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正月裏習俗

歷史故事 閱讀(6.93K)

正月裏來是新春,你知道正月裏有哪些習俗嗎?跟着小編看看吧。

正月裏習俗

小年祭竈

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除夕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七年級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八年級回門

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九年級老鼠娶親

老鼠娶親是流傳民間的民俗故事。在民間,相傳正月九年級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爲了不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在該晚都會盡量提早熄燈就寢,並且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形形色色的老鼠娶親的民俗事象更呈多彩。

初四三羊(陽)開泰

初四佔羊,“三羊(陽)開泰”本應吉祥,可是偏偏有人編了一個“紅羊劫”的渾話來騙人,讓大家不要出門。還有個傳說,初四竈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

初五迎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爲出門五路,皆可得財。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富大貴。

初六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從宮裏傳到民間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初七人日出遊

“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十五鬧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