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宋朝歷史文化大綱

歷史故事 閱讀(2.27W)

歷史故事即生動又有趣,符合現代國中生的心理狀態,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國中思維發展的需要,同時,巧妙地講解歷史故事也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最後,講故事的題材也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宋朝歷史文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歷史文化大綱

宋朝歷史文化篇一:澶淵之盟

1020xx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宋真宗畏敵,歷來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20xx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爲沾涕”。

澶淵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接受求和的結果。對宋而言,一方面幽雲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輸金納絹以求遼朝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以金錢換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對遼國而言,卻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佔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餘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爲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蔣復璁曾說及宋遼澶淵之盟“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黃仁宇說:“所以澶淵之盟是一種地緣政治的產物,表示這兩種帶競爭性的體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宋朝歷史文化篇二:乾隆爲何會佩服宋仁宗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爲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就不說了,在此只想略爲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一○一○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爲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初七年級看,幸運之神似處處關愛着他,但其實並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對他懷有殺機,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倖免於死;二是他雖登帝位,可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太后垂簾聽政多年後才得親政;三是愛面子講排場的真宗留給他的,是一個邊患多國庫空虛的爛攤子,要多難有多難。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卻作出了一系列的業績,讓後人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爲帝的業績。

在他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於他當政時期。這六人,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爲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因爲這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文化氛圍輕鬆。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他寬宏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要人首級。

仁宗有個寵妃張貴妃,故爾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張堯佐大沾其光,不只出任財政部長,而且同時還兼四大要職。爲此,衆官合起力來彈劾之,並與仁宗在廷堂之上爭論不休,楞頭青的包拯,更是態度激烈,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得仁宗一頭一臉,直氣得仁宗拂袖返回後宮。要說皇帝口含天憲,治包拯個大不敬罪易如反掌,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對張貴妃大發脾氣:“你只知道爲你伯父要官,可你知道,現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嗎?”容臣子這般與自己爭吵,還有哪個帝王能夠這樣?不是就連被稱之爲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也恨不得要了魏徵的腦袋一求清靜一顯帝王的威嚴嗎?

今人知道,柳永在歷史上是個寫青樓歌詞的高手。這個人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後再考,仍是名落孫山。這讓他鬱悶之至,於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後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事讓仁宗知道了,所以,當他第三次應考時,雖然考官錄了他,但最後關頭,仁宗臨軒發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並金口玉牙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給他這樣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宏大量放他一馬處事寬仁了。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因爲柳永隨後就一頭扎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並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與皇帝竟開這樣的玩笑,在別的朝代遇上別的帝王,不掉腦袋纔怪!

宋朝歷史文化篇三: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

宋哲宗趙煦即位時只有10歲,雖然年紀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卻是神情莊重,言談舉止不失帝王風度。史書上說他“天表粹溫,進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個太監拿奏摺時,不小心把宋哲宗的頭巾碰掉了。當時,宋哲宗才剃過頭,頭巾突然掉下來,頭皮顯得明光發亮,看起來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頭裝作沒看見。太監也嚇得驚慌失措,站在那裏不知道如何是好。旁邊另一個太監急忙拾起頭巾,重新給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終坐在那裏,不發一言,不動聲色,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散朝後,宮內總管過來請示如何處理那個太監,宋哲宗這個時候反而微笑着說:“區區小事,不必計較。”對這個無意出錯的太監不再進行追究。

後來,遼國派了一名使者來覲見宋哲宗。宰相蔡確考慮到遼人的長相看起來有些特別,而且衣着打扮和漢人也不一樣,擔心年幼的宋哲宗見到後害怕。於是,蔡確就提前給宋哲宗詳細講解遼人的各種情況,請皇帝見到遼人後不要感覺驚奇,免得失態。宋哲宗聽着,毫無表示。蔡確不放心,又反覆講了好幾遍。等到蔡確不說話了,宋哲宗這才板着臉問:“這個遼人是不是人?”蔡確當時沒有明白皇帝的意思,應聲答:“當然是人,是屬於其他種族的人。”宋哲宗冷冷地說:“既然是人,有什麼可害怕的。”蔡確愣了半天才回過神,知道這個小皇帝不簡單,趕緊行禮退了下去。

宋哲宗雖然少有大志,但壽命不長,年僅25歲就病逝了,是北宋壽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鞏義陵區的最後一個北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