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故事集>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

故事集 閱讀(9.73K)

人生要擁有什麼最好呢?毋庸置疑,就是智慧。人類文明之所以一日千里,不是金錢造就的,而是衆人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篇一:智慧是第一生命

數日前,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來訪。有朋自遠方來,沏上一杯香茗。述說別後之情,其樂融融。

席間,友人忽問:“何爲世間之貴?”我說:“我曾聽一位大師說過,誠信是第一財富,正法是第一坦道,實語是第一妙味,智慧是第一生命。”

友人說,爲什麼說智慧是第一生命呢?人的健康纔是一切的支柱。你不見廣告上說——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財富,後面的那些“0”分別代表金錢、美麗、地位、名譽、快樂、家庭等,而前面的那個“1”則是代表了健康。有了這個“1”,後面的那些“0”纔有了意義。你想,即使腰纏萬貫,富甲十方,或高官厚祿,事業發達,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藝,如果是體弱多病,終日離不開藥物,這樣的人生豈不也是黯淡無光?

我說:“我覺得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奮鬥的目標,沒有朋友之間深刻的情誼,生活的質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煩惱橫生,之所以對人生困惑茫然,並不是因爲沒有健康,而是因爲沒有智慧,因爲沒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實相。縱觀古今中外,凡聖賢哲人,無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體弱多難,亦能恬淡豁達地直麪人生,誰又能說這樣的人生無價值呢?”

人的生命並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飛,而是在於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篇二:規則的智慧

有了規則,就按照規則做,哪怕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迂腐

德國人相信規劃,生活中,充滿了規劃。

德國的門把手,一律“一”橫。在中國則五花八門,菱形的、球形的……因爲“扭”力比“一”橫的柄大,結果故障率高。“一”橫柄,往下按,輕輕推,豁然洞開。用力小,損耗低,最符合工程經濟學。“一”橫柄,看着都省力、順手。在德國,我沒有見過其他時髦形狀的把手。

德國人的門,至少是賓館的門,都覆蓋到門框外。門,厚厚的突出門框,看上去總以爲虛掩着。門板大於門框,既可以阻斷光源,又能夠阻斷聲源,還能夠阻斷插片撬門,這樣臥室裏絕光、靜音、安全。

德國的窗,都是往裏開,而且上部開,這樣上寬下窄,兜住所有的輕輕揚起的室內濁氣、塵埃,被兜住而落於窗外。又不讓落葉、落雨漏入室內。倘若側開窗,雨是斜的,就會從側面踢角球一樣斜入。風,不管從哪個側面飄,側開窗的上面豁開的角度肯定會滲入。

德國的連鎖店,起碼是鞋店,同一品牌,同樣的款式,在另外一家加盟店則沒有,妻子很奇怪,我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讓消費者養成這樣的消費共識:有分店,無分銷,也就是中國鄉村雞毛店的促銷警句:“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這樣可以加速落單速度,減少挑選頻率,隨之也降低營業員的服務強度,更杜絕了加盟店之間暗讓折扣、降價促銷的可能,結果大家都有錢賺。

歐洲的廣場,起源於城邦國家——希臘,既是交易又是集會、演說的公共場所,廣場在希臘更賦予政治色彩。到了羅馬,尤其“獨尊”基督教之後,廣場成爲教堂的附屬,總是敞開於教堂門前。到了歐洲,有教堂的地方未必有廣場,那是小鎮;有廣場的地方一定有教堂,那一定是個大鎮。這時的廣場是農貿市場,噴水池就是挑菜髒了,就近洗手的地方。歐洲中世紀,廣場是上海城隍廟、蘇州觀前街。

號稱法蘭克福南京路上的廣場,卻不在教堂門前,先是奇怪,後是揣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蘭克福幾乎化爲廢墟,所以那裏的古建築少,高樓多,這是座重新規劃的城市。所以它的廣場不再是教堂的附屬物,體現出現代市政的理念。廣場是人流、車流中轉,更是商業聚合中心。那個廣場是地鐵出口,四周都是“豁”口,而不是隻有十字路口,這樣便於去每個方向抄近路,任何“豁”都不會堵車。每個“豁”口都有“包口”——岔路口弧形店鋪,左右過路客都能一目瞭然的店鋪,過去上海法租界的地段這樣的商鋪較多,這樣的門面是“龍額上的珍珠”,在上海是“可遇不可求”,租金明顯高於隔壁沿街店鋪。站在法蘭克福的廣場,環顧橢圓四周,包口店鋪盡收眼底,這樣的店鋪開角更闊、收視率更高,租金也更高。路口越多,包口越多,顧客越多,消費越多,政府稅收就越高。

在德國,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後就是規劃,規劃的結果是規則,有了規則,就按照規則做,哪怕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迂腐。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精選篇三:大鯢的智慧

有一種“魚”,能夠捉到天上飛的鳥,它生長在巴西的叢林中,屬於大鯢的一個變種。

大鯢是一種兩棲動物,俗稱“娃娃魚”,喜食蚯蚓、魚蝦、青蛙和各種水生昆蟲,它是怎樣捉到天上的飛鳥的呢?

20xx年7月,巴西動物考察學家威爾罕親眼目睹了大鯢捕食飛鳥一幕。

那是一個驕陽如火的中午,威爾罕在樹下乘涼。突然,他看見一隻大鯢在小溪中喝水。喝飽了水後,大鯢不回洞中,卻爬到一棵樹的枝丫上。大鯢抓牢樹枝,迎着烈日,張開大嘴……

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大鯢將肚子裏的水緩緩噴射出來,竟形成了一股噴泉。接着,大鯢就保持着這種姿勢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這時,一隻鳥兒飛來了,是一隻口渴難耐的“椰子鳥”。由於密林深不可測,在密林中找到水源很困難,而“長”在樹上的“清泉”卻很顯眼。當“椰子鳥”如癡如醉地飲着“清泉”時,大鯢大嘴一合,那隻鳥兒就進入了它的肚腹。

原來,由於乾旱,密林中的水資源漸漸枯竭,大鯢的食物也日漸匱乏。出於求生的本能,它將目光轉向了天空的飛鳥。

在惡劣的環境中,人的潛力會被最大限度的激活,動物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