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9篇

説課稿 閲讀(1.4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説課稿9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為選擇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分式》第一課時。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課加以説明:

一.結合課程標準説教材設計

二.結合教育現狀説學情分析

三.結合學生情況説教學目標設計

四.結合教學情境説教法與學法設計

五.結合模式方法策略説教學過程設計

程序如下:

一.結合課程標準説教材設計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國中數學中繼整式之後學習的又一個代數基礎知識,是對國小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也是今後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學好本節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運算速度,同時,也為今後解決更為複雜的代數問題,諸如“函數”、“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學習任務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分式的概念與意義

設計意圖: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式有無意義、分式值為零時的條件

設計意圖:由於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並不像分數的分母那樣是某個確定的常數,在具體解題中,學生極易將分式無意義的情形與分式值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為零時的條件,便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結合教育現狀説學情分析

由於佈局的調整,導致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梧桐樹學校的學生流動量很大,班裏的優等生很少,中等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居多,甚至中等生也較少,之前在分數和整式的學習中,學生對分數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練,這給本節分式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其實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所以其性質與運算是完全類似的,針對這種狀況,要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複習和探究新知同步進行,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三.結合學生情況説教學目標設計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三維目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顯得更突出,知識、過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所以我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確定以下3個方面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瞭解分式的概念,明確分式和整式的區別;

2、體會分式的`意義,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1、培養學生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巧;

2、讓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分式是表示現實世界中的一類量的數學模型.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的思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 着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四.結合教學情境説教法與學法設計1、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以實現概念教學的類比遷移這一思想方法的滲透。藉助於,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以加強分式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突出分式的模型概念。

2、學法指導

根據教材和新課標對學生知識及能力層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在本節課的學法指導中,我將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數學的奇妙。

五.結合模式方法策略説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以分式概念為起點,學生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前提下,帶着問題去思考歸納,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

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分析概念落實雙基—舉例應用分層教學—及時反饋歸納小結

設計的意圖:在上述流程中通過問題的探究,使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學生的思維貼近,這樣實現了主體參與,主體發展的同步進行。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活動1)

創設一個“代數式莊園”的情景,複習整式的概念,並能判斷哪些式子是整式,為學習分式做準備.

問題:什麼是整式?下列式子中那些是整式?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複習整式的概念,明確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這樣就較容易找出哪些是整式。因為分式概念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式與整式的區別從而獲得分式的概念,所以必須熟練掌握整式的概念.

注意事項: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找出哪些是整式,但有些學生會簡單的認為“分數”形式的代數式不是整式,其實這不是判別的關鍵,而是看分母中是不是含有字母,所以有些學生會漏掉 s/300.

(活動2)

以一個“土地沙化”的問題情景引入,讓學生思考討論,用式分式表達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問題情景(1):面對目前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某縣決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計劃在一定期限內固沙造林2400公頃,實際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積比原計劃多30公頃,結果提前4個月完成原計劃任務,原計劃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頃?這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係?

如果設原計劃每月固沙造林x公頃,那麼原計劃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個月,實際完成一期工程用了(x+30)個月。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問題(2):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為()度。

問題(3):新華書店庫存一批圖書,其中一種圖書的原價是每冊a元,現降價x元銷售,當這種圖書的庫存全部售出時,其銷售額為b元.降價銷售開始時,新華書店這種圖書的庫存量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列出了幾個與整式不同的代數式,形成對比,自然過渡到分式的探索和學習分式的必要性。讓學生進一步經歷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的過程;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模型;體會分式的意義,發展符號感.

注意事項: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積極投身於問題情景中,冷靜的思考,激烈的討論,對於問題(1)大多數學生能找出2個或2個以上等量關係式,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有了這個基礎第2問第3問就不難了.

2.分析概念,落實雙基

以小組的形式對前面出現的分式進行討論後得出分式的概念,體會分式的意義.

討論內容:對前面出現的代數式如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它們與整式有什麼不同?

分式的概念: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為分式,其中A稱為分式的分子,B稱為分式的分母.對於任意一個分式的分母都不能為零.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整式與分式的異同,從而得出分式的概念.再得出分式概念後,老師要特別強調分式的分母必須含有字母,且分母不能為零,引起學生的注意。

注意事項:學生通過觀察、類比,及小組激烈的討論,基本能得出分式的定義,對於分式的分母不能為0,有的 小組考慮了,有的沒有考慮到,就這一點可以讓學生類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加以理解,還可理解為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數的。這樣獲得的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掌握的更加牢固,運用起來會更靈活.

3.舉例應用分層教學

學生討論分式什麼時候有意義?什麼時候無意義?什麼時候分式的值為零?

例題(1)當 a=1,2時,分別求分式 的值;

(2)當 a取何值時,分式 有意義?

(3)當 a取何值時,分式 無意義?

(4)當a取何值時,分式 的值為0?

其中(1)(2)(3)問由學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礎上同桌交流,然後師生評述,使全體學生特別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感。在此基礎上我補充了第(4)問讓學生進一步探索出分式為零的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發現事物特徵、規律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引發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

討論、解答結束後,教師再一次總結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並板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1、有意義 B≠0.

2、無意義 B=0.

分式值為零的條件 A=0 且 B≠0.

4. 及時反饋歸納小結1、反饋訓練,鞏固概念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2a-b (3) (4)2x-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分式、整式概念的理解.

(2)、x取什麼值時,下列分式無意義?

(1) (2)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分式的意義,知道如果a的取值使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反之有意義.

(3)、把甲、乙兩種飲料按質量比x:混合在一起,可以調製成一種混合飲料.調製1千克這種混合飲料需多少甲種飲料?

設計意圖:體會分式可以表示現實情景中的數量關係,分式是表示現實世界中的一類量的數學模型.

注意事項:學生通過類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基本能理解分式的分母也不能為零。在學習中,有些學生錯誤的理解為只是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不為零,應該及時糾正,是整個分母不為零。分母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2.小結歸納,分層作業

a.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談自己的收穫和感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習知識、方法、和延伸三方面進行歸納。

b.作業佈置: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必做題是教材67頁1、2、3題

選做題是教材68頁4題及編一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收穫。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冬至的夢》是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為主題展開。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個孩子的奇特的視角,刻畫出冬至後萬物的萌動和人們的生活,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對春天的憧憬,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之情。文章分為三部分:“認識冬至”、“温暖的夢,盼望的夢”、“冬至的夢”冬至的夢抒發的是作者對爺爺懷念的幸福的夢;對春天渴望的盼望的夢,作者奇妙聯想、引人思考,達到形散神聚之效果。語言描寫細膩、想象活潑豐盛,字裏行間充斥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巧:

1、精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窖”,控制四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窖、蚯、蚓、藤”。

2、精確、流利、有情緒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憧憬、熱愛春天的情緒,感受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查字典、接洽上下文等多種情勢理解重點詞語。

2、讀與品詞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在讀中加深對詞句和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讀中昇華情緒。

★情緒態度價值觀:

體會我和爺爺憧憬、熱愛春天的情緒,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冬至後萬物萌動的朝氣勃勃的狀況。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作者刻畫的情境中,品味語言,感悟作者對春天的憧憬與熱愛。

三、説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的方法

藉助圖片,和多媒體課件,藉助課文語言入境,感受作家在文章中的情緒

設計情景。溝通課文和學生的生活世界。創設情境,入境,並讓學生張開理想的翅膀勇敢想象,實現情緒上的認同,有利於學生形成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情讀體驗法

個性化的朗讀展示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緒認同之後的屬於自己的奇特理解。和學生一起與課文對話,和學生一起在知識中詩意的安居,一起體驗。

學法上,我貫徹的領導思想是把“學習的自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想象法、朗讀法和勾勒批註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四、説教學設計

為了完成教學目的,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我的總體思路是,回想導入,拋出中心話題—品讀課文,暢談感受—深入研讀,體會情緒—延伸拓展四步,和學生一起展開這次語文學習之旅。具體教學過程剛才老師們聽課都已經聽到了,我就不展開説了。

説課稿 篇3

一、課的內容:網球正手單手擊球

二、指導思想:隨着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技能傳授或身體素質發展,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快感。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本課運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大膽設計以多種遊戲貫穿於教學中,旨在“遊戲中練,遊戲中表現,遊戲中指導,遊戲中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正手單手擊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2、技能目標:掌握正手單手擊球的基本動作,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活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球運動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水平五)40名學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網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整體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一個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新性地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五、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課標》水平五,通過掌握網球正手單手擊球的技術動作和擊球練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擊球姿勢,提高技術水平,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增強羣體意識。

六、教學重點:正手擊球基本技術

七、教學難點:擊球的.動作,擊球點的掌握。

八、解決重、難點措施:

(1)加強對網球落點判斷能力的練習,每一次擊球,眼睛都應該盯緊球,用左手指着來球,以測定球與身體的距離和位置,保證每次的擊球效果。

(2)加強球性的練習,特別是瞭解球的彈性和對球點的判斷的練習。

(3)加強身體姿勢以及揮拍軌跡的練習,重點環節應該是揮拍的路線和擊球時球拍與地面的傾斜角度。

九、教學過程:

1、常規導入階段

響鈴後,同學們在場地中央成四列縱隊站好,我説:同學們,非常高興與大家一起來上這節網球課,希望通過這節課每名同學都有所收穫,遇到問題的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共同解

決,我相信每位同學都會做得非常好,大家有沒有信心!(生答)通過輕鬆自然的方式不僅做了課的導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激發興趣階段

在網球場底線,邊線做拍球慢跑熱身練習。

在行進中做熱身運動:

(1)行進間振臂運動 2x8拍

(2)行進間擴胸運動 2x8拍

(3)行進間體轉運動 2x8拍

(4)行進間腹背運動 2x8拍

(5)原地腰部運動 2x8拍

(6)原地膝關節運動 2x8拍

(7)原地弓步壓腿 2x8拍

(8)踝腕關節運動 2x8拍

遊戲:“託球追逐”

每個同學都把網球放在拍面上,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其中一個人負責追逐其他同學,若碰到那個的同學,或迫使求落地,就算追逐成功。依次交換追逐。

3、運動參與與體驗階段

自我體驗:熱身活動結束後,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網球的球性自由練習,教師巡迴指導。球性練習:(1)觀察球的彈性(2)手拋球並接球練習(3)正拍顛球練習(4)反拍顛球練習(5)拍球練習

組織練習:鞏固學生揮拍動作,體驗擊球感覺,使學生掌握正手單手擊球的基本動作及其動作要領。

原地定點擊球練習:

(1)一人站於練習者正手側,手中持球高舉,鬆手使球垂直落下,練習者從準備姿勢開始,揮拍擊打落下來的球(球彈地一次都擊球)。

(2)每人打16個球,打完球后,立即撿16個球回筐,再在場邊做揮拍練習15次。

(3)下一個同學當拋球者,原拋球者變為練習者,原練習者撿球后做揮拍練習。拋送球擊球練習:

(1)教師在網前往正手拋球。學生從底線中點出發將球對面場區。

(2)每人打16個球,打完球后,立即跑到球場左邊進行小碎步、小並步練習。

(3)練習完步法後撿16個球回筐,跑到球場邊做正手揮拍練習15次。

經驗交流:學生自由組合,想和交流感受,相互探討,教師對個別詢問並做出回答。 技術示範:教師示範正確動作,以及腳步移動的要領。

集體聯繫:(1)面進行練習,進行個人計數(地面反彈一次),小組內進行比賽。

(2)提醒學生相互觀察,組織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評判,給予鼓勵。

(3)各代表進行比賽。教師、學生進行評判,給予獎勵。

4、調節與放鬆階段

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做放鬆活動,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最後引導學生談收穫與心理感受,教師點評,佈置作業,收器械,下課。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各位老師同學。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誠實與信任》

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文凸顯的一個主題就是——誠信,《誠實與信任》安排作為本單元教學的最後一篇文章,從育人的角度是設想能體現一個總結,讓學生感受到誠實更能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和諧。

《誠實與信任》記敍“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碰到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紙條,後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説明了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淡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敍述,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中打電話的部分尤為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平淡中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讀者去品讀感悟,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品味語言文字過程中領悟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

3、體會文中的“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情感。

4、學習課文,抓住重點的句子引導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三、説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本文,羣毆確立了一下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分析課文發展逐步認識“我”的誠實,並最後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

2、教學難點:通過品讀重點句子,體會文中人物情感,知道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四、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我”與小紅車主人“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我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而感悟出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對話。

2、説學法通過學生的讀、想、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我設計了指名讀、範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促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堂課教學着重教給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務的思想情感,這也是閲讀寫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2)、抓住關鍵詞,讀懂句子,領會藴含的意思。

(3)、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五、説教學準備

為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從兩個方面的準備:

1、教師準備《誠實與信任》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若干關於誠信的名言或詩句。

六、説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利用談話導入,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讓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關於“誠實”、“信任”的理解。然後教師板書課題,師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把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用波浪線劃出來。然後指名讀,師生評價。

最後學習生字詞,課件出示生字詞。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誠實與信任》説課稿

首先指名請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然後大家一起試着總結這篇課文説了個什麼故事。隨即學習課文前三段,最後啟發學生思考,假如你是作者,你留下的字條會寫些什麼?寫下來,和身邊的小夥伴交流。

設計意圖:這部分我旨在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課文,知道文章説了些什麼,並品讀課文前半部分,感悟“我”的真誠。

(四)、精讀課文,體會內涵

1、利用對前半部分的過渡進入本文重點部分—對話部分的學習。

1我先讓學生自己讀對話,分清哪些是我説的,哪些是車主説的,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注意體會人物的情感;2然後同桌練習對話指名進行表演。3聽了這一段對話,有什麼問題嗎?——小紅車主人為什麼要感動?4讓我們帶着疑問再自己讀課文對話。5最後討論:“我”的哪些言行感動了小紅車主人,使他要感謝我?

在這一環節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理解、欣賞課文,進一步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對話,從而感悟出誠實和信任的可貴。

2、學習本文中心句,課件出示中心句:人與人之間還 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請同學們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設計意圖:出示關鍵句,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閲讀理解再次反覆朗讀,既是課堂的呼應,也更凸顯了文章的主題——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將本課的文題即文眼,對課題的再思考則進一步將誠信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

3、啟發思考,你覺得為什麼説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你覺得還有什麼比金錢更重要?(啟發學生説出關懷、互助之類的詞語)

(五)、練習鞏固,加深理解《誠實與信任》

1、學習本課生字,用鋼筆描紅。

2、學習本課生詞,讀讀寫寫。

3、這篇課文為什麼要用“誠實與信任”做題目?想一想,還能換個題目嗎?

(六)、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這部分讓學生聯繫自己已有經驗和知識,並利用學生課前收集的名言或詩句,讓學生將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與大家討論分享,由文及己,滿足讀後傾吐的需要,加深學生對於誠信的理解,並在課後將自己的理解付諸於實踐。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不夠,沒有較好地體現語文新課標的特點。本課的題目是“誠實和信任”,“誠實”和“信任”應並駕齊驅,而在我的教學中,更多地體現了“誠實”,對於“信任”只是點到為止,沒有較好地深入,偏離了文章的主旨。這些都是我在授課中出現的不足,還需進一步的 改進。

八、説板書設計

首先板書課題,然後在學習生字詞部分板書生字詞。

19、誠實與信任

chéng zhàng suì liàng chāo

誠 障 碎 輛 超

lí bì zé jì zhǐ

釐 畢 責 寄 址

誠實 故障 畢竟 責任 陌生

後悔 歉意 環顧 居然 聯繫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描寫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謠,不如説是四幅季節圖。而圖畫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因而,本課教學設計以賞圖、看圖、説圖、畫圖為主體思路,引領學生在圖畫中識字,在圖畫中學詞,在圖畫中朗讀,在圖畫中瞭解文章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篇課文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應着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設置很多環節來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説讀寫的能力,特別愛幻想,但識字量還不夠多,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聯繫生活實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美文美讀、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説目標

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瞭解農民在不同的季節裏的農事活動,體會農民的辛苦和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農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勞動的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重在識字和閲讀,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瞭解農民在四個季節裏的主要農事活動。

3、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靜與辛勞,熱愛生活。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設置,以唱背導入,激發興趣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2、“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自主識字。

3、“讀悟法”——以讀代講,讀中促悟。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老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朗讀兒歌,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也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四個季節的變化,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

4、“展開想象,拓展思維法”——激發想象力,鍛鍊口語表達。“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5、“媒體輔助法”——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視頻、音頻有效輔助教學,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唱一唱”,“背一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開火車讀生字,在欣賞圖片、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體,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個環節我以讀代講,通過老師範讀詩歌,讓學生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讀,想一想:你讀的這個季節有什麼特點?你為什麼喜歡它?怎樣讀才能讀出每個季節的特點?才能表達你的心情?賽一賽。小組賽讀,要求讀出季節特點,讀出自己的情感。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農民勞動很辛苦?找出寫農民心情的句子,反覆讀讀,思考:他們這麼辛苦,為什麼還喜洋洋、笑盈盈?

體會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靜與辛勞,熱愛生活。很好的完成了這項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習中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此設計注重了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把無形的東西變得形象生動。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仿寫兒歌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三)學寫本課的生字

引導發現,滲透學法。寫字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獨立正確書寫。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字形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既直觀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培養了學生的寫字的能力。

(四)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通過視頻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到田家四季生活的樂趣,而且對自然現象產生了很大興趣,滋生學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慾望。

(五)作業

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形式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且作業貼近生活,真正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六、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簡單直觀採用文中四個季節詞及幾個重點詞語來板書,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圖文直觀,便於學生背誦。

説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反比例關係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建相應的知識結構。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係,列出方程

二、説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學法: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係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變式練習”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説教學流程: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裏強調的是數學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也是以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整節課的數學活動都是以數學思考與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進行,為學生創設一個有效的數學活動氛圍。

(一)、聯繫生活,習舊引新: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再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遵循這一理念,我以複習導入,説先讓學生説説什麼是正比例,什麼是反比例,接着判斷各題成不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然後結合教材中提供的素材 “生活用水、包裝圖書等信息,”讓學生判斷題中的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並列出等式,為下面的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學生再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費和包裝圖書的經驗,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二)、合作探索,領悟解題方法:

1、感知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

(1) 我先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

(2)接着讓學生用學過的比例知識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題,小組交流,並試着解決,讓一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通過集體交流訂正,讓大家領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可代替”,在這當中教師要逐漸打開學生獨立思考的閘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自己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給以指點和總結。所以在學生完成例題後,緊接着進行變式練習,進而總結解題方法,為學生獨立解決例6做準備。

2、再比較中體會知識的實質。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點。再學生充分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發現和體會。

(三)、鞏固應用,提升認識

1、練習的設計,緊扣例題,讓學生再熟悉的比例關係中,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與生活,所以我設計的課後作業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測量計算學校旗杆的高度。

(四)、課堂小結

意在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深化認識,加深理解。

説課稿 篇7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美教版國小美術課本第5冊第11課————《怪獸》。

一、説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兒童的世界裏怪獸是他們比較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動畫片、想一想、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等多種材料繪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怪獸;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怪獸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怪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面具》、《機器人》、《民間麪塑》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怪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彩筆繪畫來表現畫面,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説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怪獸的分析,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

説教學難點:怪獸的設計和表現。

説教學準備:有關怪獸的資料,彩紙,教師範畫、作品。

二、説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説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怪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説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的怪獸,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怪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説教學法分析:

1、觀察範作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説教學過程

1、出示幾種動物圖片:鹿、馬、魚、鱷魚、蛇、老鷹等,着重觀察它們的一個重要部位,最後出示龍的圖片。並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後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 、下面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到怪獸世界裏去參觀一下{怪獸欣賞}:中國古代的怪獸、外國的怪獸、卡通裏的怪獸。

5、學生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如何表現了怪獸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6、學生思考,“你想怎樣表現你心目中的怪獸?”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的語言交流為繪畫打下基礎。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8、評價。

六、説課堂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怪獸,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個怪獸最吸引你?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七、説教師總結:同學們的作品中表現了很多怪獸,實際上這些怪獸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幻想神話中的“靈物”,雖不足為信,但它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你們讓老師也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都是好樣的。

説課稿 篇8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活中的軸對稱》。下面,我從六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背景分析

1、學習任務分析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探索過程,去發現結論,去歸納總結。本節課正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作為本章的一個重要內容,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對前面所學過的平面圖形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為本章後面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八年級學習“平移和旋轉”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案的觀察與分析,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國小六年級學習《幾何的初步知識》時曾經簡要學習過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識別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一章,前面一章又學習了《多邊形》,對圖形的認識逐漸豐富,學生們見到過的線段、角、等腰三角形、正多邊形等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説,前面的教材已經作了很好的滲透和鋪墊,另一方面,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也接觸了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認識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對二者的區別和聯繫的認識上有一定難度,另一個難點是準確、完整地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經歷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典型圖案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和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豐富的文化價值,結合教材和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課堂結構設計

1、教學方法的設計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對學生來説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知識的發現、發展的過程,採用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觀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並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2、《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本節課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指導他們動手操作、交流合作,體驗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教學媒體設計

1、為了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感性認識,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的實物。

2、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使學生經歷觀察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實例和典型圖案的過程,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實例和典型圖案,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進一步豐富感性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為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設計了剪紙片,摺紙片等動手實踐活動,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圓等紙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遵循原則:觀圖引入激發興趣,學習過程體現自主,知識建構循序漸進,思想方法有機滲透。

1、觀圖激趣 設疑導入

首先播放多媒體,欣賞現實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這些問題:每一個圖形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些圖形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哪些圖比較美?

教師談話:自古以來,對稱的形式被認為是和諧、美麗而且真實的,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建築、藝術、科學和日常生活中,對稱無處不在,為什麼對稱與我們關係就這樣密切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

設計目的: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產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衝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同時也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先分小組活動,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具有“對稱”形態的物體,由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表看法。然後再啟發學生思考:我們剛才看到過的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先分小組探討、合作交流,然後由若干名學生彙報學習成果。(同時反覆播放多媒體圖片)

設計目的:讓學生大膽思考,積極發表意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欣賞、感受美的能力,小組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3、動手動眼 形成概念

把一張紙對摺,從摺疊處剪出一個圖形,想一想展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先由老師示範剪出一個圖形,之後大家自由發揮想像,剪出圖案。然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圖10.1.1中各圖形,思考: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同時教師適時演示圖形對摺的過程,通過觀察,讓學生回答出:這些圖形的兩部分分別對應相等,能夠重合在一起。

對展示的圖片和同學們剪出的圖案等的觀察和思考進行總結,由學生歸納出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概念,並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上的敍述,加深理解。

設計目的:不要讓學生的動手活動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層面上,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學生通過動手、動眼、動腦,發現結論,讓學生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了教師組織者的作用。這一過程中的剪拼能力的鍛鍊,對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是大有好處的。

4、實踐操作 加深認識

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和找出對稱軸,讓學生把準備好的紙片拿出來,按照要求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接着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看各有幾條對稱軸?讓學生折一折後彙報結果,教師進行歸納。

然後找出圖10.1.1中各個圖形的對稱軸。再做教材81頁中的第一個“做一做”,充分理解有的軸對稱圖形不止一條對稱軸。

設計目的: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初步學會用對摺法找對稱軸的方法。

5、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歸納出軸對稱以及對稱軸、對稱點的概念。讓學生做教材81頁中的第二個“做一做”,加深對“對稱點”的認識。

做“試一試”,讓學生折滴墨水的紙片,通過實踐,讓學生經歷一次軸對稱的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讓學生反思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繫,通過對比、歸納、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最後,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目的.:檢查學生能否運用所學到的方法來認識軸對稱,即達到知識的遷移。在操作中,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變式練習 發展思維

(1)舉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越多越好。採取分組競賽方式。

(2)英語中的26個字母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看誰説得又快又準確。數學中的數字有沒有軸對稱圖形?

(3)閲讀教材83頁的材料“剪正五角星”,讓學生動手剪正五角星,並思考回答:這種方法隱含着什麼數學道理?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課後寫一篇100字以內的報告。喜歡設計的同學設計一些軸對稱圖形,帶來學校展示,供大家欣賞。

設計目的:設計一些與生活相聯繫的題目,設計一些能鍛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題目,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注意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合。

六、評價分析

1、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課堂中學生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交流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動手操作的表演,各種問題嘗試解答等活動,使教師從學生思維活動、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多層面地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作出恰當的評價。

2、教學反饋與調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想法或結論給予鼓勵。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藍樹葉》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敍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1、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3、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三、説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

3、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四次對話,着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於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培養能力,説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後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後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後題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着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脱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藉助拼音逐段讀課文。教師檢查生字的讀音,知道易讀錯的字的讀音。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如:美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畫風景,/要畫上樹、/房子和小山。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教師要讀出自然段之間的停頓,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在每段的前面寫上序號。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後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着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結合問題: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要引導學生抓住兩人的對話,特別是抓住林園園的話和表現來回答問題。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要點:1、林園園本來把樹畫好了,卻“吞吞吐吐”地説“還沒畫完”;2、李麗再借,林園園沒有把筆拿出來,而是説“怕你把筆尖弄斷了”;3、李麗表示用時小心一點兒,林園園才拿出鉛筆,又提出許多要求,聽説李麗要畫小草,皺起了眉頭;4、李麗看林園園不高興的樣子,想着她剛才説的那些話,明白了林園園並不想把鉛筆借給她,所以沒有接鉛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讓學生懂得林園園臉紅了是因為感到羞愧,開始認識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從此以後,林園園會改正缺點,熱心幫助別人。要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在讀課文時,要多讀幾遍,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出示:“一個星期後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林園園前面的方曉曉沒有帶彩紙,林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説説,再寫下來。

六、説板書設計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板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