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集錦(12篇)

讀後感 閲讀(1.1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後感集錦(12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説,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着》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着,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着自己。

《活着》讀後感 篇2

在這個初春,我得到了一本書,是我弟弟推薦給我的,這本書是餘華的小説《活着》。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接着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卻因病去世;再接着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令我意味深長也讓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着》裏面有一句話非常棒,“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只有一條,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時候,我們只能目送着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好好活着,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活着,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知足常樂就是幸福!

《活着》讀後感 篇3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應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貴,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之後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並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僅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僅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我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歎。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活着》讀後感 篇4

餘華用平淡的語氣講述着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一個人與命運的故事。讀完《活着》我淚流滿面,當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時,我濕了眼眶。當福貴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我以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結果,真正的悲劇正在等候着他,正如魯迅所説,“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捧着《活着》,總是沉重、難受,冰冷的文字躍然紙上,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活着,我們為什麼活着?有些人為了人生追求,有些人為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活着,抱着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過活每一天。是呀,我們為什麼而活着?

以前,我以為為了大學聯考而活着,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顧一切去追逐那個目標。大學聯考後呢?陷入迷茫期,活着,又因為什麼活着呢?人呀,總是為自己尋找各種目標,固定各種目標,為了給自己一個活着的理由。

但《活着》中福貴的命運卻昭示着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是虛妄而已,或許,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種存在,與萬物一樣並沒有任何意義。活着僅僅是因為活着,生命或許就只是為了活着,而那些理由與目標全是我們自己給自己上的枷鎖,生命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這或許就是餘華想要告訴我們的。

《活着》讀後感 篇5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説,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説《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説收穫,則無非是在感歎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為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6

《活着》主要敍述了福貴因為賭博輸光家產、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

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來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得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説:“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為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才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為贏了富貴的.家產而變得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為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為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為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為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對於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讀後感 篇7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活着》讀後感 篇8

利用了一週睡前的時間又重讀了一遍餘華老師的《活着》,餘華老師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着的意義。

年輕時的福貴是紈絝、不羈公子哥兒,從家財萬貫到輸光所有的家產,到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艱難的選擇着“活着”,做一個繼續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人。

文章最後,寫到了福貴老人與老耕牛“福貴”相依生活。從此,兩個老人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全書的境界也在這微妙的刻畫中得到進一步昇華,在給了人們更多思考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暴風在洶湧過後終會變平靜而祥和。

初次讀完福貴的`故事時感覺他是平庸的更許是悲慘的,待重讀之時細細體味,其實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擁有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就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其實,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它們就是鞭笞我們的動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需要在最低谷的時候去抓住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堅強,變成一個有經歷、有故事的人。

《活着》讀後感 篇9

餘華的《活着》,整篇小説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敍説。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為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脣發青直到最後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但是,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説,活着才是硬道理!就像餘華自己説的那樣,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後,他們還能為什麼而活呢?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

《活着》讀後感 篇10

生活是一種本能,與環境無關。即使世界讓你絕望,讓你沮喪,你仍然必須頑強地生活。這是生活的本能,也是對生活最真實的信念。

在讀《活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經認為主人公真的太了。這樣生活有什麼意義?但讀完後,我意識到生活可能只是為了生活。這是一種生存本能和對生命的尊重。當你失去一切時,你會發現你仍然擁有你的生命,你的生命仍在繼續,你的生命不能被別人奪走。

在閲讀的同時,我為福貴的悲慘生活哭泣。同時,我也認為對我們來説,生活比福貴簡單得多。我們無法親身體驗福貴的痛苦。生活很簡單。如果你想追求如何生活,生活可能會變得奢侈。

生活是有尊嚴的,我們應該尊重生活,即使面對更多的痛苦,我們也應該努力繼續生活。這就是生活真正打動我的地方。

人們活着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生活外的任何東西而活。正如餘華所説:生活充滿了我們中國語言的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吶喊,而是來自忍耐,來忍受生活給我們的責任,來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無聊和平庸,所以忍受痛苦創造了生活。

《活着》描述了人們承受苦難的能力,以及他們對世界災難的樂觀態度。他讓我真正知道——生活本身是困難的,而繼續生活則更困難。

活着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東西。

《活着》讀後感 篇11

在五一期間,經過同桌的推薦,我讀了餘華寫作的《活着》,這是一本中國當代的長篇小説。

這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交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的時候,一起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化作雨水和泥土。

在一些人的眼中,活着無非就是能呼吸,進行新陳代謝,心臟進行搏動,不衰竭和停止。也有一些人認為只能只要能活着,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不管做了什麼事都認為是因為活着。還有一些人認為活着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如:參軍報國、保衞地球、志願服務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活着的時光,或長或短,亦真亦假,與此同時,每個人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命運,命運的'不同決定了什麼?至今也是一個迷,不過我們卻不能放棄命運,即使貧苦無依,食不果腹,因為人與命運息息相關,他們既可以互相感激,互相依存,也可以互相仇恨,但終究他們卻無法捨棄對方。

命運時常調皮,變化無常,琢磨不透的,但卻不能因為它的一波三折,就去捨棄活着的理由。命運多舛不是不活着的藉口,活着就應該活得有意思,有意義。如果活着的時候風平浪靜,每天重複一個個動作又有什麼意思呢?難道不是一句活着的行屍走肉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們活着的事,活着可以照顧陪伴親人們,體味人間冷暖;活着可以去看廣闊的祖國大地,欣賞壯麗山河;活着可以等待生命中的命中註定,感受命運的安排。活着可以……

這篇長篇小説雖然講的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但是卻讓我更深一層明白活着的意義價值。現在的我們青春無比、活力四射,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好好的活下來。

《活着》讀後感 篇12

活着的意義,我覺得不僅僅是敬畏生命,這只是單純從情感上説。我覺得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的感悟,不需要太多的這樣那樣的解釋。當然不是冷血不是草木,不是這樣或那樣的詮釋。

單從生命的過程來看,每個在現階段世界存在或逝去的具體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對於情感和認知,心念和感知,卻千姿百態各有己見。如果説活着就是為體驗生命的存在感,那麼靈魂的重量和精神的力量體現出的`行為舉止,那就是區分平凡和偉大的重要區別。

所以活着才是美好的,才是崇高的,才是真實存在的。活着還能做自己喜歡的做的事情,還能隨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時間,那就是更美好的一件事了。但往往都事與願違,相差甚遠,誰不是嚐盡了人世間的苦辣辛酸,誰不是聽慣了冷言冷語,誰不是看夠了別人的臉色行事,誰不是説着言不由衷,誰不是做着事與願違,誰不是有苦難言,誰不是……

可是,我們還活着,不管怎樣,無論怎樣我們還活着。雖然不易,但是活着,説是苟且偷生,説是苟延殘喘,説是行將就木,説是……。可是還活着,活着就要生如夏花之絢爛,活着就要志存高遠,活着就要有骨氣,有血性,有擔當,有作為。就要嚐遍人間的苦辣酸甜,就要走遍人間的大道陽關,就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就要夏有涼風冬有雪。活着畢竟是生命最高的榮譽,既然有幸獲此殊榮,緣何不直掛雲帆,緣何不鴻鵠之志,緣何不豪情萬丈。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正如書中餘華所説説:“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其實,來與走都是一首無題的詩,每個人各有自己書寫的形式。而能在不容易的歲月裏,深情的活着,便是生命享有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