉,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活動二:

我還創設了2個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説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着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活動三:

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麼多的等式和算式後,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分類,並交流分類的標準。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悦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1)"找方程",即教材62頁第1題: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 3-1.4=1.6 ax2<2.4採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題目要説明理由。

(2)“寫方程”, 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鞏固方程的意義。

(3)數學遊戲:教師出示式子,學生做動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學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學生就蹲下。兩樣都不是,則不用做動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2題:根據天平列出方程。

(5)根據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3題。例如:小明x歲,爸爸40歲,爸爸和小明相差28歲。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⑴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⑵ 你有什麼收穫? ⑶ 你有什麼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⑸ 你還有什麼疑惑?⑹ 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你感覺你組內的其他同學表現如何?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着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悦。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八、説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

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的板書設計包括:(

方程的意義

50+50=100 100+x=250

250+250=500 2y=50 方

等式 a+2=17 程

x+y=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 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於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生活性,這是指數學教育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些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也是他們所能理解的,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體上有數字,這些數字表示什麼。例如:房屋上的門牌號碼、書上的頁碼、汽車和汽車站上的數字、日曆上的.日期等等,它們分別表示着不同的意義。若能通過與幼兒生活實際相聯繫數學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內容是熟悉的,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是很有用的,並能激發幼兒更加註意,發現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務和現象。大班數學活動《設計門牌號碼》就是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引導幼兒體驗生活中數字的作用。

二、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觀看錄像、及在生活中觀察記錄門牌號碼,幼兒討論等形式讓幼兒明確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即:前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後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房。難點是幼兒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門牌號並不陌生,通過幼兒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激發幼兒那種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意識。

四、活動準備:

課前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親屬家的門牌號碼。為給幼兒以視覺方面的直覺感知,準備錄像或課件。教學掛圖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個。幼兒人手一份的設計門牌號碼材料紙、鉛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