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傳說>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

傳說 閱讀(2.11W)

曹操殺楊修是怎麼回事?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楊修和丁儀都是支持曹植當太子的人,曹操決定立曹丕以後,爲了日後曹氏政權的穩固,曹操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了。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曹操殺楊修》的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

楊修是東漢末期的文學家,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建安年間被舉爲孝廉,任郎中,後擔任漢相曹操主簿替曹操典領文書、辦理事務。後因其聰明鋒芒太露而被曹操殺害,死時只有45歲。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後花園。花園落成時請曹操去驗收,曹操慢慢地在院子裏轉了一圈,什麼話也沒說就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去請教楊修。楊修笑了笑,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是個闊字,這說明你們把園門造大了,丞相不滿意。”工匠們恍然大悟,於是回去重建園門。曹操再來看過後,非常喜歡,就問大家:“你們是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虧了楊主簿的說明!”曹操雖然表面上稱好,心裏卻有些不太高興。

有一天,塞北有人給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穌(奶酪)。曹操嚐了一口後,因有事外出,就題“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案頭上。楊修進去發現後,竟然拿出餐具把它給大家分吃了。曹操知道後,問他爲什麼這麼做,他從容地說:“盒上明明寫着‘一人一口酥’,我們豈敢違抗丞相之命?”曹操聽了楊修的話,表面上雖然開心,稱讚他聰明,心裏對楊修卻有些討厭。

曹操生性多疑,很害怕他人暗中謀害自己,就經常吩咐左右說:“我做夢的時候喜歡殺人,但凡我睡着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故意把被子踢落於地,一名近侍怕他着涼,慌忙撿起來給他蓋上。曹操立刻跳起來拔劍將他殺了,然後又若無其事地上牀睡覺。

一會兒醒來後,看到死了的侍衛,故作吃驚地問:“這是誰幹的?誰竟敢殺了我的近侍?”其他人都以實情相告。曹操知道後失聲痛哭,命人厚葬了這名近侍。從這以後,人們都以爲曹操真的會在夢中殺人,只有楊修識破了他的意圖,臨葬的時候,楊修對着近侍屍體嘆惜說不是丞相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曹操聽到後對楊修更加厭惡。

爲了確立接班人,曹橾屢次設置難題考驗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的能力。因爲曹植羨慕楊修的能力,平日裏經常與楊修在一起談論事情,於是楊修不自覺地攪入了這場很危險的遊戲之中。

最後,因爲曹植的多次勝出,使曹操產生了疑惑,曹丕趁機買通了人告訴曹操,這一切都是楊修在背後操縱的。曹操大怒,罵道:“這個小子怎麼敢欺騙我!”於是,對楊修的厭惡更加深了一層。當時已經有了殺死楊修的心意,苦於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機會終於來了。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困於斜谷界口,想要突出重圍,又忌憚馬超;想要收兵回朝,又擔心被蜀兵恥笑,進退維谷,正猶豫不決間,廚師送雞湯進來。曹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進來稟請夜間口令。曹操就隨口答道雞肋!雞肋!”於是夏侯淳就把口令傳了下去,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知道此事後的夏侯惇大驚失色,動搖軍心可不是小事。於是趕緊把楊修請到帳中問他:“你爲什麼要大家收拾行裝?”楊修回答說:“根據今晚的口令,便知道魏王不日將要退兵了。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如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這裏待着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如早點回去。你看着吧,過不了幾天,魏王必定班師。這才讓大家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鬆了一口氣:“你真是魏王肚子裏的蛔蟲啊!”於是也開始收拾行裝。

曹操見軍中上下都是忙着收拾行裝,非常震怒,得知又是楊修自作主張之後,再也遏制不住內心對他的嫌惡,沉下臉來喝令左右:“把這個隨便造謠言、亂我軍心的人推出去給我斬了!”並將其首級懸掛於轅門之外。

曹操殺楊修有五大“理由”

1、曹操的智商差楊修“三十里”

楊修(公元175——220xx年),漢末文學家。字德祖,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楊修生於官宦人家,楊氏幾代人都是漢朝大官。《後漢書·楊震列傳》評論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爲東京名族”。楊修思維敏捷,頭腦靈活,頗具才華,是個很聰明的人。楊修曾擔任過曹操的主簿(祕書),“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曹操曾從孝女曹娥碑前經過,楊修隨從。看到碑的背面題着“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修:“你理解不理解?”楊修回答說“理解。”曹操說:“你先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說:“我已經解出來了。”就叫楊修另外寫出所理解的意思。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糸’和‘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女’和‘少’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之子,‘女’和‘子’合成‘好’字;”‘齏臼’,是受辛辣之味的,‘受’和‘辛’合成‘辤’(辭的異體字)字。這八個字的意思,說的是‘絕妙好辭’。”曹操也記下了自己解出的意思,與楊修相同。曹操驚歎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意思是說“我的才智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後漢書·楊震列傳》記載,之後曹操把楊修從一個三百石低品秩官員,一下子提升成爲等同二千石官員的丞相府主簿。曹操對楊修的賞識可見一斑。正因如此,才導致自魏太子以下,都爭着與楊修套近乎,可見古人也都是勢利眼。而才學名氣皆在楊修之上的建安七子中,王粲、徐斡、陳琳、阮瑀、應瑒和劉楨地位都不如楊修。

2、楊修之五大死因

楊修被殺的原因,各書多有記載,歷來衆說紛紜。

一、曹操將由漢中撤軍,但猶豫不決,而楊修由曹操的教令“雞肋”一詞,便猜知曹操心事,使曹操妒火中燒,大爲惱恨。

二、楊修爲曹植預作答記,皆中曹操之意,後知其情,更加忌恨。

三、由於楊修是袁術的外甥,曹操“慮爲後患”,於是藉故把他殺了。曹操當年曾欲借袁術這個社會關係問題殺楊彪而未得逞,懷恨在心,十幾年後仍以這個問題將其子楊修殺害。

以上三點是《後漢書·楊震列傳》觀點。

四、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利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資治通鑑》、《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寫到楊修之死,主要是說:楊修在做曹操祕書期間,正在與其兄爭太子地位的曹植與他交往甚深,楊修不知不覺地捲入了這場爭鬥的旋渦之中。他爲曹植出了幾個主意,效果很好,可是後來被曹操發現,心中忌恨他,“乃收殺之”。

五、賣弄引來殺身禍

曹操曾經叫人建造花園,他看了後不給評語,只在花園的門上寫一“活”字。衆人皆不明其意,楊修看了,說:在門上寫“活”,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闊了。竟不問曹操,擅自命人把門改窄。曹操知道後,口雖稱美,“心甚忌之”。

塞北送來一合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問他爲何這樣做,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雖面帶笑容,而心懷敵意。

曹操爲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應變能力,便叫他們到城外去辦事,暗中卻叫門衛不要放人外出。楊修告訴曹植,如有人敢阻擋,便斬殺他。曹植雖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楊修所教,認爲這是楊修與曹植聯合欺騙自己,非常憤怒,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

曹操老擔心別人暗害他,於是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着,你們切勿靠近。”一天他睡午覺,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唯恐侍候不周的勤務員馬上進房把被子撿起來蓋上。曹操從牀上跳將起來,一劍把勤務員殺掉,又上牀再睡。睡了半天后起牀,驚問道:“誰殺了我的勤務員?”大家告訴他經過,曹操放聲大哭,給死者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然後厚葬。大家都認定,曹操確有夢中殺人的病症,只有楊修心裏明白是怎麼回事。在送葬時,楊修對着死者的靈柩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楊修因此惹惱曹操。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準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大怒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45歲。

3、楊修有五大不妥

他和曹植結成小幫派拉山頭,爲曹植爭奪太子地位出謀劃策,挑撥曹氏兄弟不和,此不妥之一;楊修的風頭出得比領導還足,得到的虛名甚至遠遠超過他的頂頭上司曹操,這樣的下屬,領導怎麼會喜歡?楊修卻只顧爲了出風頭而賣力地表現自己,忘記了給領導展示才華的餘地,此爲不妥之二;在戰爭中枉加猜測,僅僅憑着對曹操一個“口令”,就擅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此爲不妥之三;楊修隨意揣摩領導的意圖,多次“漏泄魏王訓誨”,顯示自己的小聰明,此爲不妥之四;曹操有“夜遊殺人之病”,而楊修出言“譏諷”,小視領導,此爲不妥之五……凡此種種,讓才高八斗的楊修命喪黃泉。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集成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共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候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

曹操殺楊修爲什麼不殺丁儀

楊修和丁儀都是支持曹植當太子的鐵桿擁躉者,一般認爲,當曹操決定立曹丕以後,爲了日後曹氏政權的穩固,曹操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了。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楊修被曹操殺了。應該說,這並沒有什麼爭議,可是,曹植還有兩個鐵桿擁躉,丁氏兄弟,但曹操並沒有殺死他們。楊修擁戴曹植,還是相對隱蔽的,他除了給曹植出一些主意,並沒有公開說曹丕多少壞話,相反,楊修和曹丕還有一些書文方面的交往。有一種說法,楊修曾送給曹丕一把王髦劍,後來曹丕見了鑄劍人,還給了他一些賞賜,說明曹丕對楊修並沒有多麼記恨。丁氏兄弟則不同,他們不但和曹丕有私人恩怨,在擁戴曹植反對曹丕方面更是堅決和不遺餘力。曹丕即王位後就將丁氏兄弟殺了,連一班皇親貴胄講情都沒有用,一同被殺的還有一門男人。那麼,曹操爲什麼殺楊修而不殺丁氏兄弟呢?

家族背景不同

東漢直到魏晉是個非常講究門閥的時代,所以,沒有一個顯赫的家族背景,想出人頭地很難。比如說那個徐庶,本來是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後來到了魏國,官至御史中丞。《魏略》說諸葛亮嘆惜,認爲是魏國人才太多,其實更大的原因在於他是普通人家出身(單家子)。還有那個吳質,他是曹丕“四友”之一,在曹丕奪嫡過程中,是他出力最大,後來到了朝廷做官,本郡也不拿他當名士對待。作爲原因,這除了他只願意和貴族高官交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也是一個“單家”子。楊修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弘農楊氏”,曾祖父楊震、祖父楊賜、父親楊彪都做過漢朝的太尉,被稱之爲“四世太尉”。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恐怕只有袁紹可以與之一比。丁儀和丁廙的父親叫做丁衝,向來和曹操要好,曾經勸曹操迎接漢獻帝,爲曹操所採納。因爲這層關係,曹操一度曾經想把愛女嫁給丁儀。

豪強大族對於一個人也是一把雙刃劍,自己起事或者出仕做官當然有着無比優越的好處,但要是不爲統治者所用或者爲統治者所忌,這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了。楊修的父親楊彪是當朝太尉,是擁護漢朝一派的標誌性人物,這對於一個想代漢而立的曹操來說,這個人只能是政治上的對手,而不可能成爲自己的忠心臣子。楊彪的妻子還是袁術的女兒,袁術稱帝時,曹操曾經想借機會殺掉楊彪,結果引來了一片反對之聲。荀彧告訴主審官滿寵,不能對楊彪用刑,孔融更是來不及穿朝服就去見曹操,讓他放過楊彪,否則,他從此再也不上朝。後來楊彪雖然被釋放,但從此不再有實質權力。曹操曾經把自己比作是周文王,那意思是要把代漢而立的事情留給下一代去完成。楊修,一個擁漢派新生代的旗幟性人物,又不是未來接班人的擁護者,這樣的人曹操能不擔心嗎?楊彪雖然還在,但已經老了,楊修卻春秋正富,殺了他,不但可以除掉一個政治上的對手,還可以殺一儆百,震懾阻礙以魏代漢的勢力。丁氏兄弟雖然也不是泛泛之輩,但他們一直是曹家的同盟者,至少在曹操看來是這樣。儘管丁家在選擇曹操那個兒子上不一致,但在總體利益和政治大方向上他們和曹氏是合作者,這樣的人曹操不需要殺,不捨得殺,也不會殺。

楊修若成爲反對派,其對於曹丕的殺傷力大於丁氏兄弟

除了家族背景,就個人在外的名聲來說,楊修其名也要超過丁氏兄弟很多,比如禰衡曾評價建安初期在許都的人士,說:“大兒有孔文舉,小兒有楊祖德”。禰衡這個人鼻孔朝天,能讓他看上,可見楊修才名非同一般。楊修在建安中被舉薦爲孝廉,授官郎中,丞相署任用爲倉曹屬主簿。這個時候天下多事,楊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所以,“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這樣一個有大文名的人,將來如果不能爲曹丕所用,他對於曹丕的殺傷力必定會很大,不說是振臂一呼,天下響應,號召迷惑一大批人還是很容易的。不管他作爲反對集團阻礙曹氏篡漢,還是在他們兄弟之間有所取捨,給曹氏政權帶來的破壞力都不是丁氏兄弟能夠相提並論的。這也是曹操“慮終始之變”(考慮終結前朝開始新朝代)而“以罪誅修”的又一個原因。

楊修做人性格張揚,做事又行陰謀,而丁氏相對直白

楊修和丁氏兄弟同爲曹植的“羽翼”,但性格和做事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楊修性格張揚,不知道有所畏懼,這也是犯忌的原因之一。封建社會的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王室交結外臣和臣子猜測他的心思,所以會有“內外交構”和“揣測聖意”等拿不上臺面的罪名。而楊修不但這樣做,還不知道去隱蔽自己,爲自己留條後路。比如楊修會去“忖度”曹操的心思,提前寫好了應對之策送出去,這樣曹操的問題發出來不久,曹植的回答已經送進去了。曹操是何等聰明之人,這樣的事情能瞞得住他嗎?所以事情很快泄露。還有一例,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各自出鄴城一門,然後暗自命令守門官員不讓他們出門,楊修給曹植出的主意是:誰不讓你出門,你就把他殺了。這樣不是很容易暴露自己嗎?要知道,兄弟倆得到的命令是出城門,並不知道曹操暗中的命令,知道暗中那道命令的都是曹操身邊的人。所以說是張揚。還有一件事情,當曹植就要成爲太子之時,曹丕非常憂慮,只好以車將謀士吳質拉進來商量對策。這件事情被楊修發現了,結果告訴了曹操。後來這件事情被吳質化解,但也說明楊修暗中告狀這樣一種事實。不用說,背後打小報告,不是一種光明正大的行爲。

再看丁氏兄弟,在曹操面前公開讚揚曹植,從不拐彎抹角,只把曹植說得無比高大上來暗示和反襯曹丕不行,這在曹操面前反而會落得一個光明磊落。在曹操來說,這樣的人,將來的繼位者不用提防,用則用,不用排斥在外即可。而一個搞陰謀者則不同,有時候當事人並不一定能看清他的真面目。

曹操殺楊修有藉口

一個做事張揚不知收斂的楊修,也給了曹操殺他的理由和藉口,這就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就是泄露最高機密和私交王室成員。雖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楊修也確實給了人家這樣的藉口。而丁氏兄弟則不同,他們在擁戴曹植問題上雖然更堅決,言辭更激烈,但都是在曹操提出來人家纔回答的,既然你讓人家說,人家說多說少都可以歸於“言者無罪”之列。當然,有理由並不一定就該殺,因爲造成奪嫡的根源在於曹操,如果曹操不是先中意曹衝、又屬意曹植,最後纔有了曹丕這樣的顛倒次序,何來臣子們的分門別派?

有記載說曹植後期被曹操所疏遠,但曹植仍然緊緊地抓住楊修不放,楊修也不敢完全和曹植斷絕來往。其實,就楊修的性情和作爲,早已經是上了賊船下不來了,曹操殺心已起,楊修無論如何是躲不過了。只是令曹操想不到的是,他認爲對他曹家政權不會構成威脅的丁氏兄弟,下場比楊修還慘,全家男人全部被殺,連夏侯尚這樣的高官貴族都救不了。看來,在那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年代,在王位繼承人候選者之間選邊站隊,簡直就是一場豪賭。不過,楊修是賭輸了,丁氏兄弟也賭輸了,設賭局擲骰子的那個曹操贏了嗎?他給將要繼位的兒子除掉了政敵,卻沒有想到有超強能力有心計的臣子都有可能成爲“政敵”,就像他自己之於漢獻帝一樣。不用說,像他一樣的那個人就是曹丕身邊的司馬懿,他不但活過了曹操的兒子,還活過了曹操的孫子,所以,讓曹操畏懼的楊修被處死了,潛伏忍隱的司馬懿卻最終成了曹氏政權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