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精選】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教學計劃 閲讀(2.43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整體來説都比較活潑,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較積極,對學習英語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較強,他們勤學好問。因此對他們而言,英語基礎知識需要繼續深入的滲透,把重點放到聽、説、讀、寫的要求上。擴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瞭解的知識領域,充分發展學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和習慣。但有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較差,不願意學習英語,聽説讀寫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五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有助於因材施教。這不僅有利於發展不同水平學生的智力與能力,也適合農村地區的國小生的需要,確保他們也能達到《新課程標準》最基本的要求。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慾,寓教於樂。國小五年級英語教材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教科書全部採用彩色圖畫,情景會話貫串全套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説、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容與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遊戲、繞口令、謎語、小詩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能夠自覺學習,同時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朗讀流利,準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幫助他們能夠利用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際。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同時,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世界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四會句型、單詞。

②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③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並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

①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説英語的習慣。

②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高聽、説、讀、寫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成績。

五、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説、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4.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5.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6.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進行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的能力。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

本冊教材主要圍繞“環境”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等方面的內容。共設計六個單元,23個課題。前三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人與環境”都是整合課程標準中的生命世界的內容,重在探索生命與環境的聯繫,突出環境的重要性。

“生物生長的需要”單元主要研究生物生長的條件,怎樣讓植物生長得更好以及動物的食物等,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通過大量的對比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長的規律,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規律的能力。

“生物與環境”引導學生研究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道不同的環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對於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專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系統的科學探究的能力。

“人與環境”和前兩個單元構成“環境”部分,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研究“人和環境”的關係:人對環境有需求,人的行為對環境也有影響,人與自然要和協相處。“冷和熱”整和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的內容,認識熱傳遞的規律,熱與風的關係,以及保温和散熱的方法。

“地表劇烈變化”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地球與宇宙”部分,學生可能感到較陌生,教材中通過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將抽象的、不易見到的地震、巖漿如何噴發等現象變得直觀、易於理解。注意讓學生收集巖石標本,找出巖石的特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由淺入深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環境與保護”單元是本冊的綜合,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概括和總結,突出了本冊的“環境”主題,教育學生要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專題研究“做個環保小衞士”教育學生要將保護環境的行為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真正成為“保護環境的小衞士”。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繫。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月日

教學內容

教時

執行情況

1

9月6日至9月11日

1種子發芽的實驗

2

2

9月14日至

9月18日

2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2

3

9月21日至

9月25日

3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2

4

9月28日至

9月30日

4根和莖

5動物的食物及單元複習

2

5

10月1日至

10月7日

國慶節放假

6

10月8日至

10月16日

6葵花向陽

2

7

10月19至

10月23日

7燕子南飛

2

8

10月26至

10月30日

8仙人掌的刺

2

9

11月2日至

11月6日

9奇妙的護身術及單元複習

2

10

11月9日至

11月13日

期中複習

2

11

11月16至

11月20日

10人對環境的需求

11人對環境的影響

2

12

11月23至

11月27日

12和諧相處及單元複習

2

13

11月30至

12月4日

13冷水和熱水

14傳熱比賽

2

14

12月7日至

12月11日

15衣服的顏色

2

15

12月14至

12月18日

16風的形成

2

16

12月21至

12月25日

17保温和散熱

2

17

12月28至

12月31日

18地表探祕

19地震

2

18

1月4至

1月8日

20火山

21巖石

2

19

1月11至

1月15日

22環境問題

23保護我們的家園

2

20

1月18至

1月22日

期末複習

2

21

1月25至

1月29日

期末複習

2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9—12歲孩子的特點

1.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

2.對陌生的英語有好奇心

3.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

4.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

5.愛玩,愛唱,愛遊戲,愛活動

二、目標的描述

二級(5—6年級)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的內容表演小對話和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照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瞭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對國小階段語言技能的目標要求的特點

1.把聽説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理解與表達的形式。

2.採用聽、説、讀、寫、玩、演、做、唱、視聽等形式,表達語言習得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效果。

3.遵循綜合語言能力形成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過程,如果用動作、體態、語言、做玩等多種外顯形式促進技能的發展。4.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訓練聽、説、讀、寫等語言技能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聯想力等智力因素,通過唱、演、玩、畫畫、塗色、做手工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態度,興趣等非智力因素。

四、基本學習策略

1.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

2.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3.制訂簡單的學習計劃

4.對所學內容能主動練習和實踐

5.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想

6.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

7.嘗試閲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

8.積極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

9.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

五、注意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

5、6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考試可採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要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考查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筆試主要考查學生聽和讀的技能,形式應儘量生動活潑。

終結性評價可採用等級制或達標的方法記成績,不用百分制。

六、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係

進行評價時,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要避免使用過於煩瑣的評價程序,佔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進行評價。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或以評價為目標進行教學。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進入國小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科學教科書也將展示一系列新的內容,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為更好的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我對本冊教材、班級學生情況等方面作了細緻地學習或分析,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共13人。説實話,對這個班級的學生,我一點也不瞭解。不過按理説,五年級學生應該已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再加上兒童與生俱來的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肯定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內容概要: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含8個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共約32課時,再加上彈性內容和複習檢測約8課時,本學期授課時間約為40課時。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

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3、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力做一名稱職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