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幼兒成語小故事

成語故事 閱讀(2.08W)

成語負載着文化意蘊的時候,其研究意義就會愈益凸顯,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幼兒成語小故事

幼兒成語小故事

幼兒成語小故事: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爲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範蠢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爲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爲什麼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已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羣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爲范蠡投湖自殺了。

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着:“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爲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範蠢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樓”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幼兒成語小故事:難兄難弟

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後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後來被朝廷任命爲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幹,朝廷又封他爲尚書令。因爲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牆上,都畫着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爲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幼兒成語小故事:南轅北轍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樑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釐王,勸阻伐趙。季樑對安釐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爲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着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伕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伕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樑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衆望所歸;如果仗着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安釐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樑給他點明瞭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並引申出另一個成語“背道而馳”,意義和“南轅北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