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2.8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

“家鄉的小吃”是六年級美術新教材中的一課,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瞭解傳統的民間小吃,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將遊戲與美術教材有機整合,起到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迪智慧的火花,活躍思維...

“家鄉的小吃”是六年級美術新教材中的一課,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瞭解傳統的民間小吃,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將遊戲與美術教材有機整合,起到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迪智慧的火花,活躍思維、訓練技能的作用。下面,我結合“家鄉的小吃”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點滴感想。

一、生活情境,置身愉悦環境。

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愉快的易於接受的學習氣氛中。

“家鄉的小吃”一課在一首歌曲中拉開了序幕。我先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東北民間小吃、欣賞小吃,講講做法,小吃的小故事,讓學生自己當廚師。此時課堂一下就變得情趣萬千,充滿勃勃生機。

二、親身體驗,遊戲貫穿始終。

重視實踐,讓遊戲伴隨着孩子們學習與活動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實踐、遊戲的'過程。在“對號上菜”後我們進入主題製作“家鄉的小吃”。他們在玩中學、玩中體驗着美術課的童趣、情趣、文化味之所在。

三、主動參與學習,互動其樂融融。

這個年齡的學生都喜歡議論,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着把學生材料造型技能進行整合,作業的形式是舉辦“美食展銷會”。為了讓學生能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我請學生當起“美食品嚐家”,如在小組合作、集體合作玩“美食展銷會”遊戲時,讓“美食品嚐家”做出公正判決。學生的情感在昇華,起到了“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效果,充分體現“現代課堂上讓學生成為主體”的精神。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2

本節課用實物導入,揭示課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分小組研究相框的用途、外型、色彩、圖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產生想要馬上自己動手實踐的創造欲。緊接着師生共同研究了相框的組成部分和材料類型,讓學生覺得其實做一個相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展示更多的相框圖案,涉及更廣泛的材料,為學生後面的創作開拓思路幫助更大。

本課第三個環節就是小組研究製作什麼樣相框?怎麼樣來製作?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生們開始覺得完成相框的製作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相框的大小和相片的大小的聯繫和區別,到底怎樣設計相框的'外形才能更好地展示我們的照片,背板的材料選擇,還有支架的固定等等。這時候學生覺得完成相框難度太大,針對他們產生的畏難情緒,應該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入手。我覺得這時候教師如果也參與和同學們一起製作相框,從實際出發,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信心,學生聽到老師要一起動手製作相框積極性也更高了,也會繼續地把作業完成了,而不是知難而退。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3

《擬人化的卡通》是六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節“造型.表現”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面進行考慮:

一、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卡通形象的外部形態,讓他們感受卡通形象的結構特點,使他們對卡通形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創作過程中針對其五官、身體、形態等特點通過誇張、擬人化的.手法,創作出富有情趣及創造性的卡通作品,體驗卡通形象的設計過程,提高繪畫能力。

二、通過課件欣賞優秀的卡通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學習觀察方法,提高對卡通作品的理解及審美能力。

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感受擬人化的卡通作品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意義,提高創作的興趣。

教學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他們通過書籍、DVD、電腦以及遊戲卡片等多種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卡通圖片,並通過討論、分析表達出對這些作品的感受。我通過示範給學生直觀的顯示動物擬人化的變化過程:真實照片——寫實繪畫表現——概括表現——誇張、擬人卡通形象,同時指導學生多運用多向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聯想等思維方式開展創作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創新,設計出美觀、個性化的卡通作品。很多同學將自己的書包、水壺、筆記本、鋼筆等學習或生活用品創作出來非常有趣的卡卡通形象。

當然,學生在學習中也出現來一些問題:

1、學生設計的卡通形象單調,設計思路有侷限。

2、學生創作中,擬人化的卡通形象不夠巧妙顯得比較呆板。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4

我採用了《裝飾畫》的課件展示各種裝飾畫面,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想法和課件都不錯,但是在解説部分有點面面俱到,應有所側重,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加深學生記憶。

接下來我設計了查找資歷這一環節,旨在拓寬學生視野。但學生查找的資料有限,沒有把裝飾畫的相關知識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知識性、趣味性體驗不深,教師在課前應充分帶領學生查找資料。在觀看課件——裝飾畫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繫時,我覺得讓學生充分討論比觀看課件效果要好,可以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

最後展示部分,學生繪畫的作品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體現了人人有特色及合作精神。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5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系列內容,課堂練習是利用收集的盒子製作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平常生活中禮品盒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包裝的非常精美,上面貼有蝴蝶結,等飾品,很吸引人,而且都是禮品店裏的阿姨非常嫻熟的技巧包裝起來的。而這節課我們就是要自己動手做一做。

本堂課我先以啟發性談話來引入新課。問學生在節日或紀念日有心愛的禮物送給親近的人嗎?比如爸爸媽媽。以此來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再欣賞課件瞭解禮品盒基本結構,用途,再組織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喜好以及想好要準備送給他們的禮物,然後一起研究製作方法,最後教師出示自制的禮品盒,我製作了一個粉紅色的禮品盒,外包裝上有一個蝴蝶結,裏面貼上愛心圖片並寫上祝福語:送給親愛的媽媽。並放入了禮物:是一幅玫瑰花的畫。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製作興趣。

回顧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有些同學課上沒有帶盒子過來,我就督促他們下堂課一定要帶過來,對於這小部分美術興趣較弱的學生,要多多給予鼓勵,加強其美術學習的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非常好,他們自己去禮品店買了很多蝴蝶結等飾品,增加了禮品盒的美觀度,還在自制的禮品盒中放入了卡片,糖果,飾品等禮物,很用心,效果很好。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6

優點是這節課的課前準備很充分,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這一課裏,為了讓課堂有氛圍,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筆,發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瞭解筆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直觀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筆對於學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筆在材料、造型、尺寸等方面的.運用是根據不同功能而進行設計的,這是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所忽視的。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分析,體會出設計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設計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特別是課件的精心製作,各種圖片的展示,以及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對幾種筆的重點部位進行觀察,既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後,湧現出很多有創意的設計,但是怕有些學生設計時會忽略了對實用的考慮,諸如在筆上設計電視、遊戲等,把筆快要設計成了玩具。我運用成功作品和問題作品相比較,使學生明白應注意運用設計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筆。 不足之處是學生展示交流時間不夠充分,交流學習時間有點少。

改進:教學環節的設計再精煉些,準確把握課堂節奏,讓它再緊湊些,這樣就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嘗試體驗,能有更大的收穫,教學效果會更好。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7

本課屬於造型設計課,要充分發揮學生動手的能力來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在動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設計時我適時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如先擇自己喜歡的照片,選擇自已合得來的學習夥伴,這樣都有利於激發孩子創造激情。這一課我在兩個班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一個班的學生是獨立製作完成的作品,一個班的多數學生是合作完成的。前一個班學生短時間內就做出了成品,後一個班學生一節課超時完成幾個質量不太好的作品。此種狀況是我始料未及的'。為什麼會出現不同效果?經過再三思量,我認為此課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備學生不充分,對學生缺乏足夠的認識。

後一個班的學生善於思考,但是動手能力差。他們可以説的頭頭是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抓不住重點,把精力放在無關緊要之處。比如帶來的紙板卻非要包上一層彩紙,筷子非要纏上彩紙。不懂得本色也是一種美,既浪費了時間,又因為做工粗糙影響效果。這個班的學生喜歡合作,因為能力差的學生有等、靠的思想,別人忙得熱火朝天,他可以在那兒看熱鬧。如果課前預想到這一點,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許效果會好些。

二是指導學生不到位。

儘管我能夠讓小組學生都參與到製作中,但是卻不能引導學生快速有效地完成作品。有的學生做支架紙板太薄,我只是提示學生注意,卻不指導他們應該怎樣去做。有的學生能力強卻把精力放在裝飾物的製作上,由於其他組員動手能力差,相框製作的任務落實到他們頭上後,半天做不出來,結果能力強的學生還得在這上面耗費時間。如果當時我能及時調配學生根據能力各司其職,就不會導致學生作品成形慢且質量差的惡果。

總之,我覺得自己今後還要多觀察、瞭解學生,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8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教學才是真正適合學生髮展的呢?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一次次試圖在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藝術教育有不同於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採用的方法要有別於其他學科。藝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學校安排我擔任一到六年級的美術課教學。然而,又正逢一年級是新教材,我如覓知音,便傾注了較多的精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思路也充分地得到實踐。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實戰實施,我大致地整理了以下點:

一、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滿美感體驗的學習活動是培養興趣的關鍵

每個人都會對其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關注和積極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的狀態。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項工作有興趣,就有可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並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只能發揮出20%-30%,也容易精力疲勞。興趣還可以開發智力,是成才的起點。後來,我嘗試把課本以外的內容滲透到教材中。借鑑課標的理念,我幾乎把大部分的教材題目改成學生所感興趣又容易理解的主題,讓他們進行自由大膽地創作。有時還甚至先創作再引題,也就是説根據學生的作品自由取名。這樣的方式普遍受到各班學生的歡迎,效果也不錯,也可讓學生從中樹立自信,發展個性!

 二、關注時間、地域以及個性差異

由於班級不同,學生性格各異,同樣的教學手段所顯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這時,在課堂紀律的組織還有提問方式等方面應該因人而異,防止一樣畫葫蘆!否則,學生鮮明的個性又會被再一次地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養每個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三、賞識教育

哲學家詹姆士精闢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讚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我在孩子作業本的背面都會寫幾句激勵性的評語,比如:“你真棒!”“進步了!”“小畫家”等。學生畫的更認真了,還會經常和別人比“誰的星星多”。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教師的讚美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更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以愛為基礎,拉近師生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精彩的話: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幼小的心靈。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需要老師用心地呵護。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體會到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必須以愛為基礎。或許在這方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表現地更加小心細緻。結果一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更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每當我走進教室,孩子們便會興奮地歡呼“耶”!在孩子們那活潑又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反應讓我瞭解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快樂。然而,面對高年級我卻似乎常常犯着一個錯誤,喜歡從個人感受和專業的角度去設想每個學生都會像我那樣關心和熱衷於美術學科的學習,我也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儘可能多地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但事實上,學校美術課向來被大家認為是“副課”,不受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很多學生認為“美術又不要統考,不必認真學美術”的觀念使得學生也不願學。老師沒勁教也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學習負擔,在教學過程中避免一味地追隨權威,根據實際情況自己主導課堂,推翻傳統教學中的硬性制度和單一的評價方式,充分地去迎接課改,進行創新。讓學生在自主、自願、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9

在上完一班的《圖形的魔術組合》這一節課後,發現同學們對圖形的組合已經出現模式化,結果作業交上來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能夠利用發散性思維進行創作。

在萬般焦急之時,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兒書畫》一書見到教師在教學生畫畫時是按照故事的發展過程表現繪畫過程的。

於是,在上另一個班時,按照此種方法,我在

1導入夏加爾的作品《我和我的村莊》時,利用作者夏加爾的口吻編成離奇的童話故事將其繪畫過程和目的連起來,發現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

2於是我便順勢按照此種方法介紹書中學生作品,並要求學生自己編排故事情節創作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

童話故事就像指南針一樣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幾乎集中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打開了學生的創作思維,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並勇於嘗試;在思想和故事情節跳躍的過程中找到圖形的魔術組合的訣竅——逆向思維.

3在巡視輔導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已經運用到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形成了大量的離奇的圖形的魔術組合作品,可見同學們腸道了逆向思維的甜頭。

我想最近幾年流行的沙畫也是因為互動、時效性、故事情節而取勝的吧。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0

我在教學作品設計製作時採用了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結合示範講解並分析,在紙箱板上直接做出鏤空效果。難點演示:教師演示如何在箱板確定的位置上用刻刀或手撕的方法制作鏤空效果。分析兩種方法的不同點:刀子刻的效果比較整齊,手撕的效果比較隨意自然。用刻刀、手撕鏤空效果的要點:可以先撕下一層,面積不要過大,再製作第二層效果。

第二種方法:用不同紋理的瓦楞紙和彩色卡紙拼貼的`效果。先在版面上根據需要滾刷油墨或色彩,用細密的瓦楞紙刻剪好形象附在另外一張紋理較粗的瓦楞紙上,進行組合拼貼,並輔以繪畫和粘貼來豐富畫面,直至滿意。

我通過展示用各種材料創作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現代藝術作品的獨特的語言,激發學生課下進行大膽嘗試。使學生了解在平凡的生活用品中,隱藏着許多可以進行美術創作的新材料,它們需要我們用慧眼不斷髮現與挖掘。兩幅作品對照分析比較,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感。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在紙箱板上鏤空雕刻的方法。教師直觀演示鏤空雕刻技法,提示雕刻要點竅門,鼓勵學生在製作中大膽嘗試,在技法上有新的發現,還要在製作中養成隨時總結經驗、尋找失敗原因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實踐,創作出與眾不同、具有特殊效果的作品。加強學習中的經驗交流,鼓勵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1

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也因為如此,就更應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大膽改革,勇於創新,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僅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1、可以採用的開放命題形式。

命題創作首先必須限定一個題目,然後圍繞題進行美術創作。難度太大或脱離生活的命題往往會使學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適當改變傳統的由教材、教師命題的方法,把命題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師出“母題”,再由學生出“子題”:如書中“小鳥找家”一課,我就採用了以自編的“小鳥找家”的童話故事入題展開討論,啟發學生想象故事情節後自由擬題,於是作業時“我和蝴蝶一起玩”、“媽媽再見”、“小鳥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很好的激發了他們創新的慾望。又如“奇妙的撕紙畫”一課教學時,學生在自由出題時更是如魚得水,“大海中的輪船”、“我的小汽車”“美麗的花朵”等別有情趣的命題躍然眼前;作品通過撕——貼——畫的形式多樣、獨具創意。

2、可以才用開放的題材形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國小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例如在部分設計製作課單元,我就激發學生從自己身邊感興趣的做起,如把學習的數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結合起來做成“數字變變變”、“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後把不滿意的地方改變以下,重新設計並畫出來”。這些形式比起過去美術課本里的紋樣設計、二方連續設計等有趣的多。在製作新年賀卡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壓印等技法,是學生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達到興奮點。

3、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

4、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程序

大膽突破從低—中—高年級的年級界限,採用有序、無序的教與學有機結合,互補共存。例如在低年級可以大膽引導學生觀察12和空間現象,培養他們的空間知覺感;可以靈活結合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光與色彩的關係、色彩的情感與冷暖等;引導學生嘗試大膽用水粉顏料表現變化的筆觸和變化的色彩。舉例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於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空杯子內,再拿三個空杯子,一齊放在講台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麼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杯子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麼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

5、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在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2

本課內容屬於“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接觸的比教師還要多。學生喜歡看動畫片,一是喜歡其中的人物形象,二是喜歡其中的故事情節。而本課教學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喜歡動畫片及動畫形象的色彩、造型知識深入到關注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歷史、科學原理層面上。這一知識有一定的難度,且要深入到一些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又會覺得很枯燥。在教學中我充分藉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動畫片的發展可以概括為無聲黑白動畫,有聲彩色動畫、三維立體動畫。利用網絡視頻,我向學生播放了1906年拍攝的第一部動畫片《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1939年完成的第一部彩色有聲動畫片《白雪公主》和1995年推出的第一部三維立體動畫片《玩具總動員》。學生通過視頻欣賞,從畫面、色彩、聲音等全方位地感受動畫片的特點,在比較和分析中瞭解三部動畫片的特點及區別,感受到動畫片的發展歷史。

我國動畫產業同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還不是很發達,學生接觸也就很少。但我國五六十年代的動畫在世界上佔據一定地位,而且我國早期的動畫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利用網絡視頻,學生欣賞到了我國早期優秀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阿凡提》、《人蔘娃娃》、《驕傲的`將軍》、《小八戒》等,深刻感受到我國動畫片的悠久歷史。在欣賞和分析中,瞭解我國動畫片富有民族特色的表現形式和故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了解動畫片“動”起來的原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光憑教師的説是很難讓學生了解的。我先自己做六個手勢,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傳入電腦,在電腦中連續快速播放這些圖片,讓學生感受傳統動畫片“動”的基本原理。接下來利用UleadGifAnimator軟件,我將書本上25頁的小鳥圖片做成動畫,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六張圖片組成一個飛的動畫,感受現代動畫更簡單、快捷的製作方法。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3

通過對生活中禮品盒的結構、形象、功能和使用材料的瞭解,發現其設計與製作的巧妙,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和分析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瞭解設計的基本方法,瞭解設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道理。在製作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充分表現禮盒的造型特點,啟發學生表現力和的“神祕”之處。在製作神祕禮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創新設計,創新制作,提倡有個性的`創意,同時體驗巧妙利用廢棄物的樂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和生活的情趣,啟發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環保,發展環保意識,注意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學習變廢為寶的方法,提高利用綜合材料的能力。

缺點: 對不同材質的組合搭配運用的不理想,學生蒐集整理的廢舊物有限,僅以各種紙張、紙盒為主,禮品也多是買來的成品,缺少設計禮品、動手製作禮品的意識。 學生對基本的製作技巧掌握生疏,製作粗糙,缺少應有的美感與基本的實用性。

 改進措施: 課前羅列實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材料有哪些,展示優秀的改造作品給學生欣賞,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建議學生自制禮物送給朋友或家人,形成美化生活的意識。 欣賞、展示優秀作品,分析瞭解採用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教師演示的方式展示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參與生活實踐。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4

《紙魔方》是六年級的一節設計應用課,嶽老師這節課授課過程中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課堂環節設計由易到難,問題的逐步深入,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鬥志。

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嶽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儘量讓學生多展示,多講解,這樣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嶽老師結合國小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這一年齡特點採用“先放再扶”和“先扶再放”的教學思維方式。

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5

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於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悦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城市靈光》是國小六年級美術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以“城市靈光”為題,圍繞城市標誌性建築展開學習活動,通過畫自己喜歡的建築以及製作和設計建築模型,在讓學生了解身邊建築的同時,培養學生感受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我通過此次教學,有了一些感悟。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通過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創設學生相互觀察的機會,讓學生欣賞眼前的作品,遠觀,近看,最後拿在手裏看,這些建築模型的外形,從並在體驗的過程中拆開到粘合,學生都要親身一一體驗,並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辯一辯"教學中,學生在把觀察、重組模型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建築模型的實體,外型、質感、功能;通過造型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立體型,而且發現不同形狀的型的區別;通過動手製作體驗,才發現建築模型與生活中的建築物又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繫。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製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悦的體驗。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徵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繫,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複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