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教學反思 閲讀(1.88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

教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教要圍繞着學生的學展開,不能是教師主宰課堂,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那樣,學生對學習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學習的效果也是低效能的。在教學中,我自覺的貫徹了我校的“自主學習,分層達標”的課題精神,讓學生先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看圖,圈點勾畫,找出書中的疑難,然後才是教師的講授,體現“先學後教”,讓學生更有準備、有針對性的去聽課。

在講課中做到語言精練,問題設計巧妙,大膽讓學生展示,不怕課堂出錯誤,出了錯誤老師讓其他學生糾正或適時的引導,正好是課堂教學的生成點,將錯誤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大膽整合,講書中的框題重新設計,增加了“巴西的概況”及“巴西人口、城市的.分佈規律”,將書中“熱帶經濟作物王國”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整合為“巴西的經濟”來講授,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森林的重要作用,金磚五國的知識,這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恰當聯繫以往知識,如講“熱帶經濟作物王國”的時候,問學生過去我們學的哪些地區是熱帶經濟作物的王國,一些學生想到了“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形成整體的地理認識,講“巴西人口、城市分佈規律”的時候,讓學生聯繫前面講的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的分佈規律,這樣處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的遷移,培養了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

整潔課我感覺比較緊湊,學生活動較為充分,學生展示較好,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2

經過一學期的七年級地理教學,我發覺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繫,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繫,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理教學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因其獨特的性質,使地理教學方式多樣化,幾乎可以借鑑所有學科的教學模式,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1、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七年級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正值求知慾、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説”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

新課標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宂長的文字敍述,文字表達簡潔明瞭,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閲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多説”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2、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説,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係,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3

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後散步”。制定恰當準確地教學目標,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確定學習目標時,認真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整體考慮了教材的編排、教參的建議,從實際出發,將課後思考題、《隨堂檢測》、單元過關等相關的練習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讓學習目標“簡”卻“精”,“少”而“實”。而且學習目標制定要合理、科學,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設計。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及時間,使學生學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課堂上教師要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方法的'指導。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講練結合,當堂訓練,檢測目標實施情況,以便於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學環節要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教師講解時語言精練,不拖泥帶水。課堂上講練結合最大的好處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夠從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入手,提高課堂效率。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4

一、課前準備:

兩極地區位於地球的南北兩端,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自然條件特殊,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祕而好奇。因此,在課前請學生查找相關內容(極地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資源及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等),為本節課作鋪墊。課堂上主要採用讀圖分析和探究性討論的教學形式。

二、教學過程中的片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地圖判斷(根據極點和緯度變化,主要是南北極圈判斷)所示圖是屬於南極地區圖還是北極地區圖。兩級地區的緯度位置、範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內容在書上已敍述,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球和地圖知識來認識,可以説這是一個比較綜合地體現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內容。

(1)通過識別經緯線和經緯度得出結論:北冰洋和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和大洲(該知識點已在七年級上冊中學過,在此欲鞏固)。

(2)結合曾學過的知識及通過地球儀直觀演示,標出南北極地區地球自轉的方向(南極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北極上空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3)根據南北極上空地球自轉方向,明確順着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着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後,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

(4)瞭解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極地區氣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從緯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對陽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極地區氣候寒冷的'成因)。

(5)我國在兩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對方位及東西半球的位置等內容的學習,也需要學生通過讀圖來完成。特別是幾個科考站的相對位置,在東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較強的讀圖能力(極地地區方向的判別和根據經緯度確定東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確判斷。

三、本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

從課題研究的目的出發,將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並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和地球自轉的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緻,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總的來説,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置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揮和擴展,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讀圖能力弱的學生在判斷極地地區方向上還存一定的困難,還有待提高。

五、改進的方向:

(1)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儀、地理教學掛圖等教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大量圖片和動畫演示,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掌握極地的基本知識及讀圖的技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5

課後反思本節內容較少但比較抽象,涉及的時空尺度大,學生對具體的地理分佈知識掌握不多,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形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對所學知識的及時應用能夠較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學生已經學習了大洲大洋的知識,對他們的分佈有了一定的瞭解,可以為板塊的'分佈起到良好的知識鋪墊,因此,我減少教師講述,增加學生活動,通過分析案例,結合課件,提供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令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單一刺激有助記憶,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對記憶的幫助更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活動、讀圖、拼圖、分析、想象等多種活動形式和多種教學手段,把學生的頭、手、口、眼、耳動員起來,讓學生多想、多做、多説、多看。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互相激勵、互幫互學、互為師生,實現有效學習。

新課程的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讓學生拼圖等操作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但這恰巧會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同時,在上課過程中,力求讓自己去組織、引導、啟發和激勵學生,成為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自終處於主體地位,並體會到學習過程的快樂,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動手能力、學習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生案例分析過程中如何準確地找到問題的關鍵,如何對活動時間的適時控制,如何保證課堂秩序活而不亂,拼圖時其他學生的活動怎樣安排更合理,小組內部的合作互助學習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如何針對不同班級學情進行適度調節等都是令我疑惑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摸索、完善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6

日本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歷史上日本曾經做過對不起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這節課除了要完成教學目標以外,還要滲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本的國花——櫻花、國家象徵——富士山、傳統服裝——和服。使學生對日本初步感知。

2、通過對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確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火山的國家,此處介紹日本先進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學生説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給予幫助,展開搜救。要讓學生知道歷史已經過去,中日兩國人民應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並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在野外,家庭,商場,劇場等場景對學生進行防震訓練。讓學生選擇如果地震來了該怎麼做,如果選錯了就會有石塊掉下來,畫面生動有趣,學生興趣盎然。

3、依託教材中對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方式,這種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髮展經濟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們都知道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1941年又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戰敗投降。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深惡痛絕,但寬容和博大是我們中華民族千載不變的優良傳統。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但也不能永遠活在歷史中,要想使我國經濟發展趕上發達國家步伐,就要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向其學習先進經驗,共同合作,共同發展。

5、日本既是經濟強國,又是資源小國。它掠奪世界海洋資源、把污染企業建在發展中國家,進口我國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們深思。要讓學生知道保護本國資源的同時,也要保護全球環境,從而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7

對於七年級年紀的學生來説,主要是學習一些比較基礎的入門知識。這節課所講的課題是《板塊的運動》。從複習以前的知識做引導,來一起同學們的`思考,從而引出今天所要講的課題。

這次講課主要用到的事多媒體,把豐富多彩的地理圖片展示給同學們,並展開了小組討論,在積極的討論中得出問題的答案。並將本節課重點給學生們做出一個整體的總結。講完課後的幾分鐘,又帶領學生做了一些練習題,有簡單到複雜。最後佈置作業。整節課自我感覺還可以,但是還是會有許多不足之處。

課後,老師們對我的課堂進行了評課。提出來一些需要改正的問題。我的知道老師李老師指出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沒有給學生時間去思考,而是直接給出了答案。年紀組長張芳老師提出,板書有點少,應該把課題寫上並且還應該把本節課的重點以板書的形式列出等。其他老師還提出了:一,講課太細,對與七年級的孩子來説講的太多了。二,老師建議讓學生多動手,自己去黑板上畫出六大板塊的輪廓和大致位置。三,是以我講為主,應該響應新課堂的概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四,課件不應太多,而要很清晰。對於老師們提出的問題,我覺得很有用。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更正。改掉缺點,發揚優點。在平時上課中就要體現新課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玩中學到東西。

這次公開課,給我很多幫助。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作為一名老師,我一定會虛心學習,學習老師們的一些教學方法,在這半年的實習中我會不斷成長,為學生的未來而奮鬥。我堅信,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8

[優點]

1.通過對比我國和西方人的飲食結構差異導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易於增加感性認識並逐步理解歐洲為何畜牧業發達。

2.採用討論、指讀等形式儘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多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結合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具有時代性和生活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板書設計儘量做到精簡且因果關係清晰明瞭。

[缺點]

1.ppt設置上,字體可再放大點或根據顏色的搭配以突出顯示。

2.温帶海洋性氣候和温帶大陸性氣候在對比中應提問再細化,並注重引導從沿海向內陸海洋性在減弱,大陸性在增強。

3.談這堂課的收穫環節,可結合板書突出重點,再次提升課題。

[改進]

1.多學習計算機,結合地理學科特色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如ppt、excel,提高自己的電腦水平。

2.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提問的方式方法,以及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等等都需要不斷地研究。

3.地理教學中板書、版畫、版圖很重要,堅持每週練習。

4.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堅持聽“師説”、“壹周立波秀”,不僅練口才也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不斷培養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非常感謝進修學校的'李繼紅校長和吳江教研組的姬惠光老師給我的點評,我會不斷努力的!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9

經過一學期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同學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並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很多同學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標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課標的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標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巧用地圖,圖文轉換,強化記憶

學習地理就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重要的地理語言,是學生汲取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源泉,是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特有工具。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同時還可以發動各種感官參與記憶。學生在參與知識的感知和識記的過程中,各種感官的神經中樞都參與,就可以有效地增強識記的效果,最大程度的減少遺忘。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閲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聯繫了學生實際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着,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

此外,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反思地理教學是否處處滲透了新課程的六大基本理念;反思地理教學是否完成了新課程三維目標;反思地理教學法是否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等。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

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更需要引導,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麼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活動。

本人的專業是英語專業,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而非地理專業,對地理學科的教學處於摸索期,給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我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而竭盡全力,在教學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本章教材內容作為全書乃至全套教材的緒論,有相當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慾。它由兩大部分組成:

一、生活離不開地理;

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

都是以現實的事例作為分析思考的對象,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能夠通過古今中外的事例學習到地理的概念,形成地理的頭腦,對今後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對現實問題的思索理解。

在本章的教學設計方面,我針對學生對於地理的混沌認識狀態,決定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學生的.活動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活動討論,提出質疑,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在教師引導下自行得出結論。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討論活動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要分析總結完教材事例之後,讓學生回到自己生活的環境,用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來進行討論,進而展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產生體驗和感受。所以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安排就是圍繞本土的問題討論較多,力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開始,投入到以後的地理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圍繞我們身邊地理事物和我們親身體驗過的地理現象展開的討論題,我認為這些活動比較好。本節課我認為還有可以學習的方面就是師生互動較好,老師始終在和大家“談”地理、“聊”地理,沒有嚴肅的説教,我想這樣學生會學得更輕鬆、感覺更親切。

欠缺的一些方面:課件製作時我本想穿插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看,沒有找到合適的視頻。我認為國際長跑比賽中東非選手領先可以用視頻播放一個比賽片段更好。以後我會補充上去。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1

本冊教材是世界區域地理內容,從亞洲總論開篇,由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出發,由近及遠介紹了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國家和地區。印度這一節內容,簡明的選取了人口的過度增長、水旱災害頻繁、糧食產量的巨大變化、工業部門的調整和快速發展,這四個內容集中的反映了當今印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計劃分兩課時完成,本節課的內容是前兩個框題,是人文和自然部分最突出的兩個問題:即人口問題和水旱災害問題。這兩個方面問題學科特點突出,理論性強,重點、難點比較集中。本段教材共安排了十幅各種圖形,兩處活動練習和一個閲讀材料,旨在讓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和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在學習了《日本》之後,對印度的主要特徵進行探究、分析,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徵,還能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到亞洲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對前一章內容的延伸和補充。印度又是我國的鄰國,並且與我國有着太多相似之處。瞭解它,對了解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出路,及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滿意。首先是各種風光圖片的導入,以及教學中插入印度國人對“牛”和“恆河水”崇拜的.風土人情的介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其次是活動的開展,從多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活動一通過讓學生看圖、讀圖、上台畫圖,增強了學生的識記和判讀地圖能力;活動二主要是通過學生獲取圖表的信息及相關思考題的討論與交流,從而更直觀、更透徹地瞭解了印度人口的現狀和問題。本活動後綴的的拓展部分,“人口的過度增長和負增長會帶來哪些影響?”的問題設計,讓學生理解眾多的人口會帶來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壓力;人口的負增長會帶來勞動力不足等社會問題,同樣會給本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口觀和發展觀:人口的增長要與本國的資源、環境相適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活動三的探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比較思維方法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充分獲取圖示的有效信息,通過填表格的形式,來分析印度水旱災害頻發的原因。以填表格形式進行比較,增加了直觀性和針對性,從而比較輕鬆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儘管如此,經過教學之後的學生作業檢查和對教學環節的回顧,仍然感覺到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

一、反思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的科學性

本次課從教材內容的安排來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係問題,氣候與水旱災害三個方面。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裏就行,還要學會“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約需要8-10分鐘;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係問題涉及到讀圖、表兩種不同信息載體的步驟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養,有一定難度,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就這兩部分內容應該作為一節課內容來處理。最後的氣候與水旱災害問題是重點和難點,至少需要圖示法和比較法兩種重要的地理思維方式的應用,對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和基本技能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要用一節課的時間。因此説,本次課內容偏多,教學時間過緊,教學目標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反思教學難點的突破方式的合理性

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在這個板塊中,採取了分組討論法,圖表比較法,講練結合法,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綜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後做歸納總結。在這幾種方法的應用中,學生都侷限於教師的教學思路,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路線和方案一步步去實施,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意識難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圖表比較”環節的思考題應該具有開放性。比如:比較印度一月、七月風向圖,你認為有哪些異同?讓學生充分思考,然後討論交流探究的成果,最後確定比較的內容和角度,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過程,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這種過程、方法、情感的交融,落實了知識,培養了技能,豐富了情感,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三、反思作業設計的最優化

根據教學內容代表的三個方面,我設計了三個簡答題,分別代表三個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事實上,學生做作業就是比較呆板地把教師整理的文字搬到作業本上,純知識再現,能力目標難以實現。簡答題型是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的一種檢測形式,首先是通過對文字、圖表等信息的獲取,再通過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描述或闡釋問題。因此説,本次課練習設計的題型單一,檢測效果不夠理想。應該以單項選擇題作為主要形式。一方面,該題型比較靈活,任何知識點都能憑藉它合理地調整考查的角度和難易程度,也能夠靈活地考查一個或多個相關的知識點,發展學生聚合思維的能力,也因為是各種題型中較簡單的考查形式,學生會快捷地找到成就感,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輕鬆學習,快樂地理”是我在地理教學中不變的宗旨。通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總結,我覺得教與學的相長,需要教師思考的方面太多太多,需要老師完善的方面也太多太多,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加強業務素質的培養,不斷地通過與同行的探討和交流,積極地去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途徑,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2

上課了,面對60人的班級,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面對短短的45分鐘,面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如果把每一節課都處理的很滿意,的確也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是,有些同學老師在上邊講,學生卻在下邊開小差,總是懶得去寫一個字。等老師講完課,下去一轉全部空白,頓時沒有了招數。每個班級總是有這麼一個兩個的同學,上課不學習,課下不預習,老師在課上不管怎樣安排,就是沒有他的事做。好像與他什麼都沒有關係。有時真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有時想盡辦法鼓動這些學生去多學一點,可是這些學生總是顯得懶散,不主動,不積極。老師面對這樣、那樣的學生在課堂上向這些學生要效率,要成績,真是很困難。

有時感到困惑的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習慣,總是有些定性原則,一旦形成,在學生的心目之中卻很難改變,在任課教師中,學生也有了比較,哪位老師容易接近,哪位老師的成績就容易走下坡路。所以老師上課,在管理和駕馭學生方面也要一反常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感到老師對他們是處於關心和愛戴的,讓他們都有點成就感,進步感。從中讓他們有獲得成功時的喜悦感。把握一節課,關鍵要把握好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都全心心的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這樣我相信每一位老師的成績就會直線上升。的確做到這樣的確是很難啊!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3

一、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或環節上,某些學生會產生學習誤差。這些誤差的`積累會使學生成績下降。如果能及時地反饋,揭示學習上的誤差,並及時改正,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反饋信息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一是編制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單元、學期、學年的形成性測試卷,以此分析達標情況,從中獲取信息,開好矯正“處方”。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反映及課後作業、練習等,及時獲得教學信息,以此調整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通過以上各種途徑的信息反饋,使整個教學過程就處在了可控、可調狀態,使教師把握了教學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4

在前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我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七年級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遊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 有什麼規律 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繫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第二,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已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繫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三,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閲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於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5

首先,讓學生看“世界地圖”認識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北到哪裏,南到哪裏,東到北令海峽,西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到蘇伊士運河,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是亞洲。

再讓學生認識圖6.1圖“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它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洲,再指出它是跨緯度最廣的一個洲,我們國家就在亞洲,學生再觀察6.4圖就一目瞭然了,就知道我國就在東亞,然後再指出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再讓學生在圖上按方位指出一個國家來。

最後,讓學生找到青藏高原,再找伊朗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山地,再進一步找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西伯利亞高原,再進一步找出西西伯利亞平原、湄公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使學生由讀圖到認識地勢這樣一個轉變,這樣學生就知道了亞洲地勢由整個中部向四周逐漸降低了。這樣學生就知道河流自然呈放射狀向四周海洋流去了。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6

筆者從事地理教學工作一年有餘,期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更好的掌握七年級年級地理的教學能力,提高實際教學水平,筆者在08秋季學期伊始便自動放棄執教八年級地理的機會,繼續從事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個人認為,從各個方面來看,較之去年,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立足農村學生學習侷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地處偏遠山區,信息來源單一,網絡覆蓋較差,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調研,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實際條件展開教學:

(1)開學預備周,在多媒體教室放映科教電影《地球家園面臨的危機》,這部電影由英國的BBC電視台組織拍攝,多位有關地理學科的科學家對地球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危機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由於是英文版,筆者與朋友合作翻譯校對完成了字幕。放映後,組織學生就自己所感興趣或者有一定了解的專題寫作,藉此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的調動起來。

(2)正式教學階段,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置,分為大的專題,如天氣和大氣運動、海洋和陸地的運動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視十頻道的《探索發現》、《百科探祕》等科教欄目的影視資源,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

根據學生反饋和學習檢測,筆者發現,平行班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地理學科的信息量,另外進行專題教學,加強和學生的學科專題意識,一則使學生有了直觀的知識結構,二則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複習,這種由分散的知識點組合形成知識結構,通過筆者引導,將內化為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改變傳統的文字學案,努力構建以視頻為主、圖片為輔的學案

自從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以來,慢慢陷入一種誤區和怪圈,教師的課件越來越華麗,文字內容越來越多,甚至形成教師怕放映不完,學生怕抄不完的惡性循環。更有甚者部分教師圖省事,“熱衷”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一節課下來,話沒有幾句,埋頭於電腦桌下,學生幾乎看不到教師的體態語言,有的時候課件一放,就讓學生一抄了事。針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經筆者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對策:

(1)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頻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筆者據此,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例如《地球的公轉》一課,分為:公轉的'方向、公轉的週期、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四個小欄目,筆者對每一個小欄目採用了一個視頻加四張圖片的組合製作了本課課件,對於太陽直射點季節變化這個難點,筆者格外準備了包括什麼叫直射點、南北迴歸線和赤道、直射點季節運動的軌跡三個子欄目的視頻設計和圖片展示,同時附加兩個拓展知識面的小知識:地球運動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公轉的關係。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僅三十餘字。

(2)教學中根治課件製作過於花俏,以及以放代講的“多媒體教學綜合症”。根據教學觀察,有的教師課件製作水平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筆者製作課件本着樸素明快的原則,對視頻和圖片是反覆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筆者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三、優化習題設置,緊跟會考命題思想,摒棄題海戰術

農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教育

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量兩極分化。有鑑於這個客觀因素,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會考的命題動態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鑑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節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閲讀題幹,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象;“第二步閲讀題支,作答並説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鍊學生的細節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佈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於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例如在批改中,發現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筆者與學生的負擔。使節餘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四、教學工作不足之處和自我反思

根據實際的教學檢測,筆者發現,從整體看,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普遍認可地理學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反饋良好,有明顯提高,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尚未真正建立“標準化流程”,學習效果提高有限,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狀,筆者在今後教學中將此現狀認真分析,探討,逐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7

本週是開學第六週了,地理課剛剛上完一章,剛開始由於教材不熟練,課本掌握的深度不夠,上起課來總覺得前後銜接不起來,總覺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不深刻,學習的興趣很高,但是總覺得練習沒有時間去檢查,去鞏固,這樣只好讓小組長代勞,讓組內去吧問題解決好,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上老師再去解決。

上課時,以練習為主,把學生引導知識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一點我儘量去做,可是有時感到有些知識很是抽象,學生根本無法合作完成,只好自己講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時面對反應慢三拍的學生,老師讓他做的題目他總是不以為然,有時發現就是學到了那一頁他都跟不上,面對全部學生,面對每一個問題,面對有限的時間,在課堂上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想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讓每一個學生都由自主的學習引發到自發的去學習,自覺地去學習,這確實也是一個境界。雖説教無定法、學無定則。面對知識的殿堂,不論什麼法,只要學生的成績有提高,這就是好的方法。只要老師們都認可的方法這就是好方法。

總之,要想提高成績就要下功夫,從教學方法上要做好,從學習方法上要做好,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要做好,從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上做好。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8

通過上個星期的期會考試,學生成績一般。但是從卷面內容上看,一部份學生沒有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特別是應用湘教版的地理教材後,學生不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也不知道該記些什麼。具體體現為:優秀率為0,及格率為30%,平均分為45分。具體分析原因為:學生不具有地理思維;知識點多而抓不住重點;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而我自己相信了領導的話——要有好修養。我現在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米蘭中學的老師要考分就要發很。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今後應該這樣去做:

(一)、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

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而不是君臨天下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七年級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遊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繫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更有利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創新教學

我認為,在教學已經進入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因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討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教學效率產生重大的影響,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多方位的刺激,使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識,使一些抽象難懂的觀念變成具體的客觀的,化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地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所需的圖片資料、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如第一冊中礦產資源這一節,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除了找—些平時熟悉的鐵、煤、石油等常見礦物實例外,還左網上下載一些罕見礦物(男冰洲石、水晶、石英等)五彩繽紛的圖片,這樣大大吸引了學蘭的注意力,然後採用;司式的方法,請同學們講述鐵、煤、石油的作用,看誰講得多靶合理,在講述鐵、煤、石油的分佈時,我首先採用多媒體手段,在空白填圖上打出一個個產地,然後分組比賽,看誰能記得多,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大大地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後給予評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們為了能主動表現自己,個個踴躍回答,使學生在輕鬆的欣賞中獲得知識,從而拓展學生創造的空間,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創造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繫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聿,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我主要運用課題,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拔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我設計了四個階段,準備階段—採訪階段一討論階段一討論評價階段,如“中國的資源”一章為例,把全班同學分為四個組,各承擔土地資源、水資源、曠產資源、環境問題等課題各一個,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去討論準備,確定課題中心,如土地和人類發展關係,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本鎮環境污染和工業發展關係,人人動手珍惜資源等課題;第二階段,讓學生去各村採訪調查,

利用圖書室或上閲查詢資料,經過一星期準備後,讓他彙報成果;第三階段,各組討論,互為補充,或直接談自己的見解,或與其他組交流,最後師生相互釋疑,這些問題發生在學生身邊,既反應了時代特徵,又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培養其全面辯l正看待問題的習慣,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總之,把創新教育納入地理課的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創新以此來搞活地理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藴涵的創新教主積極思考,學生能具體地實際參與,並且能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全面素質,從而促進教學的實施和知識的應用,以提高地理科學的總體效益。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19

經過一個學年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我發現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一個學年即將過去,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平台以及自己製作簡單的教具,在教學中體現地理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怎樣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我面前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及思考:

一、發揮地理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於學生,尤其是鄉鎮學校的學生,我校學生主要以農村學生為主。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紀律為先,才是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良好的紀律,就不會有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他們認識充分到自己的缺點和良好紀律的重要性,積極改正不良的習慣,才能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一個好的基礎。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因此,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從地理這門學科來看,地理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可以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所以,教師在上課時有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者我們可以在上課時給學生講一個地理趣味故事,那麼學生必定會更加努力認真的聽你講課。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了那麼我們就可以以興趣帶動學生學習,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二、加強學生學習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新課標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變換,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地理學科在國中科目中算是較難學習的科目,那麼作為老師我們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問題,解決相關的地理問題。針對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觀察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地理事物,聯繫課本上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我們生活中的`地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展現教師的教學魅力,讓學生認為你是一個“事事通”的老師。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善於運用觀察法,啟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注意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

2、對比記憶法:在我們地理學習中,有很多的知識可以對比記憶。例如學生反映的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這一節很難學,因為教材中的內容很簡單,而考綱要求我們掌握實際中氣候類型的特徵、分佈及其所對應的景觀,那麼這就難倒學生了。對於一個七年級的學生,以前沒有或者很少接觸氣候,這是我們就要教學生運用對比記憶的方法,把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温帶季風氣候對比記憶,把亞熱帶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與地中海氣候對比,找出相關的規律,那麼這一節的內容也就沒有想象中難學了。

因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和地位。

三、運用身邊的“生活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説,學習地理知識,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七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例如,晝夜長短的變化、氣象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的發生、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等相關的知識都與我們生活聯

系非常的大,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體驗,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那麼學生久很容易接受“晝夜長短變化、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温高於海洋,冬季相反”等知識點的教學。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着,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

四、自身不足之處

在一個學期的地理教學實踐中,我喜憂參半,有得有失,喜的是我查找相關的資料以及運用自身的知識把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完了,憂的是我的身上也暴漏出很多的缺點:

(1)沒有做到真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有待提高。對於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引導不夠,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所有學生。

(2)師生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對於問題的設計也應該進一步斟酌,提高提問技巧。

總之,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才能不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篇20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説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學生拿着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現經緯線的特點,去發現並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麼緯度的數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着排......?”那如果讓你數一數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麼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後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繫。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瞭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遊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於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地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平面→曲面→凸面→封閉體→球體→正球體→不規則的球體的認識過程,猶如學生在認識幾何問題中由平面到立體的整體構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增。

課堂中由於利用書本和紙筆直接進行活動,既方便、又實用,而且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活動中參與積極,發言踴躍。

關於科學方法的教學也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同一個對象,並且也滲透了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係,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技術的更新。

天氣與氣候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發現本教學設計能聯繫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又體現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習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時很多同學理解的比較模糊,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對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的表格內容應該更詳細,例如增加天氣與氣候在時間長度,特點,要素上的.區別,這樣學生也許更容易理解和區分。本節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天氣,也為了後面更好的學習氣候,因此將氣候的概念,特點做了提前講解。

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鬆,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並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嚐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讀圖較多,難度並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儘量避免重複、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儘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於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

人口與人種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對於學生來説,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但我覺得學生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更快更有效。在授課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口觀念。

總體來説,世界人口與人種內容較簡單,但要注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改進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習的吸收情況。

(2)是否能聯繫實際,來討論現階段人口分佈,從中得出導致人口問題的原因。

(3)課下讓學生調查周圍人口情況,能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

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複雜的認識過程,教材從“地方”到“地圓”到“地球”,從“古代傳説——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節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於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麼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地球儀的經緯網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的基礎,是為今後讀圖鋪好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把好這一質量關。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遊,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着自己的鼻子走,那麼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遇到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去解決。

課後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你下一次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

地圖【教學反思】

1.課堂上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主要得益於課堂內容結合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有關;

2.課堂上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和地理有關的一些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