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彙編[13篇]

讀後感 閲讀(2.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遊記》讀後感彙編[13篇]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今年暑假我又閲讀了一遍《西遊記》,我對書中的故事更加熟悉了。

書中的故事有很多,有“車遲國鬥法”、“三調芭蕉扇”、“女兒國遇難”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裏“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故事內容大概就是一個叫做白骨精的妖怪想要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他的肉。於是白骨精三次變化成人,想騙唐僧,但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最終死於金箍棒之下。而孫悟空也因此被唐僧逐回花果山了。這個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堅強的意志和除惡務盡的精神。

因此,孫悟空是這本書中最受人們喜愛的角色。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不怕困難的精神,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勇於向前。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題時,被一道難題攔住了。無論我換什麼思路就是做不對。正當我準備放棄時,孫悟空的形象忽地出現在我腦海中。“不能放棄。”我對自己説。我向同學向老師請教,終於解決了這道難題,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也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回了真經。

説過孫悟空後,再來説説他的二師弟豬悟能。在“女兒國遇難"故事中,豬悟能進了女兒國後,便被女兒國的子民們迷了眼,就想在女兒國住下,不去西天取經了。這種好色、不負責任的`心態使我十分反感。試想一下,若是現實中也有這麼一個朋友,那麼不僅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不少壞處。就像是兩個人説好了共同進步,結果其中有一人沒堅持多久就嚷嚷着不幹了,他就不僅對自己的學習無所幫助,還會打擾另一個人學習。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

比起孫悟空和豬悟能,我最喜歡的還是沙悟淨。因為沙悟淨總是默默地帶着包袱,在孫悟空和唐僧或豬悟能發生矛盾時做一個“和事佬”,讀後感m當其他人需要他去做什麼事時,他絕對毫不推辭的去做……他這種低調的性子使我格外欣賞。因為以前的我性子張揚,造成了許多尷尬的事情,所以我對於性子低調的人都懷着一股欽佩。

至於他們的師父唐僧,在我的第一印象裏是個不能明辯是非的人,但如今我發現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是唐僧不辯是非,而是我們早已清楚劇情,所以才顯得唐僧不能明辯是非。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學會“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西遊記》為何受人歡迎?不僅是因為劇情,更是因為《西遊記》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我們的一部分。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這部書曾被改編為多個版本的電視劇,也被多個電視台反覆播放過許多遍,然而,從小時到現在,我認識他的忠實粉絲。如今上了國中,在必讀書目中我又找到了它的身影,於是我便在書籍中重温着一個個經典的故事、驚心的情節,這一遍過後我感受到文字表達的精巧與準確往往是視覺上感受不到的。而作者那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底與奇妙的想象更是讓我讚歎不已。

其中的奧妙在於以人性為主,靈異性、動物性都附着於人性之上,融合於人性之中。其中最成功的當要數孫悟空和豬八戒了。孫悟空的表層特徵是猴性——輕捷、輕敏、急躁、活潑可愛,······又有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十萬八千里,金箍棒任意伸縮,毫毛可布萬千猴陣,都為之嚮往;但是,孫悟空最值得我們欣賞的還是他的精神方面。

首先,它具有不怕任何困難、總是樂觀向上的精神一定是我們不可否認的,這些在細節都是可以看出的;罷官後應對十萬天兵天將的'沉着、師傅屢次被捉走後的淡定、理智,這些事件中其他人物神態、心理和動作的襯托都使得他的這一性格更加深入人心。其次,他的忠心耿耿也是令人敬佩的——在被唐僧誤會後,雖然表面上與師傅的關係已經決裂了,可是一次次良心的驅使,都讓他冰釋前嫌,再次與師傅重歸於好,這便是另一個方面。再就是在名利與美女的誘惑下,他不為所動,只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經,相比之下,豬八戒的貪婪、意志不堅就成為了書中不可缺少的歡樂元素。

再説唐僧,他給予人們的形象是沒有主見,説話囉嗦,其實,這個人物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一心一意地要到西天“拜佛求經”這種堅定是一刻都沒有改變過的;他也十分的善良——這是個優點也是個缺點。

“有缺點也有優點”這便是吳承恩在人物性格描寫上的一個小的處理;把動物徹底擬人化,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創新。通過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全書在規劃情節時還在人物的刻畫上花了許多功夫。因為這兩點,誕下了我筆下的這篇文章。

願這本書永被世人傳頌!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早在小時候上幼兒園時,便看過《西遊記》的電視劇,後來又讀了青少版的改編作,只是一直沒有接觸原作。直到這個寒假,我才有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本充滿正能量的恢宏鉅作的原著,感受書中的奇思妙想與神來之筆。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老先生。故事情節很簡單,人盡皆知。主要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拿回真經,證得善果。書中的主角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彷彿從書裏一下子蹦到了我們的眼前。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性格各有不同:唐僧慈悲善良,但他有時人妖不分,好心過了頭,致使遭難,他也膽子小,時常哭哭啼啼;孫悟空神通廣大,又很負責,卻太狂妄自大;豬八戒好吃懶做,喜歡花言巧語,是個搞笑人物;而沙和尚呢?則是個老實人,行為本分,從不出格。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孫悟空了。起初他在花果山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好不快活。這不正是我們想擁有的生活嗎?後來他大鬧天宮,天兵天將俱不能擋,這又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時淘氣時的模樣,是那麼無知與胡弄。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後出來保唐僧,他又是那麼地忠心,幫唐僧一路除魔降妖,就是趕他走他也會回來。想想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是否也應該如此信任?社會上有些人一言不合就拋棄領導,一走了之,比起孫悟空來不知差十倍百倍啊!孫悟空雖有本領有智慧,但他也有不足,那就是太驕傲,仗着本事目中無人。我們可千萬要提醒自己,即使你能力再大,也得謙虛,不能像孫悟空那樣狂妄,否則,到頭來沒有好果子吃!

在《西遊記》人物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以他們為榜樣。我們要揚長避短,摒棄他們身上的缺點,以此為警示;也要向他們學習優點。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這次寒假,我閲讀了《西遊記》。不,閲讀一詞在字典釋義為看(書或報),並領會其內容。因為我看的《西遊記》是原著,所以我雖然略知其大概的情節,可要把它深刻的領會卻難以做到。

這本《西遊記》使我知道了更詳細的“師徒四人取經記”。唐僧過度仁慈、善惡不分,但他取經的信念如此堅定;孫悟空毛手毛腳、好名氣,可他嫉惡如仇、聰明靈活;豬八戒好吃懶惰、愛佔便宜,不過他吃得起勞動的苦,在“取經團伙”有危難時也會出“鬼點子”;沙僧不僅不怎麼打妖魔,而且很少能弄出大事情,好像他並沒有什麼用,可是細一想,沙僧一路來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挑擔子,忠心耿耿地為“取經團伙”着想取;白龍馬好像真沒什麼用,就馱着唐僧,但是,一旦三個徒弟不在,它也會出一份力的`。

看了《西遊記》,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我也不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獅駝嶺伏三魔”,這次事件佔據了八十一難中的四難,其小妖數量是整個《西遊記》中最多的。整個故事一開始就有太白金星來提醒孫悟空這夥妖魔的神通廣大,孫悟空變成小鑽風,一路來到老妖魔的老巢,然而不小心露出馬腳,被三妖魔發現,隨後被困陰陽二氣瓶。孫悟空逃出來後用巧計制服老妖魔,二妖魔也出戰,同樣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妖魔假意讓唐僧四人通過,中途除了孫悟空都被抓走了。最後孫悟空請如來幫忙才打敗了這三隻妖魔。

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老妖魔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二妖魔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三妖魔的外甥是如來!一般妖魔鬼怪被降服後孫悟空定會打死,然而一旦誰跟哪位神仙、菩薩、佛有關係就只能饒其性命。在《西遊記》中與妖魔有關係有地位的神仙似乎沒人指責,區區幾次的指責,大都是孫悟空説的,有權利的後台幾乎沒人敢説,像孫悟空這樣的少之又少。

設想當今難道沒有“後台硬”的惡勢力嗎?我想到了有些學生欺凌弱小的學生,然後還凶神惡煞的警告別人自己的哪個親人是什麼地位,不能告老師。那些學生聽到之後,只好把苦藏在心裏。有少數時候,就是告老師,都無濟於事。

我希望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和諧的,人們能敢於接受錯誤,敢於指出錯誤,不用自己的權力或財富來做有害於民的事。還有一點,孫悟空與妖魔鬥智鬥勇,且聰明善變,不懼困難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西遊記》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我真感謝這本書充實了我的生活!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小説。這個暑假,我忍不住又重讀了一遍,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西遊記》一書主要講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的徒弟有:大徒弟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能一眼識破妖魔鬼怪,勇敢頑強,敢做敢當,護師傅周全;二徒弟豬八戒,好吃懶做還好色,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關鍵時刻也能幡然醒悟、大局為重;三徒弟沙僧忠厚善良,任勞任怨,服從命令聽指揮……

這個取經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各有特點,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不僅忠誠,還十分勇敢,如果沒有他一路降妖除魔,其他幾人能否取經成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我覺得取得真經和孫悟空的勇敢是分不開的.,他的勇敢打動了我,也影響着我……

記得有一次數學課後,做練習時有一道題課堂明明講過了,可我還是做不出來。怎麼辦?想去問老師,可想到老師課堂上嚴厲的語氣,不敢去。不問,考試考到怎麼辦?我的心真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師會不會當着別的老師面批評我上課沒認真聽講?我猶豫了,腿怎麼也邁不動。

“妖怪,哪裏跑,吃俺老孫一棒!”孫悟空每章必説的這句話在耳邊響起。孫悟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迎難而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不是找觀音菩薩幫忙,就是找如來佛祖評理……這兩個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神仙啊,孫悟空怎麼不怕的?每次遇到困難,他都勇往直前,從不退縮。想到這兒,我鼓起勇氣,剛到辦公室門口,腿又有些發軟……

“吱”一聲,門開了,走出來的正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她看到我愣了一下,隨即和藹地問:“孔祥睿,你站在門口有什麼事嗎?”“我……我有……一道題不會做?”説完我指了指那道題。“哦,這道題是有點難度的,我還真怕你們聽不懂呢,正打算去給你們再講一遍。進來吧,我先給你講講。”我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老師旁邊,聽着老師耐心的講起來……我發現老師好像變了一個人!

讀《西遊記》後,受孫悟空影響,我也慢慢變得勇敢起來,遇到事情不再畏手畏腳了!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西遊記》的故事早已是眾人皆知,而我便是其中之一。裏面每一個片段都是那麼得精彩,每當我拿起這本書,都會愛不釋手地讀起來。今天就讓我來講一下我的讀後感吧。

《西遊記》講述的是孫悟空和唐僧等人經歷了重重磨難,次次困難最後終於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取得了真經。孫悟空是西遊記的主人公,他與生俱來的正義感使他成為了一個降妖除魔,為民除害的英雄,無論什麼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可他就是不喜歡被別人控制,經過了那次大鬧天宮,他成長了不少。

他不會輕易放棄,無論發生了什麼他總不向困難低頭是他的特點。提到豬八戒,他和孫悟空可真是天淵之別,無論是本事還是其他都和孫悟空差遠了,他懶惰,貪吃,好色還貪生怕死,他的缺點數不勝數。一提到沙僧,我便會想到他的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儘管他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但他的勤勞是他最大的優點。

唐僧是一個擁有堅定信念的人,他不怕千刀萬剮,他的信念是無人能及的。這四個人物的特點各不相同。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人就是孫悟空了,他那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我心中孫悟空給我樹立了一個勇敢的形象。還有沙僧的勤快和樸實也給我了一很好的印象,在西遊記的人物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些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書中寫唐僧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不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西遊記》可謂是婦孺皆知,從第一回的“石猴出世”再到第二十六回的“觀音活樹”,故事中的種種情節都是那麼的引人入勝,一遍遍的讀下來總是讓人有一種輕忪愉悦之意,毫無緊張之感;一談到《西遊記》人們立馬會聯想到孫大聖,在這二十六回當中,孫悟空真可謂是神通廣大,不僅有七十二般變化,而且還火眼金睛,更是有一翻騰雲駕霧的本領;然而儘管孫悟空神通廣大,卻被“緊箍咒”而約束,大鬧天宮卻被佛祖鎮壓;而正因為這些束縛,孫悟空才不再會因為本領高強而胡作非為。

這二十六回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且栩栩如生:孫悟空,英勇無謂,機智聰明,嫉惡如仇,勇於反抗如他大鬧天宮敢於與玉皇大帝鬥,敢於與如來佛祖鬥,敢於與妖魔鬼怪鬥,這種天不怕地不怕,頑強不屈的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

再説唐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雖然看起來有些窩囊,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一心向佛,在茫茫的取經道路上播下了一路愛的種子,在這二十六回當中,作者把唐僧描寫的頑固執着、迂腐糊塗、不辯是非、軟弱可欺,但他卻一直保持着他的心地善良和堅定的信仰,誠心向佛。

豬八戒是一個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佔小便宜,耍小聰明,貪戀女色,時而又有點淳樸憨厚的一個人,但在關鍵時刻,他也會挺身而出,一路與他的大師兄孫悟空一同作戰,一起降妖除魔,勇猛戰鬥,可謂是悟空的得力助手,力保唐僧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應該學習其優點,克服其不足。

沙僧淳樸憨厚,一路上牽馬挑擔任勞任怨,從不叫一聲苦,從不喊一聲累,忠心耿耿,立場堅定,而且也善良勇敢,我們要向沙僧學習其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這前二十六回,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運用了風趣,諷刺的手法,批判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醜態,鮮明的表達了作者的`愛與憎,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誇張的描寫,大膽的想象,以便更好的運用到我們的文章中去。

讀了這二十六回真是讓人受益匪淺,特別是悟空拜師學藝的那段,求學七年才學到了真本領,但他從不言放棄,因為他堅信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於他,他所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這也告訴了我們做事不能急於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於我們消耗的時間而在於我們為獲得成功而受的磨鍊。

孫悟空保唐僧戰妖的英雄形象在我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更多的告訴了我們很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我讀過許多名著,但《西遊記》是我最喜歡讀的,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懷着好奇與期盼的心情讀完了西遊記兩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精彩的故事內容讓廣大讀者都非常喜愛它,使它成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書裏有許多人物,每個人物都被吳承恩寫的活靈活現。但我最喜歡的要數“美猴王”孫悟空了,它神通廣大,本領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的去西天取得了真經,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它身上的這種勇敢的精神也令我十分敬佩。

書裏的故事也很有趣,我最喜歡讀“車遲國鬥法除三妖”這一章。在這一回中唐僧師徒西行來到車遲國,見五百僧人被道眾暴力驅使,鬼哭狼嚎。悟空化為道徒,打探情況。原來這裏十年前遭遇大旱,國王邀請道士與和尚分別求雨,幫助百姓度過旱災。道士與和尚求雨鬥法,結果道士贏了,當了國師,和尚們卻因無法求到雨水,被國王全部監禁。但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眼看出,那些能呼風喚雨的道士們竟然是妖怪。道士們在國王面前否認,正好遇見百姓來求雨,為了辨別真偽,於是國王讓道士與唐僧師徒鬥法。孫悟空憑藉智慧,讓唐僧與道士們鬥法,使三道士露出真面目,原來,三個道士分別是老虎,鹿和羊變的。國王知道後哭的跟淚人一樣,孫悟空勸他:“有什麼好難過的',他們是妖怪,想來霸佔你的國家”,國王這才止住了哭聲,準備了素餐感謝唐僧師徒,並放了那些做苦力的和尚。第二天,唐僧師徒告別國王,繼續西行。

唐僧師徒執着,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自己做事總是半途而廢,我不禁感到慚愧。我決心以後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

《西遊記》讀後感 篇9

《西遊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故事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一行來到一座山中,不巧的是,這正是那白骨精的領地。

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先變成一個村姑,被識破之後,又變了一個老太太來尋女兒,又被識破後又是故技重施逃了。

唐僧是肉眼凡胎,哪裏像悟空那樣火眼金睛?認為悟空無辜傷害人的性命,要趕走他。悟空苦苦哀求,唐僧無奈,只好留下了他。白骨精怎會罷休?又變做老頭來尋妻女,終於又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善惡不分,索性趕走了悟空。

那麼,白骨精是善?還是惡?悟空是去?還是留?

第一個問題答案應該是很明顯的,可唐僧為何不明?我想應該是他身上的仁慈矇住了他的眼睛。如果唐僧身上能多一分悟空的果斷、明察秋毫,能少一分盲目的仁慈,白骨精也不至於“三戲唐三藏”了,同樣,如果悟空能少一分急躁,多一個心眼,唐僧也不會如此善惡不明。

去?留?這似乎是一個大問題。到底是不計前嫌繼續與唐僧取經,還是一氣之下回花果山,繼續當自己的美猴王?我想,如果我是悟空,我也會走。

雖説“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但誰能忍受一個無知之人三番五次的猜疑與責備?再説了,悟空並不是人,而是一隻猴子,一隻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實去西天取經只是一個幌子,只是為了去掉頭上的鉗制自己自由的`緊箍而已,被氣急了還是會走的!

當然,悟空一定不會是這樣的。但是,我認為,悟空並不是那麼完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像在第十四回中,唐僧把悟空救出,後遇到賊人攔路搶劫,按道理來説教訓一下也就罷了,可那悟空野性大發,竟打死了人!這不正是他的過錯嗎?

那麼,唐僧也並不是那麼愚鈍。因為他有一顆慈悲的心。從小,他沒有父母,長至十六七歲才找到了母親,也許就是因為這一段幼年時的不幸經歷,才造就了唐僧慈悲為懷的性情。

還是那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無論他如何優秀,總是有一些缺憾。人無完人,金無足金啊!那麼反推過來,一個人,有缺點也一定有優點。

唉,善?惡?去?留?看來,這是個問題,也只有通過吳承恩講述的故事,給我們釋然的解答,當然這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

《西遊記》讀後感 篇10

《西遊記》不單純是一本神魔小説,我覺得它還隱射了一些現實問題。書中除了以妖魔鬼怪為主線,還隱祕地寫了一些佛道鬥法。對於鬥法問題也是眾説紛紜,有“崇佛抑道”説,有“貶佛揚道”説,但不管孰褒孰貶,都是宗教之爭,佛道兩家明爭暗鬥,此消彼長,貫穿全書。由於佛道兩家的主張不同,説法有異,經典數量懸殊,所以引起了雙方無休止的爭辯,有了相互發展、相互牴觸的歷史背景。

西遊記發生在唐太宗貞觀年間,皇帝極護道教,道士的待遇遠遠高於僧人。我覺得如來選擇南贍部洲這方面的考慮。當時玉帝是管理這些地盤的,那裏的妖怪都服玉帝管,所以我覺得讓唐太宗去陰曹地府可能是如來的`主意,目的就是讓太宗皇帝誠心向佛,讓佛教在這片道教的大地上能有所傳播。之後唐太宗從地府回到陽間,開了水陸大會,崇敬僧人,還派人去西天取經。如來本來就是要傳播佛教,只是沒有藉口讓唐太宗真正信佛,所以演了這麼一出,足以見佛道鬥法之根本。

無獨有偶,在車遲國又有明顯的鬥法。車遲國的國王敬重道士,所以對其委以重用,而對僧人則非常不善,讓其為道士所用。車遲國在孫悟空來之前的鬥法中道教佔了上風,是時候該佛祖出面了,他讓孫悟空去救那些僧人。孫悟空一去便把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害慘了,但一直信道的玉帝的手下卻幫了求取佛經的孫悟空,從此車遲國便成為了信佛的地區。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鬥法,倒是有一個可以深究,就是兕大王青牛精的那次作惡。孫悟空戰他不過,便去找如來幫忙。如來其實知道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騎,但太上老君在道教地位崇高,如來既不能收服青牛精,又不能殺了青牛精,所以如來不願意管這件事。他給孫悟空十八粒金丹砂做做樣子,但他知道金丹砂控制不了青牛精,所以安排弟子在金丹砂被青牛精收走以後,告訴孫悟空去找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如來放十八粒金丹砂其實是為了給太上老君買個人情,給個面子。他根本就沒打算真正打青牛精,所以就讓十八羅漢去做做樣子。

書中還有很多地方都隱射了佛道鬥法,有許多地方值得分析、值得深究,其關係可謂是紛繁複雜,一言難盡。

《西遊記》讀後感 篇11

自我記事以來,《西遊記》始終陪伴着我成長。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為我講《西遊記》裏面的一個個千里跋涉、降妖伏魔的故事;懵懂稚子之際,《西遊記》故事穿插在幼兒園的玩遊戲、講故事的活動中;少小孩童國小生涯,我不滿足《西遊記》零碎的故事片段,在爸爸媽媽的鼓勵和支持下認真閲讀了《西遊記》全文。

雖然閲讀的《西遊記》全文很多字不認識、很多詞句意思不明白,但是我還是明白了很多道理,閲讀為我開啟了靈智的慧光、打開了心靈之門和撐起了成長的天空。

爸爸媽媽講過一個成語“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覺得《西遊記》裏面團隊合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各有所長,唐僧的執着、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在西天取經路途之中他們精誠合作,發揮自我特長,最終渡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

然而,蝴蝶的美麗源自黑暗束縛中無數次的蠕動,掙扎,破繭而出的是令人驚豔的新生命;流星的美麗源自相互間劇烈的碰撞,劃過天際的是生命華美的綻放。輝煌的勝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後卻浸透着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每當我們羨慕別人的非凡成就時,是否清楚,在這勝利的背後,有着我們看不到的無法想像的艱辛。

例如唐僧經常被妖魔抓走,面臨被吃的風險,但他是取經過程中意志最為堅決的團隊靈魂人物;孫悟空本領高超,但也經常面臨生死考驗,如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差點把他燒死,但他還是不離不棄,保護師父唐僧跋涉千里;豬八戒性格懶惰,但是最為忠心,每次化緣、尋找食物都第一個向前衝;沙僧最老實,一路千山萬水肩扛背挑,還需要協調師兄弟幾個的矛盾。

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堅持、忍耐中的執着才是《西遊記》要告訴我們的一個做人道理。

還有就是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那為什麼不直接帶着唐僧坐筋斗雲去取經呢?我想了很久才明白,這只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

就像歌詞中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賴捷徑,要踏踏實實地沿着腳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豔陽還是陰雲。

《西遊記》讀後感 篇12

在假期中,我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我彷彿徜徉在那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裏,讀《西遊記》真是讓我既過癮又趣味。

《西遊記》中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很離奇,他們師徒四人更是深深得吸引了我。唐僧誠心向佛,他為了大唐歷經艱險去西天取經卻從不抱怨,可是我覺得他太頑固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畫面在我腦海裏記憶有新。不論白骨精變成一個美貌的村姑,還是變成拐着枴杖的老婦人,甚至變成一個在找他的妻子和女兒的白髮老公公,都逃可是孫悟空的火眼睛睛。而菩薩心腸的唐僧卻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一遍遍念着緊箍咒,可憐的悟空只能連忙哀求。在這個小故事中,我看到了悟空的正義、機智,更看到了唐僧的頑固,那是因為他太善良了,我們也不能責怪唐僧對那些妖怪這麼仁慈,破壞悟空打妖怪,因為他可是沒有火眼睛睛啊!

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悟空總是很頑皮,但他本領高超、機智勇敢,在取經路上功勞最大。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而胖嘟嘟的豬八戒呢,我覺得十分可愛,他一出場就讓我興奮,如果《西遊記》少了他,那麼西天取經就一點都不好玩了,還有啊,豬八戒之所以這麼胖,因為他好吃,並且心態很好,這就是心寬體胖吧,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再説説沙僧吧,沙僧是個真正的老實人,取經路上,他就只是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他對師傅忠心耿耿,不會臨陣脱逃。

我深深愛上了《西遊記》這本書,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唐僧師徒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學習唐僧的大慈大悲,學習悟空的不屈不撓,學習八戒的樂觀向上,學習沙僧的忠誠踏實。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我們不能半途而廢,還要學會寬容,善待別人,互相幫忙,我們要為追求自我的夢想而奮鬥,勇敢應對困難和挫折,每一天都要過得很精彩。

《西遊記》讀後感 篇13

記得小時候愛讀“西遊”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孫悟空”。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他會七十二變、會翻一個三千六百米遠的跟斗,還有一個神奇的金箍棒……現在,我依舊喜歡孫悟空,但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才喜歡它,我喜歡他身上的那種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的精神,還有就是他的聰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強權。在花果山時,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如瀑布之中,率先發現了瀑布之後別有洞天。給自己和那些猴子們一個安身的好去處,因為自己的勇敢,是羣猴推舉他為大王。在天宮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惱了王母娘娘,還三番四次的擾亂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懼,依然我行我素。玉皇大帝、諸位神仙都怕他、煩他;即使到了如來的面前,他也是敢賭、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顯在文中。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他聰明,在“三打白骨精”中,當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來到師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認為是來尋女兒的,擔心又害怕。但悟空認定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聰明。他對大家説:“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便上前,取棒照頭便打。在過火焰山時,更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一調,鐵扇公主不借,無空又敵不過芭蕉扇,他便智區取,借來定風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風丹,任憑那鐵扇扇”,的確借到了扇子,不料卻借來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調,悟空化作牛魔王,鐵扇身邊騙走扇;三調,大聖喚來眾神仙,牛魔嚇得便交扇……

合上書,悟空的聰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種敢於鬥爭的精神早已經鐫刻在我的心裏,其實他不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嗎?我們因該像悟空那樣棉隊困難時,不害怕,不退縮,即使對方很強大,也不能畏懼,都要堅持,都要戰勝到底,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