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傳說>

九尾白狐的傳說_九尾狐狸的千古傳說

傳說 閱讀(2.07W)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而後傳至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下面是本站小編就爲大家整理了九尾白狐的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九尾白狐的傳說_九尾狐狸的千古傳說

  九尾白狐的傳說

狐仙即狐狸。中國夏代開始,民間就有大禹治水時曾娶九尾白狐——塗山氏的女兒爲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啓的傳說故事,說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視狐狸爲吉祥動物加以崇拜了。民間普遍認爲狐狸有靈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們精通道術,能報德,能復仇,同人戀愛,還會捉弄人。同時也能爲人醫治病痛。許多巫師在進行巫術活動時,也常常說自己是狐仙附體,並以狐仙的名義對病人發號施令,解答問題。舊時,天津在河北建有三太爺廟,天后宮中也有胡三太爺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進香朝拜。人們還賦予狐狸一種靈敏機智可愛的性格,喜歡把它想象爲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間傳說或文人墨客筆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風情女郎。當然,也有人將“狐狸精”貶爲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場。說起它們的祖上,那可比現在風光多了。狐狸精對中國第一代王朝 ——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貢獻。治水的大禹,整天忙着工作,有一次走到塗山,看到一隻九尾白狐,意有所動(九尾意味着子孫衆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後來,各地的大禹廟都說塗山在自己這裏,九尾狐也在這裏——搶着跟狐狸精攀親戚。

狐狸在漢代的地位最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什麼的一起成爲祥瑞之一,這大概與漢代人喜歡到處跟神仙套近乎有關。還有人上綱上線,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漢代滅亡之後,祥瑞的在版編目急劇萎縮。狐狸的地位也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狸的好話全沒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爛批臭的言辭。按照當時的規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風問題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淫獸,幾乎沒法翻身。

修仙術興盛之後,狐狸又成爲修仙的先鋒。修仙一要講究緣分,二要講究靈氣。因爲狐狸在動物界的靈性一等一,所以動物修仙的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從人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卻不願意投入金錢和時間,又懶得研習複雜的的修仙理論書籍,那麼編點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講一講,聽一聽,也能達到替代性的滿足。這也是寓教於樂的一種方式。

人不是個個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舉行資格認證。據說是泰山娘娘每年舉行一次狐狸精考試,試題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講究性靈的詩詞歌賦。只有會寫美文的才能成爲生員,不通文理的稱爲野狐。野狐談禪在佛教裏也是旁門左道,修仙的資格證書當然也沒份。

成爲生員不過是拿到修仙許可證,後面的路還長呢!曾經有一位狐仙對人陳述修仙的艱難:

“我們狐狸要學仙最難,要先學人形,再學人說話;學人說話之前,還要把四海九州的鳥語先學全,無一不精,才能學會人說話。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這期間,操行得分還要是優。你們人類多舒坦,憑空就比我們少修煉五百年。要是祖上積德,三代都是貴族、名作家,修煉時間還可以打個對摺,算起來,有些人只要兩百年就能成仙,你們人類還嫌辛苦漫長,不肯用功,真是資源浪費,昏頭了。”

狐狸修仙先要煉形,就是煉成人形,我們熟知的 “狐狸尾巴,時不時會露出來”,說的就是煉形煉到一半的尷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爲尾巴問題不能成仙,還要請人給她做斷尾手術,這樣又多少滿足了人類的優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經煉成人身,但頭還是狐狸頭,晚上修煉時脫下狐皮,等天亮時再披上成爲狐狸。

煉形只是完成硬件,還有軟件,就是德行的修養。狐狸精爲了生存、修仙,不僅要勤於修煉,還要講求 “修齊治平”。修煉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點壞事,多少年的心血會全都白費。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來積攢點陰德。有一對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幫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許,特批爲狐仙。

有時,在對待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還極端。清朝時,山西有一位姓孫的富商,接納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孫富翁與胡氏全家一接觸,就猜到他們是狐仙。胡氏持家極嚴,每天都要讀《道德經》和王陽明的《語錄》,整日講求心性問題。孫家的人都叫他們 “狐道學”。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孫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對孫家的丫鬟進行性騷擾,丫鬟去胡氏那裏告狀。胡氏說:“你放心,我會收拾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離奇失蹤。孫家的人在他們租的房子裏發現作爲房租的三十兩銀子,還有一隻掐死的小狐狸精。講求道學到這種地步,即使朱熹、王陽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煉過程與人的修煉過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檔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華,內結金丹,然後羽化登仙,但這需要極高的智慧和緣分;其次是採補術,利用人類幫助自己修煉,但是損人利己,往往會遭天譴;第三檔是乘人睡覺時,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採蜜,自己得到修煉,同時也無損於人類。

修煉經常要與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產生人狐之戀。從狐狸精的角度看,這是爲了採陽補陰;從男人的角度看,這也多少滿足了自己的慾望。狐狸精行採補術,風險極大,一旦當事人發覺,採取手段報復,狐狸精幾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人狐戀愛的故事,我覺得多半是書生們在準備科舉考試的時候編出來的,試想一下:一位貧寒的秀才,窗前苦讀,有狐仙來打理生活,不僅衣食無憂,還有 “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香豔景象,讀書人誰不渴望?)

狐狸修仙真不容易啊!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狐力、財力、物力,還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鐘馗、雷神的追殺。

有一位會作法的和尚,因爲有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語,經常四處大捉狐狸精。有時候,狐狸精想來報復他,但是由於法器和咒語的威力太大,它們多半不能抵擋。後來,有一個老太太來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鏡,確認老太太不是狐狸精,於是放心地跟她走。

不料走到一個湖邊時,老太太突然搶走他的法器,扔進湖裏,和尚正在懊惱,突然間成羣的狐狸精大舉出現,一時間板磚橫飛,把和尚砸得滿臉花。幸好他還記得咒語,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則小命不保。和尚狼狽逃回廟裏,第二天就灰頭土臉地溜走了。原來,老太太確實是人,但她女兒愛上了一位狐帥哥,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愛女及狐,於是替姑爺設下了這麼個十面埋伏陣。

人對狐狸精也是如此,一隻小小的狐狸精,再有靈性也不能跟萬物之靈長相比,連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們人類來練,還不是小意思嗎?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須藉助人類,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處:良田美宅,美女在懷,長生不老,這些不都是人類最世俗的願望嗎?

小小的狐狸,寄託了人類多少因爲偷懶而產生的理想,你們能不努力嗎?

  九尾狐的延伸閱讀

九尾狐,中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而後來傳到日本,朝鮮 等亞洲地區《山海經》《南山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瑞應圖》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宋書·符 ” 瑞志》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狐在先秦時期曾被視爲瑞獸,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後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徵、祥瑞之兆,逐漸讓位於與兇惡形象、惡劣品質之象徵、兇險之兆。與之密切相關,人類對狐的敬仰、認同之情與厭惡、恐懼之情,也彼消此長。人類之所以對狐敬而遠之,燒香禮拜,討好賄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勝防的結果。例如《朝野僉載》寫道:“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由《廣異記》所載,長孫無忌美人爲雄狐所佔,請術士崔參軍懲治,崔參軍調動家神,戰不能勝,又調五嶽神前來,最終也只是驅趕了事的故事,可見人類對神狐的無可奈何。

九尾白狐的歷史起源

《山海經》中的《南山經》篇、《海外東經》篇、《大荒東經》篇有關九尾狐的記載:“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聲如嬰兒,有時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氣。”西晉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在註釋中說:“太平則出而爲瑞。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義》、敦煌漢魏《瑞應圖》、北齊魏收的《魏書》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統則見”等。《吳越春秋》將其與大禹治水娶塗山女嬌聯繫在一起,可見其不僅吉祥而且貞貴。漢畫像石中將九尾狐與兔、 蟾蜍、三足烏等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以呈示祥瑞與子孫興旺。夏朝君主姒杼曾東征後獲得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形象,具有複雜的文化內涵,總是和神祕文化聯繫在一起。在衆多的獸類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徵是鮮明的,社會覆面也極爲廣闊,一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和其他文學意象幾樣,九尾狐意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礎上的分化演變。

九尾白狐的歷世演變

先秦

《山海經》就記載了青丘與九尾狐,九尾狐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爲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在很多的古籍中屢屢被提及。

據《山海經》中《海外東經》所記載的青丘位於朝陽谷之北、黑齒國之南《大荒東經》中記載青丘國位於黑齒國、明星山之間,與白民國和嬴土國相鄰。《歸藏·啓筮》中記載黃帝殺東方九黎族首領蚩尤於青丘。” 因此說青丘位於中原地區的東部,青丘顧名思義是以丘爲地貌的地方。據《太平寰宇記》和《元和郡縣誌》均載:“舊傳初置縣在濮水南,常爲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離狐。”

但也有學者認爲《山海經》"青丘國"及"九尾狐"形象出於"東方青龍"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時遇"塗山氏女"與"九尾白狐"的傳說,是禹"治水"始於"箕尾"之間的曲折傳承。

上古時代中的九尾狐並不總是是象徵着祥瑞,也有其音如嬰兒,能吃人的意味。實際上,九尾狐在先秦時的巫術性形象,至漢代才轉爲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孫、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六朝時期風氣逐漸轉變,唐代之後逐漸沒落,再度轉回負面形象。

漢唐

漢代,在符命思想影響下本爲圖騰神之一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成爲祥瑞的象徵符號。

如《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這些說法大致上是說,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好,那九尾狐就會出現而報祥瑞。

漢代班固《白虎通義》以狐爲兆示“子孫繁息”之德獸。

據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和《藝文類聚》卷九九所引《呂氏春秋》佚文記載,大禹來到塗山——

據考在今河南嵩縣,遇見一隻九尾白狐,並聽見塗山人唱歌,說“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你在這裏“成立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嬌。塗山氏是一個以九尾狐爲圖騰物的部族。

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能喪人家覆人國”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紂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可以在某方面上說成順理成章的事情。

南北宋

儒林公議:九尾狐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爲人奸猾,善於“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爲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麼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

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紂王的妃子妲己。宋趙令疇《侯鯖錄》卷八:“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殷之妲己爲九尾狐”。《狐媚記》記日本康和三年(1120xx年)事,相當於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

元、明

武王伐紂書、封神演義之中,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說是超級狐妖的完美結合。在小說中的描寫,則是由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紂書》開了頭,再由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廣而大之。

在《武王伐紂書》中,吸盡妲己魂魄元氣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爲妲己的是隻“九尾金毛狐子”。

妲己的結局是在武王克殷後被姜太公用降妖鏡逼住現出原形,然後把她裝進袋子用木碓搗死。之所以費了這麼多周折,原來是因爲行刑的劊子手讓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撥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義》在《武王伐紂書》基礎上對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發揮,寫了她做的許多壞事。相反商紂王“才兼文武”並不那麼壞,而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后淑妃,本來江山穩固得很,都是這個千年九尾狐狸精帶着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

有趣的是妲己被斬時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寫,比《武王伐紂書》更爲生動細緻。小說極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嬌滴滴”地把行刑軍士迷得“軟癡癡攤作一堆”,最後還是姜子牙用寶貝葫蘆取了她的首級。

《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來關於淫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女色禁忌觀念和“從來女色多亡國”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此後還有一些小說寫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說《狐狸緣》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後被呂洞賓收服,割掉她八條尾巴。

晚清小說《九尾狐》不是寫狐妖而是寫妓女--妓女胡寶玉綽號九尾狐。小說說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尋常之狐尤爲厲害”,所以拿來比胡寶玉這“一個極淫蕩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體的觀念,妓就是狐,最壞的妓當然是九尾狐。

九尾白狐的神獸寓意

正面

先秦時代,狐被視爲瑞獸。《山海經·海外東經》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則出爲瑞也。”祥瑞的內涵有二。

一是爲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吳越春秋》載: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塗山看到九尾白狐,以爲爲王之吉兆,乃娶塗山女。故有塗山之歌唱道:“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彼昌。” 《文選·四子講德論》載:“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

二是婚姻愛情之兆。大禹遇塗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顯然同時具有婚姻吉兆的意義。《詩經·有狐》更是以孤獨、抑鬱、流浪之狐,作爲婚姻與愛情失其時之人類,加以吟詠歌唱。故漢代班固《白虎通義》以狐爲兆示“子孫繁息”之德獸。從而爲後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類性愛魅力,埋下伏筆。

負面

同據《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南山經》)

“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蟄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東山經》)郭璞注:即九尾狐。大量的食人記載彰顯了九尾狐,祥瑞另一面的兇惡。

此外,在經歷千年流變後的九尾狐不僅食人的形象越發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妓形象。

九尾白狐的其它記載

《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青蒦]。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郭璞注《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雲:“太平則出而爲瑞。”

漢《藝文類聚·卷九》祥瑞部下·狐引《呂氏春秋》佚文:“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引《周書》:”成王時,青丘獻狐九尾“。

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封禪》:德至鳥獸則鳳皇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於尾者何?明後當盛也。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狐,祆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

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

宋《太平御覽·皇親部一·禹妃》引《帝王世紀》佚文:禹始納塗山氏女,曰女媧,合婚於臺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爲攸女。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而後傳至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下面是本站小編就爲大家整理了九尾白狐的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九尾白狐的傳說

狐仙即狐狸。中國夏代開始,民間就有大禹治水時曾娶九尾白狐——塗山氏的女兒爲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啓的傳說故事,說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視狐狸爲吉祥動物加以崇拜了。民間普遍認爲狐狸有靈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們精通道術,能報德,能復仇,同人戀愛,還會捉弄人。同時也能爲人醫治病痛。許多巫師在進行巫術活動時,也常常說自己是狐仙附體,並以狐仙的名義對病人發號施令,解答問題。舊時,天津在河北建有三太爺廟,天后宮中也有胡三太爺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進香朝拜。人們還賦予狐狸一種靈敏機智可愛的性格,喜歡把它想象爲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間傳說或文人墨客筆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風情女郎。當然,也有人將“狐狸精”貶爲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場。說起它們的祖上,那可比現在風光多了。狐狸精對中國第一代王朝 ——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貢獻。治水的大禹,整天忙着工作,有一次走到塗山,看到一隻九尾白狐,意有所動(九尾意味着子孫衆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後來,各地的大禹廟都說塗山在自己這裏,九尾狐也在這裏——搶着跟狐狸精攀親戚。

狐狸在漢代的地位最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什麼的一起成爲祥瑞之一,這大概與漢代人喜歡到處跟神仙套近乎有關。還有人上綱上線,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漢代滅亡之後,祥瑞的在版編目急劇萎縮。狐狸的地位也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狸的好話全沒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爛批臭的言辭。按照當時的規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風問題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淫獸,幾乎沒法翻身。

修仙術興盛之後,狐狸又成爲修仙的先鋒。修仙一要講究緣分,二要講究靈氣。因爲狐狸在動物界的靈性一等一,所以動物修仙的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從人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卻不願意投入金錢和時間,又懶得研習複雜的的修仙理論書籍,那麼編點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講一講,聽一聽,也能達到替代性的滿足。這也是寓教於樂的一種方式。

人不是個個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舉行資格認證。據說是泰山娘娘每年舉行一次狐狸精考試,試題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講究性靈的詩詞歌賦。只有會寫美文的才能成爲生員,不通文理的稱爲野狐。野狐談禪在佛教裏也是旁門左道,修仙的資格證書當然也沒份。

成爲生員不過是拿到修仙許可證,後面的路還長呢!曾經有一位狐仙對人陳述修仙的艱難:

“我們狐狸要學仙最難,要先學人形,再學人說話;學人說話之前,還要把四海九州的鳥語先學全,無一不精,才能學會人說話。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這期間,操行得分還要是優。你們人類多舒坦,憑空就比我們少修煉五百年。要是祖上積德,三代都是貴族、名作家,修煉時間還可以打個對摺,算起來,有些人只要兩百年就能成仙,你們人類還嫌辛苦漫長,不肯用功,真是資源浪費,昏頭了。”

狐狸修仙先要煉形,就是煉成人形,我們熟知的 “狐狸尾巴,時不時會露出來”,說的就是煉形煉到一半的尷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爲尾巴問題不能成仙,還要請人給她做斷尾手術,這樣又多少滿足了人類的優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經煉成人身,但頭還是狐狸頭,晚上修煉時脫下狐皮,等天亮時再披上成爲狐狸。

煉形只是完成硬件,還有軟件,就是德行的修養。狐狸精爲了生存、修仙,不僅要勤於修煉,還要講求 “修齊治平”。修煉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點壞事,多少年的心血會全都白費。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來積攢點陰德。有一對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幫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許,特批爲狐仙。

有時,在對待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還極端。清朝時,山西有一位姓孫的富商,接納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孫富翁與胡氏全家一接觸,就猜到他們是狐仙。胡氏持家極嚴,每天都要讀《道德經》和王陽明的《語錄》,整日講求心性問題。孫家的人都叫他們 “狐道學”。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孫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對孫家的丫鬟進行性騷擾,丫鬟去胡氏那裏告狀。胡氏說:“你放心,我會收拾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離奇失蹤。孫家的人在他們租的房子裏發現作爲房租的三十兩銀子,還有一隻掐死的小狐狸精。講求道學到這種地步,即使朱熹、王陽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煉過程與人的修煉過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檔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華,內結金丹,然後羽化登仙,但這需要極高的智慧和緣分;其次是採補術,利用人類幫助自己修煉,但是損人利己,往往會遭天譴;第三檔是乘人睡覺時,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採蜜,自己得到修煉,同時也無損於人類。

修煉經常要與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產生人狐之戀。從狐狸精的角度看,這是爲了採陽補陰;從男人的角度看,這也多少滿足了自己的慾望。狐狸精行採補術,風險極大,一旦當事人發覺,採取手段報復,狐狸精幾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人狐戀愛的故事,我覺得多半是書生們在準備科舉考試的時候編出來的,試想一下:一位貧寒的秀才,窗前苦讀,有狐仙來打理生活,不僅衣食無憂,還有 “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香豔景象,讀書人誰不渴望?)

狐狸修仙真不容易啊!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狐力、財力、物力,還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鐘馗、雷神的追殺。

有一位會作法的和尚,因爲有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語,經常四處大捉狐狸精。有時候,狐狸精想來報復他,但是由於法器和咒語的威力太大,它們多半不能抵擋。後來,有一個老太太來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鏡,確認老太太不是狐狸精,於是放心地跟她走。

不料走到一個湖邊時,老太太突然搶走他的法器,扔進湖裏,和尚正在懊惱,突然間成羣的狐狸精大舉出現,一時間板磚橫飛,把和尚砸得滿臉花。幸好他還記得咒語,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則小命不保。和尚狼狽逃回廟裏,第二天就灰頭土臉地溜走了。原來,老太太確實是人,但她女兒愛上了一位狐帥哥,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愛女及狐,於是替姑爺設下了這麼個十面埋伏陣。

人對狐狸精也是如此,一隻小小的狐狸精,再有靈性也不能跟萬物之靈長相比,連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們人類來練,還不是小意思嗎?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須藉助人類,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處:良田美宅,美女在懷,長生不老,這些不都是人類最世俗的願望嗎?

小小的狐狸,寄託了人類多少因爲偷懶而產生的理想,你們能不努力嗎?

  九尾狐的延伸閱讀

九尾狐,中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而後來傳到日本,朝鮮 等亞洲地區《山海經》《南山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瑞應圖》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宋書·符 ” 瑞志》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狐在先秦時期曾被視爲瑞獸,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後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徵、祥瑞之兆,逐漸讓位於與兇惡形象、惡劣品質之象徵、兇險之兆。與之密切相關,人類對狐的敬仰、認同之情與厭惡、恐懼之情,也彼消此長。人類之所以對狐敬而遠之,燒香禮拜,討好賄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勝防的結果。例如《朝野僉載》寫道:“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由《廣異記》所載,長孫無忌美人爲雄狐所佔,請術士崔參軍懲治,崔參軍調動家神,戰不能勝,又調五嶽神前來,最終也只是驅趕了事的故事,可見人類對神狐的無可奈何。

九尾白狐的歷史起源

《山海經》中的《南山經》篇、《海外東經》篇、《大荒東經》篇有關九尾狐的記載:“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聲如嬰兒,有時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氣。”西晉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在註釋中說:“太平則出而爲瑞。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義》、敦煌漢魏《瑞應圖》、北齊魏收的《魏書》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統則見”等。《吳越春秋》將其與大禹治水娶塗山女嬌聯繫在一起,可見其不僅吉祥而且貞貴。漢畫像石中將九尾狐與兔、 蟾蜍、三足烏等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以呈示祥瑞與子孫興旺。夏朝君主姒杼曾東征後獲得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形象,具有複雜的文化內涵,總是和神祕文化聯繫在一起。在衆多的獸類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徵是鮮明的,社會覆面也極爲廣闊,一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和其他文學意象幾樣,九尾狐意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礎上的分化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