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寓言故事>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

寓言故事 閱讀(1.75W)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而動物寓言故事更耐人尋味,那麼關於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一:一誤再誤

宋太祖病危時,他果然按照母親的遺囑,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囑咐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即宋太宗。仍是在宋太祖在位時,老四趙廷美就被封爲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讓他做了開封府尹。趙廷美從小就愛出風頭,剛愎自用,跟着年紀的增加,他變得更加驕橫專橫,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曉得母親的遺言,當初見三哥趙光義做了天子,二心想三哥早點逝世掉,好把皇位傳給他。後來,他看宋太宗身體很好,短期內很少有繼位的可能,便打算用詭計手腕篡奪皇位。

一天,宋太宗趙光義把宰相趙普找來磋商,諮詢他對傳位問題的見解,問他自己應當把皇位傳給兒子呢還是服從他母親的志願,把皇位傳結弟弟魏王。趙普說:“陛下,太祖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他兒子,而把皇位傳給了你,這樣做已經錯了;假如您再把皇位傳給魏王,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那不是一誤再誤,一錯再錯嗎?”

宋太宗聽了,這才消除了把皇位傳給魏王的動機。後來有人舉報魏王趙廷美陰謀造反,趙普又對太宗說:“魏王心懷不軌,能夠把他放逐到邊遠處所去,避免他動員叛亂。”

宋太宗服從了趙普的看法,削去了趙廷美魏王的封號,把他貶到邊遠的房州。不久,趙廷美便鬱郁死去。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二:兩敗俱傷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隻在前面拼命的逃,一隻在後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夫經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麼關係呀?”

淳于:"大王,現在齊國發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併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後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鬥,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三: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裏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於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是個不祥之物,留着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麼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夜裏,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說:“這就是石頭裏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後,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裏。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後起身對魏王說:“恭喜聖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麼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裏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後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矇在鼓裏一點也不知道。

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四:借火治狗

有一戶人家住着婆媳兩人,兒子經常外出,很長時間才能回家一次。

這個婆婆在家專橫跋扈,經常對媳婦橫挑鼻子豎挑眼,媳婦不能申辯,更不敢反抗,總是偷偷地傷心。幸虧隔壁有位好心的大媽,十分同情這位媳婦,常常安慰這位媳婦並暗中幫助她。

一次,婆婆外出走親戚,下午回到家裏,忽然發現家裏的肉少了。婆婆心裏頓時來了氣,她怎麼想也覺得是媳婦偷吃了。於是不問青紅皁白就劈頭蓋腦地罵起來:“你這個好吃懶做的賤女人,我不在家你就無法無天了,竟敢在家偷吃東西!”

媳婦覺得實在冤枉,忍不住說:“老天爺在上,我偷沒偷吃東西,他看得最清楚。”

還沒等媳婦說完,婆婆早就氣得要跳起來,她指着媳婦大聲喊道:“這還了得,敢頂撞我!算是我冤枉了你,我瞎了眼睛!我家養不起你這個媳婦了,你馬上給我滾回你孃家去,我家不要你了!”就這樣,婆婆把媳婦給休棄了。

媳婦無可奈何,只得服從婆婆的命令。她在回孃家之前,去向隔壁的大媽告別,哭着向大媽講了這件事。大媽聽了,很替這位媳婦難過,但大媽也知道那位婆婆的爲人,如果現在馬上去替媳婦解釋,恐怕婆婆是不會聽的。於是大媽安慰了媳婦一陣後,對她說:“你先慢慢地走,我這就去想辦法讓你婆婆把你叫回來。”媳婦擦了擦眼淚,慢慢朝村外走去。

大媽待媳婦一走,馬上在家裏搜尋了一把亂麻,她將亂麻紮在一個小棍上做了一個火引子,然後到這個媳婦家裏去找婆婆借火。

婆婆問:“現在不是做飯的時候,借火做什麼?”大媽對婆婆說:“我家的狗不知從哪裏叼來一塊肉,幾條狗爲爭這塊肉,互相咬得很兇,我想借個火回去治治它們。”

婆婆一聽,恍然大悟,肉原來是被狗叼走了。她心裏感到有幾分愧疚。因此趕緊找來一個人,讓他馬上去追趕媳婦,把她接回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有心計的人,在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糾紛時,必須講究策略。要想弄明真相、息事寧人,既要抓住問題的癥結,又不可急於求成。