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寓言故事>

有哪些成語出自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閱讀(2.14W)

我們中國有很多寓言故事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那麼有哪些成語出自寓言故事?你知道的成語寓言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有哪些成語出自寓言故事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一:改過自新

漢朝初年,有個名醫叫淳于意,作過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又稱太倉公,從小就喜歡鑽研醫術。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裏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就把自己掌握的祕方全給了他,並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和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學了三年之後,爲人治病,預斷死生,多能應驗。他診治疾病和決斷生死的能力深受患者好評。

有一次,一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于意醫治。病人吃了藥,病沒見好轉,過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狀告淳于意醫錯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漢文帝初期的刑罰,刺面削鼻,剜膝砍腳)。

根據刑律罪狀,要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她們都跟在後面哭泣。淳于意又急又惱,大聲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她提出要陪父親一起去長安,家裏人再三勸阻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當朝皇帝是開創了歷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漢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着:

“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會兒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爲父親難過,也爲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爲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奏章,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爲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爲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爲打三百板子。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救了她父親。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二:心不在馬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於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爲什麼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只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裏鬆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纔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可是剛纔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只要是稍有落後,你的心裏就着急,使勁鞭打奔馬,拼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後,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麼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三:庖丁解牛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爲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腳踩着牛,用膝蓋抵着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着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爲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爲不瞭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嫺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爲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20xx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遊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20xx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儘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着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淨,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四:小鹿斑斑

小鹿斑斑是動物小鎮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她每天都和小夥伴們一起練習跑步,身手非常矯健,還帶領大家一次又一次逃脫了大灰狼的追捕。大家都非常欣賞她,斑斑聽多了大家的讚賞,慢慢地輕飄飄起來。

這天,斑斑又開始自鳴得意。“可不是嘛,”斑斑自言自語地說,“既然我是小鎮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那我就不練習也能輕而易舉地超過大家,成爲第一名啊!”從此,斑斑整天除了優哉遊哉地尋找肥嫩的青草吃以外,其他時間只會用來睡懶覺。小夥伴們叫她出去練習跑步,她就不滿地說:“去去去,快走開!我是小鎮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不用練習就可以輕鬆地超過你們。要練你們自己練,別來煩我!”小夥伴們沒辦法,只好去練習跑步了。

當斑斑看見小夥伴們那麼辛苦地練習跑步,就冷笑道:“哼,一羣大傻瓜,個個都像白癡一樣,就算你們天天練又怎麼樣,難道還能超過我嗎?”

整天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斑斑逐漸肥胖了起來。過不了幾個月,斑斑都已經重了十幾斤了。

一天,在一片茂盛的草地上,小夥伴們在練習跑步,而斑斑也悠閒自在地吃着青草。突然,一隻大灰狼鑽了出來,綠色的眼睛裏閃着邪惡的光芒。小夥伴們一見大灰狼,馬上撒開四蹄飛速地逃開了,斑斑也拔腿想跑,可這時她那一身肥肉卻成了累贅,跑得慢極了。

大灰狼一下子撲過去,就這樣,斑斑不幸成了大灰狼的盤中餐。

一個人太自以爲是,總有一天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五:聰明的大海龜

自從那次猴子讓烏龜戲弄後,就對龜類懷恨在心,一天它去海邊游泳,忽然發現了一隻大海龜在曬太陽,心中大喜:“這次我雖然殺不了那隻烏龜,可殺死一隻大海龜,也夠解氣啦!”於是它喊上大海蟹、老鷹,準備發動一次突擊,一下置大海龜於死地。

老鷹在空中盤旋,猴子、海蟹全都伏在沙子裏,準備發動突擊。老鷹第一個衝了下去,海龜忙把頭一縮躲了過去,任憑它們在外面大罵也不出頭。它們想了想說:“不如我們就把這個大傢伙當球踢如何?這樣一來不浪費時間,還可以把它整得暈頭轉向,豈不是一石二鳥?”海龜一聽心裏嚇壞了,要是它們真踢了,自己的骨頭可保不住了,於是,它探出頭大聲喊:“別,不如我們比誰的本事大吧,你們贏了就吃我,可我贏了,你們就滾回去!”猴子等人心想,我們難道連只海龜都比不過?於是,它們就比了起來,猴子先打了一個水漂,老鷹又逮了一隻鳥,海蟹打了一個洞。海龜見了,看了看天笑到:“我可會法術呢,瞧,我這就讓海水上升,你們快躲開。”猴子它們十分奇怪,又不信,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不一會,一陣大浪打來,把猴子嚇得打了幾個哆嗦。海龜在水中大笑着:“來呀!”可沒一個敢過去,過了一會,海龜又說:“看我讓海水下去。”話音剛落,海水就下去了。猴子它們十分害怕海龜用法術來打它們,只好惺惺地逃走了。

這是爲什麼呢?其實海龜不會法術,只是學會了諸葛亮“借”東風,巧妙地利用潮水來嚇壞了猴子等人。

我們中國有很多寓言故事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那麼有哪些成語出自寓言故事?你知道的成語寓言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一:改過自新

漢朝初年,有個名醫叫淳于意,作過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又稱太倉公,從小就喜歡鑽研醫術。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向同郡元裏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就把自己掌握的祕方全給了他,並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和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學了三年之後,爲人治病,預斷死生,多能應驗。他診治疾病和決斷生死的能力深受患者好評。

有一次,一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于意醫治。病人吃了藥,病沒見好轉,過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狀告淳于意醫錯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漢文帝初期的刑罰,刺面削鼻,剜膝砍腳)。

根據刑律罪狀,要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她們都跟在後面哭泣。淳于意又急又惱,大聲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她提出要陪父親一起去長安,家裏人再三勸阻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當朝皇帝是開創了歷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漢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着:

“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會兒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爲父親難過,也爲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爲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奏章,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爲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爲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爲打三百板子。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救了她父親。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二:心不在馬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於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爲什麼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只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裏鬆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纔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可是剛纔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只要是稍有落後,你的心裏就着急,使勁鞭打奔馬,拼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後,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麼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篇三:庖丁解牛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爲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腳踩着牛,用膝蓋抵着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着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爲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爲不瞭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嫺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爲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20xx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遊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20xx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儘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着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淨,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