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關於隋朝的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1.97W)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歷時故事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啓發,只有深刻理解,才能體會到歷史故事的現實意義,並從中有所收穫。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隋朝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隋朝的故事

關於隋朝的故事篇一:“氣管炎”皇帝

隋文帝楊堅,原爲北周隋王,後廢北周靜帝而稱帝,建隋朝,爲隋朝開國皇帝。在位20xx年,被子楊廣謀殺,終年64歲,葬於泰陵(今天陝西省縣西南20裏)。

公元541年,即西魏的大統七年,楊堅出生。和許多帝王一樣,傳說他出生時也有祥雲出現。但他在青少年時期並不聰明,靠着貴族家庭的關係,他在專門爲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裏讀過書,但由於成績不好,被諷刺爲不學無術,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說他“不曉書語”。

楊堅雖然讀書不行,但因爲有父親的關係,他在十四歲時便開始做官,應了那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楊氏是從漢朝以來,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在西魏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便和獨孤信一起投靠了權臣宇文泰,此後,楊忠因爲屢建功勳,而且幫助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所以,官爵升至柱國,封隨國公(隨字後來才改成了隋)。北周建立時,因爲父親楊忠功勞卓着,楊堅借光升爲驃騎大將軍。後來,又封爲大興郡公。到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時,不滿二十歲的楊堅已做了隨州刺史。六年後,當朝的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看出了楊堅的前程遠大,就把剛十四歲的女兒許給了楊堅,這就是後來有名的獨孤皇后

因爲獨孤家族比楊氏家族的勢力要強大得多,加上獨孤皇后的個性,楊堅算得上是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了,據說因爲和皇后吵架,楊堅曾出走到深山中,幾天後纔回來。

楊堅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的想借機除掉楊堅,但楊氏家族以及獨孤家族的勢力也對他起了保護作用,加上楊堅的長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所以,雖有危險,但終究沒有對楊堅構成致命威脅。

掃除障礙建隋朝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楊堅的長女做了皇后,楊堅升任上柱國、大司馬,掌握了朝政大權。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較昏庸荒淫,在羣臣中沒有威信,於是,楊堅便開始準備取而代之。

楊堅的行動多少讓小皇帝有所察覺,但沒有真憑實據,他也沒法處罰楊堅,何況他還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更難下決心做事。楊堅爲了避免皇帝的猜疑,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職,也爲將來有變時能利用實力爭奪皇位。於是,他便把這種願望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內史上大夫鄭譯。

到了公元580年,機會來了,皇帝決定出兵南伐。鄭譯便向皇帝推薦了楊堅,皇帝對鄭譯原來就很信任,於是任命楊堅爲揚州總管。但是,還沒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在鄭譯的參與和其他關西士族的支持下,楊堅他們做了一個假詔書,以宣帝遺詔的名義宣佈:楊堅以外戚身份入宮輔助政,任宰相,總攬大權,進封爲隋王,輔佐剛八歲的周靜帝宇文衍。

宣帝死後,楊堅等人並沒有立即公佈消息,而是趁機用假詔書奪取了軍政大權,以及京城部隊的指揮權,等一切準備就緒後,這才發佈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輔佐小皇帝即位。

楊堅做了輔政大臣後,首先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幹的人,穩定政局,並宣佈革除宣帝時的酷厲苛刻之弊,深得人心。然後又向威脅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開了攻勢。

剛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贊在朝廷中和楊堅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楊堅秉政的一大障礙。楊堅便派人對他說,你不必再這樣勞累地參與政事。以後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只管回家等着就行了。宇文贊一來年輕,二來也沒什麼謀略,就相信了。

沒了身邊的對手,楊堅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已經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勢力的是五個王,如果他們聯合起兵,楊堅還很難對付。所以,在他們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楊堅便用假詔書將他們召回到長安,然後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和印信。五個王見自己無法與楊堅抗衡,便祕密聯繫在外的另一個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楊堅打敗。五王只好尋機下手。一次,他們設下鴻門宴,請楊堅去,幸虧隨從的人有所察覺,拉他藉口跑出來。然後,楊堅便以謀反罪殺掉了主謀的兩個王,其他三個不久也被除掉。宗室勢力被消除後,楊堅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許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脅後,地方勢力也開始反對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將領紛紛起兵。經過打與拉兩手策略的較量,楊堅在半年後,終於平定了三地的軍事力量,徹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權,做皇帝僅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了。

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楊堅走了一個前人使用過的體面形式——禪讓。他讓人替周靜帝寫好退位禪讓詔書,然後送到他的王府。楊堅假意推辭,最後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穿上皇帝服裝,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這時的楊堅剛四十歲。

因爲楊堅是繼承的父親的爵位隨國公,後來又進封爲隨王,因此把新王朝定名爲“隨”,但又覺得這個字有個和“走”同義的偏旁,於是,把這個不太吉利的偏旁去掉,成了“隋”。年號也按照慣例改了,定爲“開皇”。但都城沒有變動,仍是長安。楊堅雖然改了隨字,但隋朝還是沒有逃脫短命的命運,僅僅三十年便滅了。說來也是巧合,當初楊堅奪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而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也是命喪宇文氏之手。

關於隋朝的故事篇二:三下江南引致天下大亂

楊廣在位20xx年,其中老老實實地在首都長安的時間不足1年,他策劃的最有名的工程無疑就是大運河。有野史記錄,隋煬帝曾得到一幅《廣陵圖》,目不轉睛地看了半天。蕭後問他:“知它是甚圖畫,何消皇帝如此掛意?”煬帝回答說:“朕不愛此畫,只爲思舊遊之處。”廣陵就是楊廣待了十年的揚州。蕭後聽煬帝講了江南風物後,說了一句:“帝意在廣陵,何如一幸?”這正中煬帝下懷。所以大業元年(620xx年)通濟渠剛一完工,他就急不可耐地一下江南了。

隋煬帝所乘的龍舟寬、高各45尺、長200尺,共4層。最上面一層是正殿,煬帝在這召見大臣、處理政務;中間兩層是160間雕樑畫柱的房子;最下面住的是內侍和水手。皇后座船名爲“翔螭舟”,規模比龍舟稍小。隨行船隻數千艘,其中既有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們所乘的遊船,也有裝各地進貢物品的貨船,史書說拉船的縴夫有18萬人。

皇帝出行不能沒有護衛,龍舟後一方面有兵船數千艘,另一方面騎兵們在運河兩岸跟隨龍舟而行,旌旗蔽日。煬帝命人建造的這些船隻各有名號,等級分明。隋煬帝賦詩《泛龍舟》:“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有統計說,煬帝一行的大小船隻共有5191艘。

爲龍舟拉船的人名爲“殿腳”,意即“水殿的腳”,共有1080人。這些人“三班倒”,每班360人,使龍舟得以晝夜行進。對於“殿腳”,在《大業拾遺記》等筆記中說,隋煬帝選有1000名美女,讓她們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縴。煬帝在船上觀賞時,看上了“殿腳女”吳絳仙,當即納爲嬪妃。煬帝曾靠着門簾,對身邊大臣說:“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飢矣!”

這個故事被明朝文人進一步發揮,在章回體小說《隋煬帝豔史》中,有人向皇上建議用美女拉縴,煬帝疑惑地問:“這樣一隻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牽得它動?除非再添些內相相幫,纔不費力。”那人先說“用女子牽纜原要美觀,若添入男人便不韻矣”,隨後想出一個“妙招”:“古人以羊駕車,亦取美觀,莫若再選一千嫩羊,每纜也是十隻,就像駕羊車的一般,與美人相伴而行。”

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統自居,瞧不起隋朝開國的那些關隴勳戚,所以煬帝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壓服他們。有一個名爲何稠的人給煬帝出主意,在天子禮服上畫日月星辰,用羽毛裝飾儀仗,一切都豪華至極致。

爲了滿足皇室海量的羽毛需求,各地老百姓在水上、陸地佈下天羅地網,不管是大的小的,還是美的醜的,全部一網打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方有一棵超過百尺的大樹,上面沒有能讓人攀爬的樹枝。樹頂上有一個鶴巢,人們就想砍樹捉鶴。仙鶴爲了不讓幼鳥受傷,就自己把羽毛拔下來扔到了地上。這在當時被看作是大吉兆,所謂“天子制羽儀,鳥獸自獻羽毛。”《太平廣記》說,各地的飛鳥“殆無遺類”。

隋煬帝第二次巡遊江南是在大業六年(620xx年),入住前一年才竣工的江都宮。此時大隋朝國力臻於巔峯,外國人也都見識了中國以絲綢纏樹的闊綽。除了高麗以外,各國使臣雲集江都,朝拜隋煬帝。就是在這時,煬帝動了徵遼東的念頭,他要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見識一下大隋的厲害。然而動員天下財力而發起三徵高麗,均以失敗告終。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剛剛結束三十年時,新的動亂就開啓了。

率先反隋的楊玄感,其父就是當年幫助楊廣奪嫡的權臣楊素之子。他很快被擊敗,軍師李密僥倖走脫,成爲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此後烽煙四起,以至評書中有所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說法。

關於隋朝的故事篇三:隋文帝楊堅依法治子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

他掌握政權以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制定新律,健全法制。他不但重視制定法律,而且執行法律也非常嚴格,主張 “法不阿貴”。就是說執行法律,不偏袒那些有地位的尊貴者,王公貴族犯法,也要同普通百姓一樣看待,一樣治罪。

隋文帝不僅如此主張,而且如此做了,就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楊俊。楊俊被封爲秦王以後,依仗權勢,胡作非爲。他違犯國家規定的制度,偷偷地放債取息,實際上是敲詐勒索。楊俊手下的一些官員也乘機爲非作歹,致使那些深受其害的小官吏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隋文帝得知消息後,派專使進行調查,處罰了100多個與這件事有牽連的人,並以此來警告楊俊。可楊俊認爲自己是皇子,無人敢惹,所以繼續作惡。同時,他還大興土木,營建豪華宮室,成天帶着一夥浪蕩公子和歌姬舞女在宮中尋歡作樂。隋文帝見楊俊如此驕奢淫逸,目無法紀,便下令將他召回京師,撤銷了他的一切官職,不許他再參與政事。

楊俊被撤銷官職的消息傳出後,朝廷上下震動不小。宮中的侍衛武官爲討好楊俊,便跑去對隋文帝說: “秦王只不過利用官務營建宮室,這不算什麼大錯,聖上應該原諒他。”隋文帝反問:“他放債取息,是不是已經違反了國法?”侍衛武官只好點頭稱是。隋文帝又問: “法律容許違犯嗎?”侍衛武官啞口無言了。隋文帝肯定地說:“法律是不容違犯的。”說着便命令侍衛武官退下去。緊接着,御史大夫楊素也跑來說情,勸隋文帝道: “對秦王的處罰太重了,求陛下看在父子的情分上,從輕處理。”

隋文帝說: “如果按照你說的意思,皇子們犯法要從輕處理,那不是要另外爲他們制定特別的法律嗎?”楊素無言以對。

隋文帝頂住了 “說情風”,堅持依法懲辦了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