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神話故事>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

神話故事 閱讀(1.05W)

在我國,有許多的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我們很多人都是聽着這些神話故事長大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篇一

小城叫翠城,因了那條穿城而過的翠江而得名。有了江,水路就方便,早年從山裏出來的木頭在東山渡碼頭上堆積如山,江面上木排如梭,浩浩蕩蕩一路出水口,匯閩江,達南平,抵福州。木商運出去的是木材,帶進來的是一箱箱的真金白銀,於是沿江兩岸因了木材的交易而人口稠密,商鋪酒肆林立,一派繁榮景象。

別看木商個個都腰纏萬貫,揮金如土,但木商們都知道,其實木材漂運是件極爲危險的行當,稍有不慎就排毀人亡,血本無歸。翠江的季節性極強,只有夏至到立秋這段時間才能放排,可這段時間暴雨來得急,山洪隨時都會暴發,風平浪靜的翠江轉眼就可能濁浪滔天。翠江從東山渡口出城後,一過“山羊跳”,江面驟窄,水流湍急,迂迴曲折,暗礁、險灘又多,出水口200來裏的水道上就有“猴子孔”、“烏龍峽”、“剪刀架”、“黃鮎洞”、“七姑瀧”、“鬼見愁”等令人心驚肉跳的險惡之處,不要說遇上暴風驟雨,就是風和日麗也讓多少放排工提心吊膽,喪魂失魄。儘管放排工個個水性極好,但遇上惡劣天氣木排一旦把持不住就會觸礁散架,那滿江漂浮的木頭在暴烈的洪水衝擊下如萬馬奔騰,橫衝直撞,每年都有放排工被撞得腦漿迸裂,葬身魚腹。雖然木商在放排前必在江邊殺豬宰牛拜祭河神,祈求_路順風,但木排依舊隔三岔五會出事,城西亂葬崗年年都添上不少衣冠冢。

因此,經營木頭生意久了的木商大多都有在翠江上覆排翻船的經歷,當然也有例外,李牧之在翠江上放排幾十年,不管風吹浪打,總能安然無恙,這在翠城是個傳奇,對木商們也是一個猜不透的謎。更讓木商們佩服的是,李牧之通曉天象,他的木排總能選擇適時的天氣出航,避過惡劣的天氣順風順水到達目的地。有時候明明驕陽似火,碧空萬里,行至中途的李牧之會突然停排泊岸,斷定午後必有暴雨。果不其然,正午剛過,萬里晴空轉瞬間就烏天黑地,風狂雨驟。而有時暴雨如注,別的木商心驚膽戰,不敢放排,而李牧之卻趁水漲船高,放排出城,行出20里居然就雨過天晴。一開始木商們都認爲是巧合,但這樣的事多了,木商們就發現李牧之每回都能先知先覺,宛如神算。再想想這麼多年來,李牧之放排總能順風順水,似有神助,必是異人。不少木商臨放排的頭天晚上都備上一份厚禮登門討教,李牧之也有求必應,對第二天的天氣好壞據實相告,從無差錯,使不少木商避過許多狂風暴雨。因此木商們都尊稱李牧之爲“活神仙”。

其實只有李牧之知道,自己並不是什麼活神仙,他能預測天氣,靠的是他祖上留給他的一尊“滴水觀音”。那是一尊一尺來高的青銅觀音。李牧之每次放排前,總要在觀音面前焚香點燭祈求平安。漸漸地,李牧之發現,那觀音有個十分神奇的規律,天氣晴朗,通體金黃髮亮,可只要天氣變化,她身上就滲出水珠,滲出的水珠小,就下小雨;水珠大,就下大雨,極爲靈驗,從沒偏差。這個發現讓李牧之欣喜若狂,料是祖上積下陰德,菩薩顯靈。因此李牧之放排時,總是將那尊“滴水觀音”帶在身邊,片刻不離身,憑着這尊滴水觀音的預兆避過無數大風大雨,將生意做得順風順水,成了翠城裏有名的大縉紳。當然這個祕密只有李牧之自己知道,他從沒和外人說過。

60歲那年,李牧之收心上岸,將生意交給兒子李享打理,同時也將“滴水觀音”的祕密傳給了兒子。不久小鬼子軍艦開到了閩江口,省城吃緊,當局開始在沿江構築防禦工事,木材一下緊張起來。翠江上燈火通明,長龍般的木排日夜不停放出城,只是此時節翠江時常暴發山洪,風高浪險,許多木排還未出水口就觸礁散架。唯有李享憑藉父親傳給的滴水觀音,每回木排都能適時避過風浪抵達省城。物以稀爲貴,讓李享賺了個盆滿鉢滿,眉開眼笑。

夏至這天,有個徽商要將一大批木材漂運至省城,臨行前特來向李牧之討教。李牧之見滴水觀音通體金黃髮亮,斷定必是好天氣,便叫徽商火速啓程。

可就在徽商的木排出城不到兩個時辰,漫天黑雲翻滾,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李牧之大驚,匆匆進密室,發現滴水觀音依舊全身金黃髮亮,並沒有大雨預兆。李牧之大惑不解,從佛龕裏捧出佛像,猛地感到觀音通體發熱。探下手一摸,觀音底座竟然墊着一個熱水袋!李牧之大駭,心裏已明白幾分。喚來李享一問,原來李享擔心徽商的木材一抵達省城,他原本奇貨可居的木材就得跌價,因此見徽商前來向李牧之打聽天氣,靈機一動便做了手腳。李牧之扳指一算,那徽商的木排此時正到達“猴子孔”,那段水道水流湍急,暗礁密佈,料定徽商難逃一劫!李牧之全身顫抖,手指李享罵道,國難當頭,你卻唯利是圖,良心何在?

果然消息傳來,那徽商的木排觸礁,兩個放排工身亡!

第二天一早,人們詫異地發現,白髮蒼蒼的李牧之赤裸上身,像座雕塑般佇立排頭,古銅色的脊背在朝陽的映照下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身後木排如龍,只見他長竿一點,木排浩浩蕩蕩溯江而下,蜿蜒西去。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篇二

“七月七,牛郎會織女”,在中國,這個故事早已是人人皆知了,而對於七月的另一個節日——七月半,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實,農曆七月十五(簡稱七月半,又稱中元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地宮大赦,每逢農曆七月七年級,掌管地獄的閻羅王便打開鬼門,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讓他們來到陽間享用人們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關鬼門爲止。

這一年的七月,閻王照例打開鬼門,那些孤魂野鬼,爭先恐後涌出鬼門關,到人間爭搶那後人們爲先人供奉的祭品。孤魂野鬼大多晝伏夜出,在陽間橫衝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間是人心惶惶,雞犬不寧。膽小的鬼,搶不到供品也就罷了;識趣的鬼,得到一點便知足了;唯有少數膽大妄爲的鬼,貪念不休,強取豪奪。這樣一來,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無辦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着的親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這樣的話,活着的親人便小災大難不斷。遇此情況,人們叫苦不迭,無法安生。

正當陽間的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農曆七月十三這一天,不知從哪兒來了一位高僧。高僧以化緣爲由遍遊人間,其實是佛祖派下來巡訪並做法的。

這位高僧不是別人,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

說起這位高僧,還有一段小插曲。目連之母在世時貪念不止,死後被打入餓鬼道中,目連念母養育之恩,憑自己的神力化爲食物,其母見到,唯恐被別的鬼搶去,一下子吞入口中,哪知這食物又變成了熊熊的烈火,其母痛苦不堪。目連雖有神力也救不了做鬼的母親,只得求救於佛,佛爲目連之母念《盂蘭盆經》,並囑咐目連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爲其母做盂蘭盆會。所以七月十五這一天,在我國許多地方又有做盂蘭盆會的習俗,用以寄託對考妣的思念。

目連唸佛祖救母之恩,決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這三天遍遊人間,爲黎民百姓解難。求得佛祖的恩准後,目連來到人間。

目連高僧剛到凡間,便聽人們訴說原委,目連早已深知其緣故,於七月十五這一天做了一場盂蘭盆會。

做過法事之後,目連高僧又告訴人們,給陰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東西,只能解一時之飢,而且極易被他鬼掠走。高僧告訴大家,在擺設供品的同時,還應該給鬼們送去一些冥幣,以解鬼們後顧之憂,據說陰間也有所謂的貿易。高僧還囑咐人們,給自己死去的親友送冥幣時,別忘了給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接着,目連高僧又告訴人們印製冥幣和送冥幣的方法(現在流傳於民間的燒紙錢,就是送冥幣)。送冥幣的人,將疊好的一沓紙錢用白紙包成錢包(也叫錢袱),錢包上面要寫上死者的姓名和送錢人的姓名,還要在錢包的封口處寫上一個大大的“封”字,據說,這樣既可以讓收錢之鬼收到自己應得的一份,又可以防止錢被別的鬼搶去。包好錢包後,在野外選一地址,擺上供品,開始焚香化錢(即燒紙錢)。送錢的人嘴裏唸唸有詞,或心裏默默祈禱,說些叫死者快收錢並祈求保佑後人之類的話。

自從目連高僧做法以後,每年七月十五,凡間都有做盆會和燒紙錢的活動,開始幾年還真管用,陰陽兩界相安無事。然而幾年之後,情況越變越壞,不僅那些孤魂野鬼,就連少數陽間有後的小鬼也出來禍害人間。他們不僅搶奪供品和紙錢,而且還有屢屢敲詐凡人的惡行,搞得人間災難併發,瘟疫橫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們盼望目連高僧再次現身於世。當時有人聽說,在陰間,有一位專門打惡鬼的神叫鍾馗,若能把鍾馗請來,這些惡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鍾馗是仙界之神,我們是凡間肉體,怎能請得動他?又有人說了,只要請來鍾馗神像,他就會隨之而來的。

於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們在舉行祭祀活動時,還真請來了鍾馗的神像,只見畫面上的鐘馗豹頭環眼,鐵面虯髯,相貌奇異,殺氣騰騰。

鍾馗原本凡人,不僅才華橫溢,滿腹經綸,而且正氣浩然,剛直不阿;死後更是疾惡如仇,好打不平。傳說他因託夢驅鬼爲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爲“賜福鎮宅聖君”,自此人間遍掛鐘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們在鍾馗神像前焚香燒紙,磕頭請神,鍾馗真身還真的從畫中下來了,不過,這情景只有受過戒的高僧和老道纔看得見。鍾馗返回人間之後,捉到許多爲非作歹的鬼,將它們的頭擰了下來吃了,自此,那些爲非作歹的鬼們都伏法了。鍾馗離開凡間時留下了六個字:“要鎮鬼,吃鬼頭。”

凡間的人怎能吃鬼頭?後來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種辦法,就是將各種麪粉製成所謂鬼頭的形狀,然後蒸着吃或煮着吃,而且還要邊吃邊說:“吃鬼頭,吃鬼頭……”這樣,還真的將那些惡鬼給鎮住了。

千百年來,有關七月半的傳說和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做盂蘭盆會、擺供品、燒紙錢的習俗仍然保留至今。吃“鬼頭”也照樣進行着,不過只是流於形式,很少有人知曉其中的來由,“鬼頭”的樣子也簡化成了拳頭般大小的包餡糰子。這便是關於七月半的故事。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篇三

茅臺山下有一村落叫黃泥灣,村頭有一獵戶姓黃,夫妻二人只有一愛女鳳兒,剛出嫁不久。

這天,黃老漢磨起刀來,邊磨邊斜眼看看那隻白狐。在老漢看來,這哪是一隻狐狸啊,分明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

可憐籠中那隻小狐狸,被刺耳的磨刀聲嚇得瘋狂地撞着鐵籠,不時發出淒涼的鳴叫,帶血的淚水滾出眼角。

話說三天前,一位富商來到黃老漢家看貨,一眼就相中了這身亮如白緞的狐皮,出五百兩紋銀。老漢喜出望外,心中嘀咕,自己活大半輩子了,還沒見過這麼多的銀子呢。小白狐眼看要活不過今天了。

這時,只聽“咚咚”有人敲門。

“俺爹呀,您快救救俺吧!”大門被推開了,進來一位披頭散髮的年輕女子。

黃老漢吃了一驚:“乖女兒你咋弄成這個樣子啊!”

老漢心疼地走上前去,見女兒右眼烏青,左腿還一瘸一拐,顯然是被人打的。

“傻閨女,誰欺負你了?”

“誰?你快說啊!”老太婆也走上前哭着問道。

“還有誰?不就是你那臭女婿。他喝醉了,我勸他兩句,他就對我拳打腳踢。不是我硬逃了出來,他非要了我的小命不可。爹孃啊,快給女兒出出這口惡氣吧!”

老兩口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是他們的心頭肉啊,不,應該說是他們的命根子!一聽這話,黃老漢的肺都要氣炸了:“走,乖女兒,咱找他個龜孫算賬去!”說着拉住女兒就走。剛出院門,他又折身回來了,還不忘交代老婆一句:“你千萬看好家,別讓那狐兒撞壞了籠子跑了,出了事我可不饒你!”

“走吧,快走吧。我就坐在這兒看着,看它咋跑!”老太婆不耐煩地回答。

沒多大會兒,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黃老漢就氣呼呼地回來了。老太婆一看嚇愣了:老頭子的腿也瘸了,一隻眼也是又紅又腫的。沒等老婆問話,黃老頭先咆哮起來:“這臭女婿不識擡舉,我還沒說上兩句哩,他抓起我就打,還把咱閨女關進一間屋子,說是非要吃了咱閨女的肉不可。去,快去,我先找人救咱閨女,你再找幾個年輕人帶着傢伙把咱的嫁妝拉回來。不跟他個龜兒子過了!”

“就是,不過了!”老太婆也受不了這口氣,把門一甩,找人去了。

這老兩口剛走,一大一小兩隻白狐悄悄溜進了黃老漢的小院。它們短暫地與籠中的狐兒交流一下眼色,馬上開始行動了,對着籠子又是抓又是撓又是用牙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兩隻白狐又是累又是急,不一會兒就汗水如注。那隻老白狐被硌掉了兩顆牙齒,鮮血從嘴角流了出來。那年幼的白狐把年老的白狐拉下來,繼續撕咬那籠子上的鐵絲。過了一陣子,鐵絲終於被咬斷了。

三隻白狐低聲嗚咽着,緊緊地擁成一團,接着又馬上分開,開始逃命。

“孃的,那個該殺的老狐狸精,咱可是被它騙苦了。它這招使的是調虎離山計呀!”門外老兩口罵着從女兒家回來了。

原來,黃老漢氣憤憤地到女兒家一看,小兩口正親親熱熱地說話哩。女兒好端端地一個人兒,不但腿沒事,眼還是那樣水靈靈的呢。正狐疑時,老太婆領着幾個年輕人吆喝着來拉什麼嫁妝。弄得小兩口莫名其妙。

老太婆一看也奇怪了,剛剛還看到老頭子被女婿打得鼻青臉腫腿還瘸呢,這一轉眼咋又好端端的呢?

“上當了,上老狐狸的當了!它是先變成咱閨女把我騙走,接着又變成我騙走了你啊!”老兩口好言好語遣散衆人,馬上往家趕。沒料想正趕上三隻狐狸從門裏出來。

“壞了,千萬不能讓小白狐跑了啊,不光是五百兩銀子要打水漂,咱還使了人家百兩定金哩,罰不起啊!”黃老漢氣得直跺腳。可他兩手空空,只有撒腿去追。兩隻腳的人趕四隻腳的狐狸不是件容易的事。眨眼之間一老一小兩隻狐兒跑進深山裏了。喜的是來幫忙的那隻年輕狐狸也許被嚇得迷失了方向,竟向村裏跑去。更可喜的是它跑起來肚子一顛一顛的,顯然怕驚壞了肚中的胎兒,不忍拼命地跑。黃老漢心中叫好:丟了個小白狐,卻抓個更大更漂亮的,說不定再下個崽兒又不知值多少銀子呢!黃老漢心中想着,腳下更來了力氣,使出獵人的拿手本領,直追下去。

那懷了崽的白狐悲鳴着眼看就要成爲老漢的囊中之物,它情急生智,從一戶人家的大門下鑽進院裏去了。

“好啊,看你個龜兒子還往哪兒跑!”老漢長舒一口氣。

“秋生,快開門,快開門!”黃老漢喘着粗氣擂門叫道。

“大叔,您有急事?”見老漢汗流浹背的樣子,年輕人忙問道。

“還記得我捕獲的那隻白狐嗎?”

“咋了?”

“跑了!”老漢跳進院裏,邊掩上門邊說,“讓那狡猾的老狐狸救走了!”

秋生當然知道捕白狐的事了。那天,秋生上山打柴,走到半山腰見黃老漢揹着獵槍肩挑一老一小兩隻白狐高高興興地下山來。秋生看得仔細便與老漢打起招呼:“大叔,你看這隻老狐狸流淚了,哭得多痛啊!”老狐被打瞎了一隻眼,後腿也斷了一隻,見了秋生,它拼命地擡起頭,嗚嗚地叫着,似在哀求秋生想法救它一命。

秋生一如看到垂死老狐的掙扎,動了惻隱之心。

“大叔,這狐狸傷得不輕,皮毛都爛了,不值什麼錢了,這小狐狸呢又這麼小。您老就行個善,送給我吧。我給您砍兩個月的柴燒還不行嗎?”

“呵呵,今天大叔我運氣好,狐狸們正玩得高興呢,被我冷不防放了一槍。結果打傷了老狐狸,嚇傻了小狐狸。只可惜跑了一隻。看你孩子心眼善良,老狐狸可以給你。但是,這小白狐毛色好,我養些時日,再出手,我要換銀兩花哩,可不能給你呀!”

就這樣,秋生換下了這隻受了重傷的老狐狸。給它敷藥調養了數天,又把它放歸山林了……

“唔,你留下的那隻小白狐竟然跑了?”秋生不知咋的心中竟然有種抑制不住的喜悅,不過,他可沒有表露在臉面上,嘴上卻說道,“真太可惜了!”

“那老狐狸真太狡猾了,爲了救女兒竟然幻化成人形,它先是變成俺閨女把我誑走,接着又變成我,騙俺老伴出了院門……”老漢氣憤憤地把前後經過說了一遍。

“不過,那隻懷了崽的白狐狸讓我追到你家來了。今兒個我非抓住它出這口惡氣不可!”

“什麼?這不可能吧,我剛剛還在劈柴,哪見狐狸的影子?”

“唉,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說瞎話?”

“那你去俺屋裏找找吧——”

“哎呀,秋生快來,我肚子疼得要命。是不是要生了呀?”

黃老漢正要邁步進屋,聽了這話吃了一驚,急忙退了回來。人家要生孩子,當大叔的能硬闖進去?

“來了,來了。”秋生臉色煞白,急忙跑進屋內。進了裏屋,見妻子臉色蠟黃,大汗淋漓,抖如篩糠。

“怎麼了,媚兒?”

“撲通——”妻子媚兒跪在地上,淚流滿面,低聲說道,“夫君,救命啊——”

原來,她就是黃老漢要捉的那隻懷了孕的小白狐。

幾個月前,它與妹子鳳兒及母親在山中嬉戲,不料被獵戶黃老漢偷襲,自己所幸得以逃脫。多虧秋生救了母親一命,母女才得以團圓。爲感謝秋生的救命之恩,狐母讓大女兒媚兒幻化成人形,嫁於秋生爲妻,打算與秋生恩恩愛愛,白首到老。

狐母得知黃老漢要殺小女鳳兒取其狐皮,心急如焚,連夜找到大女兒媚兒,設下救小女的計策。誰料媚兒已懷孕在身行動遲緩,差一點被黃獵戶抓個正着。

“夫君,原諒我是一隻白狐吧。可俺是真心實意來報答您的恩情纔到這裏的呀!看在咱夫妻的情分上,救我一命吧。快點想法讓老獵戶出咱的院子吧。不然,我一見到他就會現出原形,那該如何是好啊!”

“怎麼,你真——真是——”秋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眼前這位美麗善良的妻子怎麼是個狐狸精呢?

“不,不管你是人還是狐,你都是我深愛的妻子。”秋生兩眼含淚走出內室,來到屋外:“大叔,您請回吧,我妻就要臨產。實在沒辦法,讓您老人家失望了。”秋生深深一禮。

“大侄子呀,我——”黃老漢眼看到手的銀子飛了心有不甘。這時天已經黑了下來,正要走,忽聽到門外有動靜,從門下邊往外一看,正與往裏瞅的老狐狸四眼相對。黃老漢大怒,把門拉開,那狐狸往前一倒,栽了嘴啃泥。惱羞成怒的黃老漢抓起一邊的木棒砸下去,狐狸的頭被砸個稀爛。

“秋生,快點燈來!”燈光一照,黃老漢竟大哭起來:這砸的哪是什麼狐狸精?正是自己的老婆呀。原來,老婆見老頭子一直不回家,一路問下去便尋到秋生家,見人家關着門,又沒聽見什麼聲音,不想驚動主人,就從門下面看個究竟,沒承想一命嗚呼了!

這樣,黃老漢因人命官司被抓進了大牢。縣太爺一問,方知是黃老漢財迷心竅,錯把老婆當成狐狸精打死了。硃筆一揮,將黃老漢打進死牢。

黃老漢一生勞碌,沒想到竟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他哭啊,恨啊!可是誰又能救得了他呢?

“黃老頭,黃老頭……”這天深夜,恍惚中老漢聽到有人喊他。他有氣無力地睜開雙眼,不由火冒三丈,鐵窗外那老狐正轉動着眼珠恥笑他呢。“狐妖,害死我了!變成厲鬼,我也要殺了你!”

“嘻嘻,說啥子大話,你就要上西天嘍,還是省點力氣,想法子保命吧。”

“保命?老子還能保啥命?”老漢不解。

“告訴你吧,你老婆沒死,在茅臺山腰洞中呢。俺們狐狸可不像你們人類,見錢眼開,爲達目的,不計後果,到頭來害的還是自己!”說完,那狐兒一顛一顛地跑了。

天明,就要斬首示衆,黃老漢不知狐精說的是真是假,權當作救命稻草試一試。他大聲喊起冤枉來,說他沒有殺人。

縣太爺只好坐堂再審。聽老漢這般如此一說,縣太爺立馬派衙役去那洞中看個仔細。果然,那老婆子正在那兒呼呼睡大覺呢。問她咋回事,她稀裏糊塗地也弄不明白。

那麼,已埋入墳墓中的老太婆又是何人?仵作扒開墓穴一看,哪有什麼屍體?一具枯木而已。

在我國,有許多的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我們很多人都是聽着這些神話故事長大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篇一

小城叫翠城,因了那條穿城而過的翠江而得名。有了江,水路就方便,早年從山裏出來的木頭在東山渡碼頭上堆積如山,江面上木排如梭,浩浩蕩蕩一路出水口,匯閩江,達南平,抵福州。木商運出去的是木材,帶進來的是一箱箱的真金白銀,於是沿江兩岸因了木材的交易而人口稠密,商鋪酒肆林立,一派繁榮景象。

別看木商個個都腰纏萬貫,揮金如土,但木商們都知道,其實木材漂運是件極爲危險的行當,稍有不慎就排毀人亡,血本無歸。翠江的季節性極強,只有夏至到立秋這段時間才能放排,可這段時間暴雨來得急,山洪隨時都會暴發,風平浪靜的翠江轉眼就可能濁浪滔天。翠江從東山渡口出城後,一過“山羊跳”,江面驟窄,水流湍急,迂迴曲折,暗礁、險灘又多,出水口200來裏的水道上就有“猴子孔”、“烏龍峽”、“剪刀架”、“黃鮎洞”、“七姑瀧”、“鬼見愁”等令人心驚肉跳的險惡之處,不要說遇上暴風驟雨,就是風和日麗也讓多少放排工提心吊膽,喪魂失魄。儘管放排工個個水性極好,但遇上惡劣天氣木排一旦把持不住就會觸礁散架,那滿江漂浮的木頭在暴烈的洪水衝擊下如萬馬奔騰,橫衝直撞,每年都有放排工被撞得腦漿迸裂,葬身魚腹。雖然木商在放排前必在江邊殺豬宰牛拜祭河神,祈求_路順風,但木排依舊隔三岔五會出事,城西亂葬崗年年都添上不少衣冠冢。

因此,經營木頭生意久了的木商大多都有在翠江上覆排翻船的經歷,當然也有例外,李牧之在翠江上放排幾十年,不管風吹浪打,總能安然無恙,這在翠城是個傳奇,對木商們也是一個猜不透的謎。更讓木商們佩服的是,李牧之通曉天象,他的木排總能選擇適時的天氣出航,避過惡劣的天氣順風順水到達目的地。有時候明明驕陽似火,碧空萬里,行至中途的李牧之會突然停排泊岸,斷定午後必有暴雨。果不其然,正午剛過,萬里晴空轉瞬間就烏天黑地,風狂雨驟。而有時暴雨如注,別的木商心驚膽戰,不敢放排,而李牧之卻趁水漲船高,放排出城,行出20里居然就雨過天晴。一開始木商們都認爲是巧合,但這樣的事多了,木商們就發現李牧之每回都能先知先覺,宛如神算。再想想這麼多年來,李牧之放排總能順風順水,似有神助,必是異人。不少木商臨放排的頭天晚上都備上一份厚禮登門討教,李牧之也有求必應,對第二天的天氣好壞據實相告,從無差錯,使不少木商避過許多狂風暴雨。因此木商們都尊稱李牧之爲“活神仙”。

其實只有李牧之知道,自己並不是什麼活神仙,他能預測天氣,靠的是他祖上留給他的一尊“滴水觀音”。那是一尊一尺來高的青銅觀音。李牧之每次放排前,總要在觀音面前焚香點燭祈求平安。漸漸地,李牧之發現,那觀音有個十分神奇的規律,天氣晴朗,通體金黃髮亮,可只要天氣變化,她身上就滲出水珠,滲出的水珠小,就下小雨;水珠大,就下大雨,極爲靈驗,從沒偏差。這個發現讓李牧之欣喜若狂,料是祖上積下陰德,菩薩顯靈。因此李牧之放排時,總是將那尊“滴水觀音”帶在身邊,片刻不離身,憑着這尊滴水觀音的預兆避過無數大風大雨,將生意做得順風順水,成了翠城裏有名的大縉紳。當然這個祕密只有李牧之自己知道,他從沒和外人說過。

60歲那年,李牧之收心上岸,將生意交給兒子李享打理,同時也將“滴水觀音”的祕密傳給了兒子。不久小鬼子軍艦開到了閩江口,省城吃緊,當局開始在沿江構築防禦工事,木材一下緊張起來。翠江上燈火通明,長龍般的木排日夜不停放出城,只是此時節翠江時常暴發山洪,風高浪險,許多木排還未出水口就觸礁散架。唯有李享憑藉父親傳給的滴水觀音,每回木排都能適時避過風浪抵達省城。物以稀爲貴,讓李享賺了個盆滿鉢滿,眉開眼笑。

夏至這天,有個徽商要將一大批木材漂運至省城,臨行前特來向李牧之討教。李牧之見滴水觀音通體金黃髮亮,斷定必是好天氣,便叫徽商火速啓程。

可就在徽商的木排出城不到兩個時辰,漫天黑雲翻滾,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李牧之大驚,匆匆進密室,發現滴水觀音依舊全身金黃髮亮,並沒有大雨預兆。李牧之大惑不解,從佛龕裏捧出佛像,猛地感到觀音通體發熱。探下手一摸,觀音底座竟然墊着一個熱水袋!李牧之大駭,心裏已明白幾分。喚來李享一問,原來李享擔心徽商的木材一抵達省城,他原本奇貨可居的木材就得跌價,因此見徽商前來向李牧之打聽天氣,靈機一動便做了手腳。李牧之扳指一算,那徽商的木排此時正到達“猴子孔”,那段水道水流湍急,暗礁密佈,料定徽商難逃一劫!李牧之全身顫抖,手指李享罵道,國難當頭,你卻唯利是圖,良心何在?

果然消息傳來,那徽商的木排觸礁,兩個放排工身亡!

第二天一早,人們詫異地發現,白髮蒼蒼的李牧之赤裸上身,像座雕塑般佇立排頭,古銅色的脊背在朝陽的映照下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身後木排如龍,只見他長竿一點,木排浩浩蕩蕩溯江而下,蜿蜒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