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傳說>

有關民間傳說的故事有哪些

傳說 閱讀(1.36W)

民間傳說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衆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響。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有關民間傳說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民間傳說的故事有哪些

民間傳說的故事一: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是華人夏季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和春節、中秋並列爲華人傳統三大節日。“端,初也”,也就是“開始”的意思。 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爲“午”,而“午”與“五”又同音, 所以,“端午”又稱“端五”。五月五日,月與日同爲五,故古也稱爲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 古人也把“午時”當作“陽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陽”之稱。明清時代,北京一帶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或“五月節”。

端午節起源的說法有好幾種, 其中以紀念兩千多年前,憤投汨羅江的中國大詩人屈原說最廣爲流傳。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備受楚懷王重用。 此舉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誹謗屈原,離間楚王和屈原之間的關係。 楚王繼而逐漸疏遠屈原,甚至將屈原放逐。

眼見楚國瀕臨絕境,因讒臣誤國,將爲秦國所滅,屈原滿懷悲憤,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而漁夫們也撐起了船隻,在江上打撈屈原的屍體。 他們還把糉子、雞蛋等食物,往江裏面丟,希望餵飽魚蝦,不讓它們奪食屈原的屍體。

還有人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藥暈江裏的蛟龍。 據說,當時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因爲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從此以後,每年的這一天, 人們便要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甚至還在這天到來時,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門上。

民間傳說的故事二:響鈴公主

據老輩人說,公主嶺這地方原先不叫“公主嶺”,叫“公主陵”,一來二去叫白了,就叫成“公主嶺”了。

傳說,早先年這地方住着一個蒙古王爺。這個王爺勢派涎大,在這兒修了一座城尹養着很多兵叮一眼望不到邊的上地都是他的,就連山林、河流也全歸他營。他的財勢雖然這麼大,可是五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姑娘。這姑娘長得挺俊俏的,武藝高超,不論是馬上還是步下,樣樣都很精通。她最拿手的是百步穿楊箭,在百步以內射飛禽走獸,那是百發百中。她的裙子上經常掛着一串小鈴擋,走起路來叮零叮零地響,人們管她叫“響鈴公主”。響鈴公主長大了,託媒求婚的人很多。公主一個也沒看在眼裏,她說:“這些公子哥兒,手無縛雞之力。誰要想娶我,得比我武藝高。”王爺對公主是嬌生慣養,從小嗜事都由着她,對她的婚姻一時也沒法做主。

響鈴公主常領着幾個丫環到北山去打獵。那時候的北山,山連嶺,嶺連山,樹木遮夭蓋日的,騎着馬一天都跑不到頭兒。響鈴公主每次出圍打獵回來,馬上都掛滿丁瘴泡野鹿。

有一年,從東山里跑來兩隻猛虎,常在北山上攔路傷人,人們都不敢上山砍柴打獵。響鈴公主聽說了,就要爲民除害,對那些提媒的人說:“誰能打死猛虎,我就嫁準。”

這一天,天晴得連一點兒雲彩都沒有。響鈴公主領着兩個丫環,佩好弓箭,牽出大馬,要去北山打獵。王爺知道了,出來攔擋。他是怕猛虎傷着女兒。公主挺任性的,說:“我就是專門去打虎的。”說着,騎上大馬。.r兒就不見了。公主領着’r環,跑了幾個山頭,眼看太陽落山了,別說老虎,就連個山貓也沒碰着。她只好牽着馬走下山}U這時,忽然一隻大雁從空中飛過,公主一見,來了精神,左手拿弓,右手從箭J龍裏油出一支衡來,cc”地一聲向大雁射去。說來也奇怪,就在這時,突然一從東山頭上,也飛-)k一支箭。兩隻箭不偏不倚,都射在了大雁的脖子上,大雁撲啦收地掉在山坡上了。

公主被這情景驚呆了。正在這時,只。見從東山走出一個青年,跑下山坡提越大雁就走。丫環上前攔擋。兩人正爭着這隻大雁,公主走來了。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這個青年的來歷。原來他也是蒙古族人,是王爺的奴隸,就住在西山坡下。他家裏只有一個老孃,毋子二人依靠打柴,打獵度洲。

公主問這個青年:“你不怕老虎嗎2”青年人舉起弓箭說:“有我沒它l那隻公虎已經叫我給射死了。”公主心想,如果嫁給這樣一個英勇漂亮的青年該有多好啊l想到這兒·心不由得咚咚跳起來,臉也紅了。丫環一見這光景一舍都明自了,就約會這青年一同到這山頭來打借。青年人高i興地答應了。

從這以後,響鈴公主和這青年人常在山頭會面。青年人愛上了公主,可是因爲家裏窮,他怕高攀不上。有一天,兩人說出了各自的心意。公主說,只要兩人情投意合,婚事就一定能成。青年人聽了,心裏挺樂呵的。

這事情傳到王爺的耳朵裏,王爺很生氣,認爲公主下嫁給奴隸有辱門風,就把公主喊來了。平時他對公主很疼愛,從小到現在連個手指頭也沒碰過,這次可火了,“叭叭”抽了她兩馬鞭。可是公主一口咬定作這青年人不嫁。這一鬧,王爺也沒了主意。

王府裏有個大管家,是王爺的心腹,他給王爺管理府裏的一切事務,自個兒家中也有很多錢財土地。他早就懇求王爺把公土許配給他兒子。公主知道了這件事,還當面罵過他。大管家惹不起公主,這個氣只好往肚子裏咽。這回聽說公主和一個奴隸好上了,他就附着王爺的耳朵獻了一條毒計。

第二天,王爺殺牛宰羊,大擺酒宴。大管家請來了很多客人,又親自去西山坡下那個青年人的家裏,對青年人說王爺請他到王府成親。這青年一聽可樂放,就隨着大管家來了。

青年人是個直性子的人,酒席宴前,一高興就喝過了量。王爺在酒席上滿口答應招這青年做女婿,但有一件,這青年須得把那隻母虎打死。青年人在席上滿口應允了,要當天上山打虎。大管家一看他入了圈套,就左一杯右一杯地灌酒。在青年人轉身的工夫,大管家拿起燒化了的白鉛水灌到池的箭壺。x隨手又敬了青年人三大杯酒,說是爲他壯壯膽。

青年人藉着酒勁兒,就上了山崗。這時太陽已經要落山了。他找到虎洞,用石塊兒把母虎驚動起來。母虎一見這青年人,就一縱身撲過來。他一閃身,就伸手舉弓拔箭。他哪裏知道箭壺裏的箭已被沿水焊住了,他演盡了平生的力氣也沒拔出來。他知道中了奸計了。這時母虎紅了眼,撲上他的肩頭。青年人拔不出箭,就跟母虎摔起咬來,一面翻滾,一面拳打腳踢。青年人把母虎打死了,他自己也受傷死了。

青年人死了,公主聽5了,心裏可難受了。大管家這個損招兒,也很快就傳到了公主的耳朵裏。公主又氣又恨,就跑到北山去找青年人的屍骨,那屍骨早被人給埋起來了。

她就像着了魔似的成夭在山裏跑。跑呀跑呀,衣服被樹枝掛破了,手腳被石塊兒扎壞了,她還是滿山尋找。

她母親打發人把她擡回府來,這時公主快要斷氣了。在臨死前,她求母親,死後把她埋在北山上。母親照着她的話,把公主埋在北山的南坡下。

如今,在從公主嶺去懷德的路上,還會看到一座高高的墳,這座墳裏埋的就是響鈴公主。如果你到西山頭兒上,還會看見那個蒙古青年的墳呢。

民間傳說的故事三:李世民三請張古老

大唐初年,邊關告急的戰報一夜五次飛到長安。這可把唐王李世民急壞了,決定御駕親征,他和元帥尉遲恭帶了二十萬大軍直奔東北邊境。人人都知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黑臉大帥尉遲恭,打仗時確實有萬夫不當之勇,可就是脾氣很急。本來這行軍就緊得風吹一溜煙,可他還下令急行,恨不得日夜連軸轉。

這會兒正是夏初的時節,老天爺的臉說變就變。眼看離北邊的燕山還有百八十里了,忽然天上烏雲密佈,跟黑鍋底似的。“咔嚓——”一聲雷響,下起瓢潑大雨來,大道上拖泥帶水,隊伍人困馬乏,走不了啦,只好就地紮營,盼那日頭早點出來好行軍。誰知這雨沒完沒了,一下就是十來天,可把唐軍窩住啦!李世民、尉遲恭愁得不得了。

軍營裏的糧草眼看要光啦,後邊的糧草車還沒影。這二十萬人出征,扯地連天,人吃馬喂的,可不是鬧着玩呀!尉遲恭一連下了十道令箭去催糧草,可回來人報告說,半路河裏都漲滿了水,糧車被阻,難以通過。你說要命不要命!遠水解不了近渴啦。大雨剛一停,尉遲恭就派人到附近徵調,誰知老百姓受夠了兵搶馬奪,見當兵的就躲。尉遲恭沒辦法,只好到李世民那兒去請旨。

李世民也折騰得幾宿沒閤眼,聽了尉遲恭的稟報,他沉思了一下說:“不要派人了,咱們一起去!”

李世民、尉遲恭和幾個謀士便走出了軍營,轉過了幾個土崗子來到一個村裏。老百姓都以爲他們是做買賣的,沒人再躲。他們剛要找人詢問,忽然土崗子前邊傳來一片孩子的喧鬧聲:

唐王,唐王,

打仗缺糧。

計算不周,

愁壞心腸。

尉遲恭聽見這兒歌就火了:“這都是村裏的刁民成心跟萬歲作對,等我拿他幾個來!”他這一喊,像半空打了個響雷,把孩子們全嚇跑了。“慢着。”李世民一把拉住了尉遲恭,“兒歌不會輕易出,村裏說不定會有高賢,咱們不妨登門去請教。”

“這?”

他們正說着,過來幾個扛犁的莊稼人,上前一問,幾個人都樂了:“這兒哪有什麼高賢哪!”他們上下打量了唐王等人說道:“看你們幾位老客像是遠道而來吧?還不知道我們這裏的事情。在這方圓左右,誰有難事都問張古老。張古老脾氣古怪心眼好,你們有什麼難事去問他吧!”

“他住哪裏?”

“北邊的後駱駝港!”

唐王大喜,要尉遲恭趕回軍營,備厚禮去請張古老。尉遲恭嘴上領旨,心裏滿肚子不高興:“一個鄉巴佬,也至於這麼大舉動。”他回到軍營,派士兵拿大令去傳。誰知去了一個時辰,士兵獨自回來了,說張古老不肯來。尉遲恭火冒三丈:“我去把他綁來!”說着,騎上馬就奔後駱駝港去了。

李世民聽說尉遲恭去拿張古老,知道糟了,急忙趕到大帳,見尉遲恭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就問:“你請的人哪?”“早沒影了,要是找到他,非把他……”

“住口!十萬軍馬困在此地,你卻任意胡來。叫士兵備馬,你隨我去賠禮!”

唐王一行人直奔駱駝港而來,可到了張古老的住處,還是不見人影,問遍了村裏人都搖頭說不知道。尉遲恭說:“你看,萬歲來了他也走,我看還是另想辦法吧!”“不,請人要有誠心,劉玄德能三顧,咱們不能三請嗎?只要能找條生路,來十趟八趟也值得!”尉遲恭笑着說:“劉玄德請的是能人諸葛亮,而主公請的是鄉下老頭,值得嗎?”

“休再多言,明日再來!我就不信誠心打不動張古老!”

誰知又往來了兩天,張古老的門上還是掛鎖無人。尉遲恭埋怨道:“我看這張古老根本就沒什麼能耐,成心躲我們呢!”

李世民長嘆一聲:“看來天不助我這無道之人,難道只有退兵不成!”晚上,李世民悶悶不樂地在帳內召集各營將官商議計策。衆將領互相看看,都搖了搖頭,帳子裏沉悶無聲。正在這時,忽然軍士進來稟報:“啓稟萬歲,帳外來了一個老漢,自稱是張古老,要見萬歲和元帥!”“哎呀,來得好哇!”李世民驚喜萬分,“衆位愛卿,快快出迎!”

帳外,月光下站着一位白髮長鬚的老頭。他見了李世民,慌忙參拜:“老漢我是個鄉下老朽,卻蒙萬歲幾次到寒舍,心裏實在不忍呀!”

尉遲恭心裏好惱:“這個鄉巴佬,果真古怪透了。三次請你你不來,今天又自己找上門來,實在是不可思議呀!”

李世民連忙給老人讓了座,把北征遇雨缺糧的事說了一遍,求父老們想想辦法。

張古老說道:“萬歲爲國爲民的一片心意,百姓已經知曉了。只是眼下麥子未熟,鄉親們家中存糧又不多,即使全部徵來,也不夠用呀!”

“唔,原來這樣,那就只有退兵了嗎?”“不!”張古老站了起來,“老漢今天就是爲此事來的。要解決這二十萬軍馬的糧草,只有前面河套中那千頃沙灘!”“沙灘?”衆人迷惑地望着張古老,“這沙灘寸草不生呀!”“不,有一種雞鳴谷,只要水分適量,專能在這沙灘中生長。這穀子據說還是神農氏見這一帶多沙地而留下的。這穀子,晚上播下,明日雞鳴天亮就能發芽,正午就可結穗,所以叫雞鳴谷。因秧苗矮小,收成少,種的人就不多了。萬歲如果將千頃沙灘播下,三兩日之內就可解這危難!”“噢,有這樣的神谷?只是谷種從何而來呢?”

“老漢我均已備齊,萬歲不必擔心。”

“好哇!還有這耬耠之物一夜能備齊嗎?”“萬歲,你來看!”張古老說着,領着李世民和衆將出了軍營。走出不遠,就聽前面一片喧鬧聲。月光下,一片黑壓壓的人羣,扛着耬耠、曲轅犁,牽着牲畜的人還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張古老指指人羣道:“老漢得知萬歲親征抗敵,三日來走遍了四鄉,邀集衆鄉親今晚在此相聚。只要軍令一下,立刻就可下種。”

衆人聽了張古老的話,又驚又喜,李世民更是激動萬分:“父老鄉親之情,理當重謝,老丈更應加封呀!”“不,不!”張古老擺擺手,“百姓只盼有個聖明之主,能使我們安居樂業,別無他求呀!”

尉遲恭不解地問道:“老丈既然有此雞鳴谷,爲何讓它拖到今日呢?”張古老摸摸鬍鬚笑了:“將軍還不知道這雞鳴谷,地幹不生,水旺不長,必須在雨後三日方可下種。我如果在三日前拿來給將軍,將軍心急如火,必定立即下種,那豈不誤了大事嗎?萬歲、元帥,快快傳令吧,不可再耽誤了。老漢我告辭了。”說完,轉身走去。

望着老漢的背影,尉遲恭想起了當初的莽撞,心中十分懊悔。他急忙傳令各營將士前去幫助百姓們播撒雞鳴谷。將士和百姓一齊動手,一夜之間全部播種完畢。到了雞鳴天亮,沙灘上果然一片蔥綠。時間到了正午,千頃谷地,一片金黃。衆人高興地說:“真是神谷啊!”

穀子收割了,士氣大振,李世民和尉遲恭下令一鼓作氣,繼續進兵,不久把敵兵打敗了。邊境上從此太平安穩,唐代官兵和百姓都很感謝雞鳴谷,更感謝張古老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