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8篇

讀後感 閲讀(1.68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恰同學少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8篇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1

“恰同學少年”出自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25年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感慨萬千而寫下的名篇。原文是這樣的:獨立寒秋,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恰同學少年”意指: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而這本書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連的現實主題。

毛澤東是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深得導師楊昌濟的喜愛,也在他的關懷和教導下,認真的學習着各種知識,成為了一個教育救國論的非暴力改良主義的信仰者。

在湖南第一師範,剛開始的毛澤東特立獨行,頻繁觸犯校規,校長很惜才,才對於毛澤東的行為放縱,讓其自由發展。校長的放縱沒有錯,才使毛澤東成了一代偉人。在這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在學期結束的時候,一師讓全校學生選出德、智、體各方面優秀的代表人物。當然,毛澤東在這學期的學習中有了很大的進步,對自己信心滿滿,以為最優秀的學生莫非就是自己和蔡和森。然而,蔡和森卻退出這次競選,讓他百思不得其解,覺得這種事情不必要謙讓。同時,辦公室裏的老師也在猜測會是誰,猜的居然都是毛澤東。在結果出來的時候,蔡和森卻也得了一票,不用想都知道,這種特立獨行的也就只有毛澤東了。

在一師的學習生活中,毛澤東與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周南女子中學的'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等人也與其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了一起,共同學習與交流。在新學期的伊始,毛澤東主動請纓開辦工人夜學,廣告貼出去,報名的人卻寥寥無幾,時間過去了一大半,同學們都沒了信心。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他們沒有讀過書,不知道廣告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他們便想出了新奇的方式——用表演的方式,讓別人看得懂、聽得懂。果真,效果很好,報名的人越來越多,不得不停止招生。工人夜學開課的時候,毛澤東以“我是一個工人”、“我為我們的中國做工”開始,工人們聽的津津有味,孔校長等人也對毛澤東真的服氣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啟發一些社會上的“閒”人,好好努力工作與學習!

為國家多出一份力!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2

《恰同學少年》精彩卻不乏真實,步步進步也不缺失敗。

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的故事……,毛澤東在那個年代就是一個有天分、有活力、有個性,同樣也不乏這天普通年輕人那樣不成熟的缺點與毛病的普普通通的青年學生。

《恰同學少年》不好求譁眾取寵的鏡頭,所有場景都處理的很平實,有一種以假亂真的感覺。

《恰同學少年》表現偉人的求學生涯,這一羣歷史人物本身份量就很重,恰好是16、17歲到21、22歲左右的年齡,在進學校之前,都是普通的農家子弟和平民子弟,他們追求新潮的.思想、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的身上充滿了朝氣,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很自然的讓編導者就想到了青春偶像劇,尤其是近幾年來,國產的所謂的青春偶像劇和日韓偶像劇衝擊着屏幕,他們真正給年輕人能給帶來什麼樣的啟迪呢?比我們《恰同學少年》劇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相距太遠了。在物質禮貌發達的這天,人們,尤其是的年輕人,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而把他們這種時代風貌用青春劇來表現,就應説是最好的一種形式。

懷着對領袖的無比敬佩,懷着對時代風雨的好奇,我讀完了《恰同學少年》。它講的是在二十世紀舊社會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理想,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這本書字句間有抑制不住的膽識、豪氣、智慧越看越覺得全身上下彷彿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學少年給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澤東的膽識,蔡和森的睿智,劉俊卿的懦弱。

我覺得造成他們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周圍的人,他們的父母、老師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沒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母親,蔡和森也許只是一個吃家產的少爺;如果沒有一位幫他的好母親,毛澤東也許只是一個國小徒;如果沒有孔昭綬對天才的格外照顧,也就沒有毛澤東之後的偉績了。如果沒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許王子鵬永遠只能當一個嬌氣的大少爺。

一個人的潛質固然重要,但沒有了身邊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話説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再厲害的天才沒有他人的協助也只是獨杆司令一個。而獨杆司令是無法獲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就拿紂王來説吧,紂王沒才?不,他很聰明,那他為什麼會失去他的天下呢?正因他的殘暴使那些協助他的人紛紛遠離,於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歷史長河,有誰的成功沒有別人的幫忙?再拿此刻來説吧,為什麼此刻那麼講究人緣?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拉攏自己的人際網?正因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沒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讓我們有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3

《恰同學少年》並不是一本過分深奧的書,但想要讀懂他卻不是易事。因為他包含着一個偉人的平凡生活,闡釋着少年毛澤東的精神、思想和最本真的生活。

記得修身教師楊昌濟看着毛澤東將一本幾十萬字的厚厚的書用一個星期謄寫下的愛才惜才和驚異的眼神,毛澤東爽然一笑,這個青年黝黑的面頰上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沒有絲毫的疲倦與懈怠。當時,這個平凡的鏡頭深深地觸動着我,我能一個星期熬夜抄一本手稿嗎?我能為了買一本書連買布鞋的錢財都花費了嗎?我能到深夜藉着值班室的燈光讀倫理學嗎?我很難做到。

楊昌濟也是一個值得我緬懷、值得我寫一寫的人物。他西裝革履,給我一個資產階級留學生的印象,其實不然。學貫中西的楊昌濟對少年潤之喜愛有加,師生二人都名垂青史。還記得楊昌濟在肅穆的清晨在家小院裏,天氣煞冷,用一桶清涼徹骨的冰水澆灌置身!晨誦時發人深省的精彩語句至今在耳畔迴響!他諄諄教誨毛澤東到深夜還不知疲倦!我讀懂了一個真正的學者要具備的四個詞:堅忍,胸懷,勤奮,平靜。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心中不禁也慷慨激昂起來:

一個身穿湖南一師整潔校服的少年潤之,在校園裏操場上,朗誦《少年中國説》,其聲生機勃勃,如一股涼爽的清風,刮過一師校園。隨潤之而來的蕭子升、蔡和森、蕭三、張昆弟學生越聚越多,聲音越叫越響。莘莘學子一個個睜開迷濛的雙眼,與毛澤東閃爍着光芒的雙眸相對視,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直至最後,全操場擠滿了學生,都心懷大志,豪情萬丈,氣宇軒昂地大喊:“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毛澤東少年時代,就已經顯現出來將來戰爭事業的雛形,僅僅手無寸鐵的一師二百名學生軍,就擊潰了裝備齊全的三千潰軍!這需要的是膽識,謀略,上演了一出石破天驚的現代空城計。不愧為孔昭綬在一師校志所言“毛澤東通身是膽”。新民學會,公開徵友,發表文章,勤於讀書——我們似乎認為,毛澤東是一個天才。

他,並不是天才。

他的身上,有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氣質的體現。任何時候,他都像一團熊熊燃燒的沖天大火,不會只想不做,不會一紙空文,任何時候都活力四射,都感染他人,致使成為改造中國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同時,我們又將眼光投向了蔡和森,中正平和,含蓄內斂,不露鋒芒。恰似寧靜的水,看似沒有波瀾,其實心中早已胸有大志,萬里宏圖腳踏實地的走過,不會好高騖遠。二者,一是天才,一是睿智,不可缺少。恰同學少年讀後感懷念崇高,但生活中不永遠是偉人,偉人亦為凡人。我們缺少的是偉人的一股精神與勁頭,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偉人成功的過程和生活的平常事,而不是成功之後的輝煌,不是嗎?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4

《恰同學少年》精彩卻不乏真實,步步進步也不缺失敗,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的故事…… ,毛澤東在那個年代就是一個有天分、有活力、有個性,同樣也不乏今天普通年輕人那樣不成熟的缺點與毛病的普普通通的青年學生。

《恰同學少年》不要求譁眾取寵的鏡頭,所有場景都處理的很平實,有一種以假亂真的感覺。

《恰同學少年》表現偉人的求學生涯,這一羣歷史人物本身份量就很重,恰好是16、17歲到21、22歲左右的年齡,在進學校之前,都是普通的農家子弟和平民子弟,他們追求新潮的思想、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的身上充滿了朝氣,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很自然的'讓編導者就想到了青春偶像劇,尤其是近幾年來,國產的所謂的青春偶像劇和日韓偶像劇衝擊着屏幕,他們真正給年輕人能給帶來什麼樣的啟迪呢?比我們《恰同學少年》劇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相距太遠了。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人們,尤其是的年輕人,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而把他們這種時代風貌用青春劇來表現,應該説是最好的一種形式。

懷着對領袖的無比敬佩,懷着對時代風雨的好奇,我讀完了《恰同學少年》。它講的是在二十世紀舊社會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理想,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這本書字句間有抑制不住的膽識、豪氣、智慧越看越覺得全身上下彷彿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學少年給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澤東的膽識,蔡和森的睿智,劉俊卿的懦弱。

我覺得造成他們不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周圍的人,他們的父母、老師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沒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媽媽,蔡和森也許只是一個吃家產的少爺;如果沒有一位幫他的好媽媽,毛澤東也許只是一個國小徒;如果沒有孔昭綬對“天才”的格外照顧,也就沒有毛澤東後來的偉績了。如果沒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許王子鵬永遠只能當一個嬌氣的大少爺。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沒有了身邊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話説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再厲害的天才沒有他人的協助也只是獨杆司令一個。而獨杆司令是無法獲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就拿紂王來説吧,紂王沒才?不,他很聰明,那他為什麼會失去他的天下呢?因為他的殘暴使那些協助他的人紛紛遠離,於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歷史長河,有誰的成功沒有別人的幫助?再拿現在來説吧,為什麼現在那麼講究人緣?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拉攏自己的人際網?因為沒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沒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讓我們有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5

但是看了《恰同學少年》之後,我對毛澤東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開始佩服他,景仰他,崇拜他。

一開始,毛澤東就倒立着看書。無論外面是多麼吵鬧,他絲毫沒有分心。他的這種專心真是無人能比。同時倒立着看書還能鍛鍊自己的體魄,真是一舉兩得。此後他還和同學集體冬泳,還自創了六段操(毛髮明的一種融合體操和武術於一體的健身操),在全校推廣開來。

正像他説的人的身體光靠天靠菩薩是沒用的,只要堅持鍛鍊,身體自然百病不侵。“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確確實實在他身上得到體現。“青年的未來需要的是堅實而強健的體魄”讓我明白體育之重要性,健康之重要性。缺乏鍛鍊的我今後一定要加強運動,“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在一師的新生考試中,毛澤東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地考入一師。在楊昌濟先生的第一堂課上,先生提出了一個問題:“説説自己的志向。”其他同學都説了自己的志向,但是毛澤東卻説不知道,雖經常想,可一直沒找到答案。對於這個問題,我也還沒找到合適的答案,只是在不斷地選擇之中。正如毛澤東所言:“求學即求索。”總有一天會找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毛澤東生活樸素,就算他的鞋子磨破了底,他也毫不在意。甚至把楊老師給他買鞋的錢用來買書,可見他愛讀書之深。他的這種簡樸的生活作風真是現在的我所缺乏的。

可是劉俊卿卻和毛澤東截然不同。他家境貧困,父親為他拼命工作,到處借錢供他讀書,甚至把看病的錢都給了他。但是劉俊卿卻拿這些錢去買昂貴的'鞋,真是枉費他父親為他付出的心血。他的所作所為都是那虛榮心驅使的。想想有時我也會這樣做,真是慚愧啊!

和他相比,蔡和森幾乎是完美的。他沒有毛澤東那種鋒芒畢露,更沒有劉俊卿那種奢侈浪費,更多的是一種內斂。他的作文以105分考入鐵路學堂,100不止還多出5分。這樣的一個優秀生卻絲毫沒有傲氣,反而比其他人更平易近人。他勤工儉學,在大街上擦皮鞋,沒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種樂觀的心態,真是苦中作樂,其樂無窮。蔡和森還有一份博大的胸懷。在競選誰是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中,蔡和森主動擔任計票員,放棄競選,不得不讓人佩服。

最讓我熱血沸騰的毛澤東勸降3000大軍。他和同學們沒有刀槍,竟和大軍對抗,膽識過人。尤其是在馬排長説破毛澤東是學生時,毛澤東仍坦然自若地喝茶水,還仰天大笑。甚至在團長用槍指着毛澤東的頭時,他也絲毫沒有動容。在如此危險的時刻還能保持着一份冷靜,非常人能做到。毛澤東通身是膽,難怪能成就一番偉業。

從毛澤東的身上,我還明白了研究學問是為了改造社會。原本的我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現在是他指明瞭我讀書的目的,為了改造社會而讀書。

《恰同學少年》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糾正了我從前的片面看法。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6

毛澤東,一個令人敬佩的名字,是一個對中華民族有着重大貢獻的人。《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一代人的學習生活,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優秀教師形象。這羣人在那個時代就應是最時尚的,最先進的,最現代的。他們追求真理,追求信念,我在他們面前不覺黯然失色。

毛澤東是奮發讀書、探討社會和人生優秀的青年學子。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晨曦,毛澤東就走進了教室。這時,他已經做完了冷水浴,開始自習。上課了,他靜靜端坐着,用心聽着,咀嚼着。而對那些他認為枯燥無用的課程,他並不專心。午飯後,他在閲覽室讀報。晚自習他一頭鑽進自己愛好的書籍中去,熄燈了他還在讀書。為了博覽羣書,他常常買書,無錢買書,就到舊書店買舊書,或借書、抄書。為鍛鍊自己讀書的潛力,他故意來到馬路邊人聲嘈雜的地方讀書。他用對聯“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勉勵自己。毛澤東讀書特點是具有獨立的、批判的精神,廣交師友,聯繫有名望和有學問的人。同時,毛澤東磨礪筋骨意志,每一天都做冷水浴,還有風浴、雪浴、日光浴。經常爬山,野外露宿,還喜歡長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經常進行的活動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當時他在江河中搏擊的寫照。毛澤東發奮讀書,磨礪筋骨意志,目的就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中國,他是青年學生的典範。這正是當代青少年所稀缺和亟待學習的。

楊昌濟對毛澤東等青年學子的影響首先是在立志和抱負上。他認為青年人要有奮鬥和向上的人生觀,《論語類鈔》是他自編的的修身講義,開篇就是立志。他讓學生們各言其志,對有的`學生説將來要教書、搞研究、辦實業等等,還有一位學生説以後要做“關雲長”,他都給予了鼓勵,對有的發言雖然心有不許,但也不是當場進行批評。輪到毛澤東發言,毛説一時答不上來,他反問先生有何志向。於是楊昌濟在黑板上寫:“強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毛澤東看到此詩句,心有震動。之後楊昌濟對他女兒説,毛澤東不輕言其志。他又找毛澤東談話,讓他在畢業的時候必須回答立有何志。毛澤東的回答是:“改造中國與世界。”其二,楊昌濟在讀書方法上主張“貫通今古,融合中西”。他認為只有深通中學之人出國考察,方有成就;既要輸入西學,也要輸出中學。這種分析批判的學習精神,完全為毛澤東所繼承。毛澤東之後把這種思想方法的邏輯展開和深化,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相結合,成就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這本書對我們青少年的立志和學習上都有着用心的作用,毛澤東的追求理想,不怕困難,熱愛學習,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將一向銘記在心中。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7

“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這句話正好介紹湖南第一師範少年毛澤東等人在師範的一系列經歷,少年大志 由尋求教育改良引出一系列一羣有志青年。他們勇於探求真理,敢打打拼,為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下所學的。

書中主要介紹圍繞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人的大學生活。正與我們的大學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做實事,敢於幹,知行合一,善於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救國圖存,充實的大學生活,則另一個是循規蹈矩,教條的學,吃喝玩樂的大學業餘生活,看了這本書,讓我意外的收穫就是學到了那種有想法,能學以致用,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邊看書時常想起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如何成為那樣的人,艱苦的環境鍛煉出堅強的意志,真的是亂世出梟雄?在我們看來,道理誰都懂,可是深深的刻在腦海裏又可以經世致用卻很難。

其中,書中有這些個片段嚶其鳴矣,欲栽大木駐長天,修學儲能,儉樸為立生之本,世間大才少通才等等,以教育來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法,鼓勵學生學習,和一批優秀教師,教育方法值得沿用,學校不是動不動把犯錯的學生給記過處分,而是應該讓學生懂得知錯就改,是一個改錯的過程,遇一二良師,的一二良才。自閉桃園稱太古,欲栽大木駐長天的教師理想,男兒志在千里,蔚為萬夫雄,易永畦之死得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工人夜學,學生的自治活動,由自己名字想到的二十八畫生的`奇思妙想,想到的交友形式,袁門立雨,拜師求學,求學及求索,教育能改良社會?答案則是讀書或許不能,但書中卻可以找到答案,暑假遊學,遊學及求學,無書勝有書。遇大敵,臨危不懼,穩中求勝,學生兵巧勝軍隊,大學生活是應有盡有,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往昔的少年卻已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而我們,我們青春的車輪正在滾動着,我們也充滿熱血,充滿激情,我們也可書寫和《恰同學少年》一樣的青春。當我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時,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目標,帶着激情,堅持不懈,就能排除萬難。“逝者如斯”,恰同學少年,修學儲能,胸懷五湖四海,頭頂白雲藍天。適時代激流,大展宏圖。

秉持儉樸優良傳統,乃立身之本,實事求是,修學儲能,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8

懷着對先輩無比的崇敬,穿越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我又一次欣賞了《恰同學少年》這部優秀的電視劇。該劇情主要講述在風起雲湧的20世紀初,一切都是未知,但時代已無法阻止新思潮的來臨。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的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的有志青年,在這動盪時代的中國,他們也無法獨善其身。一系列的事件讓這羣少年們對人生、對社會、對祖國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

理想

理想,是一個人的嚮往與追求。一個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標遠大,就會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劇中毛澤東那勇於追求,有遠大理想的精神感動了我。他立志:打倒反動派,建立新中國。並説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他們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堅韌意志,他們艱苦求學,不斷突破現實中的一個又一個枷鎖。他們的理想與抱負,他們的氣魄與膽量,他們的志趣與胸懷,無一不令人深深為之折服。

胸懷遠大理想,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應當是我們每一位青年報效祖國,有所建樹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激情

青年時候的毛澤東徒遊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重視讀書與實踐結合,讀書立志,心憂天下。他的奮發進取的激情,為國為民的心,彷彿催促着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他的鬥志昂揚,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譜寫了我心中最美的詩篇。

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在青春年少時期,正是風采、才華旺盛之時,他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何等的瀟灑;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又是何等的執着和豪邁。他們譜寫的一樁樁事蹟,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樂觀

在學校讀書的過程中,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刻苦學習,修身立志,互幫互學,互相交流。他積極樂觀,即使暑假睡在涼亭內,也能感受到別有一番樂趣。他的同學蔡和森也是勤工儉學,在大街上擦皮鞋,沒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種樂觀的心態。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我們雖然沒有毛澤東的偉大氣魄和胸襟,但我認為“與己鬥,其樂無窮。”我們無法戰勝天地,無法戰勝別人,但我們可以戰勝自己。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我們不要氣餒,自己去戰勝自己,那也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有一種聲音,穿越歲月的塵埃,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從橘子洲頭呼嘯而來抵達我們的心房;有一種力量,錘鍊青春的硬度,撥開一個時代的迷霧,在神州大地點燃一盞耀眼的火光;有一種感動,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總是將你我青春的熱血激盪。我們在聆聽和回望中還原那些激動人心的人物和細節,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歲月中的芳香,那麼濃郁,那麼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