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兒童故事>

關於俞敏洪創業故事

兒童故事 閱讀(1.02W)

篇一:俞敏洪創業故事

關於俞敏洪創業故事

新東方在美上市,培養了俞敏洪這個新的億萬富翁。有人說他是神州最成功的老師,有人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商賈,把這兩個腳色結合在一路,俞敏洪這條路走得其實不輕鬆。

北京時間9月8日,新東方教育科學技術集團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新東方董事長、%股權(4400萬股)的俞敏洪的資產一躍跨越10億人平易近幣,成爲神州最富有的老師。

作爲海內的英語培養訓練機構,新東方聲名赫赫。十幾年來,它幫忙恆河沙數的年輕人使成爲事實了出國夢,衆多莘莘學子藉此轉變了本身的運氣。有人評價說,"在神州,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像新東方這樣,站在幾十萬小夥子運氣的轉折點上,站在工具方交流的轉折點上,對神州社會進步發揮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這樣的讚譽此刻看來也許其實不爲過,但對開辦新東方的俞敏洪來說,當初卻底子沒有這樣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課氣勢派頭被學生們總結爲"激勵型",他每一每一用到的一個例子就是本身的經歷。

1978年,俞敏洪大學聯考打敗仗後回到家裏餵豬種地。因爲知識根蒂根基薄弱等緣故原由,俞敏洪熬頭次大學聯考敗績得很慘,英語才患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患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那時俞敏洪並沒有遠大的志向,作爲一個農平易近的孩子,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胡想,而大學聯考在當時是離開農村的惟一出路。只管生活前提比較艱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火油燈下堅持進修。

1979年,縣裏辦了一個外語補習班,俞敏洪擠了進去,這是他熬頭次進修外語。住在30人一間的大屋子裏,俞敏洪的感覺就是進了天國:可以一整天都用來進修了,可以在電燈下唸書了。到了第二年春節,俞敏洪在班裏的成就已步入前幾名。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堅持考了三年後,終極考進了北京大學西語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從農村來的學生,開始不會講平凡話,成果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大三的一場肺結石又使俞敏洪休學一年,人也變得越發瘦削。

1985年,俞敏洪結業留在北大成了一名西席。接下來是兩年平庸的生活。神州隨後出現的留學蓬勃發展,讓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國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竭盡全力爲出國而奮鬥時,美國對神州收縮留學政策。往後的兩年,神州赴美留學人數大減,再加上他在北大進修成就其實不算優秀,赴美留學的胡想在起勁了三年半後付諸東流,一路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

爲了營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課教書,後來又約幾個同窗一塊兒出去辦託福班,掙出國的膏火。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盤兒被打碎了:因爲打着黌舍的名頭擅自助學,北京大學在校園廣播、有線電視以及的三角學地櫥窗裏高調宣佈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對此,俞敏洪沒有任何思惟準備。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西席的職務,爲了挽救顏面不得不離開北大,生命以及前途彷佛都到了天昏地暗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時機。只管留學敗績,俞敏洪卻對出國考試以及出國流程瞭如指掌;只管沒有體面在北大呆下去,反倒因此對培養訓練行業愈來愈熟悉。

離開北大後,俞敏洪開始在一個叫東方大學的平易近辦黌舍辦培養訓練班,黌舍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費。這一年他29歲,他的目標是掙一筆膏火,開脫生活的窘境,然後像他的同窗以及朋友一樣到美國留學。

盧躍剛在他的《東方馬車》一書中生動描寫了俞敏洪這段創事業經歷:他在中關村第二國小租了間平房當教室,外面支一個桌子,放一把椅子,"東方大學英語培養訓練班"正式建立。熬頭天,來了兩個學生,看"東方大學英語培養訓練部"那麼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倆,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記冊乾乾淨淨,人影都沒有,學生滿臉狐疑。俞敏洪見狀,趕緊傾銷本身,像是江湖術士,憑着三寸不爛之舌,活說死說,讓兩個學生留下錢。夫妻倆正開心着呢,兩個學生又回來了。他們心裏不踏實,把錢又要回了…

只管堅苦幢幢,但抵死拼活幹了一段時間後,俞敏洪的培養訓練班垂垂有了轉機。

眼看着培養訓練班愈來愈火,俞敏洪垂垂萌生了本身辦班的動機。1993年,在一間10平米通風漏雨的小平房裏,俞敏洪開辦了北京新東方黌舍。

俞敏洪說,最初建立新東方,只是爲了使本身能夠活下去,爲了天天能多掙一點錢。作爲一個漢子,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齡,連一本本身喜歡的書都買不起,連爲老婆買條像樣的裙子都做不到,整個家庭無家可歸,連家徒四壁都談不上,本身都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當時他曾對本身說:只要能賺到十萬元錢,就一輩子啥子也不幹了。

到今天,新東方已成爲神州的私人設立的教育辦事機構,在天下擁有25所黌舍、111個進修中間以及13個書局,約莫有1700名西席分佈在2四個城市。目前累計已有300萬論理學生參與新東方培養訓練,。外語培養訓練以及考試輔導課程在新東方營收中所佔比例高達89%,是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以及增長動力。

俞敏洪說,"新東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爲最初只是爲了餬口,招幾個學生辦個小小的補習班罷了。新東方到了今天,咱們就有了更多的期待,但願能夠用本身的舉動以及思惟,爲神州學生做更多的事,爲神州教育做更多的事,爲神州未來做更多的事。"新東方爲何能從競爭激烈的英語培養訓練市場脫穎而出,俞敏洪說本身最成功的決策,就是把那幫比他出息的海外朋友請了回來。

"任何一個人辦了新東方都無可非議,但我就不克不及原諒。因爲我在同窗眼裏是最沒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給他們帶來了信心,成果他們就回來了。"

1995年底,堆集了一小筆財富的俞敏洪飛到北美,這裏曾是貳心牽夢繞的處所,當年就是爲了湊留學的費用,他丟掉了在北大的西席職位。在加拿大,曾同爲北大西席的徐小平聽了俞敏洪的創事業經歷怦然心動,毅然決定回國以及俞敏洪一路創事業。在美國,瞥見那麼多神州留學生碰到俞敏洪都會叫一聲"俞老師",已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同窗王強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強終於下定決心回國。

在俞敏洪的鼓動下,舊日摰友徐小平、王強、包凡1、錢永強陸陸續續從海外趕回連鎖加盟了新東方。經過在海外多年的打拼,這些海歸身上都儲蓄堆集起了偉大的能量。這批從世界各地匯聚到新東方的個性桀驁不馴的人,把世界進步先輩的理念、進步先輩的文化、進步先輩的講授方法帶進了新東方。

俞敏洪笑言本身是"一隻地鱉攜帶一羣海龜奮鬥"。怎樣將這些有個性的人團結到一路,並讓每個人都保持活氣以及豪情,是俞敏洪起首要面對的問題。

俞敏洪說,在新東方,沒有任何人把我當領導看,沒有任何人會因爲我犯了錯誤而放過我。在無數場合下,我都尷尬到了無地自容的地步,我無數次後悔把這些精英人士召集到新東方來,又無數次因爲新東方有這麼一大批出色的人材而驕傲。因爲這些人的到來,我較着地進步了,新東方較着地進步了。沒有他們,我到今天可能照舊個目光短淺的個體戶,沒有他們,新東方到今天還可能是一個名不出名的培養訓練黌舍。

像所有處於迅速成持久的平易近營企業一樣,新東方几年後也遇到了一次次人事危機。20xx年8月,新東方創事業三位元老之一的王強決定出奔。盧躍剛在他的《東方馬車》一書中具體描寫了這段事實:"在座的人都清楚,新東方可能正沿着一個大家十分熟悉的門路向下滑行,可能面臨一個私營企業因爲決策失誤、理念分歧、利益紛爭而導致的內部破裂,可能出現盛極而衰、灰飛煙滅的俗氣結局。"光榮的是,在俞敏洪的極力挽留之下,王強終極沒有離開。

新東方的"內鬨"沒有就此結束。20xx年,北京新東方黌舍另一位副校長、TSE(英語白話試驗)講授專家杜子華離開了管理層。20xx年,新東方的另外兩外干將--江博以及胡敏也不張揚離開新東方。

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後,俞敏洪身價已逾10億,其它董事會成員徐小平、包凡1、錢永強身價可能也將上億。往後,在本錢氣力的擺佈下,這個"一隻地鱉攜帶一羣海龜奮鬥"的故事可否順遂延續呢?

新東方精神

如今,新東方已成爲無數人胡想的發源地以及使成爲事實胡想的場所。成千累萬人路程經過過程在新東方艱苦的進修,圓了本身的留學夢。

與新東方的英語培養訓練一同衝向天下各地的,還有新東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參加完新東方去年的胡想之旅後總結道,新東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訴了咱們,只管生活白雲蒼狗,依然不要遏制尋求本身的夢以及理想!

新東方精神到盡頭是啥子?俞敏洪說,"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是我生擲中連着串銘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處分後無淚的痛苦,是在被美國大學拒收後無盡的希望斷絕,是在被其它培養訓練機構恐嚇後滿身的哆嗦,是在被大夫急救過來後撕心裂肺的哭喊;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更是在痛苦然後決不回頭的起勁,在希望斷絕然後堅韌不拔的尋求,在哆嗦然後不屈不饒的勇氣,在哭喊然後從頭儲蓄堆集的氣力。"

俞敏洪認爲,人活着需要有一種感覺,新東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管,也是因爲新東方有一種感覺存在,通常到新東方來過的人,都在新東方感覺到了一種活氣、一種頑強以及一種寬大曠達。

"十年風雨輝煌路,世紀教育報國心"。俞敏洪但願新東方能爲神州學生做更多的事,爲神州教育做更多的事,爲神州未來做更多的事。

不外,也有人對此輕視不贊同。因"老羅語錄"而名噪一時的新東方前西席羅永浩暗示,"我認爲媒體上說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語西席的說法是禁絕確的,俞敏洪起根都不是一個英語西席,他只是一個商賈。"

羅永浩在他的博客上寫道,"我當初剛來新東方的時辰,新東方在社會上成功地製造了一個一羣理想主義者創事業的美好形象,我來的時辰對新東方有很多很好的嚮往、期待這樣的工具。來了然後逐步發現這個機構實在就是一個100%的純貿易機構,固然我不認爲純貿易機構有啥子不好,但是作爲一個唯利是圖的、沒有原則的貿易機構,總是宣傳啥子'世紀教育報國心'就比較噁心了。"

新東方就是這樣在爭議,甚或者彼此攻擊中逐步成長,已往是,將來可能也會是。

幾年前,俞敏洪曾寫道,"此刻新東方做大了,本身所面對的堅苦反倒愈來愈多了,有些堅苦是因爲神州的客觀現實釀成的,但有些堅苦存在純粹是因爲我的無能以及性格缺陷所致。馳目看去,我開始大白,只要新東方存在着、發展着,我所面臨的堅苦以及痛苦將會無窮無盡。多少次痛苦萬分時,我下定決心要拋卻新東方,但願離新東方越遠越好,多少次在我離開新東方一段時間後,又對她如此的魂牽夢繞、晝夜忖量,只要聽不到新東方的消息就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以及不安險些是衆多企業共同的體驗認識,惟有戰勝它們的人材氣輕鬆走下去。此刻,新東方已風風景光地在美國上市,不知道鬥志昂揚的俞敏洪可否走好下一步棋。

篇二:俞敏洪創業故事

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的著作《野蠻成長》中對於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狀態的描述是:“其實我更喜歡用瘋長的野草來形容,我喜歡那種狀態,如野草般強韌,瘋狂地成長,恣意地蔓延,霸氣地擴張,好不快慰!”這種瘋狂成長的背後,是被壓抑的激情和噴涌的生命力,表現出一種不瞻前顧後,無知無畏的痞子精神。

馮侖是俞敏洪(微博)的好朋友,他評價新東方時說道:“新東方的成長祕訣:三流文人+痞子精神”。

對於馮侖的評價,俞敏洪笑說那不光是指新東方,任何做成事情的人都必須這樣。如果是一流文人,早就搞學問去了。“不能說我就是這樣,但是這個意思我懂。”

痞子精神,指無知無畏的精神。俞敏洪同事、新東方的李杜講得幽默而到位:“老俞被北大處分,作爲三流文人,既想保留文人的體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風骨,不敢自沉未名湖。於是退而求其次,唯有辭職,落草爲寇。此謂置死地而後生。”俞敏洪的“痞”是一種被逼無奈後顯出的狠勁。“京城名痞”王朔說,“痞子坦蕩蕩,老師常慼慼。”不管怎樣,教師、痞子和商人,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就這樣被攪和在了一起。

當初俞敏洪之所在選擇在北大教書,除了北大有他嚮往的自由精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

我對中國這個社會比較的害怕,因爲我從來沒有到社會上摸爬滾打過,我不知道走進社會以後怎麼樣來梳理這個社會。

然而當俞敏洪在北大教書六七年,甚至想把終身都獻給北大的時候,他卻被北大踢出了象牙塔,不得不在社會上謀求生路。俞敏洪說,“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在充滿了感激。如果一直混下去,現在可能是北大英語(論壇)系的一個副教授。”

文人不願甚至不屑從事具體工作,總會沉醉於自己的理想世界之中,是人們對於文人的印象。文人似乎擁有較高的智商,但情商卻很低。而文人慾從商,先過這一關,必須將智商和情商完美結合。

在20世紀90年代初,文人對商業的認識往往是兩眼一抹黑,而且當時的市場環境也遠不如今天規範。辦企業,求生存,圖發展,就意味着必須要跟社會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對於直接從北大象牙塔走出來,社會經驗基本爲零的俞敏洪來說,這無疑是一堵邁不過的牆。

“(創業初期)這個階段對我的挑戰是,(我意識到)我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了。我發現馬上面臨(着)好多我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當我們面對這些公務員的時候,我就不知所措。我知道學生心裏在想什麼,但我很難知道這些公務員心裏在想什麼,以及他們需要我做什麼。”

由於中國社會的特殊性,再加上中國社會五千年文明的複雜性,以及中國在表面的規則下面充滿了潛規則,一個人要想深刻理解中國社會是很艱難的。所謂的潛規則就是沒法用文字來表述,但是人們期盼你到了某個場合,某個場景就必須那樣做的種種社會陋習。比如說你到一個地方去當官,人們就期待你請客吃飯,你到了當地,必須拜訪各種地方名流和官吏,但是這種期盼並沒有寫成文字,只是在人們的心裏。當你的行爲不符合人們的期盼的時候,你就違反了社會的潛規則。

由於中國社會文明發展了幾千年,所以潛規則的複雜性遠遠超過了表面的遊戲規則。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並且得到機會,那麼他就必須同時瞭解潛規則和表面的遊戲規則,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俞敏洪爲了要辦學校,去跑執照的時候,已經顯示出了其痞子勁。

我就開始跑執照,由於我不合格,因爲這個得需要原單位同意,大家都知道中國法律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就是因爲有彈性,下面執行者和行政管理人員有主動權,由於當時有這樣規定,我沒有資格領到辦學執照,最後我想如果海淀區教育局發社會辦學力量大權的人如果變成我的朋友就可以拿到執照。當時我既沒有賄賂能力也沒有金錢,當時我就非常坦誠,做得比較謙虛,我每個禮拜都會到教育局去一次。他們當時搞不明白我要幹什麼,四個月以後我覺得和他們混得比較熟了,我跟他們說我要辦自己學校,結果他們說這個不合格那個不合格,後來他們說看你這個人好像不會做出壞事來,後來給我一個半年的試營業執照,如果半年之後不合格他們就把我這個執照沒收,就這樣我就拿到這個執照,我就搞了一個東方大學外語培訓部,後來覺得東方不錯,就加了一個新字。

在創業之初,他經常一個人滿大街貼招生廣告。數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經常都結成了冰。有時他實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懷裏的二鍋頭抿上一口,然後繼續把廣告貼下去,“實際上,身體上的痛苦還能夠忍受,但精神上的挫折卻幾乎讓我喪失信心”。

與各種職能部門打交道的過程和辦學是兩碼事,曾經讓俞敏洪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文人從商的難處,俞敏洪認爲是:

“改變原有的價值觀,擺脫文人處事酸溜溜的作風,不要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太敏感。如果一個人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做生意就做不成。在某種意義上,商人臉皮要厚,因爲他要遭受挫折、失敗,要被人看不起。”

創業起步時,在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個10平方米、漏風漏雨的違章建築裏,俞敏洪除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還未刷完小廣告就結冰的膠水桶,什麼也沒有。當時,俞敏洪是每天早上刷上廣告,下午,俞敏洪夫婦倆就在辦公室虔誠守候,盼望着來報名的學生。

俞敏洪在辦公室守了一個多星期。人來了不少,但是都看看四周,看看報名冊,然後又走了,任憑俞敏洪好說歹說,只有三個學生報了名。原來人們有一種從衆心理,當時俞敏洪的教學環境並不好,而且報名冊上幾乎沒什麼人,人們自然心存懷疑,不會將錢順利交到俞敏洪的手裏。

剛開始學生來的時候我分成很多班,招生的時候學生一看到報名冊子上面一個人都沒有,問問就走了,後來我在每一個班報名冊前面寫上三十個假名字,很多人一看已經有30個人,我作爲第31個也沒有問題,後來有人問我你這個算不算商業欺騙行爲,我說不算。我說這隻能叫做商業運作測算。因爲後來我們上課的時候學生確實得到實實在在滿意的教學質量。

爲了贏得學員的信任,俞敏洪不得不“違心”地在託福、GRE所有報名冊上各填了30個假名字,以招攬那些對他將信將疑的學員到他的學校來。俞敏洪這招果然很靈驗,報名的人逐漸變多。可以看出俞敏洪當年還是有一定的商業頭腦的。

1992年的時候,俞敏洪招的學員越來越多,別的培訓機構的學員就越來越少。競爭對手急了,先是大面積覆蓋廣告,後就變成了與俞敏洪的學校互相爭執,最後就乾脆拿着刀子在那個廣告柱(電線杆)邊上等着,俞敏洪一貼(宣傳單),對方當場就撕,還把俞敏洪手下的廣告員給捅了幾刀,進了醫院。

大家知道辦一個學校涉及到很多問題。新東方學校人開始多的時候,我出去貼廣告時候被人紮了好幾刀,結果誰都不敢去貼廣告,沒有辦法,我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當時想的是黑道還是白道,我既不能是黑道人也不能白道,後來想一下還是白道比較好,就是找國家管理機構,我報案以後公安局儘管立案了但是不破案。最後我才知道對方動手早了。最後我不得不去公安局蹲點,看看哪個警察比較善良一點,結果我發現一個警察比較善良,我就跟他講了新東方的故事,他說看您也不像一個壞人,說這個忙我一定幫,兩個禮拜以後他把他的領導請出來了,我任務就是請他們吃飯,但是我從來不知道跟社會上人怎麼打交道,我從來沒有幹過社會上的事情,到今天爲止我這方面能力還是比較弱,但是相對好一點,比如面對不同吃飯人我已經講不同的話了。

那時候北京的飯館是“香港美食城”,俞敏洪拿上全部存款,跟7個從來沒打過交道的警察喝酒。

我誰也不認識,就叫一聲大哥!喝!咣就喝一杯,不到半小時,一斤多酒就下了肚。結果還沒開始上熱菜,我咕咚一聲就掉到桌子底下了。

俞敏洪一人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糧液,差點喝死。幾個警察手忙腳亂把俞敏洪送到醫院,搶救了6個小時,醫生說:“再晚來15分鐘就沒戲了。”

我醒過來以後公安系統領導說了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他說俞老師衝你這種喝酒的精神,以後新東方有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幫助。

在《贏在中國》節目中點評一名選手時提到了他的這次經歷:

“既然要做生意,就必須擺脫這種知識分子特性。我剛出來做生意的時候,也是不願意跟政府打交道。但我不得不到公安局門口一蹲3天,好不容易纔拉到一個警察。最後我把自己喝酒喝到送醫院搶救了6個小時,活過來以後我明白了,原來我應該這麼做。”

不善於跟陌生人打交道,不善於跟社會打交道,不善於跟官場打交道,自己就硬着頭皮學……俞敏洪骨子裏那種堅韌的品性又開始發揮作用。

要慢慢地學會跟整個社會打交道,包括跟政府行政部門、社會人士、顧客、學員,你不瞭解他們的心理,不知道怎麼打交道,有時候一點小事情就出現大問題。

俞敏洪的“痞子精神”還表現在創業初在北京圖書館的免費講座上。1992年的12月,俞敏洪租了北京圖書館1200人的報告廳進行免費的講座。俞敏洪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這麼冷的天我穿着大衣都覺得冷,我想最多來個幾百人就算了。沒想到一來來了4000人。4000人進去了1200人,北圖就把門關上了。

進不去的學生就很憤怒,在外面又推門又砸玻璃,結果把整個紫竹院的幾十個警察全部給招過來。警察弄過來站成一排,學生根本就不買賬,把警察推開繼續推門。

俞敏洪想親自出去平息學生們的怨氣,警察說你出來學生就把你撕碎了。俞敏洪沒有聽從警察的勸阻,禮堂裏面由其他的同事代講,他自己還是走出了大門,站在一個大垃圾桶上給學生們講起來。

我的衣服全部脫在禮堂裏面,只是穿了一個襯衫。我一揮手,我說大家不要鬧了,我就是俞敏洪。

這時,所有的學員就安靜下來了,俞敏洪在外面講了一個半小時。他站在一個大垃圾桶上,在凜冽的寒風中像革命志士一樣慷慨激昂,講得自己和學生都熱血沸騰……

本來很多學生都憤怒地看着我,講着講着學生就很開心很高興。有的學生把他們身上的大衣脫下來給我穿。講完了以後,派出所二話沒說就把我帶走了,罪名是擾亂公共秩序。

這裏還有一個小插曲,新東方最初是靠俞敏洪在電線杆上一張一張貼廣告起家的。有一次市政建設,有人要把新東方外面的兩根電線杆一起拆了,俞敏洪一看急了,死皮賴臉地不讓人家拆,最後終於用7萬元搞定了。

經過這樣的摸爬滾打,俞敏洪從一介書生成長爲能打理方方面面的合格“校長”,既而成爲一名爲創業者指點迷津的企業家。

篇三:俞敏洪創業故事

俞敏洪,1962年生,江蘇江陰人,民盟成員。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大學學歷。

1985年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xx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俞敏洪領導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二十所新東方學校,兩家專業研究機構,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業務涵蓋教育培訓、教育研發、圖書雜誌音像出版、出國留學服務、職業教育、在線教育、教育軟件研發等多個領域。截至20xx年5月,已累計培訓學員達250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中有70%來自新東方。

俞敏洪及其領導的新東方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新東方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舉辦免費英語培訓講座數千場,聽衆累計近1000萬人次,同時爲衆多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免費培訓。新東方還積極參與社會救助行動,多年來各項捐款捐物總計近千萬元。

俞敏洪的優秀事蹟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美國《時代》週刊等衆多中外媒體關注和報道,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從大學聯考三次落榜到70%的哈佛、耶魯的中國留學生見面後叫一聲俞老師;從一次次留學申請失敗到指點莘莘學子遠渡重洋;從唱獨角戲的創業者到成爲擁有4000員工的企業掌舵人;俞敏洪的事業經過了一次次的峯迴路轉。在他看來,把握自己就是把握機遇。

逾矩 偏離別人設計的軌跡

俞敏洪有過三次大學聯考落榜的經歷、留學的宿願未能實現,以及後來當老師的種種不如意,但是他從不曾妥協。他認爲這是生活在讓他懂得如何在“絕望中去尋找希望”,從而主動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軌跡。

“如果我當年落榜、留學失敗、被北大處罰後接受大家的勸說安靜地過日子,現在我可能是個農民,可能是個外語系副教授,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樣過着單位、社會爲你設計的被動生活。”對此,俞敏洪認爲,被動的生活一旦成爲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我們像磨上的驢一樣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牽着鼻子在原地轉圈子,但由於被牽得太久了就忘了我們是被牽着鼻子在生活,有時候不被牽着還感覺不舒服。但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比如王強兩度飛越重洋並定居美國,經過超常的努力,成爲貝爾實驗室的高級電腦工程師,現在成爲國內最的口語教師;被朋友們懷疑其不食人間煙火的哲學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現實壓迫下,讀完傳播學碩士之後,再熬出一個MBA,居然成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會計師……每個人都偏離了專業爲他們設計的發展軌跡。所以要主動地把握未來。把握未來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勇氣走出這種生活,而走出這種生活又需要你放棄原來的既得利益和習慣。人最壞的習慣之一就是抱住已經擁有的東西不放,其實一個人只要捨得放下自己的那點小天地,就很容易海闊天空。

當然,主動把握自己並不等於盲目出擊,根據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選擇一條發展道路,也許前景暫時不算明朗,但興趣推動下的努力最終會幫助自己撥得雲開見月明。

敏感 以同情心尋找機遇

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海歸越來越多,懷才不遇的嘆息聲也越來越常見。作爲國內最的培訓機構新東方的創造者,俞敏洪認爲機遇其實就在自己不斷仔細觀察所屬的社會環境,認真思考、歸納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面臨着得與失、取與舍、成與敗,是一次次順流逆流中痛並快樂的自我更生。

在創辦新東方學校以前,身爲北大教師的俞敏洪爲其他培訓機構打工。工作中冷眼旁觀,俞敏洪發現大量的培訓學校對學生的態度、管理和理念上有缺陷。“我也是從學生走來,而且爲了大學聯考還參加過輔導班。我就想,如果我來管的話,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吸引學生。”12年後俞敏洪回憶當年創辦新東方的初衷,在他看來,之所以選擇進入民辦英語培訓領域,是因爲自己作爲一個曾經接受過補習的學生,所以瞭解學生渴望幫助的迫切心理;因爲自己是一個外語老師,所以有機會接觸到外語培訓的領域,從而瞭解外語培訓領域的新動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找到市場的需求,並不斷思考改進的方式,每一步都在困難中尋找新的希望,機遇就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寬宏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職場中的每一次升遷都意味自己角色的轉換,如何更好地在新崗位中扮演新角色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個痛苦的轉變,尤其是由技術崗位轉向管理崗位的過程中,很多人不知所措。對此,一直認爲自己是由教書匠轉化爲職業經理人的俞敏洪表示,任何轉變都意味着獲得與失去並存,在獲得的同時,必須學會放下。所謂放下就是在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的過程中認可他人,並適當地把可能屬於自己的權力、榮耀讓更多人和你一起分享.

俞敏洪表示,過去自己一個人演獨角戲時各種成功與榮耀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也可以一言九鼎。但是當組織結構不斷擴大,僅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整個機構的運轉時,吸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成爲管理成功的關鍵。在現代化的管理組織機構建立的過程中,自己的決策能力必然會被越來越多的智囊所淡化,同事們的直言甚至可能傷害自己的尊嚴。那麼,作爲一個管理者,應該加強與團隊中所有人員的相互瞭解。只有對每個人的個性、道德品格、缺點非常瞭解後,大家纔可能一起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且是毫不留情面。瞭解方式可以是工作中的互相切磋,可以是哥們似的促膝談心,根據不同同事的性格製造增進了解的機會非常必要。當你知道了對方的缺點,也同時知道對方優點的時候,做一件事情要學的就是儘可能使用對方的優點,避開對方的缺點。對任何一個人的優點弘揚,可以使自己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在應用自己的長處做事。同時作爲一個管理者只有看到大家的長處,並認可長處,纔有可能心服口服地把曾經屬於自己的權力、榮譽逐漸讓渡。每個管理者都希望成功,任何一個優秀的同事也渴望成功,讓更多的優秀同事享受你讓渡的榮耀是團隊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